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水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晋城市西北部,地处太行、太岳、中条三大山系衔接处,地理坐标北纬35°23'48''~36°04'03'',东经111°56'02''~112°47'20''。
【地形地貌】
沁水地处燕山运动沁水斜向地带,作为内引力的地壳运动所产生的构造格架,形成沁水县地势东南低而西南高,由东南——东北——西南呈扇形展开逐步增高的地貌景观。境内山峦重叠,沟壑纵横,高低悬殊。最高处西南舜王坪海拔2358米,最低处东南尉迟村沁河出境处海拔520米,相差1838米。地形东西长,南北窄。东西长约150千米,南北宽约55千米。在多山条件下,地貌成因并不一致,全县地貌可分为中山区、低山丘陵区、河谷平川区三种类型,其比例为4:5:1。中山区主要分布于中村、十里、龙港、柿庄四个乡镇和岳神山、老马岭、中山岭一线。全县较大的十山(历山、宇峻山、柏尘山、岳神山、仙翁山、牛头山、白云山、荒山、大尘山、鹿台山),十岭(东坞岭、老马岭、界牌岭、夜明珠岭、秋峪岭、关门岭、夫妻岭、山中岭、香山岭、佛庙岭)均在此区,多为林地或林间草地,植被条件较好,多为沁水境内各主要河流的发源地,占全县总面积的40%。低山丘陵区,分布于龙港、土沃、张村、胡底、郑村、嘉峰、端氏、固县、郑庄等乡镇,占全县总面积的50%,为沁水主要粮油产地和牧坡草场。河谷平川区,主要分布于沁河、县河流域两岸的山谷之间,占全县总面积的10%,土壤多为冲积土,土地肥沃,灌排条件好,是本县粮棉油料作物高产区。
【历史沿革】
沁水是联合国地名专家组命名的“千年古县”,考古发现的下川遗址证明距今2.3万年至1.6万年前人类已经在这里繁衍生息。尧舜时代,属帝都畿内,至今还有“尧王择婿”“舜耕历山”的美丽传说。夏商两代均属冀州。周武王十三年(前1122)封文王十六子于原,是为原国,在今沁水县城西北。春秋属晋,战国属韩。长平之战中,秦将白起屯兵于此。周安王二十六年(前376),赵、魏、韩三家分晋,迁晋君于端氏食邑,在今沁水县城东22千米的郑庄镇西城村,成为晋国最后的国都。赵肃侯元年(前349),夺晋君端氏,徙处屯留,境属赵国。秦属上党郡。高祖元年(前203),设端氏县,属河东郡。建元年间(前140-前135),武苏封代共王之子刘忠于端氏,改为端氏侯国。三国曹魏端氏始隶平阳郡。西晋先隶平阳郡,后属安平郡。北魏时,端氏县曾一度废置,复置后隶安平郡,并在今城西30里另设东永安县,隶属泰宁郡。北齐时改为永宁县,端氏、永宁均属安平郡。隋开皇三年(583),端氏县治迁至今端氏村。隋开皇十八年(598),永宁县改为沁水县,县治迁至今县城。二县隶长平郡。唐、五代、宋,二县隶泽州。元至元三年(1266),端氏县并入沁水县,属晋宁路。明代隶冀宁道,清代属泽州府,民国初年废泽州府,改属冀宁道。民国23年(1934),废冀宁道,直属山西省政府。抗日战争初期,沁水属山西省第五行政专员公署。1941年至1942年,晋冀鲁豫边区太岳区在沁水境内设立沁水、士敏、沁南三县。1943年7月,沁水县并入士敏县,1944年3月,沁南县改称沁水县。1947年7月,士敏县并入沁水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沁水县长期隶属于山西省晋东南行政公署,1985年,划归晋城市管辖。
【行政区划】
沁水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晋城市西北部,地处太行、太岳、中条三大山系衔接处,地理坐标北纬35°23'48''~36°04'03'',东经111°56'02''~112°47'20''。县境四周环山,构成与邻县的天然分界。东与高平市、泽州县以老马岭、岳神山为界;西与翼城县以东坞岭为界;南邻阳城县以仙翁山为界;北接长子县、安泽县、浮山县,以宇峻山、关爷岭、香山岭为界;西南与垣曲县以历山舜王坪为界。总面积2676.6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28.2%,下辖龙港、中村、郑庄、端氏、嘉峰、郑村、柿庄7个镇和土沃、张村、胡底、固县、十里5个乡,182个建制村,10个居民委员会,2022年末,全县常住总人口为193881人。县城距省会太原380千米,距晋城市80千米。晋侯、高沁高速穿越全境,交通便捷。
【气候】
