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海晏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中国最大咸水湖—青海湖北畔,是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分界线。东临湟源、大通县,西接刚察县,北与祁连县接壤,南与共和县毗邻,是全州政治、文化中心。全县总面积4853平方公里,可利用草场410万亩、耕地3.97万亩,现辖4乡2镇29个行政村,总人口3.6万人,有汉、藏、蒙古、回、土等9个民族,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的48%,是典型的以藏族、蒙古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农牧业结合、文化旅游融合的县,成功列入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第三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示范区建设试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环青海湖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第四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区位优势突出。位于西宁市1小时经济圈内,国道315线、青藏铁路贯穿全境,是全省离省会最近的牧业县,也是109国道、海西柴达木盆地和河西走廊的重要连接点。生态优势突出。地处青海湖流域生态保护核心区,是黄河重要支流—湟水河的发源地,是青海省会西宁市市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全省重要的生态屏障。畜牧业优势突出。是环青海湖现代高效畜牧业重要生产基地、环湖地区重要畜产品集散地,初步构建了生态畜牧业联动循环模式、“4+4”的农牧业现代生态发展新模式,“海晏牦牛”“海晏羔羊肉”两个农产品地理标志通过农业部认证。文旅资源优势突出。是“环青海湖风光和体育旅游圈”“青藏铁路世界屋脊旅游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的重要赛段。境内有闻名遐迩的青海湖、沙岛、金银滩草原、热水温泉、水峡森林等自然景观,还有西汉三角城古遗迹、虎符石匮文物、明代建造的黄教寺院白佛寺。多元文化优势突出。曾是南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农耕文化和草原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地方民族文化。西汉时王莽在此设立西海郡,近代西部歌王王洛宾在此创作世界名曲《在那遥远的地方》,新中国成立后,在海晏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原子弹、氢弹研制基地,是全国重要的红色教育基地和旅游目的地。
2019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0.62亿元,同比增长5.6%;完成县属固定资产投资9.96亿元,增长14.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932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1%;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5%和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