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人@ZSR - 助力招商引资工作 | 致敬招商引资工作者! 首页 > 招商站群 > 陕西 > 招商载体 > 正文 返回 打印

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简介

不详  2022-11-27  岐山县人民政府网

  凤鸣岐山,周公故里。岐山古称“西岐”,是炎帝生息、周室肇基之地。近年来,岐山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和省市委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聚焦高质量发展定位,集中力量做强汽车产业,做大“一碗面”,做活周文化,做靓“一城两区”,加快建设富裕岐山、开放岐山、美丽岐山、和谐岐山。2016、2017、2019年跻身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十强县”,2021年度荣获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工业强县”称号。2021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74.71亿元,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91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6.9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374.2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8.07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8134元和16349元。先后荣获国家生态示范县、绿化模范县、防震减灾先进县、绿色名县、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和省级县城建设先进县、森林城市、文明县城、生态县城等荣誉。

  行政区划

  岐山县现辖凤鸣、蔡家坡、京当、益店、雍川、枣林、蒲村、青化和故郡等9个镇,106个行政村,15个社区,1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蔡家坡经开区),984个村民小组,面积856平方公里,耕地58.5万亩,人口46万。民族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有藏族、壮族、蒙古族、满族、回族、彝族、朝鲜族、苗族、维吾尔族、土家族、白族、黎族、锡伯族等共1200余人。

  地理位置

  岐山县因其境内东北部箭括岭双峰对峙,山有两歧而得名,始建于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北接麟游,南接太白,东与扶风、眉县接壤,西同凤翔区、陈仓区毗邻。介于东经107°33′—107°55′,北纬34°07′—34°37′之间。公路里程东距省会西安136公里,西距宝鸡市70公里。岐山县最东端至青化镇童峪村,最西端至蔡家坡镇曹家村,最南端至蔡家坡镇落星堡村,最北端至故郡镇杜家村。南北长53.5千米,东西宽30.5千米,平均海拔842米,平均坡度10.1°。面积856平方公里。县内陇海铁路、连霍高速、310国道、关中旅游环线、西宝中线穿境而过,西宝高铁在县内设站,距离咸阳国际机场仅1小时车程,全面融入西安1小时经济圈。

  人文历史

  岐山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人文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岐山是中华文明的源头、周文化的发祥地、周王朝最初的“京畿之地”,是《黄帝内经》《周易》的诞生地。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先民们就在这块富饶的土地上渔猎农耕,繁衍生息。商代末期,古公亶父率周部族由豳迁岐,在岐下周原沃野之上建邦立国,休养生息,行善修德,施行仁政,演周易、翦殷商、行封建,制礼作乐,孕育并形成了独树一帜、博大精深的周文化,奠定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石。

  岐山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这里曾孕育了姓氏的起源、易经的神秘、八卦的神奇,流传着凤鸣岐山、仓颉造字,周公判牛、诸葛显灵的美丽传说,传颂着封神榜、“甘棠遗爱”的动人故事。这里也曾哺育出许多彪炳史册的历史人物。西周有文王姬昌、武王姬发、周公姬旦、召公姬奭。春秋时期有协助秦穆公固国强兵、开拓疆土的丞相蹇叔。唐代有我国著名天文历算学家李淳风,有胆识超人、不辱使命的和逢尧。当代涌现出了中国知识型新型工人、农民工楷模——巨晓林,视患如亲、大医精诚的“神医”——鲁有强。

  全县有仰韶、龙山文化遗存、凤雏遗址等文物点500处,出土了以毛公鼎、大盂鼎为代表的青铜器和数万片甲骨文,有国家AAAA级景区周公庙、AAA级景区诸葛亮庙和周原遗址等风景旅游区。周公祭典、岐山剪纸入选省级非遗名录,擀面皮、锅盔、空心挂面等美食小吃闻名遐迩,岐山臊子面荣获“中国第一面”称号,素有青铜器之乡、中国礼仪文化之乡、中国臊子面之乡、甲骨文之乡、民间艺术之乡等美誉。据2009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全县共有各类文物点817处。古遗址319处,其中新石器时代遗址144处。县境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分别为周原遗址、凤凰山遗址、周公庙及县城太平塔;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普查重要发现有帖家河遗址的夯土遗迹、蒲村镇王家战国建筑基址、慧日寺北魏造像碑、岐山东界碑、“双盛合号”碾盘和五圣庙壁画等6处,再次反映出岐山厚重的历史人文积淀。

