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腊,系傣语音译,意为盛产茶叶的地方,位于云南省最南端西双版纳州,东、南、西南三面与老挝相连,西北面与缅甸隔江相望,北与江城县毗邻,国土面积6860.84平方公里,国境线长740.8公里,辖8镇2乡4个农场管委会,7个居委会,52个行政村,529个村民小组,内驻1个中央科研单位(中科院勐仑植物园)、2个国家级开发区(勐腊(磨憨)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全县常住人口30.50万人,有傣、哈尼、彝、瑶、苗、壮、拉祜等26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户籍人口的76.8%。
勐腊城市名片“澜湄国界·纯翠勐腊”,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终年暖冬,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县内平均气温21.8℃,年降水量1714.2毫米,平均相对湿度为84%,是云南省3个湿度最大县份之一,是中国大陆和世界上同纬度地区植物生长最密集、植物种类最多的地区,已识别的植物有4000多种,占全国植物总数的12%左右;已知的动物有6000多种,鸟类占全国总数的16%,陆栖脊椎动物占全国总数的25%,素有“动植物王国”和“物种基因库”的美誉。境内有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40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8%,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闻名中外的普洱茶原产地,“天蓝”“地绿”“水清”。县内有国家5A级中科院勐仑热带植物园、4A级望天树公园等众多旅游景区景点,有勐仑、易武等以热带雨林和茶文化为主的特色旅游小镇,是云南省生态旅游县(市)之一,素有“旅游天堂”的美誉。
勐腊区位优势独特,境内有我国通往老挝的最大陆路口岸—磨憨国家级口岸,中南半岛腹地和东南亚各国经湄公河进入我国的第一港—关累港,有勐满、曼庄、新民等多条重要的陆路通道,有穿境而过的昆曼国际大通道、澜沧江—湄公河黄金水道和泛亚铁路中线,是我国通往中南半岛国家最便捷陆路、水路通道,是云南省实施“中路突破、打开南门、走向东南亚”经济发展战略重要通道桥梁和窗口,是云南省参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开发、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重要前沿,是我国面向东盟之门。
2015年7月16日,国务院批准设立云南勐腊(磨憨)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是我国第5个、云南省第2个试验区。2016年3月4日,国务院将试验区“两核之一”的磨憨经济合作区批准设立为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是中国与毗邻国家建立的第二个跨国境的经济合作区。2020年6月24日(国函〔2020〕93号)批复关累港口岸为国家级对外开放口岸。
2021年,勐腊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43.5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0%,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78亿元,同比增长12.6%;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同比增长19.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1.12亿元,同比增长3.0%;对外经济贸易额完成35.28亿美元,同比增长23.1%;旅游综合收入51.14亿元,同比下降30.9%;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969元,同比增长 10.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59元,同比增长11.6 %。
【政府网站】https://www.ynml.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