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平市简介[v]] 由 [招商人@ZSR(www.cnzsr.com)]小编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参阅(仅限学习研究交流等参考使用)!希望能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有益帮助!本文所属栏目 [福建]-[招商载体],内容来源于 [南平市人民政府网],作者 [不详],转载请记得注明!
【土地资源】 2018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南平市土地总面积3941.95万亩,占福建省土地总面积的2l.2%。人均拥有土地13亩,高于全省人均7.2亩的水平。全市耕地总面积357.65万亩,占福建省耕地面积的17.84%,其中基本农田面积284.70万亩。全市林地面积3055.40万亩,占福建省林地的24.47%,居第一位,按户籍总人口计算人均l0.4亩,按农业人口计算人均15.6亩。按土地权属划分,国有土地348.68万亩,占比8.85%;集体土地3593.27万亩,占比91.15%。
【森林资源】 南平市为中国南方重点林区,森林资源丰富,素有“绿色金库”“南方林海”之誉。森林覆盖率78.89%,居福建省设区市第二;森林蓄积量1.88亿立方米,居福建省第一。全市林业用地面积3253.9万亩,约占福建省的1/4,占全市土地总面积3946.3万亩的82.5%。森林面积3113.2万亩,其中,乔木林地面积2351.6万亩、竹林面积652.7万亩(毛竹林面积643.5万亩,毛竹林资源占全国的10%,占全省的40%)、特殊灌木林地面积93.6万亩、非林地上的森林15.3万亩。全市重点生态公益林面积836.6万亩,其中国家级600.8万亩、省级235.8万亩。全市林业自然保护区(含保护小区)占国土面积的7.04%,湿地保有量达66.6万亩。全市现有国家公园1个(武夷山国家公园),各类保护地48个,其中,自然保护区9个(国家级2个,省级5个、县级2个)、风景名胜区11个(国家级3个、省级8个)、森林公园24个(国家级3个、省级21个)、地质公园3个(含国家级1个、省级2个)、国家湿地公园(试点)1个。全市现有3个“中国竹子之乡”(建瓯市、顺昌县、武夷山市),2个“中国特色竹乡”(建阳区、光泽县),2个“中国油茶之乡”(浦城县、顺昌县),1个“中国无患子之乡”(顺昌县),1个“中国百合之乡”(延平区)。全国4个“中国锥栗之乡”中,南平占3个(建瓯市、政和县、建阳区),顺昌县是全国唯一的“中国杉木之乡”,浦城县是全国唯一的“中国丹桂之乡”。
【水力资源】 南平市森林茂密,雨量充沛,溪河纵横,水力资源丰富。闽江和建溪、富屯溪干支流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为387.37万千瓦,居福建省设区市第一位。其中,建溪流域干支流47条、200.9万千瓦;富屯溪干支流40条、130.1万千瓦;闽江(延平至尤溪口)36.6万千瓦。水力资源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潜力较大。
【矿产资源】 南平市地处武夷成矿带中部,是全国重点成矿带之一,有良好的地质成矿条件,矿产资源较为丰富,也是寻找贵金属(金、银)、有色金属(铜、铅、锌、钼)、非金属矿的成矿远景区。已发现的矿种有76种,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59种,其中水汽矿产1种,列入福建省矿产资源储量表的固体矿产50种,其中能源矿产1种(煤)、金属矿产16种、非金属矿产33种。全市矿山共有170个,普通建筑用砂石土、饰面石材等59个,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其余主要矿种为萤石矿36个、铅锌矿16个、金银矿9个、透辉石矿8个、石英矿6个、铁矿6个、石灰岩4个、铜矿3个、硫铁矿3个、钼矿3个、高岭土2个、矿泉水2个。储量居福建省首位的有铀、钽、铌、金、萤石、叶腊石、硫铁矿、石墨、透辉石等;储量名列福建省前茅且优势明显的有铅、锌、铜、石灰石、饰面石材、高岭土等。
【旅游资源】 南平市独特的地貌、气候条件构成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以北部武夷山、古汉城为龙头,向二区三市五县延伸的景点有茫荡山、延平湖、天成岩、万木林、佛子山和归宗岩等150多个景点,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与生态景观交相辉映。武夷山1979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5个重点自然保护区之一,1982年被列为国家首批44个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1987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人与生物圈”的世界自然保护区网,1999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2016年被列入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有九曲溪、天游等景点300多处。同时,武夷山又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山,商周架壑船棺、汉城遗址、宋遇林亭窑址、摩崖石刻、茶文化等文化古迹比比皆是。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山高林密,动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达95.3%,以“生物模式标本产地”“研究亚洲两栖爬行动物的钥匙”而蜚声中外。周围2万多公顷的原始森林,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被誉为“昆虫世界”“鸟类天堂”“蛇的王国”“世界动物之窗”,是人类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宝库。