  历史变迁

  岐山县境内有新石器时代遗址19处,表明远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相传黄帝时代,岐伯就居于岐山之下。夏、商时期,岐地属雍州。西周时期,岐地属王畿的周、召两国,由西周王朝直接管辖。秦时,岐地属内史。汉至十六国,岐地属扶风郡。北魏时岐地分属平秦郡、武都郡、武功郡辖。西魏改平秦郡为岐山郡,至北周岐地分属未变。隋开皇十六年(596)移三龙县治于西40里(今凤鸣镇),改名岐山县。唐武德元年(618)至七年(624)先后两次移县治于张堡和龙尾堡。贞观八年(634)移县治于今址。至清末岐山县属凤翔府辖。民国时期,岐山县先后隶属陕西省关中道、第九行政区辖。

  1949年7月14日岐山县解放,属陕甘宁边区宝鸡分区所辖。1950年,岐山县属宝鸡专区。1956年10月宝鸡专区撤销,岐山县隶属陕西省。1958年12月10日,岐山县并入凤翔县。1961年9月恢复宝鸡专区及岐山县制,岐山县隶属宝鸡专区。1969年10月1日,改宝鸡专区为宝鸡地区,岐山县随其所属。1971年12月8日撤销宝鸡地区,辖区归宝鸡市,岐山县属宝鸡市。1979年复设宝鸡地区,岐山县归其属。1980年8月1日,撤销宝鸡地区并入宝鸡市,岐山县为宝鸡市辖。民国时期县城街巷仅7条,新中国成立后县城规模逐年扩大,至1989年城区面积2.16平方公里。截至目前,县城发展呈“一城两区”格局,凤鸣片建成区面积6.8平方公里、人口5.1万、城镇化率达37.2%;蔡家坡片建成区面积19.8平方公里、人口23万、城镇化率达61%。

  城市建设篇

  功能完善

  近年来,岐山县按照“一城两区”(一个县城包含凤鸣、蔡家坡两个片区)空间布局,抓规划管控,抓精细管理,抓功能完善,城区综合承载力大幅提升,市容环境面貌焕然一新。现有标准化中心小学、岐山高中、蔡家坡教育中心等中小学校61所、幼儿园67所,县医院、西机医院等医疗机构327家,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大力实施文景园、允园、温馨园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礼乐首府、文景天越等商品房建设,新增住房面积58万平方米。实施太平塔文化旅游街区、凤鸣湖生态湿地公园、周文化景区等文旅工程,建成北坡动感公园、渭河运动公园等休闲广场11处,县大剧院、体育馆等文娱体育设施配套齐全,道路清扫保洁率达到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污水处理率达93.01%。高标准建成各级客运站10个,凤鸣片创业大道、召公路、太平路等六条道路全线贯通,蔡家坡片实施岐山大道、渭北路、凤凰路、熙华路等主干道拓宽改造,西三路下穿式隧道、轩德路、汉德路建成通车,全面启动曹五路、站前大道建设,先后建成龚刘渭河大桥、西宝高铁站等交通枢纽工程,城市道路交通网络更加完善。

  砥砺奋进

  岐山县加快“一城两区”发展步伐。以城带镇合理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启动撤县设市工作,努力开创城区建设新局面。坚持凤鸣为政治文化中心、蔡家坡为经济金融中心定位不动摇,坚持县城建设统一规划、项目资金统一配置、产业形态统一布局不动摇。把凤蔡路作为市政大道建设,启动凤蔡路节点提升改造,加强凤蔡路沿线建设规划控制,为今后发展留足空间。凤鸣片区坚持向北控制、向南发展、向东控制、向西延展的思路,积极适应交通变化形势,布局建设工业和物流业,产城融合做旺人气。完善蔡家坡片区功能布局,渭河以南重点部署工业、适度配套,大力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积极推动纺织、纸制品、医药化工、机电模具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渭河以北重点部署第三产业,加快退二进三,大力发展商场、酒店、旅游、电子商务等生活性服务业,下功夫补足教育、医疗等城市功能短板,形成产城一体、南北互补的发展格局。坚持城乡融合、一体发展的思想,加大各镇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细化实施“一镇一策”,围绕建设“一城两区”节点、岐山东大门,依托凤鸣工业园区新材料产业园吸附作用,争取雍川、益店、京当列入省级重点镇建设,支持枣林、蒲村、故郡、青化因地制宜打造“首位产业”,形成分工合理、集约高效的产业布局和城镇格局。

