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投资指南] 由 [招商人@ZSR(www.cnzsr.com)]小编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参阅(仅限学习研究交流等参考使用)!希望能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有益帮助!本文所属栏目 [江苏]-[招商其他],内容来源于 [扬州市人民政府网],作者 [不详],转载请记得注明!
三、好地方扬州的发展载体
在发展经济过程中,扬州十分注重为企业搭建优质的平台和载体,全力推动开发园区“二次创业”“二次振兴”。目前,全市共有省级以上开发园区11个,园区现有企业1.2万余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00余家。2021年,11家省级以上开发园区完成GDP3053亿元,占全市的45.6%。开发园区围绕全市“323+1”先进制造业集群,按照“特色定位、错位竞争、联动发展”的原则,着力打造1-2个特色主导产业、培育1-2个新兴产业,集中精力做大主业,形成优势互补、特色发展的新格局。同时,立足生态环境好、经济基础强、发展空间广的城市特质,拿出城市中交通最便捷、生活最便利、景观最美丽的黄金地块,规划建设了智谷、信息服务产业基地等科技产业综合体,已成为扬州科技创新的主阵地、主引擎和主动力。
1、重点开发园区
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始建于1992年,管辖面积约133平方公里,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经过近30年的发展,集聚了潍柴、亚普、海信、国信、晶澳、协鑫、中集、中航、川奇、乾照、通利、保来得、李尔、赛夫、永丰余、尤妮佳、TPI、航盛等一批龙头企业,汽车及零部件、绿色光电、高档轻工三大产业开票销售超百亿元。现拥有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基地、国家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基地等18个“国字号”品牌,国家级检测实验室6个,省级以上研发平台90个。展望未来,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将围绕“聚焦项目,聚力保障,奋力开创二次创业新局面”,积极实施“企业立区、项目强区、创新活区、文化铸区、生态优区”五区战略,全力打造汽车零部件产业园、新能源产业园、光电产业园、轻工产业园、港口物流产业园、朴席智能产业园、双创示范产业园7大“园中园”,深耕绿色光电、汽车及零部件、高档轻工等三大主导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三新一高”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着力将经开区打造成为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长三角一流科创新区、沿江生态宜居产业新城。
招商咨询电话:0514—87862925
扬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扬州高新区是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规划面积60平方公里,已建成25平方公里。现有入驻企业3000多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42家,形成了以智能装备、生物健康、半导体新材料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综合实力位列全国国家级高新区第58位,江苏省第11位,苏中苏北地区首位。先后荣获“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产业集群区域品牌试点单位”“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国家级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标准化试点”“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长三角生物健康产业集聚区”和“科技金融合作创新示范区”“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创新发展区”等众多国家级荣誉称号。未来将致力于打造全球知名、全国一流的产业集聚区和长三角地区有影响力的创新协作区、江苏高新区发展模式创新的示范引领区。
智能装备产业是扬州高新区优势产业之一,锻压机床占据全国30%以上市场份额,数控激光切割机、数控折弯机等一批高新技术产品占据全国40%以上市场份额,集聚了德国通快、德国舒勒、德国舒尔茨、扬力集团、牧羊集团、迈安德集团等一批国际国内知名企业,旨在打造全球知名、全国一流的锻压成型机床和粮油食品饲料机械的集聚区。同时,还拥有扬州市唯一的生物健康产业园,集聚了马来西亚完美、国药威克、联环药业等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和高端创新企业,产业规模始终保持每年30%以上增长态势,产品主要涉及创新药及高端仿制药、动物疫苗、保健品、医疗器械等领域,旨在打造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大分子蛋白质创新药物、高端仿制化学药物等医药产业集聚区。
招商咨询电话:0514—87848310
扬州综合保税区
2016年1月31日,扬州出口加工区正式获批国家级综合保税区。园区位于国家级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内,距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扬州港仅1公里。综保区封关面积1.47平方公里,共建设标准厂房17.8万平方米,职工公寓1.4万平方米,保税仓库2100平方米,在建标准保税仓库3.7万平方米。利用闲置厂房改造保税仓库近1万平方米。园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机电装备、汽车零部件、节能环保,半导体照明、高端轻工等出口加工型企业,同时打造保税物流、国际中转分拨、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型产业。