2009年12月,政和佛子山、顺昌宝山被国务院列为第七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茫荡山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省级风景名胜区,景区胜景几十处,溪源峡谷“十里游廊”横亘在茫荡山脉的西部。此外,全市省级风景名胜区还有:建瓯万木林,是福建省最早划定的森林生态型自然保护区;建瓯归宗岩,有“十景三洞一寺”诸景观。2007年,武夷山风景名胜区被评为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2011年,顺昌华阳山、延平溪源峡谷、邵武天成奇峡被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14年,邵武和平古镇、武夷山茶博园被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武夷山武夷源、玉龙谷、顺昌张墩乡村旅游景区被评定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2017年,建阳花花世界、浦城包酒文化博览园被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顺昌元坑古镇等14个景区被评定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2019年,邵武金坑红色旅游景区被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至2020年末,全市共有A级景区66家。
【草场资源】 南平市天然草场面大土沃,为发展牛、羊等牲畜提供良好条件。据调查,全市有天然草场面积387.45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9.8%。其中可改造利用面积368.15万亩,理论载畜量26.36万头(标准黄牛单位)。其中,面积在300亩以下的零星边地草场有283.61万亩,300—1000亩的有236片12.3l万亩,1000—5000亩的有206片35.16万亩,5000—10000亩的有36片20.85万亩,1万亩以上的有13片16.22万亩。草场植被分类明显,牧草品种较多。在可利用草场中,植被情况可分为草丛类、灌木草丛类、林间灌草丛类、疏林草丛类、灌丛类、草甸类、农林间隙地灌草丛类等7个类型,分布全市。牧草有55科200多种,其中以紫花苜蓿、菊苣、黑麦革、五节芒、芒箕骨、白茅、野古草、画眉草、胡枝子、小苦竹、狗尾草、野葛、狼牙根、牛鞭草、马唐、雀稗、杂灌等为多。全市已有延平、建阳、建瓯、顺昌、浦城等县(市、区)开展人工草场开发改良和综合利用,人工种植牧草11.85万亩。
【植物资源】 南平市有植物1790多种,仅种子植物就有110科、1200多种。针叶树、常绿阔叶树和乔灌木等森林植物有400余种。大宗用材林主要有杉木、马尾松、阔叶林三大类。竹类植物有80多种,毛竹为多,其次有绿竹、麻竹、芦竹、苦竹、黄竹、雪竹、刚竹等。油脂植物、纤维植物、淀粉植物以及其他食用植物也很丰富,其中大宗提供利用的有油茶、油桐、乌柏、生漆、山苍籽、香樟、香榧、棕榈、苎麻、黄麻,板栗、木薯、茶叶和各种水果。药用植物有泽泻、厚朴、九节茶、七叶一枝花、十大功劳等700多种。蕨类、苔藓、地衣、真菌等760多种,其中蕨类、苔藓360多种,地衣、真菌400多种。境内山区珍稀名贵树种较多,有古老的“活化石”——银杏,材质优良的楠木、花榈木、桂花木,木质细硬的降香黄檀,适于工艺雕刻的黄杨木,珍贵稀有的香果树、紫檀、亮叶永青岗,红豆杉、紫杉、木莲红椿、钟萼本、银鹊树、白蜡树、金钱松、三尖松、铁杉、穗花杉等。福建省推荐列为1—4类保护的珍稀植物,闽北有三分之二种类。
【野生动物资源】 南平市森林植被丰富多样,为动物的栖息繁衍提供基本条件。全市有各种高等动物兽类近百种,分属22科46属,约占全国四分之一;鸟类近400种,占全国三分之一多;两栖类33种;山溪鱼类33种;昆虫31个目,200多科,2000多种。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有“蛇的王国”之称,已知蛇类有63种,占全国160种的39%、全省77种的82%,主要蛇类有蕲蛇(五步蛇)、银环蛇、青竹蛇、眼镜蛇、腹蛇、蟒蛇、灰鼠蛇等。在数量上,单是中国特产的五步蛇在保护区内约有50万条以上。全市水域鱼类有17科138种(包括亚种),主要养殖有草鱼、鲤鱼、鲢鱼、鲫鱼、罗非鱼、团头鲂鱼等。龟类有l0多个科近60种。两栖类有田鸡、青蛙、棘胸蛙、鳖、龟等。贝壳类常见的有腹足田螺。双壳类有砚、蚌。甲壳类有草虾、溪蟹等。全市珍稀动物较多,主要有野猪、熊、云豹、精猪、猕猴、短尾猴、苏门羚、马麂、金猫、大灵猫、小灵猫、毛冠鹿、大自鼠、白蝙蝠、髭蜡(角怪)、蛙蛙鱼、武夷湍蛙、华东雨蛙、大头平胸龟、南海闪磷蛇等。鸟类中的中华小隼、山鹧鸪、黄腹角雉、蜂鸟、白颈长尾雉等,全国只在闽北繁殖生长。
【微生物资源】 南平市食用菌资源主要种类有香菇、凤尾菇、磨菇、红菇、银耳、竹荪、金针菇、梨菇、黄瓜菇、稻草菇、平菇、黑木耳、红侧耳、猴头菇、赤芝、紫芝、茯苓等。害虫天敌寄生菌主要有白僵菌、苏云金杆菌、线虫、菜青虫病毒、柑桔锈壁虱多毛菌等微生物。土壤有益微生物有大豆根瘤菌、花生根瘤菌、紫云英根瘤菌、鸡眼草根瘤菌、胡枝子根瘤菌等,都具有固氮能力。此外,还有菌根菌、放线菌等,都可促使农作物良好生长。
【经济发展】
初步核算,2021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17.58亿元,比上年增长6.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6.36亿元,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754.55亿元,增长3.8%;第三产业增加值1016.67亿元,增长8.7%。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第一产业为16.4%,第二产业为35.6%,第三产业为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