  蔡家坡篇

  蔡家坡镇位于县境内南部,北靠碛雍塬,南依秦岭,渭河穿境,因北宋末年凤翔知府蔡钦葬于北坡而得名,宋代已为集镇,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陇海铁路通车,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现辖26个行政村,8个社区,面积208平方公里,人口23万,1995年被陕西省政府命名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汽车产业专用车及零部件)示范基地,国家《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确定的区域三级城市,也是全国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国家级建制镇示范试点、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全省首批小城市培育试点和宝鸡市副中心城市。早在抗战时期,就有陕九、西机等大型工业企业落户于此。“三线”建设期间,陕汽、陕齿、七〇二等一批大中型国有企业先后落户,蔡家坡人口快速增加,城区不断扩大,商贸繁荣兴旺,是西北地区著名的工贸重镇和宝鸡重要的工业基地,1995年3月,经省政府批准设立蔡家坡经济技术开发区。近年来,蔡家坡聚焦“宝鸡市副中心城市”定位,倾力打造中国西部汽车及零部件制造基地和丝路汽车名城,奋力冲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2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3%,完成财政收入1.68亿元、增长12.2%。

  汽车产业基础雄厚。坚持以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立区,现有企业1500余户,其中工业企业500余户,拥有通力、通运、法士特、汉德车桥等一批重点零部件企业,是西北地区最大的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微型车产销基地和最主要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产品涵盖重型及矿用车桥、汽车变速箱、汽车齿轮、汽车散热器、汽车内饰件、车架、大箱、驾驶室等130多个系列2200多个品种。2021年,陕汽商用车整车产量达到3.8万辆,汉德车桥公司宝鸡板块实现产量55.5万根,成都航天模塑、陕西华强铸造等大型企业入驻百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引领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产业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蔡家坡经开区被确定为国家火炬计划宝鸡蔡家坡重型汽车及零部件特色产业基地、首批全省新型工业化专用车产业示范基地、全省唯一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基地,2021年汽车及零部件企业总产值占全区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77.7%。

  交通便利环境优美。陇海铁路、连霍高速、310国道、关中旅游环线、西宝中线穿境而过,西宝高铁在此设站,距离咸阳国际机场仅1小时车程。渭河、石头河、麦李河、童峪河在区内交汇,建成北坡动感公园、渭河百里画廊、秦岭绿色屏障三大生态带,渭河综合治理领跑全省,水城·三国、岐渭水利风景区、落星湾国家湿地公园融合了自然风光、历史人文、现代气息等元素,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纷至沓来,成为了丝路经济带上最佳的旅游目的地。

  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实施“一桥二厂八路”工程,建成龚刘渭河大桥、蔡家坡汽车客运站、西宝高铁岐山站等重点项目,完成岐山大道、渭北路、凤凰路、熙华路等主干道拓宽改造,西三路下穿式隧道通、轩德路、汉德路建成通车,全面启动曹五路、站前大道建设,电力、天然气、供暖、通讯、污水处理等设施日益完善。全区有蔡家坡教育中心等教育机构20余所,岐山县妇幼保健院、蔡家坡医院、西机医院等医疗机构14家,渭河运动公园等休闲广场11处,初步形成了“一带”(渭河生态绿化休闲带)“三轴”(岐山大道、渭北路和汽车大道三条道路主轴)和“多节点”的发展格局,现代化城市大框架已具雏形,蔡家坡镇被命名为全国文明村镇。

