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矿区简介] 由 [招商人@ZSR(www.cnzsr.com)]小编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参阅(仅限学习研究交流等参考使用)!希望能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有益帮助!本文所属栏目 [河北]-[招商载体],内容来源于 [石家庄市井陉矿区人民政府网],作者 [不详],转载请记得注明!
矿区的农业原本十分落后,新中国建立后才得到长足发展。据1955年统计,全区82700亩耕地,只有616亩水浇地,其余均为高岗旱地,亩产不足百斤。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改变了几千年的封建生产关系,生产力得到解放。矿区人民平整土地,兴修水利,发展农业机械,粮食产量逐年提高。1952年,东港头村试引用一矿井下排水40余亩。1956年,凤山修渠4200米引用三矿井下排水浇地2000余亩。1958年,矿区与井陉人民一道开山劈岭,架桥凿洞,修建从山西省平定县苇泽关至井陉狼窝村24公里长的绵右渠和井陉县乏驴岭至石门村66公里长的绵左渠,解决了井陉、获鹿、矿区17.3万亩农田灌溉(其中矿区4.19万亩),该工程成为太行山水利史上的壮举。20世纪70年代,矿区人民学习大寨人战天斗地、艰苦奋斗的精神,大搞农田水利建设,全区先后建成扬水站129座、塘坝9座、蓄水池37个、机井50眼、大口井5眼,90%以上的耕地得到灌溉。农作物种植变单季为双季,粮食亩产由不足百斤提高到平均亩产994斤,最高亩产2081斤,由粮食调入区变为自给有余。1982年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广大农户纷纷购置农业机械,2019年,全区农机总动力6488千瓦。拖拉机186台,其中大中拖67台,小拖119台;拖拉机配套农具91台,其中旋耕机50台,小麦播种机7台,玉米播种机27台,秸秆还田机7台;联合收割机12台,其中小麦联合收6台,玉米联合收6台;机动脱粒机8台。
矿区人口稠密,商贸服务业发展较早。但两千年的封建农业自然经济,重农轻商,民贫乏本,商贸服务业发展十分缓慢。清末明初区内仅贾庄、横涧有数十家店铺和手工作坊。20世纪20~30年代,随着煤田的大规模开发,外来人口增多,井陉、正丰两矿周围澡堂、理发店、饭馆、粮油店、日杂店、铁匠铺、等商贸服务业逐渐发展起来。1937年日军占领井陉煤矿后对商品和物资实行军事封锁,贾庄、横涧集市萧条,部分店铺关闭。1947年矿区解放,战乱结束,其后随着国民经济逐步恢复和人民生活改善,商贸服务业得到恢复和发展。1956年全区共有私商409户,从业人员534人。1956年底开始,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其后私营商业基本绝迹,被国营商业和集体供销社所代替。矿区国营商业、粮食部门主要为煤矿职工服务,其营业网点多设于矿务局各矿。50~80年代30多年间,由于国家实行计划经济,各种商品十分匮乏,因此大多数商品实行凭证凭票限量供应。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国家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经济政策,各种商品日渐丰富,商贸服务业逐步活跃。1985年全区国营集体商贸企业及网点101个,从业人员1305人,个体摊贩286个,从业人员900人,年销售额4004.3万元。1990年矿区恢复原体制运行后,城市化建设进程加快,建华购物中心、供销大厦、矿区宾馆、商业街、金源市场、康盛市场等一批商贸服务设施相继建成。城区店铺林立,市场交易活跃。美容建设、桑拿洗浴、网吧话吧、婚姻介绍、家政公司等新兴服务业营运而生。2003年全区国营集体商贸企业30家,从业人员608人,集市3个,专业市场2个,个体商户2055户,从业人员2485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亿元,比1985年增长10倍,第三产业占全区GDP总值的35.2%。
矿区依托煤矿,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比较发达。井陉正丰两矿周围村庄多数家庭既种地又在煤矿做工,家境略显宽裕,能供孩子读书识字。1925年有17个村庄先后办私学堂约26所。是年,井陉县政府在岗头建立完小(即高级小学),井陉矿筹建职工子弟学校,1929年正丰矿子弟学校成立,至1937年沦陷前,先后有21个村庄和井陉、正丰矿开办学校25所。是年10月,日军占领井陉煤矿后,推行奴化教育,遭到国人抵制,因此部分学校停办。1947年矿区解放后,人民政府即着手恢复教育。新中国建立后,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教育事业出现欣欣向荣的局面。1952年全区40个行政村及矿务局各矿都先后建立小学,适龄儿童大多能入学接受教育。是年矿务局在凤山村三角地建立初级中学,1957年迁至矿市镇更名为石家庄市第五中学(后改名为石家庄市第八十中学),1958年区县合并更名为井陉三中并设立高中班,矿区始有完备的中小学教育体系。随着经济发展,办学条件得到不断改善。70~80年代各村先后建起新校舍,90年代中小学相继建起崭新的教学楼,并设微机室、图书室、仪器室,1995年全区中小学教学设备全部达到省二类标准。2003年全区有小学24所,小学教师632人,小学生6037人,其中城市小学3所,学生2343人;中学6所,中学教师568人,中学生7369人。其中城市中学3所,中学生5242人。
