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县隶属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东与达坂城区接壤,南以天山吐格塔格达坂为界与吐鲁番地区托克逊县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依西与经开区(头屯河区)为邻,北和天山区沙依巴克区毗连,县直辖区面积4141平方千米(除去北郊地区)。全县辖3个镇(水西沟镇、板房沟镇、永丰镇)、3个乡(甘沟乡、萨尔达坂乡、托里乡)、2管委会(谢家沟片区管委会、清水泉片区管委会)37个村民委员会、12个社区居委会。全县分两个经济区:一是南郊冲积平原农牧区,农田旱地多,人均耕地多,是小麦、油料、马铃薯、蚕豆种植区和重要的草原畜牧业区,风能、太阳能、土地和矿藏资源丰富。二是南郊山区,是林业、草原畜牧业和自然风景区,有丰富的原始森林、草场和旅游资源。主要野生药用植物有植物雪莲、红景天、贝母等。国家级野生保护动物有北山羊、雪豹、鹅喉羚、狼等,森林覆盖率19.46%。
2021年,完成生产总值30.74亿元。同比增长4.6%(不变价计算);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8.28亿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62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4.83亿元;一、二、三产比例为27:25:48,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中文名称
乌鲁木齐县
外文名称
Urumqi County
别名
乌县
行政区类别
县
所属地区
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
下辖地区
3镇3乡
政府驻地
水西沟镇南旅东路765号
电话区号
0991
邮政区码
830063
地理位置
新疆北部
面积
4212平方公里(2011年)
人口
52406人(2019年)
方言
维吾尔语
机场
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
车牌代码
新A
建立时间
1886年(清光绪12年)
特产
新疆地毯、油馓子、凉面
区划代码
650121
地理环境
地形地貌
乌鲁木齐县境南依天山支脉喀拉乌成山,中间为低陷冲积平原,向西北延展与准噶尔盆地相连。喀拉乌成山的天格尔峰海拔4487.4米,为南部最高点;县境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坡降12‰~15‰,由南向北逐渐下倾 。
气候特征
乌鲁木齐县地处亚欧大陆腹地,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差大,寒暑变化剧烈,日照时数长,热量充足。平原、低山农区年平均气温5~7℃,南山前山带为2~5℃,其他地区随海拔高度的增高而降低。平原、低山农区最热月7月极端最高气温42℃,最冷月1月极端最低气温-41.5℃,年均降水量208.4毫米,年均蒸发量2616.9毫米,年均无霜期179天,年均日照时数2813.5小时。
水文条件
乌鲁木齐县境内天山冰川和永久性积雪面积164平方公里,固定储量73.9亿立方米,有“天然固体水库”之称。发源于天山冰川的乌鲁木齐河、头屯河两大水系的多条河流,年径流量10.81亿立方米,水能储藏量18.5万千瓦。地下水年补给量2.17亿立方米。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境内地下矿藏富饶,截至2013年,查明的矿种有8种,主要有煤、石灰石、耐火粘土、熔剂灰岩等。有煤类矿山26个,砂石粉土等非煤类矿山40个。
生物资源
乌鲁木齐县药用野生植物有雪莲、贝母、党参、麻黄、甘草、红花、锁阳、大黄、益母草、当归、大蓟、小蓟等200余种。野生动物有数10种,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雪豹、北山羊、黑鹳、大鸨等4种,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棕熊、猞猁、雪鸡等20种。
经济概况
综合:2021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工业增加值增长6.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2%,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
旅游景点
乌鲁木齐县有天山大峡谷、甘沟菊花台、西白杨沟瀑布、庙尔沟松林涌泉、小渠子、南台子等旅游风景区,还有永丰镇亚州大陆地理中心、水西沟丝绸之路国际滑雪场、滑冰场等景点。县境内有国家森林公园和自治区级森林公园各1处。
主要景点
天山大峡谷国家5A级景区
景区规划总面积1038.48k㎡,三面环山,平均海拔2020米,年平均气温4-6℃,是天山北坡最完整、最具观赏价值的原始雪岭云杉林,囊括了除沙漠以外的新疆所有自然景观,是人类农耕文明之前游牧文化的活博物馆,具有极高的旅游欣赏、科学考察和历史文化价值,被评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体育运动休闲基地、国家AAAAA级景区、自治区全民健身拓展运动培训基地、自治区徒步运动基地、自治区全民健身登山运动培训基地。
