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夏区简介[v]] 由 [招商人@ZSR(www.cnzsr.com)]小编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参阅(仅限学习研究交流等参考使用)!希望能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有益帮助!本文所属栏目 [宁夏]-[招商载体],内容来源于 [西夏区人民政府网],作者 [不详],转载请记得注明!
贺兰山地
贺兰山是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的界山,分水岭偏于山体东侧,顶面较平坦。两坡斜面不对称,西坡长而缓,沟谷比降小;东坡短而陡,沟谷比降大。山地北接乌兰布和沙漠,南连卫宁北山,西邻腾格里沙漠。在今西夏区境内贺兰山海拔均在3000米左右,南北长约30公里,面积40.01万亩,全山为石质中高山,山体完整,主峰马蹄坡位于苏峪口沟北同构成了地台的基底。地台的盖层沉积相继为中~上元古界。古生物群面貌主要为华北型。与华北地层区腹地比较,西夏区境内地层发育具有沉积厚度较大,中。晚元古代和早古生代地层普遍具有轻度变质等特点。
岩浆岩
黄旗口斜长花岗岩体,是宁夏最大的一块岩体,出露于境内贺兰山前自北向南经苏峪口一拜寺口一镇木关口一大水渠口一黄旗口一滚钟口一大口子一南水一带。分布面积约58.5平方公里。北段被断层所切,东部被新生代第四系上更新统洪积层覆盖,西部与元古代长城系黄旗口群不整合接触。黄旗口斜长花岗岩体主要由中粗粒黑云斜长花岗岩及粗料似斑状黑云斜长花岗岩组成。自拜寺口沟内的西夏方塔遗址向山外,岩体可大致分为四个细相带,即中粗黑云斜长花岗岩带(过渡相)、粗粒似斑状花岗岩带(中心相)、中粒黑云斜长花岗岩带、中粗粒花岗岩带(边缘相)。
构造
西夏区东西较窄,南北略长。贺兰山中段近70公里在银川市境西缘,呈北偏东走向。银川市境东部是坦荡辽阔的平原。按照“多旋回”说,西夏区位于我国东、西两大构造带的枢纽部分。在大地构造上,属于中朝准地台鄂尔多斯西缘拗陷带的贺兰山台陷和银川地堑,为贺兰山褶皱带与鄂尔多斯地台间前拗陷区。西部贺兰山属燕山运动形成的多旋回陆相拗陷,东部平原区则为喜马拉雅山期形成的多旋回断陷区划。贺兰山及银川平原,在其漫长的地质发展中,经受了多期的、特定而强烈的应力作用,接受了不同地质时期的沉积、剥蚀与形变,使之形成了兼具我国大陆东部和西部不同特色的地质构造奇观,即多种构造体系的交织复合带。它呈东北200—300方向延伸的银川断陷盆地,代表着中国东部特有的新华夏构造带。
气候
西夏区地处内陆,远离海洋,位于国家季风区的西缘,冬季受蒙古高压控制,在冷空气南下之要冲,夏季处在南季风西行的末稍,形成较典型的大陆性气候。按全国气候分区,西夏区属中温带干旱气候区。在宁夏农业气候区划中,西夏区属于引黄灌区。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地理条件。西夏区是日照和太阳辐射量充足地区,它位于中纬度地带,全年大部分时间受高空西风环流影响,天气系统也多来自西边。同时又是季风气候区,夏季东南风带来水气,冬季西北季风带来干冷的空气。地理因素的影响,反映在地理位置和地形地势上。西夏区地处内陆,地势西南高东北低。贺兰山呈北偏东走向,对防止西北寒流风沙入侵、水气受阻抬升等都有明显影响。在上述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形成明显的大陆性气候。西夏区气候的基本特征是:干旱少雨,蒸发强烈;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冬寒夏暑,春季多风沙,秋季雨集中;春迟、夏短、秋早、冬长,无霜期短而多变。根据西夏区境内地形地貌和局地小气候分布的变化规律又具体划分为贺兰山区和引黄灌区两个一级区,在引黄灌区中又进一步划分新灌区和老灌区两个二级气候区。其主要区别是:贺兰山区属山地气候类型,气温变化垂直分布,高寒多雨,适宜林木生长;灌区为山前平原气候,有较好的水、气条件,温度适中,宜于农作物生长。
光能
