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江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国土面积2157平方公里,辖4乡2镇2农场,76个村(社区),全县常住总人口为164756人。双江因水而得名。澜沧江、小黑江相交相融,北回归线穿境而过,年降雨量1100毫米左右,县域内水资源丰富,冰岛湖是国家级重点水利风景区;年平均气温20℃左右,霜期10天左右,气候温暖,光照充足,森林覆盖率70.73%,草经冬而不枯,花非春亦不谢,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色明珠”。双江因茶而闻名。双江在明朝就大面积种茶,境内1.27万亩的野生古茶树群,被认定为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广、密度最大、原始植被保存最完整、抗逆性最强的古茶树群落,被授予“世界古茶原乡第一标志地”“中国国土古茶树种质基因宝库”、确定为“云南省双江古茶山国家森林公园”。 勐库大叶种茶已通过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两次被全国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全国优良茶种,被中国茶叶界权威赞为“云南大叶茶正宗”。双江勐库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被认定为全国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已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是全国最美茶乡、全国茶产业百强县、全国茶叶品牌建设十强县、全省茶产业十强县、全省“一县一业”茶产业示范县。双江因多元民族文化而扬名。境内居住着23种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人口为71588人,占总人口的43.45%。其中:布朗族11997人,占比7.28%;拉祜族30905人,占比18.76%;傣族9927人,占比6.03%;佤族12986人,占比7.88%。双江是布朗族的主要聚居地和文化发祥地之一。各民族同生共荣,民族文化丰富多彩,《我的乡村》曾获第九届少数民族骏马奖,《布朗族蜂桶鼓舞》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入围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佤族鸡枞陀螺、拉祜族“七十二路”打歌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被称为“中国多元民族文化之乡”,上世纪90年代就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自治县。近年以来先后被评为“全国法治县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全国普法先进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国家卫生县城”“联合国森林文书履约示范单位”“云南省文明城市”“省级园林县城”“省级美丽县城”。
2021年,全县生产总值达69.2亿元,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3.19亿元,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达16.26亿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3626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175元。
1.地理位置。双江位于云南省西南部,距离昆明545.8千米,临沧市78千米。地处东经 99º35′~100º09′,北纬23º11′~23º48′之间。东西最大横距58千米,南北最大纵距64千米。东与景谷隔江相望,南以澜沧江、小黑江为界河与澜沧县、沧源县相邻,西连耿马,北接临沧。
2.地形地貌。双江地处云贵高原的西南部,横断山脉南部帚形地带的扩展部位,平面地貌形似桑叶。因邦马山脉古夷平面抬升、错断、河流侵蚀切割作用而形成地面破碎,高差悬殊和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形态,与耿马交界海拔3233米的大雪山是县境西北极边最高点,县境东南的双江渡口为最低点,海拔669米,相对高差2564米。主山呈阶梯状层叠,层上峰峦栉立,边沿破碎,层与层之间有陡坡地带。县境地貌分为侵蚀构造、构造剥蚀、侵蚀堆积,深岩地貌4大类型。全县地貌形态大致可分为深切中山河谷地、河谷盆地和“V”型中山窄谷山地三种。
3.气候特征。由于地处北回归线,双江太阳辐射强,光热资源丰富,有利于多种作物生长,属较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干温季分明,冬春干旱,立体气候明显等特点。年平均气温19.5度,最冷月平均气温5.7度,最热月平均气温21.6度,历年极端最高气温38.1度,历年极端最低气温-2.1度。年平均降雨量995.3毫米,其中5-10月降雨量为836.8毫米,占全年降雨总量的84%,月最大降雨量323.6毫米,月最小降雨量0.0毫米,最大日雨量103.8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5%。年最长无霜期日数343天,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无霜期日数逐年增多。全年日照时数2222.0小时。年平均风速1米/秒,年最多风向为静风,次多风向为西南风。
【自然资源】
1.土地资源。双江有土地面积2160.72平方千米,山区面积为2083.62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96.43%。耕地面积67.12万亩,占总面积的20.71%,全县农业人口均占有耕地1.66亩。双江光照充足,有一定的热区土地资源,有海拔1300米以下热区土地资源83.07万亩,占总面积的25.58%。
2.水利资源。双江河流属澜沧江水系,全县有106条河溪。水资源2.04万亿立方米,水能蕴藏总量为223万千瓦。县境内有多处热水泉,如东来热水塘在4.5公顷范围内有泉眼7个,流量2.11升/秒,水温26℃属矿能泉,有待开发利用。
3.森林资源。双江自治县森林类型划分为:热性阔叶林、暖热性阔叶林和针叶林、暖凉性阔叶林和针叶林、暖性阔叶林和针叶林等4种类型。用材林树种有:云南松、华山松、思茅松、旱冬瓜、桉树等。经济林主要树有:橡胶、茶树、纯叶黄檀、芒果等。双江自治县国土面积324万亩,林业用地面积226.4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69.86%。森林覆盖率62.1%。
4.植物资源。县内植物资源有62科145属 288种。粮食作物有水稻品种192个,陆稻品种33个,玉米品种14个,麦类品种14个。 经济作物有:甘蔗、花生、油菜、生姜、辣椒、草淤 、棉花、席草、麻类及蔬菜。经济林木有:紫胶、勐库大叶种茶、橡胶,油桐等。药材香料植物有胡椒,砂仁、草果等60种。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5种,三级保护植物10种。被国家列为一、二、三类保护植物的有:沙椤、长蕊、兰、云南苏铁等。被省列为二、三级保护植物有大果枣、萝夹木、竹柏、状丽含笑等4种。
5.动物资源。双江有野生动物资源87种,其中兽类40种、鸟类47种。有动物药材34科38种。国家二类保护动物有虎、绿孔雀;三类保护动物禽类有白鹇、原鸡、白腹锦鸡、红腹锦鸡。有省级一类保护动物风猴、金钱豹、云豹、犀鸟;二类保护动物有穿山甲、蟒等。鱼类有两大类:本地原有鱼类青鱼、红鲫鱼、刺花鱼、鲤鱼、鲫鱼、红鲫鱼、扁头鱼、刀把鱼、白花鱼、面瓜鱼、麦穗鱼、胡子鲶、谷花、泥鳅、黄鳝等15种。外地引进鱼类:草鱼、白鲢、团头鲂、尼罗罗非鱼、莫桑比克罗非鱼等5种。还有螃蟹、蜗牛、龟鳖、蛤鯡、巨蛤等。昆虫类可分两类:益虫和害虫。益虫有:宽条稻蛛,八斑瓢虫等24种。害虫类有:水稻二化螺、水稻三化螺、叶蝉、茶毛虫、本公毛、黄蚁、蟑螂等46种。
6.矿产资源。双江矿产资源主要有铁、褐煤、铅、铜、锑、铀、水晶、石棉、石墨、硫磺、云母 、大理石、硅藻土等。2004年矿产勘查,又新发现地热、稀土、高岭土、硅石、沸石、花岗岩、砖瓦粘土等矿种,矿床(点)80个。
【政府网站】http://www.shuangjiang.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