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人@ZSR - 助力招商引资工作 | 致敬招商引资工作者! 首页 > 招商站群 > 安徽 > 营商环境 > 正文 返回 打印

安徽省投资营商环境介绍

不详  2022-10-24  安徽省人民政府网

  安徽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具有沿江通海的区位优势,全省交通四通八达、矿藏丰富多样、人才资源雄厚、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成本竞争力位居中部省份前列。

  良好的营商环境

  近年来,安徽省连续推出500余项改革举措,推动营商环境快速改善。企业开户实现“一网通办、全程网办、一日办结”。全省首家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中国(合肥)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成运营。探索开展政策资金“一键直达”“即申即享”“免申即享”等,2021年,全省新增减税降费334.3亿元。聚焦企业和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打造电脑端、移动端、自助端、电视端、窗口端线上线下融合互补的“皖事通办·一源五端”政务服务体系,累计推出我要用电、人才就业、不动产登记等336项高频事项“一件事一次办”。省级政府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位居全国并列第四并连续4年位于全国第一方阵。创新推出7×24小时不打烊“随时办”服务并推广覆盖长三角地区7万多个场所,累计实现全国131项、长三角地区120项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搭建省中小微企业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发布金融产品554项,累计为1.6万余家企业开展资本市场业务培训,举办各类“线上 + 线下”银企对接活动,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难题。聚焦18个重点领域,连续3年开展创优营商环境提升行动,2021年,针对性推出179条对标提升举措,加快打造系列营商环境标杆,强化数字赋能,探索开展“互联网 + 营商环境监测”,以评促改、以评促优,推动营商环境重点指标领域突破提升。安徽省合肥等城市参加国家营商环境评价,全国排名较上年度提升17.23个百分位,“双随机、一公开”创新监管、“四送一服”等被列入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芜湖市首创的1%工作法得到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通报表扬,黄山市的不动产登记“综合创新示范”在全国推广,合肥的“一网通”国际人才一站式服务体系获评国家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最佳实践案例等。面向全省企业创造性地开展送新发展理念、送支持政策、送创新项目、送生产要素,线上线下全方位服务实体经济的“四送一服”双千工程,2021年,收办企业反映各类问题与诉求6.8万个,帮助企业对接资金、科技、土地等要素项目2725个,解决融资需求514.46亿元、用工12.72万人、用地5.61万亩,促成产学研项目落地567个,市场主体满意度不断提升。2021 年以来,聚焦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全面启动“双招双引”工作,全面绘就十大新兴产业招引“施工图”,搭建各类招商平台和省市县三级贯通的“投资安徽”线上平台,形成上下联动、高效协同的省市县一体专业化招引体系,取得明显成效。截至2021年年底,全省十大新兴产业“双招双引”开工项目1614个、总投资额8724.3亿元,签约项目2123个、总投资额13944.2亿元。

  发达的交通体系

  安徽省在中国交通干线网中具有承东启西的地位,经过持续多年的大规模集中投入,全省交通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已形成快速畅通的公路、铁路、航空、水运交通网络。

  公路

  境内国家高速G3京台、G0321德上、G1516盐洛、G25长深、G30连霍、G35济广、G36宁洛、G40沪陕、G4001合肥绕城、G4012溧宁、G42沪蓉、G4211宁芜、G4212合安、G4221沪武、G50沪渝、G5011芜合、G56杭瑞等高速公路通穿安徽,省内高速S07徐明、S11芜黄、S12滁新、S15固蚌、S17蚌合等高速公路,以及铜陵长江大桥、安庆长江大桥、芜湖长江大桥、马鞍山长江大桥、池州长江大桥等桥梁相继建成通车,安徽“五纵十横”高速公路网加快形成,与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农村公路构成了安徽与长三角及中西部地区便捷、畅通的交通体系。

  截至2021年年底,全省公路总里程23.7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5146公里。全省南北向6小时过境、东西向3小时过境,一个承东启西、贯通南北、便捷高效的高速公路网络正日益完善。2021年,芜湖至黄山、池州至石台、固镇至蚌埠、蚌埠至五河高速建成通车,年度新增高速公路242公里,安徽省全面实现“县县通高速”。全省一级公路里程6171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里程2.5万公里,年度新增一级公路398公里。一级公路网化工程初具规模,4个市实现省会到市一级公路联通,8个市实现市到所辖县(市、区)一级公路联通,市与县、相邻县之间基本实现二级及以上公路连接。“四好农村路”建设高质量推进,实现乡镇和建制村100%通硬化路、通客车。金寨县X324梅汤路2020年度获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称号。