西夏区地理海拔较高,气候干燥,晴天多,雨雪少,故日照充足,光能资源丰富,仅次于西藏拉萨市,属我国光能资源高值区。
太阳辐射年太阳辐射总量为146千卡/平方厘米,是全国太阳辐射和日照时数最多的地区之一,比同纬度的华北平原太阳辐射多10千卡/平方厘米,比江南地区多30千卡/平方厘米,分布较均匀。但受气温影响,有时太阳辐射量则有所降低,其中大于等于O℃的作物生长期(3月10日~ 11月17日)太阳辐射约114.4千卡/平方厘米,大于等于5℃(4月1日。10月27日)约102千卡/平方厘米,大于等于10℃的作物活跃生长期(4月20日~ 10月8日)约86.5千卡/平方厘米,分别占全年太阳辐射总量的78.40/0、700'/0和590/00年太阳辐射量的时间分配,依季节而论,夏季最多,冬季最少。春(3~5月)、夏(6~8月)、秋(9~ 11月)、冬(12~翌年2月)四季的太阳辐射量分别占年太阳辐射量的290%~29.7%、34%~34.3%、20%~21%、15.7%~15.9%。就月而言,最大值出现在6月,最小值出现在12月,前后相差一倍多。太阳辐射的年变化曲线为单峰型,2~5月为急升阶段,8~9月为急降阶段。作物生长季节4。9月太阳总辐射量88~91千卡/平方厘米,占全年总辐射量的63010。小麦生育期(4月1日—7月15日)太阳总辐射量54.5~55.9千卡/平方厘米,占全年总辐射量的360/0。水稻生育期(5月1日—9月30日)太阳总辐射量74~76.6千卡/平方厘米,占全年总辐射量的53010。
日照以银川气象台1951~2006年实测资料,全年平均日照时数为3039.6小时,日照百分率为69%。日照的年变化,以季节而论,高值时段出现在夏季,为288.7~302.3小时;低值时段出现在冬季,为209~220.6小时。从日照的月分配来看,最大值出现在6月;为289.3。302.3小时,占年日照时数的10%左右;最小值出现在12月,为209~221.5小时,占年日照时数的7.20/0~7.3%,日照时数的年变化幅度80~90小时。
云量多年平均总云量4至5成左右,低云量0.9成左右。云量的年变化可分为:1—3月为上升阶段,4~9月为高值阶段,10~12月为下降阶段。5月份云量最多,为5.5成;12月份,云量最少,为2.7成。每年日平均总云量小于2成的晴天为114.8天,日平均低云量小于2成的晴天为296.1天;日平均总云量大于8成的阴天为69.7天,日平均低云量大于8成的阴天为2.9天。
气温
黄灌区全年平均气温为8.3℃。8.6qC,略呈东高西低的变化趋势。四季气温:1月是冬季的代表月份,气温最低为-9.0℃,月平均气温为-4℃以下;入春后,随着太阳辐射的迅速增强,气温回升很快,3月,气温上升到2℃以上,4月是春季的代表月份,月平均气温在10.5℃以上;7月是夏季的代表月份,也是全年气温最高的月份,月平均气温在23.4℃,而6月、8月气温则基本相同,月平均气温都在21.5℃左右;从9月开始,气温迅速下降。10月平均气温降至9℃左右,1 1月接近0℃。秋季气温分布与春季相似,但秋温比春温低2℃左右。
月平均气温气温的年变化曲线呈单峰型。月平均气温7月最高,1月最低。气温的年变化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月平均气温低于O℃以下的有12月、1月、2月,月平均气温在-4℃;3月、4月、5月为上升阶段,5月与2月相比,上升幅度约21%;6月、7月、8月为高值阶段,月平均气温高于21%;9月、10月、1 1月为下降阶段,下降幅度在20℃左右。气温的年变化十分迅速,升温和降温的过程短而急剧。
气温年日较差年、日较差大是西夏区气温的重要特点之一。平均气温年较差在32℃左右,全年平均气温较差为13.1℃。各月气温平均日较差变化不大,幅度为11℃~16℃。月气温平均日较差最大值出现在4月,月气温平均较差最小值出现在1 1月。最大日较差多出现在春季,一般为22℃~ 30℃。昼夜温差大,白天温度高,光合作用强;夜间气温低,呼吸消耗小,有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农作物增重快,品质好,色鲜味浓,含糖量高。’ 极端气温极端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7月,1953年7月8日,气温最高达39.3℃;极端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1月,1955年1月4日,气温为-30.6℃;1980年2月4日,贺兰山最低气温为-32.2℃。
