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博野县简介] 由 [招商人@ZSR(www.cnzsr.com)]小编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参阅(仅限学习研究交流等参考使用)!希望能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有益帮助!本文所属栏目 [河北]-[招商载体],内容来源于 [博野县人民政府网],作者 [不详],转载请记得注明!
博野县位于冀中平原腹地、黑龙港流域,地处石保廊创新发展引领带、保南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区,总面积331平方公里,辖7镇127个行政村、11个社区(居委会),常住人口22.5万。县情特点可以概括为四句话:
(一)博野是历史悠久的千年古县。东汉本初元年建县,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是汉桓帝的龙兴之地,清代思想家、教育家颜元,当代国际生物学家牛满江,中国天体物理学奠基人程茂兰的故乡。博野是革命老区,保南第一个党支部在这里成立,小说《红旗谱》在这里取材,先后走出了以南海舰队原司令员傅继泽、剧作家傅铎为代表的近百位师级以上干部,为共和国的建立和成长立下了不朽功勋。千年的文化积淀,造就了博野重义务实、勤劳质朴、诗书传家的优良传统。
(二)博野是四省通衢的节点之城。位于京、津、冀、晋四省连通的交汇点上,境内道路全部由国省干线组成,曲港、津石高速在博野枢纽互通、设三个出口,即将建设的雄石高铁在博野县城的东、西两侧各设一站,从博野县任何地方出发,1小时以内高铁向北可以直达北京、雄安,向南可以直达正定机场,今天的博野逐渐成为京津石和京雄保两个“一小时经济圈”上的重要一环。
(三)博野是风光优美的生态之城。博野县是平原县,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土壤肥沃,生态环境好,苗木覆盖率高,是“北方最大的落叶乔木之乡”。全县1/3地域面积种植绿色蔬菜,培育出以鸭梨、韭菜为代表的绿色农产品,是“京津菜篮子基地”。现有全国唯一一所民办天文科技馆-程茂兰科技天文馆、华北地区最大的古梨树群落-沙窝村“千年古梨园”等特色旅游资源。
(四)博野是特色鲜明的产业新城。积极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重大机遇,丰富主导产业内涵,全力打造“生态涂装、橡胶机带、高端苗木、食品医药”四张产业名片,先后落地了三棵树、粤旺农业、智行者科技、智博保温、睿安天地、雄泰新能源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项目建设呈现出数量多、层次高、后劲足的良好态势,发展的后劲进一步增强。
【历史沿革】今博野县境,唐虞夏商为冀州之城。春秋时为晋地。战国时为赵地。秦代地属上谷。西汉始置蠡吾县,属涿郡。东汉永元二年(90年)更隶河间国。本初元年(146年)属中山国。三国魏时属河间郡。晋属高阳国。北魏时蠡吾县属高阳郡。北齐并入博野县(博野县治所在今蠡县城关)。
隋开皇三年(583年)隶瀛洲,大业三年(607年)改属河间郡。唐武德四年(621年),更隶瀛洲,五年改属蠡州。天宝元年(742年)属河间郡。至德二年(757年)复隶瀛洲。永泰间(765-766年)改属深州。元和十年(815年)还属瀛洲,后又属深州。
五代初属深州,后周显德六年(959年)改隶定州。
宋雍熙四年(987年),置宁边军。景德元年(1004年)改为永宁军,宣和七年(1125年)降为博野县,未久,又恢复永宁军建置,仍领博野县。
金天会七年(1129年)置博野郡军,天德三年(1151年)改州名蠡州,博野属之。
元至元三年(1266年)省博野县东境(约今蠡县地)入蠡州,西境(约今博野地)入蒲阴县,三十一年析蒲阴县东部地复置博野县(县治亦在今蠡县地),属保定路。
明洪武元年(1368年),始徙博野县城至今治,属祁州,六年改属保定府。
清代因之。
民国2年(1913年)改属范阳道,次年范阳道改名保定道,博野县仍旧属。17年(1928年)隶河北省,25年(1936年)属河北省第十行政督察专员区。
1937年10月,博野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属冀中区。
1938年9月,属晋察冀边区冀中区二专区。
1940年秋,改属冀中区十专区。
1944年6月,改属冀中区九专区。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博野县属冀中区七专区。
1946年7月,属冀中区九专区。
1948年9月,属华北行政区冀中区九专区。
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后,博野县划归河北省定县专区。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博野县仍属河北省定县专区。
1954年4月24日,撤销定县专区,博野县划归保定专区。
1958年7月5日,撤销博野县,并入安国县。
1962年1月15日,恢复博野县制,仍属保定专区。
1970年,保定专区改称保定地区,博野县仍属之。
1994年12月,保定地市合并,博野县属保定市。
【政府网站】https://www.boye.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