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的发展变化,彰显产业升级的铿锵步伐——“老三样”焕发新生机 “新三样”展现新优势] 由 [招商人@ZSR(www.cnzsr.com)]小编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参阅(仅限学习研究交流等参考使用)!希望能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有益帮助!本文所属栏目 [招商前沿]-[国内],内容来源于 [中国政府网],作者 [人民日报记者 刘志强 王政 丁怡婷 邱超奕],转载请记得注明!
启 示
“新三样”“老三样”的成功,增强了坚守实业、勠力创新的决心信心,也启示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开放合作、迈向高质量发展
走进位于江苏昆山的清陶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电解质涂布车间,一张张登机牌大小的复合正极材料,正被机械手精准地堆叠在一起。
“这里生产的是上汽与清陶联合开发的第一代半固态电池。明年三季度,将率先量产搭载在智己品牌全新车型上。”上汽清陶能源总经理李峥说,这一代半固态电池技术能够做到在现有平台化电池系统条件下,新车最大续航里程超过1000公里,充电10分钟续航增加400公里。
此前10年,全球动力电池主要技术路线是锂离子液态电解质电池。与之不同,固态电池采取固态电解质、复合正极和负极材料、取消隔膜。自今年丰田汽车宣布固态电池研发实现突破并将于2027年量产后,这种动力电池形态就引发了行业高度关注。
当前,中国是全球动力电池行业当之无愧的领跑者。那么,固态电池“入场”后呢?
“眼下,我们正针对固态电池的若干技术路线进行评估和跟进。钠离子、磷酸锰铁锂、凝聚态等新材料体系产品也在同步研发。”宁德时代工程制造及研发体系联席总裁倪军告诉记者,面对行业新机遇新挑战,我国动力电池企业始终没有停止创新的脚步。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勠力创新,才能保持领先。
“从国际上看,一些传统头部车企向新能源汽车转型较晚。但这些企业技术基础雄厚,后发优势不可小觑。”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表示。
加速普及一体式铝压铸工艺、争相推出800V高压碳化硅平台以及中央集成式电子电气架构、开启不依赖高精地图的智能辅助驾驶“无图时代”……在智能化、电动化上“先人一步”的中国汽车品牌仍在奋力奔跑,着力构筑产业“护城河”。
“新三样”巩固优势靠创新,“老三样”补齐短板也要靠创新。
恒温恒湿实验室、负压实验室、细胞培养柜、抗静电检测实验室……雅戈尔纺织材料研究院里,各式仪器高速运转,研究人员繁忙操作。
“‘老三样’照样富含新课题,哪怕一根丝、一块布,都能创造新突破。”院长王庆淼说,当前服装行业在新功能、新材料等方面竞争激烈,只有研发更多独家产品,才能占据市场优势,“从攻关免熨衬衫、可机洗羊毛等独家技术到探索可机洗真丝面料等前沿研究,我们将瞄准消费痛点,攻克更多创新‘无人区’。”
“只有不断推陈出新,‘新三样’才能‘强者更强’,‘老三样’才能不断提质增效。”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外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金瑞庭说。
“新三样”与“老三样”的成功,增强了我们坚守实业、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心与信心,也给未来发展提供了不少启示。
——坚持稳中求进,推动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快速扩张,无序竞争,“老三样”一度走过“弯路”。
“过去,部分国内服装企业一味拼价格、拼数量,市场上出现了不少廉价低质的产品,短期看销量可能不错,营收业绩却不尽如人意,最终被市场淘汰。”回忆服装业发展历程,李如成感慨,做企业不能只顾量的扩大,忽视了质的提升,“只有坚持做技术、做产品、做品牌,才能获得长远发展。”
不少受访者认为,“新三样”行业市场开放程度很高,在加速成长阶段吸引资金、人才等要素是正常现象、积极现象。同时,有关部门和广大企业也要未雨绸缪,避免产业趋同、重复投入、恶性竞争。
“当前,动力电池行业高端产能并不过剩,但中低端产能‘一窝蜂’上马的问题需加以重视。”倪军认为,我国应尽快建立锂电池GMP认证体系,用标准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这两年光伏产品表现亮眼,但量增价跌等隐忧要及时应对。”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认为,应推动光伏行业理性发展,支持龙头企业发挥支撑引领作用,构建行业良好生态。
在洪群联看来,避免“走弯路”,要加强宏观形势宣传引导,推动企业始终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也要科学设定技术、质量、能耗、排放、投资规模等方面准入条件,用科学的监管门槛倒逼行业提升水平。
——坚持开放合作,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追求合作共赢。
“你好小安,进入皮卡模式。”
下达指令,超大溜背式后车窗缓缓向车顶滑动,一辆炫酷的纯电动SUV,瞬间变身纯电皮卡……
11月27日,泰国曼谷车展长安汽车展台吸引了众多关注。同日,长安汽车宣布,将DEEPAL深蓝等三大数智化产品品牌导入泰国市场,并计划到2030年在当地投放15款全新新能源产品。
“目前,长安汽车已在全球设立了73家分子公司、22个工厂,产品远销63个国家和地区。”在朱华荣看来,未来3年是中国汽车产业全球化的重要窗口期,“凭借技术优势、成本优势、产业链优势,中国车企有机会与跨国公司并跑甚至领跑。”
不少行业都在加快海外布局:动力电池领域,国轩高科、亿纬锂能、蜂巢能源、欣旺达等企业均已宣布将在欧洲建设工厂;光伏领域,截至2022年,中国企业参与的海外光伏项目投资分布在40多个国家,累计装机容量达16.8吉瓦;服装行业,一些企业抓住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等机遇,在加强国内研发设计、品牌打造的同时,将部分加工环节转移到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发展中国家……
“世界好,中国才会好;中国好,世界会更好。”
着眼未来,我们既要推动更多产品更多产业到全球舞台展现中国制造风采,又要坚定不移推动高水平开放,推动各国各方共享中国大市场机遇。
“改革开放45年来,合资汽车企业的快速发展不仅拉动了经济增长、创造了就业,也为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提供了产品、技术、供应链体系、管理经验和人才,其利润分红还给中方合作伙伴发展自主品牌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冯兴亚认为,针对去年以来一些仍以燃油车为主打产品的合资企业出现的生产经营困难,要在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更好发挥中方母公司的技术、研发和成本优势,推动合资企业健康发展。
“一方面,立足优势、做好自己,进一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也要注意与合作伙伴加强沟通对话、合作交流,推动实现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金瑞庭表示。
今年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我国的制造业门类非常齐全,现在要努力的,就是全面提升,过去的中低端要向上走,布局高端。高质量发展就要体现在这里。”
“老三样”焕发新生机,“新三样”展现新优势。我们看到中国制造全面提升、迈向高端的跃动曲线,感受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各行各业坚定信心,广大企业奋力登攀,中国制造的实力将更强,中国经济的韧性会更足!(记者 刘志强、王政、丁怡婷、邱超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