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市武邑县简介] 由 [招商人@ZSR(www.cnzsr.com)]小编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参阅(仅限学习研究交流等参考使用)!希望能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有益帮助!本文所属栏目 [河北]-[招商载体],内容来源于 [武邑县人民政府网],作者 [不详],转载请记得注明!
武邑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辖7镇2乡1区、524个行政村,总面积832平方公里,总人口33.5万,2018年9月正式退出国家贫困县序列。基本县情可概括为“五张名片”:
1、千年古县。武邑历史文化悠久,夏朝称武罗国,西汉初设置武邑县,在22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成就文景之治的一代名后窦猗房,平叛七国之乱的汉代名相窦婴,晋朝文学名士张载、张协、张亢等一批历史文化名人。
2、农业大县。全县耕地83万亩,农业人口27.9万人,农村人均耕地3亩,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年产粮食8亿斤、蔬菜7亿斤、果品1亿斤,生猪存栏16万头、肉奶牛存栏7.5万头,是“河北蔬菜之乡”、“供港肉牛基地”。
3、教育强县。武邑中学是全国百强县级中学,高考成绩连续10多年雄踞全省县级高中第一。武邑职教中心是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年培养专业技术人才400多人,对口高考成绩持续位居全省前列。规划建设占地5000亩的教育园区,衡武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落户武邑,结束了我县没有大学的历史。
4、产业特县。武邑被誉为硬木雕刻之乡、金属橱柜之乡。硬木雕刻家具起源于明清,现有企业780多家,产品占到了江北市场的1/3;金属橱柜始于上世纪70年代,是金属橱柜行业第一个中国名牌——“虎”牌保险柜的诞生地,全国第一个《保险柜行业标准》在这里制订,现有企业120多家,产品销售占全国市场的30%以上。近年围绕新型材料、智能装备等产业主攻方向,引进河钢衡板、通广民航通导、益通钢制综合管廊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
5、交通优县。武邑位于京津200公里辐射半径,是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京九、石德、邯黄三条国铁,大广、衡德、邯港三条高速,建成的石济客专和在建的石衡沧港两条高铁纵横交织,1条国道、6条省道贯穿县境。京衡高铁开通后,武邑将进入北京1小时经济生活圈。
【区位交通】
武邑县地处东经115°45′--116°08′,北纬37°37′--38°00′之间,东西最宽27公里,南北最长42.5公里,总面积830.1平方公里。位于河北省东南部,衡水市东北部,东邻阜城县、景县、西接桃城区、深州市,南与枣强县接壤,北与武强县毗连,东北与泊头市为邻。地处京津都市经济圈和临港经济半径辐射范围之内,北距北京260公里、天津240公里,西距石家庄120公里,东距黄骅港170公里,南距郑州460公里,西上大广高速10分钟车程。境内公路纵横交织,1条国道(106)、5条省道(衡德路、宁武路、武千路、040、衡井路)穿越全境,正在建设的邯黄铁路在境内设衡水东站,与石德铁路在清凉店镇形成黄金十字交叉,连通东西,通衢南北,历来是商贾创业寻梦、人才聚集逐鹿的理想之地。
【自然地理】
武邑县属于河北省中南部平原,全境地势平坦,由西南向东北平微倾斜,海拔15.10--22.50米,平均海拔20米。土壤类型主要为潮土亚类,东南沙,西北粘,中间碱,沿河两岸是良田,PH值7.3--8.9,有机质含量一般为0.8%左右。地下浅层水为10至20米,深层水250米至300米。境内有滏阳河、滏阳新河、滏东排河、索鲁河、清凉江5条主要河流,流长193.29公里;排灌渠23条,流长359.71公里。全县河道总长553公里,蓄水能力3000万立方米,行洪排沥能力5000立方米/秒。桥梁198座,其中公路桥27座,农用生产桥171座,流量204--540立方米/秒。中小型水闸22座,其中主干河流上的大中型水闸有滏东排河田村闸、杨庄闸、老盐河黄村闸、清凉江王庄闸等4座。
武邑县属暖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日照时间2575.6小时,全年日照率58%。年平均气温12.6℃,无霜期195天,地面平均温度11.9℃,年平均5厘米地温13.8℃。年平均降水量518.5毫米左右。
全县人均土地3.79亩,人均耕地2.53亩,高于省、市平均水平。年产粮食6亿斤,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年产蔬菜7亿斤、果品1亿斤、生猪存栏16万头、肉奶牛存栏7.5万头、用材林2600万株。2002年被命名为“河北蔬菜之乡”;富邑牌红富士苹果、黄口大枣被评为“中华名果”。
【历史沿革】
秦属钜鹿郡。
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县境内置武邑、观津、东昌三县。
东汉安帝延光元年(122年)废东昌县,地入武邑县。
西晋时置武邑国,领武邑、武遂、观津三县。惠帝时国除。
东晋元帝太兴二年(319年)置武邑郡,领武邑、武强、武遂、观津、阜城五县。
北魏神瑞二年(415年),武强县并入武邑县。
太和十八年(494年),分武邑县,复置武强县。
北齐天保七年(556年),撤武邑郡、县,属冀州。
北魏神光二年,武强县并入武邑县。
隋开皇六年(586年),废观津县入武邑县。
开皇十六年(596年),分武邑、信都、下博三县地置衡水县,武邑西南部划入衡水县。同年,武强县置昌亭县。
大业三年(607年),废昌亭县入武邑县。
唐武德四年(621年),武邑县置昌亭县、观津县。
贞观元年(627年),废昌亭县、观津县,地入武邑县。
此后,历经宋、金、元、明、清五朝,武邑境域没有大的变动。
自唐至清,武邑县皆属冀州。
民国年间,武邑先属直隶省冀州,后改属大名道。
1938年建立武邑县抗日民主政府,属冀南区,1949年8月属河北省衡水专区,1952年11月划归石家庄专区。
1958年12月撤销武邑县并入衡水县。
1962年3月复置武邑县,同年6月复置衡水专区,武邑县还属之。
1970年衡水专区改为衡水地区,武邑县仍属之。
1996年,衡水撤地建市,武邑仍属之,至今。
【政府网站】http://www.wuyi.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