界限温度和积温 日平均气温稳定≥O℃的开始日期和终止日期,大致表示土壤开始解冻和开始冻结的日期,其持续时期,气象上称之为温暖期或农耕期。西夏区日平均气温稳定≥O℃的开始期一般在3月10日,终止期在11月17日,持续253天,积温3780.6℃。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5℃的始终日期是4月1日至10月27日;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日期是4月20至10月8日;平均大于或等于15℃的日期较短,其中贺兰山开始期在4月26日,终止期在10月6日,持续165天,积温-1408.9℃。日平均气温稳定≥5℃的持续时期称为生长期,西夏区生长期一般始于4月1日,止于10月27日,持续210天,积温3623.5℃,其中贺兰山生长期在5月27日,终止期在9月12日,持续1 10天,积温1132.7℃;日平均气温稳定≥10℃的持续期为生长活跃期,生长活跃期一般始于4月18日,止于10月8日,持续174天,积温3296.8℃;其中贺兰山生长活跃期在7月5日,终止期在8月12日,持续39天,积温453.4℃;日平均气温稳定≥15℃的持续时期称为等温作物适宜期,西夏区等温作物适宜期始于5月14目,止于9月16日,持续126天,积温2628.4℃,其中贺兰山等温作物适宜期在8月2日,终止期在8月6日,持续5天,积温91℃。
无霜期
西夏区无霜期较短,最长无霜期177天,最短无霜期129天。平均重霜冻的初日是10月16日,终日是4月23日,最早霜冻初日在9月28日,终日在5月16日。平均轻霜冻初日是10月8日,终日是5月1日。最早初日是9月22日,最晚终日是5月16日。平均无霜期159天。贺兰山最长无霜期224天,最短无霜期91天,霜冻初日在9月11日,终日在5月2日,平均无霜期122.6天。
降水
西夏区平原区降水差别不大。1985年前,平原平均降水量为202.6毫米。降水时间变化较大,以季节论,夏季降水量多,占年降水总量的580'/0~630'/0;冬季降水最少,只占年降水总量的1.2%~20/0;秋季多于春季,分别占年降水总量的23%-25%和15%~160%。依月份而言,月平均降水量最大值出现在8月,占年降水总量的27%~29%;月平均降水量最小值一般出现在12月,占年降水总量的比例很小,在10-10.3%。降水的年变化曲线呈单峰型,进入6月,降水量迅速增大,9月以后,降水量急剧减少。降水日数主要集中在8月份。多年平均降水日数为65.3天。1990年后,年降水量介于99.7~233.1毫米之间。自然降水难以维持作物对水份的需要,特点是雨、热同季,冬季下雪,降水稀少,蒸发强烈。
西夏区地处大陆干旱气候区,降水量少,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年平均蒸发量为1583.2毫米,夏季蒸发量最大,占年蒸发量的44%~50%,冬季蒸发量最小,只占年蒸发量的4%~8%,春季蒸发量大于秋季,分别占年蒸发量的31%~33%、15%~17%。月蒸发量最大值出现在7月,最小值出现在12月。因降水少,蒸发量大,干燥度较高,大陆性气候特征明显。
风速
西夏区地处贺兰山东侧,因山体的屏障影响,风速较小,是宁夏风速最小的地区之一。多年平均风速为1.8米/秒。平均风速随季节和月份而变化,春季最大,秋季次之,夏季最小。平均风速最大的月份为4月,最小的月份为9月和10月。风速的日内变化很明显,白天大于夜间,高峰出现在15时前后,低谷出现在7时前后。风速≥17/秒(风力≥8级)的大风日数多年平均为28天,最多56天,最少11天。贺兰山多年平均风速为7.7米/秒。平均风速最大的月份为12月,达11米/秒,最小的月份为7月,为5米/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