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地处山西北部,位于北纬39°54′~40°44′,东经112°06′~114°33′。北以外长城为界,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兴和县、丰镇市、凉城县毗邻,西、南与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怀仁市、应县及忻州市繁峙县相连,东与河北省张家口市怀安县、阳原县、蔚县及保定市涞源县、阜平县连接。
大同市东西宽136.9千米,南北长189千米,总面积1.41万平方千米。大同市区面积3578平方千米。
大同市处于华北台地的山西台背斜与阴山隆起交接部位。北为北口隆地,西南为大同─静乐凹陷, 东南为桑干河新断陷。该区域在多期地壳构造变动中形成一系列构造形迹,新生代喜马拉雅期,以断陷、堆积、火山活动较为活跃阶段。东部为世界地质奇观大同火山群,与云南腾冲构成南北两大火山群。
大同市山地面积 5285.9 平方千米,占总面积 37.4%;丘陵面积3318 平 方 千 米, 占 总 面 积 23.5%;台地面积 1700.9 平方千米,占总面积 12.1%;平川面积 3136 平方千米,占总面积 22.2%;盆地面积 238.9 平方千米,占总面积 1.7%;河沟面积432.9 平方千米,占总面积 3.1%。大同西北部山脉属阴山山脉和吕梁山脉,主要有白登山、双山、二郎山、云门山、采凉山等;东南部山脉属太行山脉,主要有恒山、太白山、六棱山等。全市一般海拔在 1000 ~ 1500 米,最高处为阳高县境内六棱山黄羊尖(海拔 2420 米),最低处为灵丘 县境内花塔村冉河出口处(海拔 558 米)。桑干河自西南向东北横贯全市, 形成周围高、中间低、两山夹一川的 槽型盆地。除桑干河外,境内主要河流有御河、十里河、淤泥河、口泉河、 南洋河、壶流河、唐河、大沙河等。
2020年,大同市主要气候 特点:降水偏多但时空分布不均,气 温略偏高,日照偏多,无霜期偏长, 大风天气偏多。农业气象条件除春播 期外,其余时段水、热、光匹配合理, 且初霜冻偏晚,满足作物生长需求。
降水 全年全市年平均降水量 430.5 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 11%, 比上年同期略偏多;降水时空分布不 均,各县(区)年降水量介于 382(云州区)~ 496.4 毫米(平城区),与 常年同期相比,云州区持平,其余各地偏多 3% ~ 32%。春、秋季偏少,夏、 冬季偏多;1 月、3 月、7 月、8 月、 11 月偏多,5 月持平,其余月份偏少。
气 温 全年全市年平均气温 7.5℃,较常年同期偏高 0.5℃,比上 年偏低 0.3℃;各县(区)年平均气温介于 6.5℃(左云县)~ 8.6℃(灵 丘县),与常年同期相比,平城区、 浑源县分别略偏低 0.5℃和 0.1℃,其 余各地偏高 0.6℃~ 0.8℃。春、夏、 冬季气温偏高,秋季气温偏低;7 月、 10 月偏低,4 月、9 月持平,其余月份偏高。年极端最高气温 36.4℃(5 月 2 日出现在广灵县),年极端最低气温 -27℃(1 月 14 日出现在浑源县)。
日照 大风 沙尘 全年全市年平均日照时数 3231 小时,较常年同期偏多 520 小时,比上年偏多 449 小时;各县(区)年日照时数介于 2804(左云县)~ 3409(阳高县)小时。全年大风天气偏多,各县(区)年大风日数介于 11 ~ 30 天,灵丘县最少,浑源县最多,平均大风日数 20.8 天,较常年同期偏多 3.9 天,比上年偏多 7.3 天。全市 5 站次以上大范围大风天气出现过 10 次,分别是:3 月 2 日和 18 日,4 月 16 日、19 日、21 日和 24 日,5 月 11 日、12 日和 29 日,6 月 24 日,其中 4 月 24 日天镇的风速极大值 28米 / 秒(10 级)。广灵县出现 1 站沙尘暴天气(3 月 2 日),云州区全年 无扬沙和浮尘,其余地区扬沙日数介于 1 ~ 7 天,浮尘日数介于 1 ~ 9 天。
霜冻 无霜期 全年全市终霜冻 偏早,初霜冻偏晚,无霜期偏长。终 霜冻日平均出现在 5 月 3 日,较常年同期偏早 10 天,其中天镇县、浑源县、灵丘县出现在 4 月 28 日,阳高县、 广灵县出现在 4 月 27 日,其余各地 出现在 5 月 11 日。与常年同期相比,平城区持平,其余地区偏早 7 ~ 16 天。 全市初霜冻日平均出现在 10 月 2 日, 较常年同期偏晚 7 天,其中平城区、 云州区、阳高县、左云县、广灵县出现在 10 月 2 日,天镇县、浑源县、灵丘县出现在 10 月 3 日,各县(区)初霜冻日较常年同期偏晚 4 ~ 14 天。
大同市地处黄土高原 东部边缘和太行山脉交接地带,地势高亢,境内受燕山运动影响,地貌类 型复杂多样,山地、丘陵、盆地、平川兼备,自西北向东南呈“T”字形。 全市土地总面积 140.56 万公顷。其 中,建设用地 9.44 万公顷,占总面积6.72%;农用地 76.71 万公顷,占总面积 54.57%;未利用地 54.42 万公顷, 占 总 面 积 38.71 %。 全 市 耕 地 面 积 37.52 万公顷,耕地保护率 102.89%;划定基本农田面积 31.02 万公顷。
大同市矿产资源丰富,以煤炭为主的矿产资源采掘业是全市的支柱产业。截至 2020 年底,全市发现能源、金属、非金属、水汽4 大类矿产 91 种,其中查明资源储量并编入《山西省矿产资源储量简表》的矿产有 30 种,分别是煤、铁、锰、铜、铅、锌、镁、钼、金、银、硫铁矿、普通萤石、冶金用白云岩、耐火黏土、磷、长石、陶瓷土、水泥用灰岩、水泥配料用砂岩、砖瓦用黏土、水泥配料用黏土、膨润土、建筑用玄武岩、饰面用辉绿岩、饰面用花岗岩、饰面用大理岩、珍珠岩、石墨、沸石、石棉。2020 年,大同市有各类矿山 238 座。其中,煤矿 58 座(其中大型煤矿 21 座,中型煤矿 37 座),黑色金属矿山 40 座,有色金属矿山 6 座,饰面用辉绿岩矿山 25 座,石灰岩矿山 26 座,砖瓦黏土砂矿山 40 座,其他矿山 43 座。
行政区划
