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青山区简介[v]] 由 [招商人@ZSR(www.cnzsr.com)]小编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参阅(仅限学习研究交流等参考使用)!希望能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有益帮助!本文所属栏目 [内蒙古]-[招商载体],内容来源于 [包头市青山区人民政府网],作者 [不详],转载请记得注明!
青山人不负,未来当可期
青山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包头市中部、大青山南麓及土默川平原西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40°37′~40°48′,东经109°49′~110°5′。东南与九原区相邻,南与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接壤,西与昆都仑区相连,北与固阳县毗邻,东北与石拐区为邻。行政区域面积约280平方千米。与相邻区县边界为:东从原九原区与固阳县界线与包固公路分界点起,沿包固公路向南至后营子村南界止;南从包固公路与后营子村南界交汇点起,向西沿后营子村南界、三道沙河村北界、三道沙河(青山区与九原区原界)向南至建设路,沿建设路向西经友谊大街至民族东路止;西沿民族东路向北,经甲尔坝、新城、前口子、边墙壕村东界至原九原区与固阳县界线止;北以原九原区与固阳县界线为界。
【行政区划】
青山区依工而建,依工而兴,是一个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基础雄厚、现代服务业繁荣、环境优美舒适、社会全面发展的新型城区。2005年1月,青山区党政大楼由呼得木林大街6号街坊迁至建设路189号。2021年,青山区辖8个街道办事处、2个镇,56个社区居委会,49个社区管理服务站和21个行政村。有户籍人口378278人155690户。
【地理气候】
青山区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而不均匀,冬春受西伯利亚寒流控制,夏秋受东南季风影响;大抵春暖迟、夏热短、秋凉早、冬寒长,风多雨少,日照时间较长,昼夜温差较大,气候干燥多风,水面蒸发量较大。2021年,青山区年平均气温偏高,平均气温8.4℃,比多年平均气温高0.4℃,比2020年高1.1℃;初霜日出现在10月10日,与多年平均初霜日期相同;年降水量正常,降水量240.4毫米,比多年平均降水量少66.8毫米,比2020年少72.1毫米,年内日最大降水量为36.7毫米,出现在6月13日。年日照时数偏多,日照时数2978.9小时,比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多124.1小时,比2020年同期少188.6小时。主要天气气候事件有大风、沙尘、寒潮、暴雨、洪涝、冰雹、干旱和霜冻等。
【民族人口】
青山区地处包头市中心城区,属典型的工业区、金融商贸集聚区、文化区、宜居城区,总面积28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3.51万人,共有汉族、蒙古族、回族、满族等44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4.1万人,占青山区总人口的7.66%。其中,蒙古族2.5万人,占总人口数的4.67%;满族0.7万人,占总人口数的1.31%;回族0.6万人,占总人口数的1.12%。其他少数民族0.3万人,占总人口数的0.56% 。
【历史沿革】追根溯源,青山区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历史上,虽然没有整体单独设置过县(旗、区)及以上行政建置,但这片土地有山有水,气候温和,土地平坦开阔,绝大部分宜农宜牧宜林,非常适合人类生息繁衍。从考察有关史迹、史料得知,在我国历史上,历朝历代,这里一直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之地,是汉族和北方游牧民族或交替占据,或友好来往,相互交融,并肩携手发展之地。
到了明朝中期至清朝初期。这里是蒙古族土默特部落建立的大明金国居地。清朝时期,由蒙古族乌拉特部落占据。清末民初,从山西、陕西、河北等地陆续迁徙来大量从事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移民,他们垦田建屋,逐渐形成公忽洞、狗拦圪钵、镰片窑子等村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内蒙古自治区于1954年废除旗县并存、蒙汉分治制度。今青山区境蒙古族也划属包头市管辖。
1953年,内蒙古一、二机厂在区境选址、定点。1954年,全区陆续开始大规模建设。1955年,包头市委、市政府根据工业建设需要组建新市区(包括今青山区、昆都仑区)工作组,成立新市区办事处。1956年8月,包头市人民委员会决定撤销新市区办事处,分别成立以内蒙古一机厂、二机厂厂区和住宅区为主的青山区和以包钢厂区和住宅区为主的昆都仑区。在其未完成选举以前,先成立包头市人民委员会青山区办事处、包头市人民委员会昆都仑区办事处。同年8月18日,新市区办事处正式结束,青山区办事处正式成立,办公处设在公忽洞村。11月,召开青山区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青山区领导班子,正式成立县级青山区人民委员会(后相继改称青山区革命委员会、人民政府),隶属于包头市。办公处设于呼得木林大街6号街坊。2005年1月,青山区党政大楼迁至建设路189号。截至目前,其隶属关系未发生变化。
【政府网站】https://www.qsq.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