矿区的医疗卫生事业50多年来有了长足发展。建区初,区内仅有矿务局医院及一、二、三、四矿医务所,农村只有数家中医诊所。1952年1月,石家庄市卫生局派人来组建卫生事务所,矿区始有区级医疗机构。是时,城镇居民多在矿务局医院及各矿医务所就近看病就医,家住农村的煤矿职工家属也多在矿务局医院及各矿医务所看病且享受半费医疗。1956年各乡建立卫生所,1964年各村先后建立卫生室,形成区乡村三级医疗体系。1998年,矿区医院、矿务局医院开通“120”急救中心。2003年全区有市级医院(矿务局医院)1所,区级医院(矿区医院)1所,乡镇卫生院3所,村级卫生室29个,厂矿医务室27个,私人诊所5个,医生307名(其中高级职称102名),病床442张。全区每301人拥有医生1名,每220人拥有病床1张,基本能满足群众看病就医需要。
矿区的历史文化渊远流长,文物古迹甚多。贾庄麻郎垴殷商遗址、天户春秋战国古城墙遗址依稀可辨。天户东禅院唐朝开元年间陀罗尼经幢,设计精妙,雕刻技艺精湛,其碑刻书法堪称瑰宝。鑫跃焦化厂出土的明朝万历年间古墓壁画线条流畅,人物表情细腻。赵村店村西宋朝至和年间垂虹桥望柱的石猴石狮,造型奇特,神态各异,妙趣横生。明清时期所建的贾庄朝阳寺,南寨清凉阁,气势恢宏,风格古朴。随着煤田开采而建的井陉矿西大楼,皇冠烟囱水塔,正丰矿的段家楼,融中西文化为一体,将西方建筑艺术与中国古典艺术完美结合,匠心独具,做工精细,结构坚固,为不可多得的建筑艺术精品。
长期的煤矿生活也造就了一批反映煤矿工人、山区农民和太行山为题材的省部级、国家级知名画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一级美术师梁岩被誉为“世界金奖艺术家”,高月冬、黄志林、温海峰、韩文红、蔡建国、刘玉庭、郜墨海、陈军、陈卫健、郝友友、杨晋等人的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画展并赴日本、美国、法国、澳大利亚及东南亚国家参展,被称为“矿井下走出的画家群”。泥塑大师胡楼楼的泥塑作品多件被送往北京,并到日本人展出后被国家收藏,本人获“世家铜奖艺人”称号。许耀德高粱秸秆工艺在民间工艺中独树一帜,为庆祝香港回归而制作的《中国百龙壁》,1997年8月在南戴河万博文化城参展,受到了江泽民主席连声称赞并与他亲切握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
矿区的群众文化活动比较活跃,特别是以横涧川为中心的“连庄会”,规模大、时间长、形式多,颇受群众喜爱。明清时曾有“庄”的建制,每庄数村或十多村不等,几个庄数十个村联合起来过会,称之为“连庄会”。“连庄会”主要在矿区及周边井陉县农村形成,由青横庄、岗王庄、北赵庄、南北寨庄、贾枣庄40多个村联合。分南北两片,从农历正月十四开始至二十结束,每日在几个村表演,主要有社火(武术)、戏曲、拉花、骑驴、秧歌、高跷、舞龙、跑竹马、旱船、杂耍等20多种,参加表演者上千人,观看者近万人,从当日早至次日黎明过完会放焰火,场景热闹壮观。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近五六年,消夏晚会正在矿区的乡镇村和街道社区兴起。每到炎炎夏日夜晚,专业歌舞、戏曲与群众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便在城区各休闲广场和农村戏台开始演出。消夏晚会的兴起,丰富了矿区人的生活,展示了新时代人民群众向上的精神风貌。
全面建设高品质产城融合示范区。矿区聚力产业发展,回应民生期盼,开辟产业转型全面提速、城市建设全面提档、乡村振兴全面提质‘三大战场’,打好石钢投产达效、做大文旅产业、交通建设、城市精细化管理、人民医院筹建、基础教育提升等‘十大攻坚战役’”的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吹响了全面建设高品质产城融合示范区的总攻号。特别是随着石钢新区短流程环保搬迁项目顺利投产,矿区进入了特钢产业时代,为打造“科技特钢城、品质新矿区”提供了龙头支撑;以承办省市旅发大会、打造北方影视产业基地为契机,努力做好“后旅发时代”文章,“双节”期间旅游收入再创新高,文旅产业实现破题起步;天护新城、矿市南街及横北、横南3个棚户区改造和商业综合体项目加快建设,南北两条水系景观带加快打造,北环物流通道、工业大道大修、迎宾路、平涉路城市化改造等重点道路工程强力实施,平赞高速连接线加快推进,城市形象品位明显提升;矿区人民医院、医养中心、全民健身中心投入运营,2所新建小学及幼儿园工程已投用,将实现公办幼儿园覆盖率100%,创新成立初高中教育集团,中高考成绩再创新高,公共服务水平显著增强,为产业发展、人口集聚奠定了坚实基础。
【政府网站】http://www.sjzkq.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