2020 年,大同市下 辖 4 区 6 县,分别是平城区、云冈区、 新荣区、云州区、左云县、阳高县、 天镇县、浑源县、广灵县、灵丘县。 另设大同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截至 2020 年底,全市辖 66 个乡,33 个镇 ,40 个街道办事处,367 个社区 居民委员会,1426 个村民委员会。 2021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第十二次、市第十六次党代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更大力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推进“六稳”“六保”政策落地见效,全市经济社会稳定健康发展,呈现稳中向好、量质齐升态势,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686.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2.2亿元,增长9.7%,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0%;第二产业增加值716.2亿元,增长7.6%,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2.5%;第三产业增加值867.7亿元,增长7.1%,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1.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4391元,按2021年平均汇率计算为8431美元

据2021年人口抽样调查,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309.9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2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27.4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为73.4%,比上年末提高0.7百分点。全年全市出生人口2.0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5‰;死亡人口2.2万人,死亡率为7.0‰;自然增长率为-0.5‰。
2021年年末全市常住人口数及其构成 |
指标 |
年末数 (万人) |
比重(%) |
全市常住人口 |
309.9 |
100.0 |
其中:城镇 |
227.4 |
73.4 |
乡村 |
82.5 |
26.6 |
其中:男性 |
157.2 |
50.7 |
女性 |
152.7 |
49.3 |
全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1%。其中,食品烟酒类价格上涨0.7%;衣着类下降0.2%;居住类上涨0.8%;教育文化及娱乐类上涨2.3%;医疗保健类下降0.4%;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下降0.5%;交通通信类上涨4.8%;其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1.9%。全年全市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上涨3.2%。

全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5.2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5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3%。

二、农业
全年全市农作物种植面积328.6千公顷,比上年增加9.1千公顷。其中,粮食种植面积280.2千公顷,比上年增加1.8千公顷。全市油料作物种植面积15.4千公顷,比上年增加2.2千公顷;蔬菜面积23.4千公顷,比上年增加3.7千公顷;饲草作物种植面积5.1千公顷,比上年增加0.7千公顷。
全年全市粮食总产量125.5万吨,比上年增加1.8万吨。全年谷物产量113.9万吨,比上年增加1.0万吨。其中,玉米产量94.0万吨,比上年增加1.6万吨。
全年全市共完成造林面积52.5万亩。其中,人工造林完成33.0万亩。
全年全市猪牛羊禽肉产量13.3万吨,比上年增长48.8%。其中,猪肉产量9.5万吨,增长56.1%;牛肉产量1.5万吨,增长44.6%;羊肉产量1.7万吨,增长29.3%;禽肉产量0.6万吨,增长21.2%。禽蛋产量6.3万吨,增长1.0%。牛奶产量33.2万吨,增长17.0%。年末生猪存栏69.7万头,比上年末增长37.9%;全年生猪出栏120.6万头,比上年增长56.7%。
全年全市机械耕地面积272.6千公顷,机械播种面积216.9千公顷,机械收获面积131.5千公顷。全年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不包括农用运输车动力)120.9万千瓦。
三、工业、建筑业
初步统计,全年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631.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0%。

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9.0%,股份制企业增长9.4%,地方企业增长9.3%,私营企业增长12.6%。
分门类看,采矿业增长11.7%,制造业增长9.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0.4%。分煤与非煤看,煤炭工业增加值增长12.4%,非煤工业增加值增长5.3%。
