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人@ZSR - 助力招商引资工作 | 致敬招商引资工作者! 首页 > 招商站群 > 陕西 > 招商载体 > 正文 返回 打印

陕西省延安市子长市简介

不详  2022-12-02  子长市人民政府网

  子长市位于黄土高原中部、革命圣地延安北部,北依横山,东接子洲、清涧,南连延川、延安,西邻安塞、靖边,是民族英雄谢子长的故乡,中央红军万里长征的落脚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发祥地和中央红军抗日东征的出发地,土地革命后期为中共中央和中华苏维埃政府所在地,党中央在瓦窑堡生活和战斗了七个月零十四天,因“瓦窑堡会议”而闻名中外。建国后定为革命老根据地之一,先后有9名子长籍军人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素有“红都”和“将军县”之美誉。

  子长市历史悠久,禹贡时属雍州之域,商末为翟地,春秋归白荻,战国属魏,秦设阳周县,北魏改城平县,唐沿隋制,宋元宪宗二年设安定县,明清一直相沿。1935年分设赤源、秀延两县,1936年废赤源设安定县,1942年5月为纪念民族英雄谢子长改名为子长县,县城由安定镇迁至瓦窑堡镇,是全国以革命烈士命名的七个县市之一,已有2200多年的设县史。2019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子长县,设立县级子长市,由陕西省直辖,延安市代管。

  子长市政区东西长72公里,南北宽55.7公里,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930—1562米,总面积2405平方公里。设8镇3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27.3万人,其中城区13.5万人。美丽的秀延河孕育了宋代著名大教育家胡瑗等一大批优秀儿女。晋公子重耳曾在此韬光养晦12年,终成一代霸业。205省道、包西铁路、西榆动车穿境而过,距延安93公里、省城西安430公里。

  子长市属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境内峁梁起伏,沟壑纵横,峁梁沟谷地约占总面积的94.6%。年平均气温9.1℃,降水量514.7毫米,无霜期175天。有清涧河、无定河、延河三大支流水系。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10余种。煤炭地质储量28.94亿吨,探明23.88亿吨;石油储量3.26亿吨;天然气储量1000亿方;铁矿石储量64.8万吨;岩盐储量2000亿吨。

  发展战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贯通落实“五个扎实”“五项要求”,紧扣建设延安北部副中心定位,大力实施“高端能化支撑、特色产业引领、文化旅游推动、公共服务提升、城乡融合发展”战略,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防风险,着力打造延安经济副中心、文化副中心、创新创业副中心,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富裕子长、文化子长、宜居子长、幸福子长,奋力谱写新时代子长追赶超越新篇章。

  国民经济:2021年,实现生产总值135.6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9.57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1.8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87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2%和11.3%。三次产业结构为6.9:63.3:29.8。2018年荣获“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奖”。2021年荣获“中国高质量发展百佳示范县市”。

  农业农村:认真落实各项扶农惠民政策,2021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55亿元,增长9.7%。农用地336.7818万亩,其中基本农田29.1万亩,百万方以上水库1座,淤地坝827座。粮食生产以谷子、玉米、小麦、豆类、马铃薯为主,粮食种植面积20万亩,总产4.34万吨。建成延安市级以上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6个、“一乡一业”专业镇8个、“一村一品”专业村68个,新寨河村被确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山地苹果面积突破30万亩,水果总产8.3万吨,被列为陕西省优质苹果基地县。蔬菜面积达到3.28万亩、总产15.03万吨。规模养殖场达到142个,2021年全市生猪存栏3.55万头、牛0.96万头、羊子4.87万只,肉类总产4981吨。建成西北地区最大的薯类良繁基地,是全国首家“中国洋芋之乡”,2012年被命名为“中国绿色马铃薯示范县”,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14万亩。建成全省第一个省级蚕桑现代农业园区涧峪岔蚕桑现代农业园区,桑园面积扩大到6.7万亩,蚕桑系列产品深受青睐,2017年被农业部、财政部命名为“陕北生态桑综合试验站示范县”。种植中药材5万亩,我市自主研发的“秦篦2003蓖麻杂交种”获省级产品专利。1998年列为全国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县,2000年列为全国退耕还林还草试点示范县、全省苗木基地县,累计退耕还林(草)115.87万亩,补植补造28.7万亩,林草覆盖率达到53%。在延安市率先启动治沟造地项目,累计治沟造地7.4万亩,“子长模式”的治沟造地经验在全省推广。

