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新兴产业“双招双引”和产业培育提质增效(2.0版)的意见] 由 [招商人@ZSR(www.cnzsr.com)]小编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参阅(仅限学习研究交流等参考使用)!希望能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有益帮助!本文所属栏目 [安徽]-[招商政策],内容来源于 [安徽省人民政府网],作者 [不详],转载请记得注明!
六、优化协同赋能新机制
23.强化省级政策指导。健全完善省市协同工作机制,加强重大招商项目统筹布局,省市两级共同做好政策协同和协调服务。建立重点招商项目库、人才团队库,明确重点招引目标并定期发布。探索完善重大招商项目流转和收益分享机制,开展跨区域对接,避免“内卷式”招商和项目流失。(牵头单位:省各新兴产业推进组办公室)
24.加强重大项目评估。健全重大项目招引评估机制,完善尽职调查、项目论证、合法性审查、集体决策等机制,科学研判产业导向、政策取向、土地指标、环境保护、综合效益、承载能力等核心问题,合理设计合同关键性条款,避免过度承诺、违规承诺。(牵头单位:省各新兴产业推进组办公室)
25.升级优化产业政策。加强招商引资政策合规管理,鼓励各地围绕扶持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制定专项支持举措,提高政策精准度和普惠性。集成各地关于科技创新、产业培育、企业扶持、人才引进、绿色发展等政策,打造惠企助企政策“工具箱”,动态更新、定期发布,优化政策兑现流程,提高政策知晓率、覆盖面,推动各类政策资金免申即享、直达快享。(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配合单位:省各新兴产业推进组办公室)
26.防范卡链断链风险。开展重点产业链评估,全面识别产业链堵点、卡点与薄弱点,建立动态监测和预警机制。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引导企业加快布局多元化近地化的供应链网络,提升抗风险能力。(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配合单位: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7.推动招商引才协同。压实“管行业管人才”职责,建立协同跟进、调度、评价机制,在项目招引中注重发现引进领军人才、青年人才,实现项目引进和人才引育同步推进、同步落地,形成“产业带动人才,人才支撑产业”的发展格局。(牵头单位:省各新兴产业推进组办公室)
七、构建融合发展新生态
28.强化创新引领。有效发挥各类高能级科创平台作用,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推动政产学研金服用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沿途下蛋”。探索实施科技项目立项时一体部署研发和转化任务,验收时考核应用实绩。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加快新技术新产品应用推广。推动建设“四链融合”平台,探索“科学家+工程师+产品经理人(企业合伙人)”、“科企联合攻关+应用场景首用+接续采购”新模式,实现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无缝衔接。(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配合单位: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9.加强金融支撑。设立总规模200亿元的省新质生产力投资平台,赋能各市开展重大产业项目、人才团队投资和招引,瞄准未来产业方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优化调整新兴产业引导基金体系,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合理设定新兴产业引导基金相关母子基金存续期。加快形成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无缝对接,覆盖“科创+产业”全生命周期,“政府引导+市场化”的基金矩阵。推动金融机构加大新兴产业信贷投放,加强中长期信贷支持力度。支持金融机构与创投机构开展投贷联动、投债联动、投保联动。支持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企业加快上市。(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配合单位:省国资委、省地方金融管理局、安徽证监局、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
30.加强要素供给。发挥省重大项目要素保障工作专班常态化会商机制作用,加强分级分类调度,健全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更加注重项目招引阶段的要素投入,加快核准备案、规划选址等前期工作,加强用地、用林、用能、用水、环境容量等要素保障,推动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达产。探索新型产业用地供应模式,鼓励通过集中入园、弹性年期、先租后让等方式降低初创型科技企业用地成本。(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配合单位: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应急管理厅、省林业局、省能源局等)
31.引育产业智库。引育一批专业性强、影响力大、资源丰富的咨询服务机构,针对重点产业开展战略性、前瞻性、综合性研究,面向政府和企业开展线索研判、项目招引、产业培育、政策评估、管理运营咨询等全流程服务,畅通建言献策渠道,填补政府决策“盲点”。(牵头单位:省各新兴产业推进组办公室)
32.优化投资环境。落实《安徽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大力实施创优营商环境对标提升举措。推动“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检查,提高行政检查质效。常态化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完善企业诉求收集、办理、督查反馈机制。依法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深入开展清理拖欠企业账款专项行动,持续净化网络空间,严格规范涉企案件办理和跨区域执法。(牵头单位:省政府办公厅;配合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公安厅、省司法厅、省市场监管局等)
33.调整组织体系。优化产业推进组设置,充实工作力量,明确职责分工,强化省市协同。充分发挥“双招双引”综合服务平台作用,坚持“市县吹哨、专班报到,专班吹哨、部门报到”、“企业点题、部门答题”,协调解决实际问题,切实为基层减负赋能。(牵头单位:省政府办公厅;配合单位:省各新兴产业推进组办公室)
安徽省人民政府
2025年4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