沁水气候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长夏短,雨热同季,季风强盛。2021年全县总的气候特征是:气温总体偏高,降水异常偏多,日照不足。冬季阴寒,春季干燥,夏秋季湿润。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旱涝并存,降水量呈现出冬、夏、秋季偏多,春季偏少现象。年平均气温11.5°C,极端最高气温36.3°,极端最低气温-18.5°C,全年降水量1049.0mm,日照时数2143.4h。
【矿产资源】
沁水县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初步探明的矿产资源有煤、煤层气、铁、锰、铜、锆、钛、水晶岩、石灰岩、白云石、耐火黏土、矿泉水等18种。其中煤炭和煤层气储量最大。全县含煤面积2421.9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90.5%,占晋城市含煤面积的45.3%。煤炭地质总储量269.5亿吨,探明储量121亿吨,而且绝大部分为优质无烟煤,又称“兰花炭”“钢炭”。2021年,全县有各类煤矿24座,其中生产矿井18座,全年累计生产原煤3882万吨。境内煤层气探明储量3478亿方,分别占全国探明储量9300亿方37.3%、全省探明储量6600亿方的52.9%、全市探明储量3706亿方的93.8%,是国内最好的煤层气整装气田。目前,全县共设置煤层气矿业权13个,总面积2357平方公里,约占全县行政区域面积的88%,设置范围已覆盖全县所有含煤面积。其中,探矿权5宗,面积1320平方公里,采矿权8宗,面积1037平方公里。全部矿业权中,5宗归中石油所有,面积1633平方公里,占比为69.3%;4宗归中联所有,面积625平方公里,占比26.5%;4宗归蓝焰所有,面积99平方公里,占比为4.2%。全县共有各类煤层气企业52家。其中,开采企业7家,抽采井9811口;煤层气压缩站2个,处理能力50万方/日;液化企业7家,处理能力645万方/日;煤层气管道外输企业6家,输出能力2368万方/日;调峰储备企业1家,储备能力2亿方,公路运输企业3家,运输能力150万方次;瓦斯发电企业22家,总装机容量471.5兆瓦,发电量21.15亿千瓦时。2021年,全县累计抽采煤层气34.5亿立方米,液化量74.1万吨,压缩量0.32亿立方米,全县煤层气行业工业总产值118亿元。
【森林资源】
沁水县地处太行、太岳、中条三大山系衔接处,属半湿润温暖带地区,非常适于林木生长,森林资源十分丰富。全县12个乡镇均有森林,以中村、龙港、柿庄3乡镇面积最多。
全县森林覆盖率48.63%,有林面积179820公顷,其中天然林66520公顷,林木蓄积量511.3万立方米。全县林木种类繁多,乔木类有300余种,果木类有200余种。特别是历山舜王坪,森林资源非常丰富,有华北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原始森林,野生乔木、灌木达560余种。沁水县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森林资源,形成了天然的野生药用连翘资源和蜜、粉源基地。沁水连翘遍布全县12个乡镇,面积60万亩,其中十里、柿庄、固县、中村、土沃、龙港等乡镇面积最大、品质最优,清朝时沁水连翘曾作为御药贡品进奉。
近年来,为保护沁水连翘资源,县委、县政府多次出台相关政策,保证其药用疗效。特别是连翘资源高达12万亩之多的十里乡,在充分利用连翘资源的基础上,还开发出了连翘茶系列产品,成为当地农民增收和脱贫致富的主要经济来源。全县蜂蜜、花粉资源以其面积大、流蜜期长、流蜜量大、流蜜稳定、蜜质量高而闻名全国,是中国四大名蜜荆条蜂蜜、刺槐蜂蜜的重要产地,是山西省养蜂第一大县,境内蜜、粉源植物种类约40余科100多种,面积13.3万公顷,蜜源资源以荆条、狼牙刺、刺槐三大蜜源为主,其中荆条蜜源面积约6.7万公顷,狼牙刺蜜源面积约2.7万公顷,刺槐蜜源面积约2.7万公顷,辅助蜜源植物主要有野酸枣、胡颓子、椿树、漆树、野菊花等。主要粉源植物有野刺玫、青蒿、玉米等,其中野刺玫花粉资源是沁水县独有的能够形成大量商晶花粉的粉源资源。全县蜜、粉源资源可养蜂10万箱以上,现有蜜源资源利用率不足50%,发展潜力巨大,2021年蜂蜜产量1325吨。先后被中国养蜂学会授予“中国蜜蜂之乡”“成熟蜜基地试点”“全国蜂产品安全与标准化生产基地”。
【草地资源】
