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县位于运城市东北隅,中条山西北麓,地处运城、临汾、晋城三市交界地带,东部与翼城县毗连,西部和闻喜县接壤,南跨中条山与垣曲县相邻,北部自东而西由翼城县、曲沃县、侯马市环绕。国土面积978.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1.0007万亩,基本农田面积32.47万亩,水浇地面积23.08万亩,富硒土壤面积4万余亩。辖10个乡镇(8镇2乡)、134个行政村,全县常住人口22.7万人。全县七山二岭一分川,境内边山峪口众多,是晋南地区主要水源涵养地之一。全县有着非常独特的原生态自然风光,是暑期最清凉的地方。
一是历史厚重悠久。绛县是尧的故乡,尧的传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面积高达500万平米的周家庄遗址,是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最大的人类聚集地。面积达1100平米的绛县西吴壁冶铜遗址填补了夏商青铜器产业链中的空白。西周初年绛县是一个国家——倗国。后来晋国在此建都84年,留下了晋献公墓、晋文公墓、晋灵公墓、车厢城等众多遗迹。现存有国保单位10处。《左传》中关于长寿“绛县老人”的记载,是先秦历史典籍中首次出现“县”这一名称,因此绛县有“天下第一县”之称。
二是生态风光秀美。绛县被中条山和绛山环抱,全境“七山二岭一分川”,70%面积是山区,山色奇峻、景色秀美、水丰林密,负氧离子含量高,是山西省40个重点林业县之一,森林覆盖率达38.6%,远远高于全国的21.63%和山西省的20.5%。境内有涑水、浍水两大水系,河流总长度160余公里,有中小型水库14座,水资源十分丰富。
三是特色种植突出。独特的土壤条件和山区小气候非常适合山楂、樱桃等特色农作物生长,并且野生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山西省有1116种中药材资源,绛县已查明有600余种,特有的香棒虫草与冬虫夏草具有同样的功效,已通过了省食药部门的药理认证。经过多年发展,绛县成为了国家出口水果安全示范区、全国最大的山楂基地县、华北地区最大的大樱桃种植基地、梅花鹿养殖基地、山西省药物培植基地、山西省蓝莓示范基地、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
四是军工基础良好。绛县有着良好的工业潜力,大三线建设时绛县是一个重点,至今中信机电公司(541)在绛县还有6个分厂,拥有各类设备8000余台,产能强劲、技术过硬、人才众多,有着发展装备制造业的扎实基础。中信机电分厂华晋铸造公司最大单个铸件达到10吨,技术世界领先,其生产的高铁制动盘装车累计运行60余万公里,成为国内唯一一家拥有高铁制动盘生产技术的企业。中信机电与美国卡特彼勒公司合资成立的亚新科公司(现控股方变更为上市国企郑煤基集团),已成为国内最大的重卡发动机缸体缸盖供应商。
新时代,县委、县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提出了“实施五大举措、打造四宜绛县”的“五四发展思路”。对标找差、创新实干,补齐短板、锻造长板,坚持转型发展蹚路、现代农业富民、新型工业强县、文旅融合兴绛、民生事业为本,奋力打造开放宜业之县、生态宜居之县、人文宜游之县、善治宜乐之县,绛县正在全力实现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高速度跨越、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历史沿革】
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春秋时期始命绛。秦始皇赢政二十六年(前221),置绛县,属河东郡。北魏时期设南绛县,县城在车厢城(今南城)。西魏大统五年(539),侨置建州于郡,二十年(554),去南字,为绛郡绛县。北周建德六年(577),改绛郡绛县为绛县,属正平郡。唐武德元年,县城迁至今址。民国初,属河东道。1942年2月我党建立抗日民主政府,属太岳行署。1946年6月全县解放。1950年属运城专署。1954年属晋南专署。1958年去绛县,西部归闻喜县,东部归翼城县。1961年5月恢复绛县。1970年归属运城地区行政公署。2002年运城地区撤地设市后,归属运城市至今。
【自然地理】
1、位置境域
绛县县境东部和南部由中条山环抱,高峻而挺拔,西部和北部由平川和盆地构成,低凹而平坦,东西长49.1公里,南北宽35.4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10°24′~110°48′,北纬35°20′~35°38′。县治在古绛镇,以公路里程计,西距闻喜县城39公里,东离翼城县城38公里,北距曲沃县城27公里、距侯马市36公里,南距垣曲县城45公里,距运城市91公里,距省会太原市395公里,距首都北京841公里。
2、地形地貌
绛县地貌总的形势为东南高峻,西北平缓。中条山横亘县境东南部,紫金山位于县境西北角,全县处于中条山东段西北坡倾斜部分。县境内海拔一般在550—750米之间,最高海拔2047米,最低481米。县境内按浍河水系和涑水河水系分为塬上和塬下两大部分。
3、气候特征
绛县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多风干旱,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晴朗,冬季严寒少雪。平均降雨量573.7mm左右,年平均气温11.9℃,平均日照时数为2266.6小时,光照率51%,年平均蒸发量1792.8mm,无霜期平均219天,一般初霜期出现在10月下旬,终霜期出现在3月下旬,最大冻土厚为60cm,年平均风速2.4m/s,全年最多风向为东南风,平均相对湿度61%左右。
4、地质构造
