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榆林市佳县简介] 由 [招商人@ZSR(www.cnzsr.com)]小编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参阅(仅限学习研究交流等参考使用)!希望能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有益帮助!本文所属栏目 [陕西]-[招商载体],内容来源于 [佳县人民政府网],作者 [不详],转载请记得注明!
宗教文物
【宗教概况】佳县有佛教、道教、基督教和天主教四大教派,经2015年乱建庙宇专项整治后,政府批准的宗教活动场所或宗教活动点45处,其中佛教19处、道教14处、基督教10处、天主教2处。各类教职人员57人,其中道士31人,基督教27人,牧师1人、长老5人、传道员21人,天主教神父1人。
【文物旅游概况】佳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古迹众多,旅游资源富集。根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登记结果,确定佳县850处文物点,其中古遗址524处、古墓葬169处、古建筑40处、石窟寺及石刻80处、近现代重要史迹旧址33处、其他4处。有各级文保单位63处,其中国保2处,省保12处,市保4处,县保45处。基本形成文物古迹景观,黄河山水风光,千年枣村风情,民间原生态文化,红色革命史迹等八大主类,19个亚类和62个旅游资源。
经济社会发展
【经济概况】2021年,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1.76亿元,增长7.1%,增速居全市第五、南六县第一;地方财政收入1.47亿元,增长5.4%;固定资产投资25.32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48.32亿元,增长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42亿元,增长6.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1012元、12562元,增速分别为8%、11.4%,增速分别居全市第一、第二。
【疫情防控】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逐级建立网格化、扁平化防控机制,统筹推进疫苗接种、核酸检测、隔离管控、物资储备等各项工作,坚决阻断疫情传播,全县未发现确诊和疑似病例。2021年,全县新冠肺炎疫情保持“零疑似”“零确诊”。
【工业建设】聚焦重点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控链,与榆林高新区签订产业园区合作框架协议,陕西有色电子级光伏新材料产业化项目全部达产达效,产值达15.4亿元,标准化厂房(一期)建成投运,台湾巨皇集团2000MW(兆瓦)光伏支架生产项目成功落地,填补了全市台资项目的空白,榆佳经开区实现工业产值23.5亿元,进出口贸易额突破1亿元,上缴税收5215.9万元,均创历史新高。
【现代农业】加快构建具有佳县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成功举办佳县红枣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35家,增加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3个。全年推广红枣降高塑形丰产技术11.28万亩,红枣总产量3.5亿斤。坚持打井抽灌、以养补种、以菜补粮等多措并举,有力应对近十年来最严重伏旱,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21.9万吨,实现农业总产值7.5亿元、畜牧业总产值5.7亿元、林业总产值18亿元,现代特色农业实现由量的增长到质的飞跃。
【文化旅游】东方红产业园建成开园,大美石窑成功创建为省级旅游度假区。佳县至吴堡沿黄旅游专线正式通车。成功举办“发展康养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研讨会,圆满承办陕西音乐奖·陕北民歌总决赛暨颁奖晚会,大型歌剧《黄河歌谣》落户佳县,进一步打响“山水葭州·康养胜地”黄河康养旅游度假区品牌。全年接待游客19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亿元。
【脱贫攻坚】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聚焦易返贫致贫户745户1636人,上下联动开展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严格工作标准,各级检查反馈问题12批96条全部整改到位,建立长效机制4项。明晰脱贫攻坚以来形成的20.44亿元扶贫资产产权归属,从严管护保障长期效益。精准巩固成果。投资2.5亿元实施产业项目246个,整合涉农资金3.6亿元,兑付率达91%。全县325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破零”,106个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10万元以上。重点户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实现全覆盖。创新帮扶机制。推行干部帮扶“六字”工作法,111支驻村工作队创新“五晒五比拼”机制蹲点帮扶,5392名帮扶联系人进村访户解决困难。组建佳县科技特派团开展科技帮扶,建成消费帮扶专馆3个、专区1个,消费帮扶总额1.5亿元。启动全国首例“生猪期货+保险+财政贴息+担保+银行”、全省首例“红枣保险+财政贴息+担保+银行”项目,全市首单“乡村振兴保”、榆煤扶贫基金首个投资落地佳县。
【生态环境】扎实推进“塞上森林城”提质增效行动,完成造林面积4.7万亩,林草覆盖率达43%,佳县绿色版图加快由“浅绿”向“深绿”转变。排查整改“四乱”问题28条,整治入河直排口41个,全面规范黄河河道采砂管理。新建、加固淤地坝109座,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8.5平方公里,着力构筑榆林东部绿色生态屏障。铁腕治污成效明显。深入开展铁腕治污三十二项攻坚行动,城区散煤基本清零,全年空气优良天数达到296天,连续五年位列全市前二,荣获全市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优秀等次。
【社会风险】 2021年,全年化解不良贷款0.2亿元,不良率降至2.3%;化解政府隐性债务7646万;认真落实信访、维稳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力推进扫黑除恶斗争,中省交办的第一批26件信访积案全部清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60多件,治安满意度、公安满意度连续两年位居全市第一。深入推进道路交通、地质灾害、森林防火、危化品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全年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零发生。
【投资建设】2021年,持续推进政府系统“创先争优”活动,设立招商引资奖励资金池300万元。成功举办“乡贤回归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台企联考察对接”等招商活动,组织参加丝博会、煤博会等大型招商活动,签约引进项目24个,引资额173.3亿元,省内外项目分别到位资金4.2亿、14.2亿元,外资到位150万美元,超额完成年度任务,荣获“2021年全市招商引资先进县”。
【城乡建设】新建佳芦新苑公园,新增公园绿地面积2300余平方米,新建水洗公厕7座,完成税务局至影剧院段市政管网改造。成功创建为省级园林县城,城市面貌明显改观。持续完善城乡基础设施。新建、改造农村道路68公里,创建“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2个,完成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3068座,325个行政村(社区)实现通信、网络全覆盖,文化设施齐备,县域公共服务中心等项目正在建设,面向未来的基础设施体系成为发展硬支撑。
【民生保障】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1012元、12562元,增速分别为8%、11.4%,增速分别居全市第一、第二。教育教学稳中有进。榆佳经开区九年制学校实现招生,西关小学主体建成。加大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同陕师大附中和华栋中学对接佳县中学,实现优质教学资源互融互通,带动全县办学水平整体跃升。健康事业扎实推进。县妇幼保健院、县医院传染病科建成,县医院主体完工,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全面加强,服务对象全面向基层覆盖。文化事业持续繁荣。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县档案馆主体建成,启动全省首批次应急广播建设二期,开通城乡“大喇叭”217个,组织开展文化惠民演出196场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社会保障日趋完善。新建农村互助幸福院16个,老年养护院、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残疾人托养中心主体建成,积极打造佳县智慧养老新模式。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9万人,劳务收入14.45亿元。城镇新增就业2380人,全县登记失业率为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