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简介] 由 [招商人@ZSR(www.cnzsr.com)]小编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参阅(仅限学习研究交流等参考使用)!希望能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有益帮助!本文所属栏目 [辽宁]-[招商载体],内容来源于 [沈阳市沈北新区人民政府网],作者 [不详],转载请记得注明!
一、自然概况
沈北新区位于沈阳北部,与母城紧密相连。考古发现约7000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劳作、生息,清末辖于奉天府,新中国成立初期设新城子中心区,1959年成立新城子区,2006年更名为沈北新区。辖区面积819平方公里,地势平坦开阔、东高西低,东部属长白山余脉丘陵山地,中部属黄土堆积平原,西部属辽河冲积平原。中国七大河系之一的辽河在辖区北部蜿蜒流过,蒲河等8条中小河流总长162.7公里,流域面积819平方公里,全国大型平原水库——石佛寺水库位于辖区北部,全区水面积率达8%。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无霜期约180天。2021年底常住人口61.9万,居民人口中有满、蒙、朝鲜、锡伯等40个少数民族,其中锡伯族2.2万人,是锡伯族故里。
二、经济发展
沈北新区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到2020年城市规划面积160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100平方公里,到2025年建成东北地区新兴产业集聚区和文化教育旅游中心区,打造食品医药千亿产业集群,成为沈阳北部综合性现代化副城。沈北新区成立以来不断推进体制机制改革,着力完善设施环境、生态环境和政策环境,十年来共引进项目1000余个。202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96.4亿元,服务业增加值178.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88.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07.8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6.5亿元,地方税收收入40.0亿元,出口总额28.8亿美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388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794元。
全区工业主导产业是食品医药、车辆制造、智能智慧和航空产业,服务业主导产业是休闲旅游、文化教育、房地产开发产业,农业主导产业是以规模化、产业化种植和养殖为主的都市现代农业,2021年三次产业比为5.6:47:47.4。按照产城融合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总体构想,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在空间布局上将沈北新区全域划分为六大发展板块。辉山板块规划面积155平方公里,重点发展食品医药产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95个,2021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588.6亿元。虎石台板块规划面积52平方公里,充分利用邻近沈阳汽车城的区位优势,重点发展新能源电动汽车、特种车辆和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高铁、城铁、地铁等轨道车辆和零部件产业,以五洲龙新能源汽车、捷通消防车、卡斯马、利源轨道车为代表的车辆制造及零部件生产企业74个,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4个。道义板块(道义高新技术产业园和创新产业园)规划面积117平方公里,以云狐、晨讯等企业为代表的智能终端制造产业为基础,重点发展智能终端、移动互联网、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智能智慧产业。以辽宁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为主的沈北大学城重点发展文化教育产业。打造沈北高新技术创新产业园。沈北新城板块规划面积100平方公里,重点发展航空产业。旅游板块以辽河旅游经济带和蒲河生态经济带为重点区域,充分利用河流、湿地、温泉、民族文化等优势旅游资源发展休闲旅游业。重点是以北汤温泉、国御温泉为代表的温泉健康旅游产业,以东北亚滑雪场、仟睿达冰雪世界为代表的冰雪文化旅游产业,以沈阳怪坡和虎园为代表的怪文化旅游产业,以七星山、辽河湿地为代表的生态旅游产业,以石佛寺锡伯族小镇、盛京古城为代表的民族历史文化旅游产业,以方特欢乐世界、仟睿达水上乐园为代表的亲子休闲旅游产业,以辉山观光牧场、薰衣草庄园、稻梦空间为代表的农业观光旅游产业。区内现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15个,其中,AAAA级景区2个、AAA级景区12个,2016年成为辽宁省旅游产业发展示范区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现代农业板块充分利用新区北部62.5万亩耕地和10万亩林地,着重发展都市现代农业。重点发展以苹果、梨、葡萄种植为主的东部林果产业,以设施蔬菜、切花为主的中部蔬菜、花卉、苗木产业,以绿色水稻、有机水稻种植为主的西部优质稻米产业。以正大和禾丰为主的养猪业、以辉山乳业为主的养牛业、以华美畜禽为主的养鸡业快速发展。大力推进土地流转,促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和现代化,到2020年底土地流转率达到81%。
