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市南郑区位于陕西省西南边陲、汉中盆地西南部,北临汉江,南依巴山。地理坐标:北纬32°24′—33°07′,东经106°30′—107°22′。区境东与陕西省城固县、西乡县毗连,边界长度分别为81.5千米和43 千米;南部与四川省通江县、南江县、旺苍县接壤,边界长度分别为48.7千米、94.2 千米、15.8 千米;西部与陕西省宁强县、勉县为邻,边界长度分别为37千米、83千米;北与汉台区隔江相望,边界长度32.84 千米。区界总长度为436.04千米。区境东西最长直线距离83千米,南北最长直线距离79 千米。 全区地域总面积2809.0363 平方千米。区政府驻地汉山街道办城西社区,位于区境北部。区政府所在地中心十字距汉中市中心广场13 千米, 距汉中火车站15千米,距汉中高客站17千米, 距汉中柳林飞机场31千米,距汉中市政府驻地12千米,距省会西安(经西汉高速公路)280千米。
【地形地貌】南郑区地处扬子准地台北缘,龙门大巴台缘隆褶带,汉南米仓台拱区,其构造分为米汉台凸、宁镇台凹、汉中新断凹三区。在陕西地貌分区中,属陕南秦巴山地组成部分。横亘东西的米仓山构成地貌骨架,汉江环绕东北部, 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域由北向南依次为平原区(汉中平原组成部分)、低山丘陵区(大巴山低山丘陵组成部分)、中山区(米仓山至大巴山构造剥蚀中山区组成部分)。据2008—2009年第二次全国土地资源利用状况调查,上述三种地貌总面积分别为33308公顷、63348公顷和184247.63公顷,在全区土地总面积中的比重分别为11.86% 、22.55%和65. 59% 。地貌多样性特征明显,山体海拔1000—1500米;丘陵区海拔800—1000 米;平原区海拔500—800 米。最高点在南部碑坝镇与四川省交界的铁船山,海拔2468米;最低处为圣水镇东部的汉江河滩,海拔484米。
【民族】据区民族宗教局统计:区内居住17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占总人口的99.9%。此外,有回族、满族、蒙古族、壮族、土家族、苗族、彝族、布依族、朝鲜族、黎族、侗族、维吾尔族、土族、仡佬族、畲族、藏族、佤族、拉祜族、仫佬族等 17个少数民族,共 626人,占全区人口总数的千分之一。少数民族相对集中的有圣水镇、汉山街道办、大河坎镇、新集镇、梁山镇等。
【气候特征】南郑属于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以下明显特征:(1)地处海陆气候分界处,在地理区划上位于秦岭、淮河以南,以北亚热带气候特征最为明显。四季分明,春旱少雨,夏热多雨,秋多阴雨,冬多雾寡照。(2)季风气候特征显著。冬季受蒙古高压控制,经常有冷气流进人,天气多阴,干旱少雨,有时寒潮侵袭,但气温不至过低;春季天气多变,乍寒乍暖,时有春雨或黄沙风;夏季东南风频繁,湿热气流进入,雨热同季、多雷雨、伴狂风,也有干旱发生;秋季北方冷气团与南方暖气团相遇,往往阴雨连绵,伴有暴雨,有时也出现干旱。(3)受地形影响,气温、降水垂直差异显著,表现为米仓山北坡气温由北向南递减,降水由北向南递增。(4)灾害性天气如暴雨、低温、连阴雨、干旱频繁,山区、丘陵局部初夏伴有强风、冰雹。
【行政区划】 南郑建县时间史无明载,自公元前312 年秦楚丹阳之战置汉中郡,辖南郑县,距今已有2330年历史。其间,经过多次历史变迁,行政区划随政权更替而变化。所辖区域明代前无考,明代至民国大致包括除现在河东店镇(古褒河)周围地区以外的今汉台区全部,今城固县柳林镇及周边,今南郑区汉山、冷水、南海、红庙片区各镇所辖区域。1949 年 12 月 6 日南郑解放,将原县城5镇及近郊的汉水、石马两地新设南郑市,其余15乡仍属南郑县,同时划入褒城县协税镇,县辖 16 个乡镇。12 月 12 日,南郑县政府宣告成立,为便于管理将16乡镇划分为7区。1954年底,四川省通江县碑坝区所辖 8 乡划入南郑,1958 年底南郑县并入汉中市。1961 年 8 月恢复南郑县建制,划汉江以南原南郑县冷水、南海、汉 山、红庙、碑坝 5 区和原褒城县辖高台、新集、黄官3区及原黎坪中心区 6乡为南郑县新政区,设中所、新集、南海、红庙、黄官、碑坝、元坝 7 个区工委,56个人民公社。