  工业经济:现有煤炭、石油、电力、建材等生产门类,形成了以煤炭、石油、天然气开发为主导的工业体系,2021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50.05亿元。2003年列为全省煤化工基地县,煤种为全国稀有的44—45号气煤,具有特低灰、特低硫、低磷、高挥发份、高发热量、高粘指数等特点,被有关专家称为“天然化工精煤”。煤炭资源整合成效显现,19处煤矿建成投产16处,开采技术和生产能力大幅提升,2021年生产原煤1162万吨。2016年子长、子北、瓦窑堡3家采油厂重组为子长采油厂,2021年生产原油77.58万吨。天然气从勘探进入生产阶段,延长集团天然气净化厂建成投产,2021年生产天然气9.67亿方。率先在延安建成煤炭产业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并上线运行,11.7兆瓦光伏扶贫村级电站并网发电,华能300兆瓦风电项目是全国首例一次性建成96台3.2千瓦机型300兆瓦大容量机组集中连片山地风电场。2016年,工业园区被确定为省级重点建设县域工业集中区,园区入驻企业16家,建成天然气净化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煤矸石制砖等项目13个。

  第三产业:大力引导扶持民营经济发展,截至2021年年底,市场主体累计达到20108户,其中“五上”企业92户,非公经济增加值占经济总量的比重提高到32.88%。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40.43亿元,增长15%。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180万元,填补了外贸进出口的空白。引进外资411万美元,实现了“零”的突破。率先在延安建成电子商务孵化中心,2015年被确定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基础设施:城市建成区面积11.8平方公里。城区自来水普及率达99%,气化率70%,供热面积135万㎡。国家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城市通过复验,获得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马家砭、安定、杨家园则镇荣获全国文明镇称号,余家坪、马家砭、杨家园则镇荣获国家卫生镇称号,杨家园则、涧峪岔重点镇配套设施基本完成,安定省级文化旅游名镇建设初具雏形,安定镇被授予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城镇化率达到68.4%。“绿巨人”动车过境并停靠子长,子长市迈入了“复兴号”时代;子长至延安、子长至清涧2条高速公路相继建成通车,结束了子长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高速公路连接线、环城路网薛家沟段和桃树洼段建成通车,210国道子长段改造提升项目加快推进。实现了村村通柏油路,公路总里程突破1100公里,“两纵三横四环线”路网框架基本形成。“生态乡村”“清洁乡村”实现全覆盖,建成“美丽宜居示范村”76个,其中省级3个。安定镇安定村被授予“中国传统村落”称号,安定镇廖公桥村、三十里铺村被确定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杨家园则镇蜜蜂峪村、热寺湾村,余家坪镇新寨河村、寺湾村,玉家湾镇柳树沟村被确定为全国森林乡村。通信事业蓬勃发展,全市固定电话发展到2.95万部,移动(移动、联通、电信)电话用户20.59万户,国际互联网用户达2.98万户,所有行政村实现光纤全覆盖。行政村通动力电达100%。农村电视覆盖率达到100%,“户户通”电视用户达到2.76万户,互动(数字)电视用户达到3万户。