三、社会事业
沈北新区现有中国医科大学、辽宁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辽宁装备制造职业学院等25所大学和职业学校,在校师生16万人,是名副其实的大学城和职教城。现有中小学29所,在校师生4.4万人,包括沈阳二中沈北校区、育才双语学校、雨田中学沈北分校、沈阳市第八十三中学,基础教育资源优质丰富。
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三甲医院-盛京医院沈北院区已建成运营,投资2亿元对区中心医院、区中医院进行了全面改造,辽宁权健肿瘤医院、维康医院等民营医院落户沈北;基层医疗机构实现了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新农合参合率100%;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卫生应急等卫生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人民群众各项健康指数达到发达地区标准。
为弘扬锡伯族西迁戍边爱国主义精神,投资7千万元建设了中国锡伯族博物馆和锡伯族英雄图伯特纪念馆,投资6千万元建设了沈北文化艺术中心。全区共有大型文化广场7个、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做到了每个城乡社区都有文化健身场所,配备了完善的文化健身设施,极大满足了群众文体生活需求。
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大力加强社会保障。着重帮助大中专毕业生、农村转移人口和低保等困难群体就业创业,实现了不挑不捡都能就业的目标,城市登记失业率3%左右。率先统一城乡低保户、五保户补贴发放标准,对生活不能自理无家庭成员照料或家庭成员无力照料的低保人员由养老福利机构统一照料。提高了医疗救助标准,城乡低保和五保人员在本市医疗机构住院治疗、在本区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门诊慢性病就医医疗费用(报销目录内)自付比例不超过5%,城乡低保边缘户在本市医疗机构住院治疗区民政部门救助比例提高20%,城乡低保和五保人员(非慢性病患者)在本区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就医费用(报销目录内)按85%报销和救助,报销和救助限额为每人每年960元。加大就学补贴力度,做到低保户和低保边缘户子女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免费、大专以上高等教育不增加家庭负担。改善群众居住环境,全面完成了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和连片棚户区拆迁改造,加快对城乡困难家庭危房进行修建和翻修,对61个老旧小区进行了综合治理,对66.4万平方米老旧房屋实施了节能暖房子工程。
四、城乡环境
沈北新区地处东北城市走廊中部,京哈高速、101、102、203国道贯穿全区,京哈、沈大、哈大、长大铁路干线在此经过,京哈高铁新沈阳北站即将在道义地区开工建设,距东北最大航空港沈阳桃仙国际机场直线距离30公里,高速公路和铁路与大连港、锦州港、丹东港、营口港直接相连,距离180-370公里。区内建成“八横十纵”主干路网体系,市政道路和产业园区道路完善,地铁2号线、4号线北延线将沈北与母城紧密相连,即将建设地铁7号线北延线和轨道交通11号弦线。物流业发达,拥有160余家综合性和专业性物流企业,仓储面积达200万平方米。拥有公交线路29条。
全区现有66KV、220KV、500KV变电站(所)18座。净配水厂7座、日供水量34万吨,污水处理厂7座、日处理能力达21万吨。供热公司18家,可满足生产生活供热、供汽需求。通讯便捷,宽带、有线等通信设施完备。
投资39亿元对蒲河进行了生态化、景观化改造,投资10亿元对辽河进行了综合治理,全力打造辽河国家湿地公园。沈北新区全境山水相映,林葱树茂,城市生态融合共生,自然人文景观荟萃,建成区绿化率达52%,2010年被认定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五、体制机制
以建设辽沈最佳营商环境和投资环境为目标,不断优化体制机制。科学整合行政区和开发区资源,建立大部门体制,区政府部门整合为22个。推进管理重心下移,建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主线的功能区体制和以社会治理为核心的街道社区体制,组建了七大功能区,设立了10个街道。创新干部管理机制,实行“按需按额设岗,职务职级并行,竞争择优上岗,绩效决定级酬”的干部管理模式。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县区级行政审批服务局,实现“一个大厅办全程”;将工商、质监、食药监和安监等部门合并,组建市场监督管理局,实现“一个部门管市场”;整合城管、交通、文化等行政执法职能,组建综合行政执法局,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建立了办事成本更低、服务效率更高的创新型政府服务管理体制。
在全区干部群众的拼搏努力下,沈北新区建区十年经济实力增长了八倍,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沈北新区区位空间优势、生态环境优势、产业发展优势、人文资源优势、体制机制优势日益显现,只要我们赢得各方的真诚支持和合作,必将在新一轮振兴发展中开创更加美好的新天地。
【政府网站】http://www.nsy.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