丝绸之路国际滑雪场
丝绸之路国际滑雪场坐落于天山山脉,距乌鲁木齐城南38公里处的国家森林公园南山水西沟镇平西梁景区,全程一级公路交通十分便利。滑雪场地处天山北坡逆温带生态谷地,海拔1800米至2500米,是冬季滑雪度假、夏季消暑旅游的理想选择。
乌鲁木齐县白云国际滑雪场
乌鲁木齐县白云国际滑雪场,山坡平缓,少陡崖峭壁,落差1000多米。而且还是新疆少有的含索道的滑雪场之一,游客在这里既可以乘索道也可以骑马上山。白云国际滑雪场在原有的的基础上又新增了500套雪具,总量达到了1200多套。而且还新添加了雪地摩托车和雪地降落伞。
西白杨沟
西白杨沟沟谷里,雪峰点点,群山峻峭,云杉挺拔,绿草如茵。浓荫掩映下的一幢幢白色毡房,精致的小别墅,雅静的疗养院、宾馆和小吃部等建筑,使这深山峡谷更添生气。在西白杨沟的尽头,景色更为美妙。绿树遮蔽处,断崖壁立,一条高达40余米、宽约两米的瀑布如白练悬空,一泻而下,似银龙飞舞,轰鸣如鼓。飞瀑跌落处,浪花四溅,水珠轻扬,洒落在两侧长满苔藓的岩石和墨绿色的树林中,犹如蒙蒙细雨,凉爽宜人。
苜蓿台景区
苜蓿台景区位于南郊托里乡境内,距乌鲁木齐市55公里,海拔2020米,面积3平方公里,是一个山顶草场平台旅游区。景区三面环山,将如茵的草甸拥入怀中。环顾景区群峰迭嶂,清风过处松涛阵阵,极目远眺市区依稀可见。景区内绿草葳蕤、野花缤纷,仿佛一条硕大无朋的锦缎柔媚舒缓地敷设在山岭之间。从春到秋,景区此起彼伏地盛开着十多种野花,色彩斑斓,美不胜收。加上多处泉水汩汩、马鹿、野猪、旱獭等野生动物窥行于林草之间,处处呈现出一派诱人的原始风貌,令人叹为观止、心旷神怡。景区群山之中有三峰耸立,错落有致,神秘而富有诗情画意,是为“三峰迭影”。
菊花台
菊花台位于乌鲁木齐县甘沟乡境内,这里是一处典型的天山草原牧场,用地理学的术语说是一块缓坡倾斜的洪积扇台面。沟底溪水蜿蜒,北面苍松密布,南面绿草丰茂。在平坦宽阔的台面上,每年的4月至10月间就会开满野菊花,芳香袭人,故名菊花台。整个菊花台海拔2000-2400米,面积约500公顷,密林间经常会有马鹿出没,雨过天晴之后,树下会钻出大片蘑菇任你采摘。野菊盛开的时候满眼的金黄色,流芳溢彩,阳光将白云的影子投射在绿草之上流水般款款漫动,更为景区增添了—道别样的景致。漫步其间,不由得令人神采飞扬,遐思翩翩。
风俗民情
古尔邦节
古尔邦节在阿拉伯语中称作“尔德.古尔邦”,也称“尔德.艾祖哈”。“尔德”的意思是节日,“古尔邦”和“艾祖哈”都含有“宰牲、献牲”之意。因此通常把这一节日的名称汉译为“宰牲节”,即宰牲献祭的节日。在中国新疆的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等民族将其音译为“库尔班节”。古尔邦节的时间定在伊斯兰教历的十二月十日。过节前,家家户户都把房舍打扫得干干净净,忙着精制节日糕点。节日清晨,穆斯林要沐浴馨香,严整衣冠,到清真寺去参加会礼。新疆的维吾尔族在古尔邦节时,无论是城市或农村的广场上都要举行盛大的麦西来甫歌舞集会。广场四周另有一番景象:色彩缤纷的伞棚、布棚、布账、夹板房内,铺设着各式各样的木桌、板车、地毯、毛毯、方巾,上面备有花式繁多的食品小吃。在新疆的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乌孜别克等民族,节日期间还举行叼羊、赛马、摔跤等比赛活动。
古尔邦节是中国回、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塔吉克、塔塔尔、柯尔克孜、撒拉、东乡、保安等少数民族共同的节日。
开斋节
开斋节是中国回、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塔吉克、塔塔尔、柯尔克孜、撒拉、东乡、保安等少数民族共同欢度的节日,也是中国回族人民的年节。时间伊斯教历的十月初 。
巴罗提节
巴罗提节,塔吉克族信仰伊斯兰教,许多民族节日皆与宗教有关,传统的“巴罗提”节即是其中之一。
名优特产
清炖羊肉
清炖羊肉是维吾尔族原始风味的传统饮食之一。将新鲜羊肉剁成大块,下锅炖,水沸后去浮沫,一般只放一些盐和洋葱,不放其他佐料。为了增加口味,有时也放一些黄萝卜、恰马古(蔓莆)、西红柿以及芫荽等,这样炖的肉,汤更加鲜美,通常维吾尔族群众在吃完羊肉后,还要喝上一碗肉汤,以佐消化。
油馓子
油馓子是信仰伊斯兰教少数民族的的风味名点之一。在古尔邦节和肉孜节,家家户户的餐桌上,都有一盘黄澄澄的多层的圆柱形的油馓子。
油馓子色泽黄亮,香脆味甘。过春节,有的汉族人家也请少数民族邻里巧手帮做油馓子,用以招待兄弟民族客人,可见油馓子亦成为各族人民共同喜爱的名点美食了。
新疆地毯
新疆地毯亦称东方地毯,无论式样、图案和色彩均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向以原料上乘、质地细密、绒头密集、毯面薄平、工艺考究,图案别致,织工精良,配色美观,经久耐用,图案繁谨而著称。
新疆地毯品种繁多,主要有艾的亚鲁式、伊朗式、恰奇玛式、阿拉尔式等,就用途而分,有铺毯、挂毯、座垫毯、拜垫毯,褥毯等。新疆地毯还是精美的艺术品,为不少艺术收藏家们所收藏。英国伦敦的维多利亚与阿拉伯特博物馆、美国华盛顿纺织品博物馆、德国法兰克福手工艺博物馆,都收藏着新疆羊毛地毯或丝毯,作为珍品供人欣赏。
凉面
凉面亦称黄面,维吾尔语叫“赛执克阿希”,是颇受人们欢迎的夏令风味小吃。它用土碱水和蓬灰水和面。这两者都是新疆特产,其中以托克逊县芦苇丛中产的土碱和以吐鲁番市境内出产的逢灰最为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