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简介] 由 [招商人@ZSR(www.cnzsr.com)]小编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参阅(仅限学习研究交流等参考使用)!希望能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有益帮助!本文所属栏目 [福建]-[招商载体],内容来源于 [莆田市秀屿区人民政府网],作者 [不详],转载请记得注明!
人文历史
【建置沿革】
秀屿建区前周显王三十五年(前334)前,秀屿区地属扬州域七闽之地;周显王三十五年后,属百越之地。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属闽中郡;汉高祖五年(前202),属闽越国(又称东越国);元封元年(前110),汉军灭闽越国,属会稽郡;始元二年(前85),属冶县;建安十二年(207),属侯官县。三国吴永安三年(260),析南部都尉,境内属建安郡;晋太康三年(282),属晋安郡;梁天监元年(502),析晋安郡,设置南安郡,属南安郡;陈永定初(557),升晋安郡为闽州,属闽州。天嘉五年(564),陈文帝遣章昭达(晋安人),率水陆二军讨伐割据建安、晋安两郡的陈宝应。陈败,逃至蒲口(相传为今东庄镇莆头村)。境内地名始见史籍。光大二年(568),闽州改丰州(今福州市),设莆田县,属之。不久县废,时境内属丰州之莆田县。隋开皇九年(589),再置莆田县,秀屿地属莆田县。翌年,县废,秀屿地属南安县。唐武德五年(622),从南安县析地置丰州(今泉州),复置莆田县,县治延陵里,隶于丰州。圣历二年(699),改丰州为武荣州,又改武荣州为泉州,再改泉州为清源郡。境内属莆田县。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宋太宗“阅游洋图志,念游洋地险,欲以德化之”,遂决定划莆田县的百丈镇(今大洋、新县、庄边、白沙)和仙游县的游洋镇(今游洋、钟山、石苍、象溪)及福州之永福(今永泰县)、福清边境的一部分地区,另设县,取名“兴化”,县治设在游洋镇。建太平军领之,不久改为兴化军,军治亦设于游洋。太平兴国八年,兴化军治迁莆田县城厢。元皇庆二年(1313),兴化县治由游洋迁至湘溪(今涵江区新县镇)。民间称县治游洋为旧县(古邑),县治湘溪为新县。明正统十三年(1448),裁撤兴化县,析长乐、武化2乡6里地入广业里归莆田县辖;永贵1乡4里地并入兴泰里归仙游县辖。清朝时,省级行政区下分道、府、县三级,兴化府隶于福建闽海道,仍辖莆田、仙游二县。中华民国成立后,废除府、州建制。民国二年(1913),兴化府撤废,莆田、仙游二县属南路道。民国三年,实行省、道、县三级制,莆田、仙游属厦门道。民国十五年,废除道治,改为省、县二级建制,莆田、仙游直属福建省辖。民国廿三年,福建设置行政专员督察区公署,划分10个行政督察区,莆田、仙游属第四行政督察区管辖。民国廿九年六月,省划南日岛归莆田县管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福建省行政区重新划分,莆田、仙游先后隶福建省第五行政督察区,后更名为晋江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后又称晋江地区专员公署。197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莆田、仙游二县由晋江专区划归闽侯专区管辖。1971年4月,改闽侯专区为莆田专区;同年5月,莆田专区更名为莆田地区,地区革命委员会机关从闽侯县螺洲迁至莆田城关。1979年1月,改莆田地区革命委员会为莆田地区行政公署,行署驻地和辖县不变。1983年5月,莆田地区行政公署撤销,并析莆田地区的福清、永泰、平潭、长乐、闽清五县归福州市管辖;同年9月9日,基于开发湄洲湾需要及兴化地区自然地理和社会历史渊源,经国务院批准成立莆田市,辖莆田、仙游两县。1988年经省政府批准成立湄洲岛对外开放旅游经济区,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由莆田市直辖,负责湄洲岛开发建设,区划版图仍属莆田县。1996年2月13日,经省政府批准成立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由莆田市直辖,对笏石、忠门、秀屿、灵川4个镇行使管辖权,负责湄洲湾北岸经开区经济建设,区划版图仍属莆田县。1997年10月,忠门镇区划调整,增设山亭、东埔、月塘3个乡。1999年7月,灵川镇区划调整,增设东海镇。2000年5月,省民政厅同意东埔乡设为镇建制;12月,秀屿镇更名为东庄镇。
秀屿建区后 2002年2月1日,国务院同意莆田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撤销莆田县,在原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简称北岸经开区)和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简称湄洲岛)的基础上设立秀屿区,将原北岸经开区管委会辖下的灵川镇、东海镇划归城厢区管辖,将原莆田县的东峤镇、埭头镇、平海镇、南日镇划入秀屿区管辖;湄洲岛管委会行政职权不变,区划版图归属秀屿区。2007年3月,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建设部核准保留北岸经开区为省级开发区;4月,市委、市政府对重新挂牌的北岸经开区区域进行调整,调整后的北岸经开区管委会辖忠门镇、东埔镇和山亭乡,区划版图仍属秀屿区。2010年1月,山亭乡改为镇建制;2016年1月,月塘乡改为镇建制。截至2021年底,秀屿区下辖笏石、东庄、东峤、埭头、平海、南日、月塘等7个镇。
【行政区划】秀屿区区域总面积3250.05平方千米,其中陆域面积450.05平方千米、海域面积2800平方千米。截至2021年底,秀屿区辖笏石、东庄、东峤、埭头、平海、南日、月塘等7个镇,下设社区居民委员会14个、村民委员会134个;北岸经开区管委会辖山亭、忠门、东埔等3个镇,湄洲岛管委会辖湄洲镇1个镇。北岸经开区和湄洲岛区域版图仍属秀屿区。
