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人@ZSR - 助力招商引资工作 | 致敬招商引资工作者! 首页 > 招商站群 > 云南 > 招商载体 > 正文 返回 打印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马关县简介

不详  2022-12-20  马关县人民政府网

  马关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文山州南部,全县国土面积2676平方公里,辖4乡9镇1个农场社区管委会127个村(社区),有常住人口31.87万人。县情主要有六个特点:

  一、资源禀赋优越

  县境内最高海拔2579米,最低海拔123米,年平均气温16.9℃,年平均日照时间1804小时,常年无霜期平均为327天,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宜居宜业。

  水利资源充足,年均降雨量1345毫米,境内有大小河流79条,现建有中型水库5座、小(1)型水库6座、小(2)型水库21座、各类坝塘197座,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65万千瓦,可开发利用40万千瓦以上,现已开发33万千瓦。

  林业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56.7%,有古林箐、老君山两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是名副其实的“天然大氧吧”,全县有林地面积163163hm2,活立木总蓄积795万m3,其中,杉木面积37646.6hm2,年采伐量15万m3。

  生物资源多样,已发现动物种类73种、植物种类1465种,道地药材在地面积超41万亩(其中:砂仁14万亩,草果7万亩),2001年被命名为“中国草果之乡”,2021年“马关草果”获批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矿产资源稀缺,已探明锌、锡、铟等11类47种矿藏,其中:稀贵金属铟储量6900金属吨,居世界第一位,被誉为“世界铟都”(占世界储量的8.2%、全国储量的31.94%);锡储量40万金属吨,居全国第三位;锌储量460万金属吨,居全省第三位。被国务院列为全国资源成熟型城市、重要资源供应和后备基地。

  二、区位优势独特

  马关县与越南老街、河江两省的箐门、新马街、黄树皮、猛康四县接壤,国境线长91公里,有国家级一类陆路口岸1个(都龙口岸),是连接南亚、东南亚市场的桥梁和纽带,是泛珠三角合作区域与南亚、东南亚的陆地桥梁,也是文山州建设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支点和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枢纽的重要节点。

  随着“一带一路”、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区域发展、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红河片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CP)等重大战略,以及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政策的深入实施,马关在全省区域经济布局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并已逐步成为对外开放的重要前沿。

  三、交通条件便利

  境内交通便捷,县城距昆明337公里,距文山31公里,距文山机场45公里,距普者黑高铁站108公里,距云南自贸区河口片区123公里,距天保口岸108公里。国道248、219,省道313贯穿境内。文马高速已建成通车,县城至文山州府仅需18分钟。随着马关至河口、马关至西畴兴街、马关至都龙口岸高速及沿边高等级公路的开工建设,为北上昆明、南下越南、西达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红河片区,东进“两广”港澳,创造了便利的交通条件。

  四、文化底蕴厚重

  马关历史悠久,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古人类在此生息。自西汉开始历代王朝就在此设制管辖。境内居住着汉、壮、苗、彝等11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1.8%。多民族长期和睦共处,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朴拙精美的阿峨版画享誉海内外,苗族花山节、兜阳节,壮族“三月三”、彝族火把节等少数民族节日各具特色,独特的苗族服饰远销国内外,被原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世界拳王熊朝忠从这里走向世界,世界三大工程奇迹(百年米轨)穿境而过,马洒、龙树角、小马固、阿峨、老懂寨、罗家坪等被评为国家AAA级景区,旅游开发基础条件优越。

  五、发展潜力巨大

  2021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7.5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86.1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7.76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09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3.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09亿元,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23.46亿元、贷款余额109.38亿元,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6936元、13271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35.35%。

  围绕建设成为兴边富民示范县、山水田园乡村旅游示范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的目标,马关县聚力打造5个百亿级主导产业:

  一是着力打造“世界铟都”,全力推进云锡文山片区两公司“倍增翻番”计划,发展以精深加工为主的有色金属加工业,力争五年后实现综合产值150亿元以上。

  二是积极创建“云药之乡”,将中药材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打造“产、加、销”一体化中药材产业链,发展以砂仁、草果为主的中药材产业,力争五年后实现综合产值100亿元以上。

  三是整合县内外木材资源,改进传统工艺技术,提高产品附加值,发展以木材精深加工为主的林产业,力争五年后实现综合产值100亿元以上。

  四是加快基地建设,推进精深加工,发展以蔬菜水果为主的现代农业,力争五年后实现综合产值100亿元以上。

  五是开发打造一批特色景点和特色旅游线路,发展以边境游、山水田园游为主的文化旅游业,力争五年后实现综合产值100亿元以上。

  六、园区承载力强

  马关边境贸易加工园区规划总面积13.95平方公里,目前累计投入14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五通一平”。园区按“一园三片区”的空间格局规划建设,三片区分别为达号有色金属精深加工片区、都龙口岸边境贸易加工片区、南山特色农产品加工片区,已入驻企业22家,2021年实现产值77.8亿元。其中:

  南山片区距离县城主城区2公里,位于文马高速路口出入口处,规划用地2.86平方公里,以农特产品加工为主,以轻型加工、现代物流为辅,现已入驻企业11家;

  达号片区距离县城9公里,规划用地7.16平方公里,以有色金属精深加工为主,以木材加工、新型建材产业为辅,现已入驻企业9家;

  都龙口岸片区距离县城40公里,规划用地3.93平方公里,以边境贸易加工为主,以现代物流为辅,口岸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已入驻企业2家。

  马关是一片投资沃土,商机无限,欢迎您致电马关县投资促进局(电话:0876—7130016)。

  【政府网站】http://www.ynmg.gov.cn/

  【历史沿革】

  马关历史悠久。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古人类在此生息。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马关属益州爿羊爿郡进桑县。东汉时改属进乘县。三国蜀汉建兴三年 (公元225年) 三月,属兴古郡进乘县。西晋永嘉四年(310年),属宁州梁水郡新丰县。北周时,属西爨(白蛮)地。隋代属昆州。唐初马关属南宁州都督府郎州地。南诏时属通海都督僚子部。宋代大理国前期, 属通海都督矣部,后期属最宁镇矣尼迦部。

  元初在云南实行军事统治。至元八年(1271年),属南路总管府阿僰万户舍资千户。至元十三年属临安路矣尼迦部。

  明代先属八寨长官司,直隶云南布政使司,后属临安府阿迷州教化三部长官司。从宋皇佑初年至清初,马关为龙氏土司领地达600余年。

  清康熙六年(1667年)“改土归流”后,马关属开化府。雍正六年( 1728年)九月,设“马白关”。雍正八年设马白同知专理对外事务。嘉庆二十五年( 1820年)设安平厅,改马白同知为安平抚彝同知。安平厅署设于开化 (今文山) 与知府衙门同城。安平厅辖永平、逢春、东安3里。光绪十一年(1885年)“中法战争”结束后,中国丧失了对越南的宗主国地位,越南变成了法国殖民地。光绪十三年,中法两国互派官员至中越边境勘定边界,都龙等地回归中国, 取名归仁里,为安平厅管辖。光绪三十二年九月二十六日安平厅衙门由开化移至马白。宣统三年(1911年), 安平厅在辛亥革命和昆明“重九”起义影响下,于九月十五日(11月5日)响应国民革命竖旗反正。

  民国2年(1913年)改厅为县,先属蒙自道管辖, 后属云南省第二行政督察区。因其与贵州安平县同名,故改为马关县。民国37年11月,建立人民民主政权。隶属云南文山专区。1958年4月建立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后,属云南省文山州至今。

  【行政区划】

  全县共辖9镇4乡1个社区管委会(马白、坡脚、八寨、仁和、木厂、夹寒箐、小坝子、都龙、金厂9镇,南捞、大栗树、 篾厂、古林箐4乡及健康农场管委会),124个村民委员会(社区),1995 个村民小组。

  【自然环境】

  地质 马关县属华南台块西部的滇桂台向斜构造,位于黔桂地台之南端,处于隆起部位,主要出露地质有寒武系(距今6~5亿年)、奥陶系(距今5~4亿年)、泥盆系(距今4~3亿年)、第三系(距今2500万年)、第四系(距今200万年)、缺失石炭系、二迭系和中生代地层;印支~燕山期花岗岩发育,变质岩分布广泛,构造以北东向断裂和榴皱为主。岩浆岩较为发育,有酸性岩和基性岩两种。

  地貌 马关县地处滇东南岩溶高原南部边缘,为石灰岩山地与峡谷相间地貌,在石山起伏较为平缓地区,有高大的石峰林与深沉的溶蚀洼地、溶蚀盆地,无较大坝子,山地和窄型谷地面积约占全县面积的87.7%,丘陵盆地占123%,全县大致可分为中切割低山峡谷区、中山缓坡区、中山温凉山区、岩溶山区、丘陵盆地区5种地貌单元。

  气候 马关县位于云南省低纬高原东南前沿,属亚热带东部型季风气候。由于地形复杂多样,对光、温、水三大气象要素起着再分配的作用因而气候的垂直差异大于水平差异:低坝河谷炎热,半山浅丘温暖,高山寒凉,其特点是:冬无严寒,夏无酷热,无冬无夏,春秋相连;干冷同季,雨热同步,干湿季分明;“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明显;气候灾害以春旱为主,低温、洪涝、冰雹次之。

