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市简介] 由 [招商人@ZSR(www.cnzsr.com)]小编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参阅(仅限学习研究交流等参考使用)!希望能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有益帮助!本文所属栏目 [内蒙古]-[招商载体],内容来源于 [额尔古纳市人民政府网],作者 [不详],转载请记得注明!
【经济发展】
发展实力显著增强
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由2017年的39.4亿元提升至2021年的41.2亿元(预计数),年均增长1.5%。202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3.3亿元,年均增长2.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支出分别达1.76亿元和16.5亿元。
发展后劲不断夯实
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增加有效投入、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手段,科学谋划储备项目,积极争跑上级政策支持,有力促进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市累计安排重点项目209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9亿元,实现招商引资16.2亿元。
发展质量持续提升
牢牢掌握经济发展主动权,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财税金融、农村牧区等重点领域改革,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推动与农垦、森工集团地企协同发展,良性互动格局初步形成。单位GDP能耗年均下降1.5%,政府债务风险等级连续两年保持在“绿色”区间。三次产业结构由46.5:10.9:42.6,调整到42.5:12.3:45.2。
发展成果广泛共享
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将更多资金向教育、就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农牧林水等民生领域倾斜,累计支出达到59亿元,历年均占到总支出的79%以上,并保持稳步增长。城镇常住居民、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3410元和32290元,分别年均增长5.6%和8.1%,均高于地区经济增长速度。
农牧业基础持续巩固
粮食生产稳中有进,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由244.2万亩增长至261.8万亩。实施了高标准农田建设、中低产田改造、千亿斤粮食、耕地轮作等兴农项目。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实施91.6万亩,超额完成呼伦贝尔市下达任务目标。致力打造呼伦贝尔“绿色糖都”,甜菜年均种植面积达14万亩。获得“全国率先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称号,粮食安全旗市区长责任制考核连续4年评为优秀。畜牧生产稳中有增,扎实推进奶业振兴,积极促进羊、肉牛、生猪、马产业发展。全市牲畜存栏79万头只,80个养殖小区达到标准化水平,家庭农牧场达174家,专业合作社达446家,创建农牧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3家。依托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十大行动,开展农牧业科技示范,实施甜菜纸筒种植、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新技术。额尔古纳蜂蜜获得名特优新农产品认证。塞尚乳业取得“呼伦贝尔牛奶”品牌使用许可,6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证书。
工业经济提质增效
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5.6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实现32.4亿元。甜菜制糖产业从无到有,晟通糖业单体加工能力一跃位居全国甜菜糖企首位,成为又一立市型、支柱型企业,累计加工甜菜194万吨,产值达13亿元,填补了自治区食品糖产品无绿色食品空白。塞尚乳业完成企业重组,先后开发超高温灭菌纯牛奶、稀奶油系列、厚乳系列等中高端乳制品,与瑞幸、星巴克等企业构建完整供应链体系,找到乳业发展新的盈利点。诚诚矿业东珺矿区锌铅银75万吨/年采矿工程及选矿厂项目实现试生产。工业园区固废渣场、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产业孵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入驻企业达20家。
旅游产业呈现多点开花
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和特色文化品牌为目标,全面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编制完成《额尔古纳市全域旅游总体规划》。室韦村、恩和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新增2个4A级景区,总量达5个,占呼伦贝尔市总数的32%,累计接待游客1519.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53.3亿元。大力实施“旅游+”战略,以市场需求变化推动产业升级与融合,促进我市旅游产品不断创新、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与拼多多、乐途网、呼旅网等在线运营商合作开发智慧旅游,构建现代智慧旅游服务区,促进线上线下共同营销。成功举办额尔古纳民族风情冰雪系列活动。边境旅游“异地办证”和“ATA单册证”业务相继获批。
对外开放平稳有序
充分发挥外贸口岸优势,积极主动融入中俄蒙经济走廊建设,完善口岸整体运营效能。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34.7亿元,境外投资达38.8亿元。积极推进互贸区发展,新建黑山头中俄边民互市贸易区海关监管检验中心,边民累计交易4.5万人次,出区货物总价值超千万元。持续加强与俄方沟通联系,共同推进双方口岸建设发展,与普区、涅区、红石市等地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黑山头、室韦两口岸“单一窗口”智能卡口建设完成,进一步简化通关流程,提高通关效率。两口岸共计进出口货物72.3万吨,出入境人数、车辆分别达23.2万人次和12.3万辆次。
【城市建设】
生态建设持续强化
加强绿色发展规划设计,科学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全面推行绿色发展指标考核体系。额尔古纳湿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建设完成。加强生态系统建设与修复,累计争取国家生态资金7亿元,实施生态项目32个,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稳步推进。落实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281.9万亩、天保二期205.5万亩,草畜平衡519.1万亩、禁牧休牧200万亩。提前两年完成《国家林地保护规划》确定的森林面积、积蓄量和覆盖率三大林业增长目标。
生态保护成效显著
坚决守住生态红线,不断加大生态保护力度,保持高压严打态势。“绿卫2019”、保护区“绿盾”、河道采砂专项整治等执法行动扎实开展。认真落实河长制、林长制责任,河流、森林四级管护体系日臻完善。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新建日处理1万吨污水处理厂1座,淘汰42台10蒸吨以下燃煤小锅炉。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任务、环保督察“回头看”及草原专项督察整改任务全部销号完成。污染源普查工作顺利通过验收。矿业权退出及自然资源确权试点工作有序推进。空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基本稳定,土壤环境质量整体良好,没有重大污染事件发生。
城市逐步扩容提质
以规划为龙头,以重点工程为抓手,加大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力度,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累计投资1.5亿元新建、改造市区主次干道38.5公里、市政管网57.8公里。市区基础设施供热工程主体完成,城区集中供热面积达270万平方米。完成棚户区改造2727户、危房改造1090户,实施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3万平方米、老旧小区综合整治28.4万平方米。圆满完成自治区园林城市复检工作,全市园林绿化水平显著提高。新客运站(公交总站)投入使用。严格执行建筑市场管理和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程序,妥善解决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难题,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乡村振兴阔步前进
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3户101人全部实现稳定脱贫。不断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大力改善人居环境,三河、恩和、室韦生活垃圾填埋场,上库力、黑山头、室韦生活污水处理站建设完工。蒙兀室韦苏木团结广场及1.5公里望江景观带投入使用。完成农村牧区房屋安全重点隐患排查和3113户农村牧区“厕所革命”改造任务。积极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正阳生产队至苏沁等五条通村公路建设完成,被认定为自治区级“四好农村路”示范旗县,在呼伦贝尔市率先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上库力前进村获“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建成前进村和奇乾村2个乡村绿化美化示范村。
【政府网站】http://www.eegn.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