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用户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今天是: | 历史上的今天 【招商人@ZSR】助力招商引资工作!致敬招商引资工作者!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招商实务 > 产业研究

新能源汽车锂电池行业深度报告:动力电池产业链深度梳理

时间:2022-11-12  来源:百度百家号(未来智库)  作者:山西证券 李召麒
打印打印本文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欢迎投稿欢迎投稿  正文字号大小调整 --

[新能源汽车锂电池行业深度报告:动力电池产业链深度梳理] 由 [招商人@ZSR(www.cnzsr.com)]小编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参阅(仅限学习研究交流等参考使用)!希望能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有益帮助!本文所属栏目 [招商实务]-[产业研究],内容来源于 [百度百家号(未来智库)],作者 [山西证券 李召麒],转载请记得注明!


  五、动力电池下游分析

  5.1 中国国内主要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厂商情况

  5.1.1 宁德时代:全球行业龙头,地位不可撼动

  宁德时代是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领域当之无愧的行业龙头,在技术、产能和客户结构等方面优势巨大, 地位无人撼动。宁德时代是全球领先的锂离子电池供应商,专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储能系统的研 发与销售,致力于提供新能源应用的解决方案。2020 年工信部公布的 6800 余款注册的新能源车型,其中使 用宁德时代配套动力电池有 3400 余款车型,占比达到 50%,是配套车型最多的汽车厂商。宁德时代凭借出 色的电池创新技术和过硬技术实力收获众多海内外订单,客户结构合理;同时积极布局产业链上游,通过收 购、合资合作和技术合作等方式与供应商建立紧密联系,既保证了未来产能供应,有降低了生产成本;公司 动力电池各主要产品性能行业领先,同时在金属锂电池、全固态电池和钠离子电池等下一代电池的研发上 走在前列。

  技术

  2020 年宁德时代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由 2019 年的 6.53%,上升到 2020 年的 7.09%。宁德时代 通过大量研发投入,从上至下覆盖整个产业链的研发体系,以及力图在各个环节掌握核心技术,在一些技术 上较其他企业具有明显优势。 在新型动力电池方面,宁德时代在 7 月 29 日发布第一代钠离子电池,电芯能量密度达到 160WH/kg; 具备快充能力;在-20℃的低温环境下放电效率无明显衰减;系统集成效率高;热稳定性也远超国家标准。

  钠离子电池的推出可以有效缓解国内锂资源不足,过于依赖进口的问题,同时可以降低生产成本。目前 钠离子还处于能量密度较低阶段,但宁德时代表示下一代钠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可以达到 200Wh/kg。钠离 子资源在地壳中的丰度为 2.75%,而锂离子资源的地壳丰度仅为 0.0065%。钠离子资源的分布较为广泛,我 国有丰富的钠资源储备,钠资源价格相对较为低廉。钠离子电池的正负极材料均为铝箔,相比较锂离子电池 正极所需要的铜箔,铝箔更便宜且更耐用。综合来看,钠离子电池的材料成本相比于锂离子电池的材料成本 降低 30%~40%。在钠离子电池规模化以后,钠的储量丰富、价格低的优势就可以发挥出来,形成对锂离子 电池的成本优势。

  由于钠离子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生产流程类似,电池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可以完美兼容,产线可以进行快 速转换,实现产能布局。目前,宁德时代已经启动钠离子电池产业布局,2023 年可以基本形成产业链。钠 离子电池在目前对能量密度要求不高的场景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技术成熟之后,可以替代磷酸铁锂 电池,在低速动力领域和储能领域有所发挥。

  在高镍电池方面,高镍 811 三元锂电池仍然是三元锂电池未来的必经之路。在 2021 年 4 月举办的上海 车展新发布的近 80 款新能源汽车亮相,其中 43 款中高端车型搭载了高镍车型。作为国内少数几家能大批 量生产高镍动力电池的厂商,宁德时代宣布开发出永远不起火的 811 电池,通过开发出高稳定性正极材料 和高安全电解液提高电池耐高温边界;设计了防止内短路电极并优化了电池包强度;提高了电池热管理监 控能力并提升阻止热扩散能力。

  成长性分析

  宁德时代的成长性主要源于其在动力电池行业的稳固地位和新能源汽车需求量的强势增加。 在行业发展方面,2020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量为 324 万辆,预计 2030 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 3000 万辆,2025 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达到 25%。 在规划产能方面,宁德时代规划到 2025 年,产能达到 592GWh,比 2020 年现有 118GWh 产能扩大 4 倍。合资公司 2025 年规划产能为 150GWh,合计产能将达到 750GWh。而与争夺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第一 的 LG 新能源,2025 年预计规划产能仅为 430GWh,宁德时代将继续保持市占率第一位置并拉开与 LG 新能 源之间的差距。