招商咨询电话:0514—87529089
宝应经济开发区
宝应经济开发区是江苏省首批省级开发区,规划面积58.2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0平方公里。目前,已初步形成新型电力装备、新一代电子信息及通讯、高端新材料等“三新”产业体系。荣获“江浙企业家投资首选开发区”“全国十大效能开发区”“江苏省智能输变电装备特色产业园”等称号;现拥有高新技术企业65家,省级院士工作站3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1个。新型电力装备产业集聚以中航宝胜为龙头及相关配套企业50多家,产销规模超300亿元;新一代电子信息及通讯产业以森萨塔科技、皇裕电子为龙头的企业20多家,产销规模近百亿;高端新材料产业拥有兴洋管件、虹途电子材料等一批科技创新型企业20多家,产销规模近百亿。目前,宝应经济开发区正围绕“三新”产业体系的发展方向,不断推动企业集聚,壮大产业集群,推进“二次创业”,提升园区能级。
招商咨询电话:0514—80365384
高邮经济开发区
高邮经济开发区规划总面积101平方公里,已建成区域30平方公里。已形成光伏储能、电子信息、生命健康、冶金机械、纺织服装等五大基础产业格局,并设有光储充特色产业园(江苏省特色创新产业示范园区、高性能电池工业园)、5G电子信息产业园、生命健康产业园和清水潭旅游度假区等特色园区。现有工业企业5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5家,高新技术企业49家。拥有省级企业院士工作站4家,省级博士科研实践基地4家(国家级2家),各类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工程中心31家。当前,正紧扣打造千亿级园区、争创国家级开发区两大目标,不断培育壮大光储充、电子信息、生命健康“1+2”重点特色产业,全力构建特色更加鲜明、支撑力更加强劲、竞争力更加突出的现代产业体系。
招商咨询电话:0514—84611888
仪征经济开发区
仪征经济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总体规划面积107.12平方公里,由扬州(仪征)大数据产业园、扬州(仪征)汽车工业园、扬州化学工业园区、仪征化纤织造科技产业园组成。大数据产业园规划面积43.2平方公里,重点发展大数据产业、高新产业和临江产业。汽车工业园规划面积38.9平方公里,是呼应上汽集团战略布局而设立的省级特色产业园区,是上汽集团重要的整车生产基地,包括整车制造、零部件生产、市场物流、综合服务配套等四大功能分区。化学工业园区是江苏省仅有的3家省级专业化工园区之一,拥有年吞吐能力4000万吨以上的液体化学品码头群,初步构建了高性能合成材料、高端专用化学品、高效新能源以及石化物流四大产业集聚发展的态势。仪征化纤织造科技产业园于2021年11月成立,规划面积2.42平方公里,为扬州市重点发展型工业集中区和扬州特色产业园区,重点发展新材料和高端纺织加工产业链。园区集聚了腾讯数据中心、移动数据中心、中国电信江北数据中心、中星北斗、中兴派能、上汽大众仪征分公司、西门子电机等一批大体量、龙头型项目。
招商咨询电话:0514—83636000,83636328
江都经济开发区
江都经济开发区成立于1993年11月,区域面积120平方公里,特种材料、特种船舶、特种医化产业“3特”百亿产业集群正逐步集聚,港口物流园打造集木材贸易、原木加工、成品销售、仓储物流、互联网金融“五位一体”的凯林木业产业平台,江都港年吞吐量突破6000万吨,全市占比达50%以上。工业集中区、中小企业园、建材产业园、“四新产业园”等产业质态持续优化。先后获批全国中小企业创新服务先进园区、省级船舶产业园、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省级扬州(江都)软件园、省级沿江物流产业园、省级循环化改造试点园区、省级“两化”融合示范区和省级知识产权试点园区。
当前,江都开发区正在着力构建“一核(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一园(生物医药产业园)、一镇(春江花月夜古镇)、一带(大江风光带)”的“四个一”战略布局,持续推进道路管网提速、水利设施提能、区域景观提升和民生实事提质“四大工程”建设,努力打造绿色新产业、建设田园新滨江。
招商咨询电话:0514—86445858
维扬经济开发区
维扬经济开发区规划总面积为30平方公里,重点打造汽车电子及零部件、微电子、生物科技及以汽车综合配套为主要功能的汽车后市场等四大产业板块。已吸引了美国李尔汽车系统、台湾技嘉、振华集团、中兴通讯、韦尔股份等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
汽车电子及零部件产业是维扬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作为“国家火炬计划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基地”的重要园区之一,区内目前已聚集了国内外重点汽车零部件企业50多家。目前,该区域内拥有苏中规模最大的汽车4S店集聚区,成功引进保时捷、宝马、捷豹路虎、法拉利、特斯拉、玛莎拉蒂等国际知名一线品牌。维扬经济开发区也是扬州微电子产业重要集聚地,正在打造扬州市唯一的微电子产业园,已集聚扬杰电子、韦尔股份、台湾远成、神州半导体、友润微电子、振华新云等一批国内知名微电子产业项目,产品涉及半导体晶圆、芯片、封装测试、光电器件、分立器件及各种新型电子元器件。维扬经济开发区还注重转型发展、跨越提升,以文化和创意为主线,整合资源,走文化创智之路。五亭龙创意电子商务、中国网库着重发展网上贸易;税友软件研发功能区引进软件开发、工业设计、现代物流等服务业项目,完善现代服务业的概念。
招商咨询电话:0514—87631799
广陵经济开发区