在规模以上工业中,有色金属工业增长13.2%,医药制造业增长29.2%,装备制造业增长7.0%,高端装备制造业增长37.0%,生物产业增长29.3%,高技术产业增长28.8%,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4.8%。

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 |
指标 |
比上年增长(%) |
规模以上工业 |
9.0 |
其中:国有控股 |
9.0 |
其中:轻工业 |
36.2 |
重工业 |
7.3 |
其中:中央企业 |
6.1 |
地方企业 |
9.3 |
其中:能源工业 |
9.7 |
材料与化学工业 |
-10.7 |
消费品工业 |
38.7 |
装备制造业 |
7.0 |
其他工业 |
13.6 |
其中:非煤工业 |
5.3 |
其中:高技术产业 |
28.8 |
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 |
4.8 |
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
产品名称 |
单位 |
产量 |
比上年增长(%) |
原煤 |
万吨 |
14992.4 |
12.8 |
洗煤 |
万吨 |
8971.5 |
5.2 |
发电量 |
亿千瓦小时 |
527.4 |
9.1 |
其中:火电 |
亿千瓦小时 |
427.3 |
5.7 |
风力发电 |
亿千瓦小时 |
62.6 |
47.0 |
太阳能发电 |
亿千瓦小时 |
37.4 |
2.1 |
合成橡胶 |
万吨 |
2.4 |
4.2 |
水泥 |
万吨 |
447.9 |
-5.5 |
粗钢 |
万吨 |
135.0 |
-0.1 |
化学原料药 |
万吨 |
3.5 |
14.8 |
精甲醇 |
万吨 |
33.8 |
-30.7 |
活性炭 |
万吨 |
14.2 |
-4.3 |
石墨及碳素制品 |
万吨 |
11.7 |
30.4 |
机车 |
台 |
58.0 |
5.5 |
矿山专用设备 |
万吨 |
16.0 |
50.5 |
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529.6亿元,比上年增长82.4%;实现利润总额48.0亿元,增长15.9%;实现利税总额165.3亿元,增长52.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4.0元,营业收入利润率为1.9%。
全年全市建筑业增加值84.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8%。全市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279.6亿元,比上年增长18.9%。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126.1万平方米,增长3.8%;房屋竣工面积513.1万平方米,增长49.6%。
四、能源
全年全市一次能源生产折标准煤0.8亿吨,比上年增长11.2%;二次能源生产折标准煤0.7亿吨,增长5.0%。
全年外输电力359.6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2.9%,外输电量占发电量比重为65.9%。全社会用电量186.0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8.3%。其中,农林牧渔业用电量3.5亿千瓦时,增长13.2%;工业和建筑业用电量129.3亿千瓦时,增长3.6%;服务业用电量32.3亿千瓦时,增长30.3%;居民生活用电量20.9亿千瓦时,增长9.7%。
五、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32.0亿元,比上年增长9.2%。其中,民间投资480.3亿元,增长18.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45.4亿元,增长48.6%;第二产业投资220.3亿元,下降9.2%;第三产业投资466.4亿元,增长17.5%。

全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1002个。其中,全部建成投产项目483个(不含房地产)。新增固定资产394.4亿元。
2021年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速度
行业 |
投资额(亿元) |
比上年增长(%) |
总计 |
732.0 |
9.2 |
农林牧渔业 |
46.0 |
47.7 |
采矿业 |
22.7 |
-7.5 |
制造业 |
93.3 |
-8.7 |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
104.2 |
-10.0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15.3 |
16.7 |
批发和零售业 |
13.4 |
177.6 |
住宿和餐饮业 |
6.6 |
64.6 |
房地产业 |
287.8 |
42.9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7.3 |
-21.6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57.2 |
-22.6 |
教育 |
9.2 |
-61.2 |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
7.9 |
85.9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9.2 |
20.6 |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
2.2 |
-30.1 |