  在客户结构方面,宁德时代客户结构将更加优化。2021 年前 3 季度,宁德时代前三大客户分别为特斯 拉、蔚来汽车和小鹏,合计占比 37.6%。深度绑定新能源汽车领先品牌和造车新势力,公司在 ToC 端优势明 显。 在研发方面,宁德时代 2021 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 55.9 亿元,领先于 LG 化学的电池板块研发投入。目 前已经在 CTP 技术、高镍电池技术和钠离子电池技术上出现领先,同时在研发无钴正极、硅负极、新型电 解液、固态电池、结构设计和智能制造等方面技术优势明显,宁德时代产品技术优势将继续保持。(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5.1.2 比亚迪:全球唯一自主生产电池整车企业,电池积极寻求外供

  比亚迪集团业务跨越汽车、IT、新能源三大领域,建立全产业链,逐渐成长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领军 厂商和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领跑者之一。比亚迪拥有全球领先的电池、电机、电控及整车核心技术,以及全球首创的双模技术和双向逆变技术,此外,集团在动力电池领域建立起全球领先的技术优势和成本优势, 并通过动力电池产能的快速扩张建立起领先的规模优势。公司主要经营包括新能源汽车和传统燃油车在内 的汽车业务,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二次充电电池及光伏业务,三大业务占比亚迪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53.46%,38.34%和 7.72%。

  技术

  比亚迪是全球唯一一家实现动力电池完全自主配套的车企,动力电池装机量位居全国第二,全球第四; 同时也是市场中少有的掌握电池、电芯、电机等关键生产技术的公司。公司目前在动力电池领域具有技术领 先的无疑是刀片电池技术和 DM-i 超级混动系统。三元锂电池优势在 2018-2019 年期间十分明显的时期,比 亚迪仍深耕磷酸铁锂电池技术路线,在磷酸铁锂电池技术上有明显优势。比亚迪相继推出刀片电池和 DMI 超级混动两大技术,刀片电池主要保证了新能源汽车安全性和动力的需求,而通过 DMI 超级混动提出了新 能源车代替燃油车的解决方案。

  比亚迪拥有先进的制造工艺,通过严苛的工序将正极、负极、模切裁断成单片,在隔膜中按照设定的层 数叠成极芯,并通过热压将极片与隔膜固定。极片长度约为 1000mm,条状的正负极片可以像一个个刀片一 样有序被插入到折叠隔膜当中,紧密排布,进一步压缩空间,提升能量密度。在高效利用电池组空间以后, 电池包体积比能量密度由从前的 251Wh/L 提升到了 332Wh/L,在系统能量密度方面和三元锂电池相差无几。

  DM-i 超级混动技术:2021 年 1 月 11 日,比亚迪 DM-i 超级混动正式发布。DM-i 超级混动以超大安全 容量的电池和高性能大功率扁线电机为设计基础,主要依靠大功率电机进行驱动,汽油发动机主要功能是 在高效转速区发电,适时直驱,改变了传统混动主要依赖发动机,以油为主的设计架构,大幅降低油耗。 DM-i 超级混动的系统架构主要包括:EHS 电混系统、DM-i 超级混动专用功率型动力电池、混插专用高效 发电机。

  EHS 电混系统主要负责混动车型上的动力协调和分配,拥有双电控+双电机的集成化设计,体积和重量 较第一代减少了 30%,但最高转速达到 16000r/min,峰值功率达到 160kW。同时配合油冷技术增强散热, 使电机功率密度达到 44.3kW/L。通过 IGBT4.0 技术,电控效率将达到 98.5%,通过对发动机,发电机和驱 动电机功率的智能分配,保障 DM-i 混动系统处于高校区间工作。根据行驶速度不同,EHS 电混系统则会采 用纯电动模式或 HEV 串联并联模式,兼顾经济与动力,进一步降低成本。

  DM-i 超级混动系统架构的核心部件全部采用比亚迪自主研制的产品,同时比亚迪自主研发的 SoC 很好 的会控制车辆一直在高效区间内运动,发动机 38%以上高效区间工作占比高达 70%,整套动力系统优先用 电,追求极致效率,实现超低油耗。而整个 DM-i 混动系统使用的是专用功率型刀片电池,可以更好平衡发 动机效率,采用 DM-i 架构的新能源车型其 NEDC 亏电油耗仅为每百公里 3.8 升。

