湟源古为羌人居地,汉元始四年(公元4年)王莽置西海郡辖湟源,后复归羌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为省直属县。1999年西宁市实施扩市提位后由西宁市管辖。湟源县东以东峡乡下山城村与湟中县为界,东南及南以野牛山(哈拉库图山)与湟中、贵德和共和县为界,东北至东峡乡拉尔贯村与湟中县为界。总面积1545平方千米。县城距省会西宁50公里,距曹家堡飞机场76公里,是内地通往西藏和本省牧区各州及格尔木市的枢纽,素有“海藏通衢”和“海藏咽喉”之称。湟源自古为商贸重地,是青藏高原靠近内陆省区的重要畜产品集散地,有“环海商都”“小北京”的美名。地貌类型主要包括河谷阶地(川水地),低山丘陵地带(浅山),中高山地带(脑山),高山、亚高山山麓地带,高山牧场等。有较大山岭200余座,乌图长山、河拉大山、北华石山、日月山、野牛山等。境内峡谷众多,且多为重要通道。与县城相通者有四大峡谷,即西石峡、药水峡、巴燕峡和拉沙峡。海拔在2470 -4898米之间,垂直高差2428米,县城所在地海拔2690米。属大陆性季风气候,主要特点是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短促凉爽,秋季阴湿多雨,冬季漫长干燥。年平均气温为4.6℃,年降水量为516.4毫米,无霜期平均在70天左右。主要气象灾害有霜冻、干旱、大风、冰雹、洪水等。湟源县自然资源丰富。耕地面积31.68平方千米。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有水獭、赤狐、石貂、鹿、石羊、猞猁、雪鸡等动物40多种,盛产羌活、黄芪、柴胡、贝母等30多种药材。水资源总量为湟水河过境客水、自产地表水、可开采地下水组成,共3.67亿立方米。县境内有大小河流86条,绝大多数系湟水流域,主要河流为湟水河和药水河。矿产资源主要以非金属类为主,其他矿产比较贫乏,县域内发现的矿产资源种类有14种。有日月藏族乡大茶石浪煤矿。旅游资源有大黑沟、西石峡、药水峡、华石山、宗家沟等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和日月山、丹噶尔古城、扎藏寺为主的历史人文旅游资源。全县辖2镇7乡,即城关镇、大华镇,东峡乡、日月藏族乡、和平乡、波航乡、申中乡、巴燕乡、寺寨乡, 146个行政村,8个社区(居委会)。
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0.09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58亿元,支出18.58亿元;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76亿元,增长4.51%。农作物播种面积28.4万亩,同比增长0.82%。全县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1.67亿元,增长54.47%。全年共招商引资项目21个,总投资规模共计157.2亿元。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6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307元,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743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18元。全年共接待省内外旅游人数225.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6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