  铁路

  近年来,安徽铁路实现跨越式发展,贯通了沿江、陆桥东西大通道,京沪、京福、商合杭、京港南北大通道,以合肥为中心、以高速铁路为骨架、以普速铁路为基础的现代铁路网布局初步形成,安徽在全国铁路网中的枢纽地位显著增强。2021年12 月,安庆—九江高铁开通运营,京港高铁通道合肥至香港段贯通。全省铁路运营总里程达到5405公里,其中高速铁路2432公里,稳居全国前列。干线铁路覆盖全省16市47县,其中高速铁路通达16市32县,开通至23个省会城市和110多个地级市的直达高铁动车。2021年,合肥至新沂高铁全面开工建设,首条市域铁路合肥新桥机场S1线开工建设,全省在建重点铁路项目15个,总投资2271亿元,新建线路里程1395公里,其中高速铁路1227公里。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加快推进,合肥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二期、2号线、3号线、4号线及5号线南段和芜湖市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一期建成运营,合肥市轨道交通1号线三期、2号线东延线、3号线南延线、4号线南延线、5号线北段、6号线一期、7号线一期、8号线一期加快建设。

  航空

  安徽现有合肥、黄山、阜阳、池州、芜宣5个民用运输机场和安庆市军民合用机场、宁国市青龙通用机场、合肥施湾通用机场,形成以合肥新桥机场为中心的“一枢五支”民航机场发展格局。2021年,芜宣机场正式通航运营,亳州和蚌埠机场开工建设,合肥机场顺利开通合肥—伦敦、合肥—仁川全货机航线,全省运输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1100.1万人次,同比增长6.5%;货邮吞吐量突破10万吨,同比增长7.7%。

  水运

  全省内河航道总里程达6627公里,通航里程达5775公里,其中四级及以上高等级航道里程1831公里。拥有营运船舶2.5万艘,净载重吨约5428.1万吨,平均吨位2186.9吨。全省现有生产性泊位823个,其中千吨级及以上泊位444个。2021年,耿楼复线船闸、水阳江航道建成投运,引江济淮航运工程、淮河、涡河、沱浍河等干支流航道整治工程加快推进。携手共建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合肥至上海外贸定制直达航线、芜湖至日本快运航线、定埠至上海港航巴士相继开通,芜湖港—上海洋山港实现一体化运行。全省完成港口吞吐量5.8亿吨,集装箱吞吐量204万标箱。芜湖、池州和马鞍山港吞吐量均超亿吨。

  国家级开发区

  截至2021年年底,全省共有国家级开发区24个。作为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的排头兵,国家级开发区坚持走“科创 + 产业”道路,切实强化开放合作,科技创新、产业集聚、对外开放水平持续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家电、生命健康、绿色食品、数字创意等十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当前,国家级开发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进开放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加大“双招双引”力度,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全力推动开发区提质扩量增效和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成为改革的引领区、开放的先行区、创新的示范区、发展的动力区,为安徽省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三地一区”,建设经济强、格局新、环境优、活力足、百姓富的现代化美好安徽提供有力支撑。

  新兴产业聚集地

  以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目标,纵深推进“三重一创”建设,持续完善“专项—工程—基地—集群”梯级推进的新兴产业发展格局,加快构建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扎实开展“双招双引”,大力实施十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重点培育新型显示等5个世界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兴产业聚集地,不断提升新兴产业对推进全省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质量效率动力变革、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的贡献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新材料、高端装备、人工智能等一批新兴产业加快集聚,正成为安徽产业发展新地标,长鑫存储、蔚来汽车、京东方、科大讯飞、埃夫特等已发展成为头部企业,积极参与国家行业产业链循环格局。

  十大新兴产业“双招双引”

  搭建省市县三级贯通的“投资安徽”数字化调度平台 , 实施平台招商、产业链招商、基金招商,全省十大新兴产业签约项目2123个、开工1614个。晶合一期、安芯功率器件芯片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点项目竣工投产。智能语音先进制造业集群获国家竞赛决赛优胜者,“中国声谷”新入园企业339家、总数达1423家。蔚来汽车、江汽集团加快实施新一轮产能合作,比亚迪、中创新航、均胜安全等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成功招引。新材料产业研究院、安徽省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研究院正式组建,规模150亿元的新材料产业基金、规模50亿元的中金百联(安徽)新兴产业基金等产业发展基金正式设立,国际新材料产业大会在蚌埠首次举办,马钢国产高速车轮实现批量装车。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首批重点项目、企业、合作园区正式发布,中国光伏行业年度大会在皖举行。第十一届中国国际机器人高峰论坛成功举办,中车瑞达淮南电机、星河动力产业化基地等高端装备项目开工建设。省生命健康产业社团联盟正式成立,绿色食品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标志分别达3839、1573个,均居全国第3位。省数字创意产业协会组建成立,长三角数字创新产业发展大会、中外文化创意产业安徽发展大会成功举办。