全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266.2亿元,比上年增长44.5%。其中,住宅投资209.0亿元,增长44.8%;商业营业用房投资22.8亿元,增长24.4%。
2021年房地产开发和销售情况 |
指标 |
单位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投资完成额 |
亿元 |
266.2 |
44.5 |
其中:住宅 |
亿元 |
209.0 |
44.8 |
商品房施工面积 |
万平方米 |
2446.6 |
8.6 |
其中:住宅 |
万平方米 |
1808.2 |
8.8 |
商品房新开工面积 |
万平方米 |
502.0 |
-47.4 |
其中:住宅 |
万平方米 |
352.7 |
-52.9 |
商品房竣工面积 |
万平方米 |
450.1 |
153.8 |
其中:住宅 |
万平方米 |
363.6 |
219.5 |
商品房销售面积 |
万平方米 |
307.4 |
25.6 |
其中:住宅 |
万平方米 |
298.9 |
27.2 |
六、国内贸易
全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0.9亿元,比上年增长16.1%。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609.3亿元,增长15.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51.6亿元,增长17.3%。按消费形态统计,商品零售额694.9亿元,增长14.4%;餐饮收入额66.0亿元,增长37.6%。

202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指标 |
绝对数(亿元) |
比上年增长(%)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760.9 |
16.1 |
按地域:城镇 |
609.3 |
15.8 |
乡村 |
151.6 |
17.3 |
按消费形态:零售业 |
694.9 |
14.4 |
餐饮业 |
66.0 |
37.6 |
全年全市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74.1亿元,比上年增长26.9%。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中,粮油食品类增长34.1%;日用品类增长53.8%;烟酒类增长37.9%;汽车类增长21.2%;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45.4%;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5.8%;中西药品类增长13.1%。
2021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及其增长速度
指标 |
绝对数(亿元) |
比上年增长(%) |
汽车类 |
62.8 |
21.2 |
石油及制品类 |
34.7 |
15.8 |
文化办公用品类 |
1.7 |
20.3 |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 |
6.4 |
21.0 |
中西药品类 |
6.3 |
13.1 |
日用品类 |
1.2 |
53.8 |
粮油、食品类 |
10.2 |
34.1 |
饮料类 |
1.4 |
26.3 |
烟酒类 |
3.7 |
37.9 |
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 |
6.4 |
45.4 |
化妆品类 |
0.8 |
11.7 |
金银珠宝类 |
5.5 |
32.7 |
七、对外经济
全年全市海关进出口总额69.7亿元,比上年增长74.9%。其中,出口额46.2亿元,增长39.0%;进口额23.5亿元,增长255.2%。

2021年进出口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指标 |
绝对数(亿元) |
比上年增长(%) |
进出口总额 |
69.7 |
74.9 |
出口额 |
46.2 |
39.0 |
其中:一般贸易 |
28.3 |
-4.6 |
其中:机电产品 |
20.3 |
141.3 |
高新技术产品 |
16.0 |
552.7 |
其中:国有企业 |
21.5 |
17.1 |
外商投资企业 |
0.4 |
-22.7 |
进口额 |
23.5 |
255.2 |
其中:一般贸易 |
5.3 |
25.0 |
其中:机电产品 |
19.8 |
280.3 |
高新技术产品 |
15.0 |
885.4 |
其中:国有企业 |
1.0 |
-41.5 |
外商投资企业 |
0.9 |
-37.0 |
全年全市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1家。实际利用外资908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84.3%。
八、交通、邮电
全年全市公路通车里程1271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60公里。全市公路密度90.2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市民航客运量88.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8%;货邮量1602.7吨,下降2.0%。民用航空航线20条,通航城市29个。
年末全市民用车辆保有量85.3万辆,比上年增长4.7%。其中,新注册汽车4.9万辆,下降14.4%;个人汽车72.4万辆,增长4.9%。年末载客汽车保有量68.5万辆,比上年增长6.0%。其中,个人载客汽车65.0万辆,增长5.7%。年末轿车保有量45.2万辆,比上年增长4.9%。其中,个人轿车43.6万辆,比上年增长4.6%。
