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人@ZSR - 助力招商引资工作 | 致敬招商引资工作者! 首页 > 招商站群 > 青海 > 招商载体 > 正文 返回 打印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简介

不详  2022-11-26  班玛县人民政府网

  班玛,藏语意为“莲花”,位于青海省东南部,地处青川两省交界,东南与四川省壤塘县、阿坝县、色达县相连,东北与果洛州久治县毗邻,西北与果洛州达日县接壤,是青海省的“东南大门”,距离州府大武298公里,距离省会西宁780公里。全县总户数10363户,全县总人口32126人,县辖8乡1镇,32个村(牧)委会、2个社区、113个农(牧)业生产合作社。全县土地总面积6397平方公里,占全州总面积的8.1%。最高海拔5047米,最低海拔3139.90米,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县城所在地海拔3500米。年平均气温3.2℃,极端最高气温28.1℃,极端最低气温-29.7℃,无绝对无霜期,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境内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县内玛柯河、多柯河两大“姊妹河”平行纵贯全境,属长江上游大渡河支流。有青海省最大的原始森林和全国海拔最高的天然原始林—玛可河林场,也是我国高寒林区重要的生物种群库,素有“三江源小江南”和“绿色班玛”的美誉;班玛是红军长征唯一经过青海的地方,是果洛红色摇篮。1936年7月,朱德、贺龙、刘伯承、任弼时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和3万多名中国工农红军,响应北上抗日反蒋斗争,进入班玛进行筹粮休整,为班玛播下了革命的火种,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红色印迹,留下了藏汉一家的兄弟情怀和军民鱼水情深。80多年来,红军长征留下的历史遗迹和红色“财富”,在班玛各族干部群众的精心保护中代代传承弘扬。近年来,班玛县紧紧依托“红军沟”这一宝贵的革命精神财富,精心打造“红色班玛”品牌,先后建成了班玛红军沟纪念馆、红军墓、红军桥、红二四方面军临时指挥所、红军沟游客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班玛“红军沟”也不断获得认识、认知和认可。“红军沟”先后被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军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第三批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青海省长征精神传承教育基地等,有着“红色班玛”之称。班玛藏语意为“莲花”,也喻意班玛本的八大部落,是果洛藏族文化的发祥地,文化资源丰富,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县”,是果洛柯森的发祥地,格萨尔王的故乡,历史悠久,古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有着“金色班玛”之称。

  2021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2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19亿元;完成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1万元;完成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22元;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57万元;完成工业总产值3329.13万元;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95万元;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3.88亿元,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班玛县历史悠久,可追溯到秦汉时期。据传,约在千年以前,一从西藏阿里迁居果洛南部地区的头人,战胜当地土著部落后成诸部落之长,其后裔第四代部落头人果洛帕合太儿,因“班玛”这一名称既吉祥又符合民族的心愿,故给三儿子取名为班玛本。班玛本长大后,接管玛柯河两岸各部落,后逐渐将所属各部落统一,称为班玛本,为上、中、下果洛三大部族之下部族。

  秦汉时,班玛地区为党项羌人所据,属西羌游牧部落牧地。西晋时吐谷浑入据。北周以后,党项始强,按氏族分设为家族,以姓氏为号,结成大小不等部落,各自分立,划地游牧。唐贞观年间,党项细封氏首领步赖率众附唐,在步赖驻牧地(班玛地区)上隶轨州辖地。唐授步赖为刺史,颁玉玺,敕诏慰抚。项拓跋氏首领拓赤辞驻牧地,因吐谷浑君立伏允率部追驻,依附吐谷浑,后经唐将征讨和岷州督李道彦等部往劝附,始归附唐朝。唐封赤辞为西戎州都督,赐姓李,原驻牧地,复归松州都督府节制,班玛地区入唐版图。

  唐高宗时,吐蕃王朝强大,吞并吐谷浑,班玛地区归属吐蕃。约900年前,一些外来吐蕃人在此从农。随着人口的繁衍,一部分人开始从牧,并沿玛柯河、多柯河向南北迁徙,逐步游牧于果洛全境。吐蕃王朝崩溃后,果洛全境纳入宋朝版图,实际上有互不统属的地方势力支配。从元至清,虽先后为“吐蕃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朵甘思行都指挥使司、和硕特蒙古部、四川松潘镇漳腊营”辖地,但一直未建过地方政权机构,实际统治者为部落头人。

  青海建省后,于中华民国24年(公元1935年)隶属果洛行政督察区管辖,次年复归各部落头人管理。班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仍处于封建部落割据状态,当时有13个大部落、29个小部落。1936年6月底,甘孜会议结束后,红二、四方面军从甘孜出发面向川北阿坝地区前进。7月,由贺龙(时任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兼第二军团长)、任弼时(时任第二方面军副政委)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的二军团、六军团(军团长陈伯军,政委王震,参谋长谭家述、彭绍辉,政治部主任张子意)和第三十二军(军长罗炳辉、政委何长工)3万余人,长征到达任玉(班前)、王楼(称王柔)、哑公寺(阿什羌寺)一带,同后续部队向阿坝前进。红军进入班玛后,一路行军,艰苦卓绝,或激战荒野,或风餐露宿,所到之处给藏族人民留下军纪严明、爱民如子的深刻印象。红军当年在子木达沟口南侧石崖上书写的“北上响应全国抗日反蒋斗争!安庆宣”的标语,字迹清晰,历历在目。

  1953年7月,西北军政委员会果洛工作团派出的白玛本工作团初探班玛,8月,成立班玛工作团团务委员会,1955年4月,班玛县正式成立,县人民委员会驻莫巴乡(现赛来塘镇)。自此,县名沿用至今。



文章地址:https://www.cnzsr.com/showinfo-322-1217-0.html  | | 招商人@ZSR - 助力招商引资工作 | 致敬招商引资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