广陵经济开发区地处扬州主城东部,规划面积42.5平方公里,建成18.5平方公里,是江苏省级高端装备制造业示范基地、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已形成以“液压装备、精密机械和电力装备”等高端装备产业为核心产业、以“汽车热交换系统、轮胎帘子布和新能源汽车部件”等汽车零部件产业为特色产业、以“网络装备、无线射频标签和电子芯片”等电子信息产业为新兴产业的多维发展格局。建成国家级科技孵化器、中德工业园等产业载体47万平方米,在建科技人才大厦、恒盛智谷等产业载体23万平方米,先后集聚荷兰海沃机械、德国雅歌辉托斯、德国慕贝尔等欧洲行业“隐形冠军”企业,已成为全市欧美企业集聚区。
目前,广陵经济开发区正围绕三大产业,加快“北优南拓”“二次创业”,全力打造长三角地区宜居宜业的“江淮门厅、产业新城”。
招商咨询电话:0514—87257171
杭集高新区
杭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核心区规划面积4.88平方公里,辐射带动区38.41平方公里。现有大小企业约4000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50多家,上市公司7家,培育和引进了高露洁、倍加洁、三笑、两面针、山鹰纸业、鸿达兴业、谢馥春等众多大型龙头企业,是全球最大的口腔清洁护理产品生产基地和酒店日用品生产出口基地,牙刷市场占有率国内超80%、国际超30%,酒店日用品国内市场占有率65%以上,2021年园区获批为国家消费品标准化试点区域和省级双创示范基地。目前,杭集高新区已建成扬州软件园、杭盛科技园等一批载体,航空谷、创新设计区等产业集聚区加速推进中。杭集高新区致力打造“中国美业港”,重点发展高端日化(医美健康)、高端装备(人工智能)产业,构建“6+2+2”产业体系,即孵化培强医美健康、化妆品、口腔清洁护理、家居类高端洗护、香氛精油、酒店日用品“6”大优势产业;提升优化绿色及生物新材料、智能制造与包装“2”大配套行业;全力打造研发设计、检验检测及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和新零售全渠道营销平台“2”大支撑动能。
招商咨询电话:0514—89969398
高邮高新区
高邮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高邮湖西,2016年5月由省政府批准设立,地域面积203平方公里,是以智慧照明、汽车零部件、电线电缆、太阳能光伏产业为主导的高科技特色产业园区,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90家、省民营科技企业305家、省级研发中心76家。先后获得国家火炬智慧照明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火矩特种电缆特色产业基地、中国路灯制造基地、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全国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区、江苏省绿色照明科技产业园、江苏省特种电缆科技产业园、江苏省特色产业集群、江苏省知识产权示范园区等多项国家和省级荣誉称号。
招商咨询电话:0514—80593151
江都高新区
江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位于江都区(南水北调源头)主城区,是江都经济发展主板块,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管控区域面积34.58平方公里。园区现有入园企业8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3家,上市企业3家,新三板挂牌企业8家,拥有省级以上研发中心20家,科技成果转化中心1家,国家级众创空间1个,省级众创空间4个。园区以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智能电网形成三大主导产业。先后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扬州智能电网产业基地江都分基地,被省科技厅认定为江苏省创新型试点乡镇和江苏省江都汽车及零部件科技产业园,被省工信厅认定为江苏省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和江苏省中小企业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聚示范区,被省发改委认定为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
招商咨询电话:0514—86899610
2、科技产业综合体
扬州从科创企业和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出发,以最大投入、最高标准、最全设施、最好环境,建成投入运营综合体33个,累计建成面积490万平方米,投入使用面积309.8万平方米。全市科技产业综合体聚焦科创产业发展,着力建设集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综合配套于一体的综合性科创载体,打造“竖起来的科技产业园”。目前,全市科技产业综合体集聚企业近5000家,成功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60家,累计吸纳各类创新、创业、就业人才4.4万人,其中本科以上人才2.6万人、博士人才336人,引进专业运营管理机构14家、大院大所研发机构22家、各类科技服务机构近300家。
下一步,全市科技产业综合体将不断提升运营发展质态,在维持好现有规模体量的基础上,把科技产业综合体发展的重心进一步压到强化管理服务、提升运营质态上来,一切围绕“见人”“见物”“见效”来推动提升综合体的发展能级,真正把科技产业综合体打造成“专业、优质、创新”的城市名片。
四、好地方扬州的营商环境