  重大新兴产业基地

  序时推进省重大新兴产业基地新三年建设规划组织实施,首次开展基地竞赛计划,完善竞争淘汰机制,支持基地高质量发展。2021年,27个省重大新兴产业基地产值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增速达25%,税收增速同比增长18%以上。集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00多户,单个企业平均产值5亿元,较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水平高一倍左右。合肥新型显示超千亿元,铜陵铜基新材料、合肥创意文化、滁州智能家电、芜湖新能源汽车、合肥智能语音等基地产值(营业收入)突破500亿元。基地规模显著提升,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39家,累计1603家。创新能力持续增强,新增省级及以上创新平台131个,其中国家级创新平台15个。参与制定国内、行业标准1241个,较2020年增长181个。龙头企业发展壮大,科大讯飞智能语音主要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 70%,华米科技智能手表出货量全球第一,马钢交材产品出口到全球72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轮轴产品生产企业。重大项目加快实施,晶合晶圆一期、博西华洗衣机干衣机及智能制造、淮北陶铝新动力高性能陶铝活塞产业化等项目竣工或投产,蔚来汽车新桥电动汽车产业园、合肥四维图新“第二总部”、铜陵微芯半导体碳化硅单晶衬底等项目开工建设,芜湖埃夫特下一代智能高性能机器人等项目签约。

  重大新兴产业工程

  作为重大新兴产业基地的后备力量,着眼产业集聚、龙头企业带动、重大项目支撑。自2016年启动建设以来,先后组织实施了6批重大新兴产业工程,覆盖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节能环保、数字创意等新兴产业领域。2021年,重大新兴产业工程累计完成投资478.45亿元,实现产值3026亿元,实现税收96亿元,集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超1300家。合肥网络安全、新能源,芜湖海洋工程装备、轨道交通,蚌埠生物基新材料,滁州关键电子材料和光伏新能源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态势明显加快。

  重大新兴产业专项

  作为重大新兴产业工程的后备力量,着眼于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自2016年启动建设以来,先后组织实施了6批重大新兴产业专项,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领域。2021年,重大新兴产业专项累计完成投资201.25亿元,集聚产业人才近6.4万人,累计获得授权专利近1.5万件,建设省级及以上创新平台182家。合肥量子通信、智能汽车,芜湖汽车电子、智能物流装备,蚌埠5G通信、医学影像设备,淮北陶铝材料,六安氢燃料电池,阜阳泡沫铝材料等产业化成果不断涌现。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2019年获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以来,人工智能、新型显示器件、集成电路、先进结构材料4个产业集群加快建设,成效显著。2021年,4个国家集群集聚企业155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13家,实现营收3681亿元,实现利润226亿元,在建亿元以上项目203个,累计完成投资1620亿元,集聚产业人才13 万人。合肥市新型显示器件集群实现了“从沙子到整机”的全产业链布局,面板年出货量全国第二、世界第三。合肥市集成电路集群构建了从设计、制造、封测到装备材料的完整产业链,设计业增速86.9%,12 吋晶圆制造新增产值逾100亿元。合肥市人工智能集群形成了从基础应用技术、底层硬件、数据计算到智能终端及行业应用的全产业生态体系,智能语音产业规模约占全国的64.9%。铜陵市先进结构材料产业集群中的龙头企业铜陵有色连续3年位列世界500强,晶赛科技成为全国首批、安徽省首家北交所上市公司。

  2021世界制造业大会

  2021世界制造业大会于11月19日至22日在合肥成功举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向大会书面致辞。大会以“创新驱动 数字赋能 携手全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商务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国工程院、全国工商联、全国对外友协、中国中小企业协会等8家国家部委单位和全球中小企业联盟、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来自24个国家和地区的1400多位嘉宾参会,举办开幕式暨主旨论坛、平行论坛、展览展示、项目对接等 20 余场活动,促成合作项目703个,投资总额5821.8亿元。主宾国韩国设立国家馆,举办“韩国文化周”系列活动;主宾省沪苏浙与安徽省共设长三角一体化展区。专业展区采取市场化方式组展招展,400余家行业优势企业参展;进口商品展区齐聚40多家进博会参展企业;线上展馆全年365天运行,打造永不落幕“云展”。全网传播量超4亿人次,向世界传递了安徽声音。世界制造业大会为助力全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合作、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作出重要贡献,已经成为推动世界制造业领域高端交流、深化合作、共享共赢的重要综合性经贸活动平台。