  发展前景广阔美好。稳步推进“一城两区”建设,依托汽车零部件产业的雄厚基础,按照“渭河以南区域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渭河以北区域重点部署住宅商贸区”发展思路,高标准编制《蔡家坡经济技术开发区汽车产业发展战略规划(2017-2025年)》,完成蔡家坡经开区“十四五”发展规划及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蔡家坡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工作实施方案等规划编制,稳步开展《岐山县国土空间规划》蔡家坡片区编制工作,着力打造产城融合、经济活跃的新型城区。突出汽车产业“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发展理念,大力招引产业链上各类企业,支持建设汽车研发创新基地,同步建成西北最大的加工制造产业集中区百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可容纳300余家企业“拎包入驻”。加快“放管服”、投融资等改革,全面释放行政高效化、功能专业化、运营市场化体制机制活力,进一步激发蔡家坡加速发展新动能,全力打造全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旗舰级产业基地,奋力冲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工业篇

  辉煌历史

  岐山工业历史悠久,是西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新中国第一代重型军用越野车、第一辆12吨级以上民用载货车、第一辆重型汽车从这里走向全国。1940年雍兴实业公司在蔡家坡创办了雍兴纱厂、机器厂、酒精厂(后改为面粉厂),华胜烟草(宝鸡烟厂前身)、万寿酒坊(太白酒厂前身)奠定了我县乃至宝鸡地区近代工业的发展基础。“三线”建设期间,陕西汽车制造厂、国营渭河工具厂、陕西省先锋机械厂、陕西省前进机械厂、国营五二三厂等国营企业先后落户,相继建成了岐山县农业机械修理厂、电机厂、红旗机械厂、水泵厂、化肥厂、磷肥厂等24户县属工业企业,占据了宝鸡工业的半壁江山。八十年代,全县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发展迅速,形成了机械、化工、纺织、造纸、印刷、建材、食品等主要工业门类,工业产品50余种,产品行销国内外。

  阔步前进

  近年来,岐山县始终把工业摆在经济工作的首要位置,强化招商拉动、产业引领、项目支撑和环境助推,出台了工业稳增长“十条措施”,设立稳增长专项资金,联企帮扶跟踪服务,全县工业总产值总量居全市前列。现有工业企业2390户,国有大企业3户,规上工业企业92户,中小微企业2600多户。全县产值过5亿元企业8户,过亿元企业28户。蔡家坡经开区百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入住企业91户,岐山凤鸣工业园已完成总体规划,岐山凤鸣工业园新材料产业园被评为2020年度省级示范专业特色县域工业集中区先进单位,2022年被评为省级特色园区。岐山凤鸣工业园食品产业园“五通一平”基本完成,雨污水管网项目竣工试运行,太公醋庄项目建成投产。岐山凤鸣工业园科技创新产业园完成规划编制,进入启动阶段。“十三五”以来,累计实施市级以上科技项目18项,争取上级扶持资金1100多万元,落实县级财政专项扶持资金620万元支持198个县级科技项目实施,获省级以上科学技术奖励8项,全县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6户,省市级企业技术研发机构24个,先后与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陕西科技大学等多所著名高校建立校地企产学研合作关系,联合共建产学研合作基地6个,顺利通过省级创新型试点县评估。

  加速腾飞

  工业是岐山经济发展的龙头。我们坚持工业强县不动摇,全面落实全省打造300万辆汽车工程战略部署,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千亿汽车产业集群”目标,把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作为首位产业,坚持“全产业链条、全生命周期”理念,以整车企业为龙头,以汽车零部件为重点,以百万平米标准化厂房为平台,综合运用税收、土地、财政等优惠政策,加快汽车产业“固链、强链、延链、补链、稳链”,铸强打响“岐山汽车”“岐山制造”品牌,打造配套宝鸡、服务陕西、辐射中西部、出口海外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建设丝路汽车名城,力争到“十四五”末,整车产量突破20万辆,行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同时,落实龙头企业、园区建设、招商引资等相关优惠政策,扩大凤鸣工业园区食品产业园规模,建设10万平米标准化厂房,加快新材料产业园转型升级,推动生态科技创新产业园首批签约企业尽快建成投产。持续开展创优营商环境提升行动,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推行“店小二”“保姆式”服务,共塑岐山工业发展新辉煌。