1962年,新集区工委分设为新集区、高台区工委,中所区工委分为冷水区、汉山区工委,共辖63个人民公社。1963年,区工委改为区公所,辖 68 个人民公社。1984 年政社分设,设 9 区 63 乡 5 镇。之后,行政区划变化七次:1996年 6月撤销 9个区和 10个镇 58个乡,组 建 19个镇 19个乡。2001年 11月撤并乡镇 8个, 辖 18个镇 12个乡。2002年,大河坎镇迎宾路以西6村划归汉中市经济开发区管辖,将16个居民委员会整合成为 13 个社区居委会。2004 年,组建向阳社区管委会和向阳社区居委会。2011年 6月撤乡并镇8个,辖22个镇,村委会由495个撤并至 393 个,村民组由 3762 个撤并到 3054 个。2012年4月,成立艺苑社区居委会。2015年9月镇村综合改革中,撤销忍水镇,并入新集镇;撤并105个村民委员会,整合城中村与15个社区居委会,组建19个城镇社区;并将汉山镇改为汉山街道办事处。县辖 20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19个城镇社区、288 个村民委员会,共有 2856 个村民小组。2017年9月南郑撤县设区,汉中市经济开发区南区回归南郑区管辖。2018 年 12 月底,经区政府 2018 年第 12 次常务会议研究决定:撤销大河坎镇中所营村、李家营村村民委员会,成立大河坎镇中所营、李家营社区居民委员会;撤销梁山镇石拱村、中嘴村、南寨村村民委员会,成立梁山镇石拱、中咀、南寨社区居民委员会;撤销新集镇西关村村民委员会,成立新集镇西关社区居民委员会。组建工作于 2019 年 2 月底前全部完成。至此,全区辖20个镇、2个办事处,27个城镇社区、286个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3091个。 (区志办整理) 【人口】南郑区为陕西省人口较多县区之一。 据公安口径统计:全区户籍人口200901户,总人口563879 人(未含开发区南区人口)。其中,男性290555人,占51.5% ;女性273324人,占48.5%。在户籍人口中,城镇人口179792 人,占总人口31.88%;乡村人口384087人,占总人口68.12%。全区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200.74 人。其中,人口较稠密的有汉山街道办事处、大河坎镇、梁山镇,人口密度分别为每平方千米1184人、1140人、703人;人口密度较小的有黎坪镇、福成镇、碑坝镇,分别为每平方千米21人、27人、28人。
【经济区位】南郑地处汉江南岸,为汉中市城市组成部分。西汉、十天、宝汉高速公路、西成客专高铁和国道 G244、汉通路、汉宁路穿境而过,构建以城区为中心、辐射全区、贯通两省六县的交通网络。区域内临江的大河坎、梁山、圣水、胡家营四镇及区政府所在地汉山街道办近50平方千米被纳入为汉中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心城区范围,南郑城市建成区面积17.6平方千米,横跨汉江的天汉大桥、龙岗大桥、汉江桥闸3座桥梁和天汉大道、南郑大道、梁山大道及国道G244将南郑区与汉中中心城区连成一体。全区城镇建成区总面积27平方千米,城市人口28万人,城镇化率46.5%。已建成省级园林县城、国家级卫生县城,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双高双普通过验收。境内生态良好,雨量充沛,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基础设施功能齐全。区域经济特色鲜明,茶叶、烟叶、生猪、中药材、蔬菜为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烟草、设备制造、新型建材、矿产冶金、绿色农产品加工为工业经济的支柱;旅游重点景区两山(黎坪山、龙头山)两湖(南湖、红寺湖)一中心(大汉山休闲旅游中心)建设步伐加快,小南海、龙岗寺、圣水寺开发初具规模,大汉山、红寺湖、圣水法镇三大旅游环线基本形成。(南郑年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