  对外友好交往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对外方针政策,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为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外商投资企业

  安徽省不断拓宽利用外资的渠道和领域,促进外资在全省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2021年,全省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含再投资,留存收益等到资)193亿美元,同比增长5.4%,新设外商投资企业475家,同比增长20.9%。投资领域涉及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电子电器、新材料、现代金融、综合服务等30多个行业。来皖投资的境外世界500强企业达89家。

  安徽自贸试验区建设

  2020年9月24日,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扬帆启航。深耕试验田,112项试点任务落地见效73项,完成率65%,超额完成50%的周年目标。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9+3+N”专项推进行动计划为抓手,探索形成44项全省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试点经验。“长三角 G60 环境科技跨区域产业链集成创新机制”“联动接卸、视同一港”监管创新等入选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联盟十大制度创新案例。“一网通”国际人才一站式服务入选国家服务贸易创新案例。聚力提升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建成全省外商投资全流程服务体系,制定安徽自贸试验区212项赋权事项的特别清单。2021年,区内实际使用外资(含再投资、留存收益等到资)20.7亿美元,实现进出口1540.7亿元,新设企业12842 家,签约入驻795个项目,协议引资额3195.7亿元。

  数字江淮·皖事通办

  安徽省数据资源和政务服务管理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化“互联网 + 政务服务”,打造“皖事通办”品牌,率先在全省范围内开发上线7×24小时政务服务地图,形成电脑端、手机端、自助端、电视端、窗口端“一源五端”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服务渠道,政务服务效能和企业群众办事获得感、满意度明显提升。在省级政府网上政务服务能力(政务服务“好差评”)第三方调查评估中名列全国第四,连续4年位于全国第一方阵。

  一是加强数字化顶层设计,统筹推进数字安徽建设。研究谋划数字安徽总体方案、建设一体化数据基础平台等,加快组建数字安徽有限责任公司。增设智慧党建、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专项协调组,联动推进“城市大脑”建设和应用试点认定评估,承办“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主宾省活动。高标准建设江淮大数据中心,总平台上线运行,汇聚数据331亿条,治理数据300亿条,共享调用4200万次,提供服务接口2055个。建立健全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创新应用数据赋能,上线核验助手,推进公证服务便民化,为化解遗产继承公证“自证循环”难题提供了安徽方案,得到国务院办公厅职能转变办推介。集约节约建设云网安等基础设施,为44家单位147个系统提供政务云服务,申报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长三角国家枢纽节点芜湖集群,提出支持培育发展数据要素市场政策措施,推动出台实施《安徽省大数据发展条例》,构筑比较健全的数据资源管理法规制度体系。

  二是做优“皖事通办”,推进“跨省通办”“一网通办”。强化“一源五端”建设,上线“皖企直达”,提供66项奖补兑现服务,开发“投资安徽”小程序,开展适老化改造,上线老年人服务专区、“安康码”老年版等,政务服务网累计办件3.7亿余件,“皖事通”APP上线服务9100余项,访问量突破100亿次,居全国同类政务 APP 前列。力促跨区域通办,除1项因政策调整取消外,通过“全程网办”“异地代收代办”“多地联办”等模式实现73项事项“跨省通办”;实现120项服务长三角“一网通办”,完成60类高频电子证照国家标准化应用,探索实现驾驶证等30类高频电子证照长三角互认应用。强化“安康码”应用便民,推动“安康码”由“出行码”成为“生活码”,实现全省350多家景区和公共场馆“一码游览”、70余家试点医院“一码就医”、2.3万家药店“一码购药”、8万多个政务服务事项“一码办事”。

  三是深入推进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构建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牵头建设长三角“一网通办”政务服务地图,并在2021年度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上发布。推进服务标准化,出台《7×24小时政务服务大厅建设与规范》等地方标准,健全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动态调整机制,全省五级共认领编制标准化事项清单6476项,发布办事指南152万条。深推优质服务,优化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和“一件事”办理,推进跨部门跨层级事项联合办理,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省直23个部门267个证明事项材料可在线填报。开展7×24小时不打烊“随时办”服务提升行动,推出掌上办、自助办等“八个一批”精品服务。全面实施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完善“好差评”工作机制,累计评价数7158万条,好评率99.99%。强化全省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组建第一批监督员队伍,开展全省政务服务监督活动,实现监督常态化、全流程。



文章地址:https://www.cnzsr.com/showinfo-190-101-0.html  | | 招商人@ZSR - 助力招商引资工作 | 致敬招商引资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