  农林水篇

  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岐山县南依秦岭,北枕千山,中部为山前洪积扇平原、黄土台原及河谷阶地,呈“凹”字形。南北狭长,东西较窄,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中部原区被横贯东西的横水河、雍水河、湋水河、渭河及由南往北流入渭河的石头河、麦李河切割,形成了“两山夹一川,两水分三塬”的地形地貌特征。山区占38%,塬区占50%,川道、河谷占12%。全县共有河流9条(渭河、石头河、麦李河、峒峪河、湋水河、横水河、苜蓿河、祝家河、七星河),水库15座(小一型5座,小二型10座),湖面2处(尚健湖、凤鸣湖)。岐山县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2.2℃,日照率45%,平均无霜期187天,平均降水量606.1毫米。全县农业人口38.3万人,耕地总面积58.5万亩,主要以褐土、黄绵土、潮土和水稻土为主,耕地80%以上属于中壤土,适宜多种作物生长。

  产业规模日益壮大。岐山农业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在这里渔猎农耕,周代末期挖沟泄水,修理田塍,种植黍稷,农业逐渐兴盛。新中国成立后,坚持“粮食为基础、畜牧为主导、果菜为特色”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先后被命名为全国粮食大县、粮食生产先进县、陕西省商品粮油基地县和全省苹果、猕猴桃、蔬菜、肉牛生产基地县。现种植优质小麦46.69万亩,果园总面积9.22万亩,设施瓜菜2.55万亩,干杂果经济林7.7万亩。全县有各类规模养殖户(场)达到104户,畜牧业产值11.2亿元。现有省市县级农业示范园区34个,华祥食品、天和乳业、石羊饲料、大成禽业等龙头企业113户,其中省级龙头企业9户、市级33户,“岐山天缘”“百年美阳”等品牌荣获知名商标,“鸾凤”挂面、“天缘”香醋、“德有邻”辣椒制品等12个品牌荣获著名商标,成功创建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704家,成立村级集体经济组织132个,认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38.44万人,被确定为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

  基础条件大幅改善。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美丽乡村建设、秦岭北麓生态治理等重点工作有机结合,加快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完成街道硬化105公里,改厕66454座,清理村庄道路2091公里,73个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7个村被命名为省市级教育示范基地,4个村被评为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蒲村镇赵家台村等27个村被评为市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故郡桥山村等9个村被评为市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示范村,益店镇北营村等14个村被评为市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样板示范村。益店镇、蔡家坡镇被评为国家级卫生镇,蔡家坡镇被命名为全国文明村镇。引渭渠、北干渠、南干渠等穿境而过,先后铺设田间道路130.7公里,衬砌渠道558公里,新打、改造机井116眼,建成高效节灌工程186处26.6万亩,全县有效灌溉面积47.36万亩,占耕地面积89%;林地占全县土地总面积35.84%,森林覆盖率26.27%,岐渭水利风景区被评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先后荣获中国绿色名县、国家生态示范区、全国绿化模范县和首批省级森林城市等殊荣。

  发展思路明晰笃定。岐山县聚焦做大“一碗面”经济,坚持臊子面、擀面皮两轮驱动,以工业化思维推动农业发展,发挥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优势,根据“一碗面”经济要素构成,突出绿色和有机,发展30万亩小麦、9万亩蔬菜、1万亩油菜、0.2万亩辣椒、10.26万头生猪和9万亩水果,打造全程可追溯的“一碗面”经济优质原料供应基地,入选全国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大力发展绿色现代农业,推进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的产品认证和产地认定,加快仓颉庙红萝卜、鲁家庄小麦等区域特色农产品认证,提升农产品质量和知名度。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产业化联合体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等多种发展模式,健全龙头企业制定标准、签订订单,合作社和农户负责生产、享受优价的利益联结机制,持续扩大产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质量,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实现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型。

  文化旅游篇

  岐山素有中国千年古县、青铜器之乡、甲骨文之乡、中国礼仪文化之乡、中国臊子面之乡、民间艺术之乡、陕菜之乡、转鼓之乡等美誉。近年来,岐山县立足文旅资源禀赋,加强资源开发和品牌培育,深入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先后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县、第20届亚洲旅游业金旅奖·最具特色魅力旅游目的地、全国最美宜居宜业宜游名县等多项殊荣。