  成长性分析

  比亚迪通过多车型、多技术路线和多价格区间全方位布局保证未来发展。 在产品方面,比亚迪主要车型销量数据亮眼。在特斯拉 Model3 尚未大规模交付之前,比亚迪新能源汽 车出货量连续多年全球第一,在新能源汽车研发和销售上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比亚迪“汉”作为旗舰车型 已经连续 7 个月销量环比增长,连续多个月销量破万。比亚迪和特斯拉已经成为新能源汽车销售第一梯队, 同时比亚迪积极计划推出高端车型,进军高端汽车市场,产品销售未来可期。未来比亚迪进一步完善产品矩 阵,通过“王朝系列”和“海洋系列”实现多种车辆种类,多种技术路线和多种车型价格全方位覆盖。

  5.1.3 中航锂电(中创新航):全球 Pre-IPO 阶段最大动力电池生产企业,未来可 期

  中航锂电成立于 2007 年,是专门从事锂离子动力电池、电池管理系统、储能电池及相关集成产品和锂 电池材料研制、生产、销售和市场应用开发的企业。2021 年年中,中航锂电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超过 LG 化 学,市场份额升至行业第三。2020 年中航锂电营业收入 26.7 亿元,净利润为 1.3 亿元,公司总资产为 187 亿元。中航锂电目前仍处在 Pre-IPO 阶段,更名为“中创新航”,将军品业务和民品业务独立运营,为上市 做准备。中航锂电在全球 Top10 动力电池企业中增速第一,三元方形动力电池装机量全球前三,动力电池 装机量全国前三,发展前景较好。但距离国内行业巨头宁德时代、比亚迪,以及国外龙头企业 LG 新能源、 松下有不小差距。

  技术

  中航锂电的产品中最具有技术优势的产品为 One-Stop Battery。该产品具有高度集成、极简、高安全、 高可靠性四大特点。使用该技术的产品,三元锂电池系统电信能量密度为 300Wh/kg,电池包能量密度 240Wh/kg,续航里程可以达到 1000km;磷酸铁锂电池系统电芯能量密度为 200Wh/kg,电池包能量密度 160Wh/kg,续航里程达到 700km。

  成长性分析

  作为动力电池行业二线龙头,中航锂电未来产能增速远大于一线品牌。 在产能方面,2021 年中航锂电前三季度动力电池装机量为 5.81GWh,2025 年规划产能超过 500GWh, 而同期宁德时代仅为 582GWh,与宁德时代差距大幅缩小。同时目前公司落地签约产能达到 250GWh,仅次 于宁德时代和 LG。此外,中航锂电是全球第一个规划产能超过 1TWh 的企业,背靠中航工业,中航锂电在 产能扩张和产品研发投入上底气十足。

  5.2 动力电池产业链下游壁垒分析

  动力电池产业链下游主要存在的壁垒是客户认证壁垒、技术壁垒和资金壁垒。动力电池产业链下游生 产动力电池组直接供应给整车企业,整车企业对于续航里程、循环次数、安全性能等关键指标具有严格要 求,动力电池下游生产厂商需经过层层验证,多次实验测试才能最终成为整车企业动力电池供应商。作为新 能源汽车的“心脏”,动力电池的表现直接关系到整车企业的市场形象和消费者口碑,整个验证周期长,投 入资金大,整车企业一般不会轻易更换电池供应商,得到市场验证的下游企业只会“强者更强”,获取更多 订单,而新进入者获取订单较为困难。

  动力电池下游产业往往在产能,技术上具有明显优势,同时电池组的成组工艺,电池内部结构设计和 BMS 系统设计等核心技术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每年龙头企业的研发投入巨大,对于缺少技术积累的企业 很不友好。 动力电池下游产线资金投入巨大,根据 GGII 的调研,生产 1GWh 动力电池最少需要投入 3.6 亿元。动 力电池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前期投入巨大,具有较高的资金壁垒。

  六、投资分析

  动力电池产业链行业壁垒高,马太效应明显,最关键的衡量标准是产能和技术。其中部分环节受到未来 发展方向不确定性的影响,可能会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因此重点关注其在行业具有稳固地位同时未来发展 潜力明确的企业。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2022年中国氢能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下一篇:产业分析的七大逻辑或框架
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发表评论 共有 条评论
用 户 名:    密 码:     匿名发表   还没有注册?
评论表情:
  验证码:
站内搜索
推荐阅读
政府招商引资协议存在问题及示范文本的完善对策之我见
政府招商引资协议存在
招商经验 | 十年“老招商人”的工作笔记
招商经验 | 十年“老
“新质生产力”究竟是什么?十个方面为您全解析
“新质生产力”究竟是
预制菜产业链“5张招商图谱”+龙头企业名单!
预制菜产业链“5张招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招商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