沁水县山大坡广,牧草资源非常丰富。全县草地集中分布于中山、低中山、丘陵及梁峁地段、森林边缘,遍及12个乡镇。面积10.89万公顷,其中面积最大的苏庄草地,横贯龙港、郑庄、端氏、十里、柿庄5个乡镇,面积4.87万公顷。其次土沃草地位于土沃、中村两个乡,面积1.1万公顷。黑龙池草地位于龙港镇的杏峪、王寨之间,面积1.1万公顷。还有仙翁山、黄龙、巍山、湘峪等地,面积均在2000公顷以上。养羊条件得天独厚。沁水黑山羊作为沁水的古老羊种,在沁水有悠久的养殖历史。因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膻味极小等优点而得到广泛认可。2021年全县羊群饲养量227698只,羊存栏132743只。沁水示范牧场(原中国北方示范牧场)就位于本县郑庄镇境内,该场建于1980年,由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出访新西兰期间,与新西兰政府商谈,双方合作在中国北方农区建设的示范牧场,是农业部第一批52个重点种畜禽场之一,山西省重点种畜禽场,是培育、选育新品种和科研部门、大专院校的科学研究基地。先后承担并完成了国家安排的安哥拉毛用山羊、夏洛莱绵羊、南非肉用美利奴等世界优良品种羊的引种、保种和扩繁任务。其中,考力代绵羊是中共中央原总书记胡耀邦出访新西兰受赠的品种。
【水资源】
沁水属相对富水县,境内水系属黄河水系沁河支流,主要河流有县河、沁河、端氏河、龙渠河、苏庄河、必底河、郑村河、土沃河、芦苇河、中村河,由于沁水地形四面环山,西南高而东南低,河流相继汇集于沁河,南流出境注入黄河。全县水资源总量6.75亿立方米,本县水资源量3.08亿立方米,年径流总量3.67亿立方米。黄河一级支流沁河为境内最大河流,发源于山西沁源西北的二郎神沟,流经境内郑庄、端氏、嘉峰3个乡镇82千米,境内流域面积456.8平方千米,系山西省八大河流中含沙量最少的河流。黄河流域沁河干流上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张峰水库,位于境内郑庄镇张峰村,控制流域面积4990平方千米,库容3.94亿立方米,建设任务以城市生活和工业供水、农村饮水为主,兼顾防洪、发电等综合利用。
【动植物资源】
境内野生动物220余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有金钱豹、金雕、猕猴、大鲵(娃娃鱼)等26种。位于县城西南部的历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誉为“山西动植物库”。野生植物有400余种,有标本植物300种,隶属45科。属国家重点保护的植物品种有红豆杉、连香树、领春木、翅果油树、杜仲、银杏、山白树、野大豆、核桃楸、猬实、青檀11种。
【旅游综述】
沁水山清水秀,植被良好。境内有开阔平坦的历山舜王坪亚高山草甸、风光秀丽的大峡谷、华北地区少见的喀斯特溶洞群、亚热带种属的珍稀动植物、“下川遗址”、舜文化系列庙宇、画圣荆浩洪谷故里、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族人故居——柳氏民居、中国北方第一明代古堡——湘峪古堡、“铁笔圣手”人民作家赵树理故居、中国抗日军政大学南阳分校、北方示范牧场和风景如画的张峰水库等自然、人文景观独具特色。多年来,县委、县政府依据全县丰富的山水风光、人文景观及旅游资源分布情况,打造了“一带一圈”的沁水旅游格局。城东地区充分利用张峰水库、示范牧场、金郭壁银窦庄、湘峪古堡、赵树理故居等景点,打造了“百里沁河风光带”和“沁河永久性生态景观廊道”。城西地区以历山舜王坪、东西峡、白云洞、柳氏民居、荆浩故里、南阳抗大等旅游景点为依托,打造了“历山舜王坪生态旅游圈”。
2017年1月经林业部批准设立“山西太行洪谷国家森林公园”。公园由太行洪谷、龙岗和山辿岩三个片区组成,总规划面2039.53公顷,森林公园主体片区太行洪谷,位于土沃乡南阳村,是五代后梁画家荆浩故里,也是其隐居地,位于历山北麓。公园内谷深峰秀,溶洞成群,灌草丛生,林木参天。山—潭—溪—瀑—洞—谷—峰—林—寺—村等资源的完美组合,使得森林公园成为华北地区少有的集雄壮奇秀于一体的山水景观。山辿岩片区地被茂密,地域宽广,树种丰富,风景优美,游人身临其中,才闻空山鸟语,又听林涛隐隐,即可感受绿树层林,落日气清的闲恬野趣。龙岗片区主要由县城碧峰公园、龙岗公园及其北面大片林地组成。被列为“沁水古十景”之一的碧峰公园,满山沟壑,堆青叠绿,聚芬散芳,古人誉为“碧峰耸翠”。与碧峰山东西相望的龙岗山,满山松柏,葱郁森秀,龙岗古塔矗立。公园核心景观有:洪谷天坑景区、山水画卷景区、天生石桥景区、碧峰耸翠景区、南阳人家景区、梦幻洞府景区、荆浩故里景区、龙岗春华景区8个。