市委市政府连续9年制定实施服务企业发展、优化营商环境“2号文件”,2021-2022年连续两年将“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作为新年第一会主题,把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作为事关全局的大事要事来抓,对标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分别细化制定36条和52条任务清单,靶向施策、全力攻坚,2021年省营商环境评价较2020年有显著提升。
人才服务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推动“新产业、新人才、新城市”互动并进。按照“好于以往、优于周边”的要求,出台“人才新政15条”,聚焦高校毕业生、青年人才等起草配套实施细则,人才政策3.0体系基本构建。优化整合“绿扬金凤计划”引才品牌,对引进创新、创业的顶尖人才“一事一议”,三年内给予最高5000万元资助;双创团队和领军人才三年内分别给予最高1000万元和300万元资助;优秀博士二年内给予6-15万元资助。“绿扬金凤计划”实施12年来,2600余名人才(团队)获“计划”资助8.66亿元。设立1亿元规模天使(人才)专项资金、3000万元规模天使梦想基金;推荐引进人才来扬创新创业且入选省级以上人才工程的,给予引才荐才大使或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最高30万元奖励;对创新创业杰出人才和人才集聚示范单位分别给予最高20万元、50万元奖励;发布上线扬州“人才码”,帮助广大人才实现“服务码上办、政策码上兑、生活码上享、双创码上帮”。相关人才还可以享受金融支持、人才公寓、安家安居、子女就学、家属就业、健康保障、“绿扬英才卡”等多重政策叠加支持。
政策服务
——设立总规模达100亿元的扬州科创基金,通过股权投资等方式,重点投向科技型企业、小微企业及具有创新引领带动作用的项目,持续放大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效应,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出台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产业科创名城支撑的10条政策措施,对创新型企业培育、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重大创新载体平台建设、科技金融支撑等方面基于重点支持。
——设立总规模达20亿元的扬州双创基金,通过股权投资等方式,重点投向科技型企业、小微企业及具有创新引领带动作用的项目,持续放大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效应,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制定出台了促进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的政策意见,设立了促进汽车、高端装备、新型电力装备、食品等八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的专项政策,对绿色发展、提档培强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
——制定了鼓励工业重大项目和技改投资的政策意见,对重大工业项目实施零收费政策,减免7种税费;出台《扬州市人民政府关于鼓励支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的意见》,对企业购置的设备分档给予最高12%的设备补助。
——围绕加快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每年安排市级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专项资金1亿元以上,重点支持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工业互联网建设、智能装备研制推广、咨询诊断服务、标杆示范创建、领军服务商培育、园区数字化转型等方面。
——鼓励通过重组、改造、升级,或采取技术入股、管理咨询等方式,重点加强与跨国公司、央企的深度合作,推动和扶持现有重点规模企业做大做强,在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海工装备及高技术船舶、新型电力装备等重点制造业产业中打造一批百亿元企业、50亿元企业。
——制定出台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意见,对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给予重点扶持。
——出台《扬州市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计划》等政策意见,形成了针对现代物流、科技服务、商务服务、健康服务、文化旅游服务、家庭服务、商贸服务等重点产业的发展导向和细化的奖励政策标准,全力推进服务业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做大做强。
——加强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着力优化信贷服务、强化银企对接、降低融资成本,鼓励银行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发挥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一站式服务作用,推动融资需求有效对接,重大先进制造业项目,可提供个性化融资服务。
——制定出台《市政府关于支持企业利用资本市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积极抢抓资本市场改革重大历史机遇,优化要素资源配置,将企业上市与打造现代产业集群有机结合,服务推动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
