[栽好梧桐引凤栖——通化市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由 [招商人@ZSR(www.cnzsr.com)]小编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参阅(仅限学习研究交流等参考使用)!希望能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有益帮助!本文所属栏目 [吉林]-[营商环境],内容来源于 [吉林省人民政府网],作者 [不详],转载请记得注明!
优化营商环境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没有最好、只有更好。2023年,通化市始终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常抓常新、永不竣工的“头号工程”,坚持以“四级书记抓营商环境”等机制为保障,高位推动营商环境建设,聚焦“高效便利政务环境、利企惠企市场环境、保障有力要素环境、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深入实施营商环境建设“四大工程”,以务实举措着力优环境、补短板,全力打造吉林省东南部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
政务环境高效便利
创新服务模式。市政务服务中心顺利运营,是目前全省规模最大、进厅事项最多、服务功能最全、接待能力最强的政务大厅。按照“进一扇门办多项事”的要求,将城区“一市两区15厅”整合为1个政务服务中心,通过全流程审批系统打通市区权限,推进收受分离,市区两级2500余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门一窗无差别受理。此经验做法入选国务院《政务服务效能提升典型经验案例》全国推广,是吉林省政务服务领域唯一入选的经验案例。启用“数字政务门牌”,企业群众“扫一扫”即可获取自助查询、线上咨询预审、线下帮办代办等服务,将政务服务从“窗口”延伸到“家门口”。提升审批质效。对标省内最优标准开展“两压缩一精简”行动,对标省内先进地区,压缩审批时限、精简申报材料、减少跑动次数。全市审批时限平均压缩82%,较上年压缩8个百分点。“政务+金融”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与银行签订政务服务合作协议,以银行营业网点为支撑,把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延伸到网点,事项“就近可办”“多点可办”,为打造“15分钟政务服务圈”奠定坚实基础。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推行“告知承诺”“多评合一”“多测合一”等模式,实现申报信息一次填报、材料一次上传、结果信息实时共享。佟江北岸建设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实际审批用时27个工作日,比承诺时间减少37个工作日,东方红西洋参药业仓储中心扩建项目竣工验收在7个工作日内完成,比承诺时间缩减53%。2023年共为405个项目审批1755个事项,平均用时30天。帮代办团队为通化市现代服务配套产业园及基础设施建设等12个项目召开部门联席会议,解决问题150余个。
市场环境利企惠企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企业开办实现“一表申请、一窗领取、一网通办、全程免费”,一般性企业开办2个小时内办结,共为6817户企业减免印章制作费用238.6万元。2023年,新登记企业4243户,同比增长12.07%。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持续强化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工作,建立“通化市反不正当竞争联席会议制度”,办结反不正当竞争案件4件,案值11.15万元;破获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涉企合同诈骗等各类涉企违法犯罪案件65起,打处198人,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1700余万元。市场监管科学规范。持续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跨部门联合检查计划占比61.55%,居全省前列。在41个领域开展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对诚信守法者“无事不扰”,助力经营主体轻装上阵。深化行政检查执法备案智能化改革,实行检前备案、现场亮证、检后评价,实现行政检查全过程留痕、全过程可追溯。
要素环境保障有力
优化土地保障方式。实施重点项目用地清单管理、专人负责、跟踪服务。2023年,全市供应土地191宗,面积355.07公顷,为吉林铭邦新型材料、开发区冷链物流等重点项目用地提供有力保障。多措并举引才育才。构建“1+7”全链条人才发展体系,制定《通化市服务企业人才发展若干措施》,引进域外知名医药企业和科研机构高层次人才28名,为全市重点企业招引高校毕业生1070人。建立就业服务专员包保重点企业(项目)制度,组织全市372名人社干部包保516户重点企业(项目),累计解决企业需求903条,为全市各类企业解决用工缺口2864人。强化金融支持。聚焦重点项目强化银企对接,2023年银行机构对接重大项目384户,达成贷款意向742笔、30.6亿元,共投放重大项目贷款65户、238笔、20.7亿元。
法治环境公平公正
实施“法制利企”行动。开展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目前市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中,无地方保护、指定交易、市场壁垒等限制竞争内容,无妨碍公平竞争、侵害经营主体合法权益内容。实施“执法宜企”行动。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动态调整不予处罚、从轻处罚、减轻处罚、免予强制四张清单,由原先的906项增加到1011项。实施“服务惠企”行动。建成涵盖公证、仲裁、法律援助等公共法律服务资源的市级法律服务实体平台,为各类经营主体提供涉企法律服务事项816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