全年全市完成邮政行业业务总量12.6亿元,比上年增长40.3%。全市邮政局所147个,邮路总长度4388公里。订销报纸4093.3万份,订销杂志133.9万份,国内函件22.5万件。快递业务量7450.6万件,同比增长65.8%。电信业务总量31.4亿元,年末全市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432.4万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16.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416.2万户。在移动电话用户中,4G用户达到270.2万户,5G用户达到146.0万户。全市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05.7万户,比上年增长15.0%。
九、财政和金融
全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6.7亿元,比上年增长23.5%。其中,税收收入117.7亿元,增长17.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73.2亿元,比上年下降4.1%。其中,用于民生的支出300.3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为80.5%。在民生支出中,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增长2.4%;节能环保支出增长16.6%;城乡社区支出增长17.0%;住房保障支出增长42.7%。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874.8亿元,比年初增加374.7亿元,比年初增长10.7%。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988.3亿元,比年初增加155.5亿元,比年初增长8.5%。
2021年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贷款余额及其增长速度
指标 |
单位 |
年末数 |
比年初增长(%) |
各项存款余额 |
亿元 |
3874.8 |
10.7 |
其中:住户存款 |
亿元 |
2763.7 |
10.6 |
各项贷款余额 |
亿元 |
1988.3 |
8.5 |
其中:住户贷款 |
亿元 |
414.6 |
11.5 |
年末全市共有注册保险机构43家。全年全市保费收入78.6亿元,比上年增长6.7%。其中,寿险业务保费收入55.4亿元,增长10.2%;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业务保费收入11.0亿元,增长9.5%;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23.2亿元,下降0.8%。全年全市累计支付各类保险赔款及给付25.0亿元,增长6.1%。其中,寿险业务给付7.4亿元,下降7.9%;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业务赔款及给付4.8亿元,增长87.7%;财产险业务赔款15.7亿元,增长16.2%。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年全市专利授权量2251件。其中,发明专利236件。全市有效发明专利累计达1073件。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3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5家,国家备案众创空间3家,省级众创空间17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75家。
全市普通高等学校4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3所,普通高中49所,普通初中121所,普通小学325所,特殊教育6所,学前教育580所。
2021年各类教育事业发展情况 |
指标 |
学校数(所) |
招生数(人) |
在校生(人) |
毕业生(人) |
普通高校 |
4 |
14754 |
55231 |
14595 |
中等职业教育 |
33 |
8175 |
20471 |
4984 |
普通高中 |
49 |
18845 |
55131 |
18715 |
普通初中 |
121 |
30570 |
92297 |
30847 |
普通小学校 |
325 |
28698 |
184427 |
32163 |
特殊教育学校 |
6 |
98 |
590 |
87 |
学前教育 |
580 |
19395 |
69592 |
25938 |
全市有气象台(站)8个。开展121电话天气自动答询的台站1个。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的单位8个。人工增雨累计收益面积1.4万平方公里,增雨量1.0亿立方米。全年全市降水量438.0毫米,年平均气温8.1摄氏度,无霜期159天。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年全市共有文化艺术馆11个,文艺表演团队81个,公共图书馆11个。博物馆22个,档案馆11个。全市共有广播电视台11个,微波站11座,有线电视网10个。广播人口覆盖率99.2%,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9.6%,有线电视用户31.3万户。