绛县地质为太古界涑水杂岩构成的结晶基底和元古界中条群组成的地槽褶皱区。古生界、中生界地台型沉积形成盖层。中条山盖层紊乱,受燕山运动产生的北北东向正大断烈切割,基岩出露。喜马拉雅运动又使老断层复活,产生了断距在800—1000米左右的北东东向正大断裂,并产生多次的平行断裂。临汾、运城各自成为独立完整的新生代断陷盆地,盆地内沉积了更新世紫红色粘土和砾石,组成盆地基底。中更新统地层具有明显的原生沉积倾斜,本县除紫金山前的勃村一带倾向南和西南外,绝大部分倾向东北、北、西北方向,呈扇形分布,北部地区下伏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5、水文分布
县境内河流有两大水系,即涑水河系、浍水河系。河流总长度160余公里。
6、国土面积
全县国土总面积993.49平方公里。上级下达的耕地保有量考核指标为39.6105万亩,基本农田保护考核指标为32.45万亩。根据绛县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库统计,2020年度实有耕地数量为41.0007万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32.4737万亩。水浇地面积23.08万亩。山地面积652.9平方公里,占65.7%,丘陵面积181.7平方公里,占18.2%,平原面积158.9平方公里,占14.5%,有“七山二岭一分川”(70%山地,20%丘陵,10%平川)之说。
7、林果资源
绛县林业用地面积86.914万亩,其中有林地56.06万亩,灌木林地8.45万亩,疏林地4.96万亩,未成林造林地3.75万亩,宜林地1.84万亩,无立木林地8.75万亩,苗圃地0.02万亩,经济林3.08万亩,林业辅助生产用地0.004万亩。林木蓄积总量172.36万立方米。退耕还林84533亩。(以上各项数据截止到2018年12月底)全县森林覆盖率36.07%。(该项数据截止到2019年12月底)。
8、生物资源
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谷子、豆类、红薯等。经济作物有棉花、油菜、花生、芝麻、向日葵、药材、蚕桑等;蔬菜有白菜、莲菜、萝卜、韭菜、蒜、西红柿、茄子、西瓜、甜瓜、丝瓜、冬瓜等。是全国中药材生产基地之一。中药材有连壳、黄芩、五味子、益母草、柴胡等231种。牧草有小冠花、苜蓿、黄香草、狗尾草、虎尾草等12种。
9、动物资源
绛县是华北最大的梅花鹿养殖基地。家畜类有牛、羊、猪,还有鸡、鸭、鹅等家禽和梅花鹿、蛇、蝎子、蜗牛、肉蛙、狐狸等特种动物。鸟类有雕、鹰、喜鹊、乌鸦、山鹊、黄腹柳莺、斑鸠等。兽类有野猪、豹、狗、狼、狐、黄鼬、花面狸、鹿麝、猪獾、狗獾、水獭、黄鼠、花鼠、岩松鼠等。
10、矿产资源
绛县矿产资源主要有金、银、铜、铁、花岗岩等。其中石灰石、石英石、云母片岩储量较大。原煤也有一定储量。金属铜矿分布于我县的冷口乡横岭关、小峪村、以及里册峪一带。金属铁矿主要为磁铁矿,矿石品位低,分布于我县的冷口乡小峪村、横岭关、陈村镇紫家东峪,卫庄镇里册峪、磨里回马岭一带。石灰岩矿主要分布于绛、闻交界焦山,古绛镇东山、北牛,卫庄镇里册、任村,磨里峪、续鲁峪、大交镇与翼城交界山梁一带。白云岩矿主要分布于古绛镇西山——东窑一直延至郝庄小山,北牛村北向东至沸泉,横水许家庄村东南——柳堡村南与闻喜交界处,里册峪口斜曲村北,续鲁峪与翼城交界处一带。
11、水利资源
全县共有水利设施1704处(眼),其中万亩以上灌区5处,小型水库14座,小型机电灌站31处,小型水利工程344处,水井1132眼,农村饮水工程248处,全县有效灌溉面积23.76万亩,保浇面积13万亩,节水面积12.96万亩。渠道总长度1190公里,防渗732公里。管灌总长度585公里,水利设施利用率达85 %。每年水资源开发利用量为7278.7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361万立方米,地下水5917.7万立方米。
12、人文旅游资源
绛县是尧的故乡,尧的传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面积达500万平方米的周家庄遗址,是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最大的人类聚集地。绛县西吴壁炼铜遗址填补了夏商青铜器产业链中的空白,入选2019年中国考古十大发现。倗国墓地的考古发掘工作被国家文物局授予“田野考古工作”一等奖。后来晋国在此建都84年,留下了晋献公墓、晋文公墓、晋灵公墓、车厢城等众多遗迹。《左传》中关于长寿“绛县老人”的记载,是先秦历史典籍中首次出现“县”这一名称,因此绛县有“天下第一县”之称。境内文物古迹众多,全县不可移动文物650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周家庄遗址、横北倗国墓地、绛县文庙、长春观、南柳泰山庙、太阴寺、董封戏台、南樊石牌坊及碑亭、乔寺碑楼、景云宫玉皇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居太遗址、裴行俭墓、晋献公墓、晋文公墓、晋灵公墓、车厢城城址、横水成汤庙)。市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西吴壁炼铜遗址、北步康墓群、韩庄净居寺、任村龙王庙、沸泉九龙庙、东仇张龙庆院、探花府)。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51处,未定级文物475处,其中有古建筑、古遗址、和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类型齐全,历史延续性强,是我县近千年文明史的纪实写真。无论是文物资源总量,国保单位数量,均位于全市前列。
【政府网站】http://www.jiangxian.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