  民生事业:2002年实现“普九”目标。2009年教育“普实”和“双高普九”顺利通过省上验收。2017年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和省级“双高双普”合格县创建工作顺利通过国家和省级评估验收。综合医改工作深入推进,实现市域内就诊率达到90%以上和基层首诊率达到50%的目标。荣登2012年中国医改政府支持榜,“子长模式”的医改经验得到中省和延安市充分肯定,全国、全省、延安市医改现场会在子长召开,成为全国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样本”。公立医院改革项目荣获“第六届中国地方政府改革与创新奖”,2016年被国务院授予国家公立医院改革示范县,2017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真抓实干成效显著县”,连续6年被省政府授予“全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先进县”,2019年被确定为全国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县,2020年被确定为陕西省医药卫生系统集成改革试点市。市人民医院先后被确定为“中国县域医改·样板医院”、全国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医院和第一届“白求恩模范医院”。2017年,中医院成为延安市首个县级二甲中医医院,2021年成功创建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全省推进食品药品网格化监管现场会在子长召开,食品药品网格化监管和“一票通”制度在全省推广,连续2次荣获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称号。顺利完成82个贫困村退出和10065户26495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任务,提前两年实现整体脱贫,荣获“2020年中国全面小康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探索创新的“立体化排查核实、网格化监测预警、长效化帮扶救助、全程化评估退出”防返贫四化机制,得到陕西省政府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推广。央视《朝闻天下》栏目播出脱贫攻坚工作6分钟,极大地鼓舞和振奋了子长干部群众。中山街、米粮山街区被列为“第四批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得到提高,居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社会保障救助体系日益完善。2016年被确定为首批全国返乡创业试点县。全国残联系统助力脱贫攻坚推进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现场会在子长召开,2021年被国务院残委会授予“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园际联盟”“放管服”等4项改革入围延安市2020年度基层改革创新案例。子长市被确定为全省首批融媒体改革试点县,多次荣获全省舆情信息工作先进县称号。子长市被命名为全国、全省双拥模范城。

  人文景观:子长市属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拥有革命文物保护单位109处,其中钟山石窟、瓦窑堡革命旧址系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子长烈士纪念馆系全国烈士重点建筑物保护单位,26处文物点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钟山石窟又名万佛岩、石宫寺,始建于晋太和年间(公元366—370年),历经唐、宋、金、明、清至今,2014年创建为国家AAA景区。据史载,共18窟,现仅发掘5窟,窟内有大小佛像万余尊。以佛祖释加牟尼的“横三世”为主体,形成三组大型立体石刻,是古代石刻艺术和彩绘艺术的一大珍宝,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被史学家称为“敦煌第二”和“独一无二的历史存在”。子长烈士纪念馆是1946年中共中央和陕甘宁边区政府为纪念谢子长烈士所建,有烈士塔、雕像、墓、陈列室和毛泽东等领导同志的题词。毛泽东旧居共有两处,一处系1935年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长征到达瓦窑堡所住,一处系毛泽东1936年率领红军东征回师后所住。瓦窑堡会议旧址,系党中央于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会址,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和《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决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策略,为实现由土地革命到抗日战争的伟大战略转折奠定了牢固基础。谢子长旧居对外开放,建成子长革命烈士纪念馆、钟山石窟、龙虎山3个国家AAA级景区,安定古镇、任家砭村分别被授予“延安市旅游特色古镇”“延安市乡村旅游示范村”。李家岔镇东方红村被中组部授予“中国红色美丽村庄”。《子长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顺利通过延安市文旅局评审,6个文旅项目列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陕西段建设规划,瓦窑堡长征革命纪念馆项目纳入长征国家文化主题公园建设范畴。子长刺绣、煎饼、凉粉和瓦窑堡的传说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子长唢呐纳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红色题材院线电影《飞雪迎春》于2021年12月24日正式在全国各大院线上映;陕北道情《一条棉被》成功入选2021年中国曲协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曲艺作品展,成为陕西省两部入围作品之一。子长唢呐先后两次远赴英国和俄罗斯参加国际军乐节演出,2013年子长唢呐走进国家大剧院,受到国内外高度赞誉。2021年,入境游客7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16亿元。

  子长市人杰地灵、物华天宝,是一块开发宝地。土地、人力资源充裕,矿产、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热情好客的子长人民热忱欢迎中外有识之士前来投资兴业,共建富裕、文化、宜居、幸福新子长。



文章地址:https://www.cnzsr.com/showinfo-306-1390-0.html  | | 招商人@ZSR - 助力招商引资工作 | 致敬招商引资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