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区简介] 由 [招商人@ZSR(www.cnzsr.com)]小编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参阅(仅限学习研究交流等参考使用)!希望能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有益帮助!本文所属栏目 [吉林]-[招商载体],内容来源于 [吉林市昌邑区人民政府网],作者 [不详],转载请记得注明!
昌邑区位于吉林市西北部,城区三面环江,一面靠山,总面积770平方公里(城区34平方公里),辖5个乡镇(85个村),12个街道(68个社区),总人口约61万,其中非农业人口48万。
昌邑区具有较好的农业产业化基础,是全省唯一的以大宗作物为产业特色的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单位。全区粮食种植面积30381公顷,绿色有机水稻认证面积达到6.5万亩,粮食产量保持在26万吨以上,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率达到84.5%。左家特色种(养)殖资源、科研等优势明显,大荒地绿色优质水稻等在省内占有重要地位。
昌邑区具有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典型特征。国家“一五”期间建设的156个项目在昌邑就有4个(铁合金、炭素、造纸、新中国制糖厂)。目前,全区工业正处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域内铁合金、炭素、造纸以及水泥四户骨干企业陆续迁出,腾迁后的哈达湾区域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该区域未来将通过工业遗址保护与利用,着力发展环境友好型都市工业,推动工业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工业体系重塑。
昌邑区是吉林市的交通枢纽和商业中心区。吉林火车站、公路客运站和城际铁路换乘中心坐落域内。国贸、大商、欧亚、财富和大润发等构成了全市第一商圈。现代服务业在全区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位置,成为主导产业。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接近全市总量三分之一。
结合全市“四五四六”产业体系,昌邑区把握在全市的功能定位,“十四五”将大力实施“一一六七”战略,以特色为引领、平台为载体,加快建设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六大功能(园)区,力争实现将我区建设成为长吉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为吉林市全面振兴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气候环境】
昌邑区的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变化、气温变化和季风进退都比较明显,幅度较大,表现为:春季干燥,大风较多;夏季温热,降水集中;秋季霜早,晴好天多;冬季漫长,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3—5℃,气温受地形影响,由西、西北向东、东南逐渐降低。1月平均气温最低,一般在-18—-20℃;7月平均气温最高,一般在21—23℃,极端最高气温36.6℃。山区无霜期120天,平原区可达130—140天。全年降雨量700毫米左右。日照时数2400—2600小时,全年总辐射量为1150千卡/平方毫米。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昌邑区地处褶皱区和地台区两个大地构造单元之上。由于区内岩浆活动频繁,造成地壳断裂,使大量花岗岩不断侵入,到第三纪则有大量玄武岩熔岩喷出。由于河流对平原的侵蚀、切割,平坦低洼地带开始覆盖一层较厚的沙、砾、黄土状黏土等沉积物,所以昌邑区境内山体大部分由花岗岩、石英、闪绿岩、安山岩、玄武岩等构成。境内已探明的矿种有7种:金、银、锌、花岗岩、硅石、黏土和矿泉水,储量十分丰富。这些矿产品大部分分布在桦皮厂、河湾子、左家等乡镇。已开发开采的代表性矿种有花岗岩、硅石、矿泉水和黏土、金、银、锌等。金属矿物分布在八台岭矿脉,西起黑背村,东至李树村,黄金储藏量较大。非金属矿物主要分布在温泉村、李树村。
水资源:昌邑区年降雨量为674.2毫米,折合水量为5.08亿立方米。另外,全区有大小河流18条,全区地下水资源储藏量为93076.46万立方米。充沛的水源是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清洁产业难得的优势。
动植物资源:昌邑区野生动植物资源主要种类有木材利用植物、食用植物、食用菌、药用植物、山果植物、野生动物6大类。木材利用植物类有针叶林(包括长白落叶松等9种植物)、阔叶林(包括山杨等13种植物)、灌木林(包括胡枝子等8种植物);食用植物类有蕨菜等9种;食用菌类有黄蘑等10余种;药用植物类有刺五加、五味子等31种;山果植物类有山葡萄等9种;野生动物有狐狸、黄鼬等23种。特产养殖毛皮动物有珍贵长白山紫貂、美国原种貂、白貂等10余个品种;珍禽养殖有美国七彩鸡、中国环颈雉等多个品种。
【政府网站】http://www.jlscy.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