  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中医始祖岐伯曾在这里悬壶济世,元圣周公在这里制礼作乐,诸葛武侯在这里鞠躬尽瘁。岐山是民族医学巨著《黄帝内经》、古代哲学宏著《周易》诞生之地,《诗经》描绘的大部分是岐人岐事。现有仰韶、龙山文化遗存和西周早期大型宫室遗址凤雏遗址等文物遗迹500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12处、县级24处、馆藏文物25228件(组),居陕西省前列。自西汉以来,共出土毛公鼎、大盂鼎等青铜器2万多件,甲骨文3万余片。周公庙遗址入选200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发现了迄今为止西周时期等级最高的墓地和中国最早的陵墙,发掘出土的西周甲骨文多达2600多字,被学术界称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考古发现”。周原遗址是迄今规模最大的西周单体建筑基址,是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出土的“铜轮牙马车”被誉为西周“第一豪车”。拥有周公祭典、岐山转鼓、岐山油漆绘画技艺、岐山剪纸等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17个。2022年,岐山传统榨油技艺、岐山青铜器复制技艺入选陕西省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凤鸣镇北郭村、凤鸣镇庵里村、故郡镇涝川村、京当镇岐阳村被陕西省住建厅公布为第三批省级传统村落名录。蒲村镇邢氏家规入选《三秦家规》,故郡镇被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命名为2021-2023年度“陕西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起源于西周时期的岐山香醋被誉为“中国第一香醋”,擀面皮、锅盔被认定为“中华名小吃”,臊子排骨、肘花被认定为“陕西名菜”,岐山臊子面被原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酥饺、空心挂面等民间小吃花样繁多、闻名遐迩。

  旅游产业蓬勃发展。水城·三国小镇一体化综合景区建成运营,太平塔文化旅游街区建成开放,召亭“甘棠遗爱”勤廉教育基地、周公庙勤廉教育基地建成投用并被市纪委命名为宝鸡市廉政教育基地。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凤雏宫遗址复原展示工程通过国家文物局立项批准,涉及凤雏遗址展示工程前期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以周公庙为依托,以周文化展示与传承为核心,以“古、工、乐、奇、巧”为特色,以“天地人”为轴线分区的岐山周文化景区荣获“美丽中国新锐文旅目的地”称号,被命名为陕西省第二批“十百千”工程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建成资福烟霞等13个省市县级乡村旅游示范区。凤鸣镇刘家塬村、八角庙村和故郡镇涝川村被评为市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岐山天缘醋工业旅游示范基地、五丈原景区成功创建为市级中小学生研学旅游教育实践基地,启动实施了周文化景区国家5A级景区创建和水城·三国小镇国家3A级景区创建工作,省级旅游度假区、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正在全面推进。

  文化服务质效提升。岐山文学艺术事业久负盛名。岐山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达到21名。徐岳、李凤杰、唐栋、冯积岐、红柯、温亚军等多次获得国家级大奖。岐山是秦腔的主要发源地,张德明、王彦奎、丁良生、张兰秦、李军梅、王宏斌等名家享誉西北。书法协会、楹联诗词学会、作家协会、漫画协会等活动丰富,创作成果喜人,岐山县冯家村锣鼓表演队《西岐雄风》、索王锣鼓队《威风转鼓》荣获宝鸡市民间锣鼓大赛银鼓奖。县、镇、村三级文化服务网络体系不断完善,全县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100%,初步形成了上下联通、服务优质、覆盖城乡的文化馆、图书馆县总分馆制服务体系。启动实施了第十一届宝鸡文化旅游节开幕式暨周文化旅游季、非遗进校园、“三秦书月书香岐山”全民阅读月等文化旅游活动,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民族交响合唱音乐会、举办了岐山县2022年“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岐山之夏”广场舞大赛、送电影、送戏曲、送图书等文化惠民工程。《寻根周原》观影礼在西安万达影城举行并被央视六套电影频道宣传报道,大型廉政文化纪录片《廉鉴》在央视九套播出,岐山臊子面、岐山擀面皮等美食在央视财经频道《经济半小时》进行了专题报道,岐山的历史文化、美食风景获得广泛好评。