森林公园的7大旅游产品布局于8大核心景区之中,七大旅游产品为:生态运动徒步游,主要是以生态休闲、徒步探险、极限运动等;研学科普探险游,主要包含地质观光、研学实习、科普体验等;荆浩文化艺术游,主打山水观光、艺术品鉴、书画交流、写生培训;森林康养度假游,主打中药养生、森林康养、禅修养生;城郊休闲体验游,辅助城市休闲、宗教朝觐、拓展训练;暗夜观星露营游,辅助山顶露营、观星露营、汽车露营;爱国教育励志游,辅助爱国教育、革命感悟、党政培训。2017年12月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的首届中国绿色时报年度峰会暨2017中国森林氧吧论坛上,“太行洪谷国家森林公园”被评选为第三批“中国森林氧吧”。2018年太行洪谷国家森林公园荣获“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2019年起主推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工作,建成了“百里画廊”土沃农旅片区,太行洪谷、沃泉小镇、杏则徒步小镇、西文兴文化旅游区各具特色,土沃乡南阳村荣获“山西省3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
近年来,沁水相继获国家级生态示范县、中国绿色名县、中国低碳旅游县、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特色示范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全国百佳最美小城、中国田园美邑200佳、全国园林县城、全国文明县城、全国卫生县城等荣誉、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国“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等近20个国家级荣誉称号。2021年,全县有AAAA级旅游景区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景区1个,国家森林公园1个。
【经济发展】
初步核算,全年全县生产总值426.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3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358.5亿元,增长12.9%;第三产业增加值55.0亿元,增长6.7%。三次产业占GDP比重为3.1﹕84.0﹕12.9,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5%、87.2%和11.3%,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2、9.8和1.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中,金融业增加值3.3亿元,增长9.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0.9%,拉动经济增长0.1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增加值10.8亿元,增长3.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4%,拉动经济增长0.2个百分点;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1.0亿元,增长16.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4%,拉动经济增长0.5个百分点;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4.9亿元,增长0.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0.2%;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17.5亿元,增长8.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2%,拉动经济增长0.5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19632元,按2022年平均汇率计算为32654美元。
【政府网站】https://www.qinshui.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