【人口状况】户籍人口 2021年,秀屿区总人口73.5万人。
常住人口 2021年,秀屿区常住人口48.8万人,其中男性24.7万人,女性24.1万人,出生率7.17‰,死亡率6.74‰,自然增长率0.43‰,城镇化率42.2‰。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概况】2021年,秀屿区聚焦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全面落实“六稳”“六保”任务,扎实抓好“五促一保一防一控”重点工作,大力实施强产业、兴城市“双轮”驱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力战胜一系列风险挑战,全区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发展。是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2.25亿元,增长3%;规模以上工业产值762.86亿元,增长3.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39.83亿元,下降13%;财政总收入25.31亿元,增长10.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38亿元,下降7%;农业总产值90.18亿元,增长3.7%;实际利用外资2.59亿元,增长137.9%;外贸出口总额24亿元,增长20.7%;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084元,增加8.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888元,增加8.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56元,增长9.3%。
【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实施“攻坚两个月、奋战六十天”行动,13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95亿元。永荣己内酰胺二期、石门澳产业园热电联产二期等45个项目开工,石城海上风电、三棵树一期等18个项目竣工;永荣PA66(尼龙66)、华峰再生功能性纤维等20个项目签约落地,总投资额超600亿元,其中20亿元以上项目4个,项目数及投资总额均居全市第一。工业企业完成技改投资108亿元,化工新材料、纺织新面料、能源三大产业实现产值515亿元、增长18.7%,帮助企业获得减税降费、稳就业奖补等惠企资金5500多万元。实施建设“海上秀屿”行动,举办首届“开海节”,上线福鲍网、京东“中国特产秀屿馆”,水产品总产量达59.16万吨、渔业产值75.67亿元,均居全省第三。举办“全闽乐购·富美秀屿”促消费系列活动19场,带动消费1.5亿元。
【城乡建设呈现新面貌】联动开发高铁新城、中心城区、土海三大片区,高铁新城7条市政道路实现通车,宏宝产业综合体、第五实验小学建成投用,鞋艺小镇、坝津东津棚户区等38个项目加快推进;出让经营性土地3宗31.2公顷,完成商品房销售56万平方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培育20个村级集体经济试点村,建成高标准农田1200公顷,新增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6家;实施农村建设品质提升行动,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空气优良天数占比达98.8%;推进木兰溪流域综合整治,新建污水管网160千米,整治河道42千米,6个乡镇交接断面水质实现达标,水系连通建设成功列入水利部试点;大力整治海漂垃圾,近岸海洋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95%以上,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民生事业实现新进步】办成为民办实事项目16个。定向销售教师人才房66套,建成投用毓英中学城东校区等3所学校,新增学位3120个。强化“两违”整治及批后管理,农村建房审批时限缩短至35个工作日。圆满完成镇、村基层组织换届。区文化馆成功创建国家一级文化馆。新增省级金牌旅游村2个,土海湿地公园获评3A级景区。扎实做好援企稳岗,促进重点群体就业,新增城镇就业2158人。发放临时救助、残疾人补助等各类救助金8200多万元。
【抗疫斗争取得新胜利】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医务工作者白衣执甲、逆行出征,各级干部闻令而动、冲锋一线,爱心企业及社会各界人士心怀大爱、守望相助,73万秀屿人民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共同构筑起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坚持从快从严,科学划定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仅用4天阻断了疫情扩散,18天打赢了疫情防控阻击战。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全市率先建立“363”常态化防控机制,及时出台复工复产16条措施,帮助企业打通物流难、用工难等堵点难点,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在大战大考中书写秀屿答卷。
【政府网站】http://www.ptxy.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