——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各类资本以增资扩股、收购股权等方式,按市场化要求,参股充分竞争性行业的市属国有企业,参与项目建设。对排出的一批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市政工程重点项目,明确具体投资条件、商业模式、盈利模式和责任主体,吸引外来资本进入。
政务服务
为持续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扬州市专门成立优化企业发展环境领导小组办公室,受理和帮助协调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并通过推动政府职能转变,营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企业发展环境。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着力提升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省时省心省力的政务服务环境。建成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政务服务“一张网”,99.6%的市级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不见面”办理,15类、160个高频民生、涉企应用实现“掌上办”。全面推行“证照分离”改革,打造企业开办“极简”模式,加强“一企来”企业服务热线建设,健全三级代办服务体系,为企业项目提前指导、全程代办、批后回访全流程“保姆式”服务。
交通服务
——公路:扬州是江苏省第一个实现“县县通高速、环城高速化”的城市,京沪高速、沪陕高速两条交通大动脉在此交汇,润扬、五峰山两座长江大桥使扬州零距离对接苏南。全市“一环七射”高速公路网全面建成。328国道仪征段完成快速化改造。从公路出行,1小时到南京、3小时到上海、8小时到北京,公路客运直达南京南站、禄口机场等交通综合枢纽。
——铁路:扬州深度融入国家高铁网,旅客列车开行方案不断优化,拥有发至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杭州、兰州、西安、成都、武汉、重庆、石家庄、郑州、沈阳、温州、宁波、青岛、淄博、威海等多条黄金铁路线,辐射全国东西南北中。客货运输便捷,增开了至北京南站、黄山经北、温州南、上海等地的始发终到高铁班次,东部综合客运枢纽开行列车70余对,南京至扬州动车班次日近20列,扬州铁路客流稳定向好,扬州市民和往来扬州旅客出行体验日益美好。北沿江高铁、宁扬城际铁路正在加快推进中。
——航空:扬州泰州国际机场于2012年5月正式通航,2015年9月,实现航空一类口岸开放,2016年2月升级为国际机场。机场位于扬州市江都区,占地面积3701亩,航站楼面积31305平方米,跑道长3200米,飞行区等级4E级。机场已累计开通北京、广州、成都、深圳、西安、沈阳、昆明、厦门、贵阳、长春、大连、武汉、重庆、福州、乌鲁木齐等50个国内热点城市航线。累计开通韩国济州、泰国曼谷、台湾台北、日本大阪、泰国普吉岛、韩国仁川、韩国清州、日本茨城、越南芽庄、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東埔寨金边、束埔寨暹粒、吉隆坡等14个国际(地区)航线。2021年完成旅客吞吐量222.4万人次。总投资超55亿元的二期扩建工程已通过可研评估,计划今年9月开工建设,将新建一条3200米的平行滑行道、约9.7万平方米的T2航站楼。下一步,扬泰机场将全力打造“国际旅游航空枢纽”、“长三角旅游门户机场”,积极创建“全球最美中小机场”。力争2030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000万人次,货邮3.6万吨。
——水运:扬州港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沟通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两条“黄金水道”。目前,我市沿江共有万吨级以上生产性泊位36个,基本形成扬州港区、江都港区、仪征港区协同发展的“一港三区”格局,凸显江河海联运的优势。2017年扬州港务集团加入江苏省港口集团,宁镇扬港口一体化加快推进。2019年,全球第一大集装箱港口上港集团收购了扬州远扬集装箱码头相关股份,扬州港正式融入上港集团长江战略,将利用上港平台和其先进的管理、资本和技术优势,实现集装箱运输跨越式发展。
硬件设施
供电、供水
全市发电装机容量约750万千瓦,可为有投资意愿的客户提供全方位优质供电服务,配备专业客户经理全程跟踪客户需求,通过采取双回路不间断供电等方式,提供安全可靠电能。城市采取多水源供水,供水能力为100万吨/日,自来水深度处理率100%,市区区域供水全覆盖,农村供水覆盖率99.9%。
供气、供热
可充足供应优质高效天然气,已经建成天然气接收门站1座,LNG储备站1座,CNG加气站8座,日供气能力最大可达150万方,城区周边90%乡镇接通天然气。扬州城区现有供热管道约140公里,日供汽能力达10000吨,2个汽源点保证24小时不间断供应蒸汽;目前在建市区南部、东部、北部等多条供热主干线,建成后将实现市区供热管网“互联互通"。
污水处理
扬州市区污水管网长度约1100公里,日处理污水能力达54万吨;汤汪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建工程已建成投运,北山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将于2022年5底建成投产。市区污水管网已实现全覆盖,部分污水管网已延伸至周边乡镇及工业园区。各县(市)城区和重点中心镇区都已建成污水处理厂。
通信
扬州是国家首批信息化试点城市、工信部全国中小城市“智慧城市”建设试点示范城市、科技部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智慧城市”技术和标准试点城市、中欧绿色智慧城市合作中方试点城市、“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全市家庭千兆光纤网络覆盖率达100%,4G网络实现全域覆盖,5G网络基本实现市(县)城区、产业发展集聚区连续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