全年全市共有卫生机构(含诊所、村卫生室)3092个,床位21598张。其中,医院120个;卫生院13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4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2个;妇幼保健院4个。年末,全市卫生机构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3679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0302人;注册护士10157人。
全年全市共有体育场8个,体育馆11个。全年全市承办了中国田径协会2021年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田径联赛(中西部区)和“奥星杯”全国少儿乒乓球比赛2项国家级赛事。承办了山西省射箭冠军赛、山西省蹦床冠军赛等11项省级赛事。成功举办了大同市第三届羽毛球锦标赛及大同市滑雪锦标赛等赛事。
十二、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全年全市耕地保有量364.7千公顷。水库蓄水量1.3亿立方米。全年全市二级以上优良天数315天。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84。全省排名第一。
全年全市集中供热率98.2%;天然气气化率98.9%;市本级污水处理率93.0%;中水回用率22.0%;市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建成区城市供水普及率99.7%,水质合格率100%。
全年全市建成区新增绿化面积125.7万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分别达到43.2%、39.7%和16.5平方米/人。
全年全市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和死亡人数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29.4%和33.3%。
十三、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市全体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323元,比上年增长9.3%。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685元,增长8.1%,人均消费支出17786元,增长13.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09元,增长11.2%,人均消费支出10799元,增长21.0%。
年末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99.7万人。其中,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87.8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11.9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79.1万人。其中,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84.3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94.8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48.8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42.8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48.5万人。
全年全市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救济人数3.8万人,发放城市最低保障资金1.9亿元;纳入农村五保供养人数1.4万人。年末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82个,床位13730张,收养救助5588人。全市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632个。其中,综合服务中心157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2.0亿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6315.7万元。
注: 1.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据,部分指标为抽样调查数据。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分项与合计不等的情况,所有增长或下降速度均为同口径与上年相比较。
2.本公报部分数据由相关部门提供。
3.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
4.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及有关制度规定,对2016-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数据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进行了修订。
5.由于统计调查制度规定的调查范围变动、统计执法、剔除重复数据等因素,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财务指标增速及变化按可比口径计算。
6.邮政业务总量按2020年价格计算,电信业务总量按2020年价格计算。
7.2021年保险相关数据采用财务口径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