  社会民生篇

  教育事业

  岐山教育历史久远,周朝时期即设立官学和乡学培养人才,唐代设县学,明万历时建社学,名闻西府的“凤鸣书院”延续了上千年。清光绪三十二年,改凤鸣书院为高等小学堂,民国初年改学堂为学校。新中国成立之初,农村普遍兴办学校,到1990年底,全县共有幼儿园8所、小学等198所、普通中学49所。高考制度恢复后十多年,岐山每年考取大中专学校的学生数量一直居于全省前列,是名副其实的教育大县。2004年通过了省政府“两基”复查验收。近年来,岐山县坚持“教育强县”战略,深化教育改革,提升办学条件,改善校园环境,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现全覆盖。现有中小学校61所,其中普通高中3所、职业高中1所、特教学校1所、初级中学13所、九年制学校6所、小学37所,在校中小学生37829人。现有幼儿园67所,其中公办(含企办)幼儿园共34所,民办幼儿园33所,在园幼儿10530人;普惠性幼儿园63所,普惠园占比达94.03%,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8.8%。持续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育质量,实施片区教研、送教(培)下乡、名师带动、五级赛教、同课异构工程,成立名师工作坊和特级教师工作室,实施“三名(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工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培养骨干教师1679名。36人获得省市级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思政课标兵等荣誉称号。建成投用岐山县体育馆、渭河运动生态公园和公共体育场均向社会免费低收费开放;公办学校体育设施周末及节假日向社会开放,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现全覆盖,全县长期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超过10万余人。先后荣获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县、国家三类城市语言文字示范县、省级“双高双普”合格县、省级教育信息化试点县、省级全民健身示范县等荣誉。立足新起点,我们将围绕“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目标,以名校合作、质量提升、梯队建设三大关键为突破口,以“教育质量提升三年行动”为总抓手,在聚焦质量提升,打造教育高地上出实招;在坚持德能并重,打造教育铁军上下实功;在坚持预防为主,确保校园安全上见实效,不辜负社会各界的信任和重托,踔厉奋发、接续奋斗,走好新时代岐山教育追赶超越的赶考之路,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贡献智慧和力量!

  社会保障

  岐山县自1984年开始,逐步推行社会保险制度改革。1986年10月开始收缴全民合同制工人基本养老金,1995年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1993年成立岐山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管理站,鼓励农民自愿参保。2009年7月,被确定为全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近年来,全县社会保障工作以“和谐发展、保障民生”主线,通过不断改革创新,持续提升社会保障工作现代化、规范化水平,目前已形成了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投资500余万元高标准建设县级创业孵化中心,建成镇级创业中心9个,孵化企业32家,带动就业人数192人。开展“点对点”用工服务“直通车”,输送务工人员260人。大力推进“互联网+人社”建设,建成智慧人社微信公众号、“陕西12333”公众号、手机APP、指静脉认证系统等线上应用载体。下一步,岐山县将积极推进“稳就业、惠民生、育人才、促和谐”四轮驱动,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抓好高质量就业创业、织密社保服务体系、大力引进“高精尖缺”人才,推行线上“一网通办、移动秒办”,线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服务模式,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民生事业

  岐山是“周礼之乡”,历来重视民生。古公亶父改革旧俗,笃行仁义;周文王以“仁”立国,敬老爱幼,万方归服,积德行善,扶贫济困等品德深深地融入在了岐山人的血液中。近年来,岐山县积极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现有15个城镇社区、106个村,公办养老机构3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0个,社区养老服务中心4个,社区养老服务站2个,农村幸福院100个,形成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凤东路社区、蔡家坡火车站社区、益店社区等7个社区先后创建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在全省率先完成了通村公路拓宽硬化改造,群众出行更加便利顺畅。先后被评为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县、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县和全省双拥模范县。同时,把群众增收致富作为重中之重,1979年成立岐山县扶贫领导小组,1984年起扶持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和优抚对象发展生产。近年来,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紧扣“两不愁三保障”和三年行动目标,全力推进“十大提升行动”,创新开展“户分三类细摸排,平茬齐过解难题”专项行动,基本医疗、住房安全、饮水安全等高线达标,15515户51812人脱贫。建立就业“1+N”培训模式,入选全国人社扶贫典型案例。健康扶贫“523”工作法被陕西日报头版头条报道。成立村集体经济组织132个,与4563名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农村贫困人口摆脱绝对贫困。建立健全县镇村三级长效机制256个,实现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文章地址:https://www.cnzsr.com/showinfo-306-1344-0.html  | | 招商人@ZSR - 助力招商引资工作 | 致敬招商引资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