  海拔在123~2579米之间,历年平均气温16.9℃,总积温6169℃,7月最热,平均21.7℃,1月最冷,平均9.7℃,年温差12.0℃;历年极端最高气温32.3℃(1971年7月23日),极端最低气温一4℃(1975年12月23日),平均冬温10.6℃;春温18.2℃;夏温21.5℃;秋温17℃。

  县境地处南海高压东南气流和孟加拉湾低压西南气流的十字路口,两支气流的早迟决定着雨季的早晚,两支气流的先后决定着春夏的旱象。降雨年内分配不均,在冬季风来临的11月至次年4月,各地降雨量只有年雨量的19%,而夏季风的5~10月占81%左右。在雨季各个月中的降水也有差异,雨量最少是12、1、2三个月,各占年雨量的2%;最多是7月,占年雨20%。雨季开始平均日期5月15日,结束平均日期是10月22日。

  历年平均相对湿度都大于或等于80%以上,年均蒸发量1414毫米,与年降雨量基本持平,全县湿度可分为五个类型:即12、1、2、3四个月为干旱,4月为半干旱,5、6、9三个月为湿润,10、11两月为半湿润,7、8两月为潮湿。

  马关县地处北回归线南侧,太阳高度角比昆明大2度,能获直射的机会多,又属低纬高原南端,空气清新,紫外线多,光照强,光质好。全年日照时数1803.5小时,占可照时数的41%;年内各月分配均匀,并大于120小时。 全年太阳辐射总量为122.6千卡/平方厘米,一年中分配较均,最强是5月,为13.7千卡/平方厘米;最弱是12月,为7.6千卡/平方厘米。

  县境常年无霜期平均为327天;350天以上无霜年分占三分之一。

  全年多为西南风。随季节变化风向也有改变,冬春两季多为西南风,约占83%;夏秋两季多为东南风,约占6.796。风速也随季节变化,冬、春平均风速分别为2.0米/秒和2.4米/秒,夏秋平均风速分别为1.6米/秒和1.7米/秒;3月和4月是全年风速最大月,为2.4米/秒,8月是全年风速最小月,为1.4米/秒,全年平均风速为1.9米/秒。

  山脉 属云岭山脉六诏山系,来自红河州蒙自县的菊花山,经文山县西南进入县境,因受大、小河流长期切割,形成走向不同的五条主要山脉:

  一条从县境西北边缘的马鹿塘起,向南延伸,抵南溪河,整条山脉有海拔1700米以上山峰22座;

  一条由浪桥乡八围树村公所与大栗树乡的那衣龙村公所交界处的大黑篝经八寨镇的老尖山、犁铮山向东直抵清水河。整条山脉有海拔1700米以上的山峰29座;

  一条由浪桥乡老马店村公所新发寨后山起,整条山脉长约41公里,横贯县境北部缘边,多为裸露岩溶石山,有海拔1700米以上的山峰11座;

  一条由大栗树乡大保者村公所南面的松子坡起,向东抵南山河。主脉全长24公里,山脉有海拔1700米以上的山峰4座;

  一条由坡脚乡的大汛坡起,向东绵延,直抵黑河,整条山脉有海拔1700米以上的山峰34座;

  除5条主要山脉外,西北边缘与文山、屏边两县交界的浪桥 乡境内尚有孤独群山,称阳文山。约20个山头,最高点海拔1885米。

  水系 属红河流域泸江水系。地表水主要是天然河道、水库、坝塘;共有水面9223商,占全县面积的0.16%,其中静水面积2945.5亩〔包括中型水库1件,小(I)型水库2件,小(E )型水库12件〕,占水面面积31.9%;动水面积6277.5亩(包括县境内较大的10条天然河段,总长237.9公里),占水面面积68.1%。地下水主要是龙潭泉水。

  境内有大、小河流42条,其中主要的有8条,总长1468.8公里,年径流量为185802万立方米,河网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0.55公里。盘龙河、那么果河为过境河;响水河、小白河、南浦河、大南溪河、南北河、南江河、大保者河、咪湖河为内流河。县境东北部水流大部汇入盘龙河,西部和西北部水流多汇入那么果河,中部和南部水流又多汇入响水河。

  地下水年总径流量为63570万立方米,占河川径流量的26.02%,其中落却河流域地下水径流较大,其次是大南溪河、大保者河的地下暗河都有较丰富的岩溶水,但动态变化大,以垂直向补给为主,侧向次之,难于利用,南部和西部地区的地下水以裂隙水为主,埋藏浅,水力坡度大,畅排,呈垂直向补给,转 化不明显,有"山高水高"的特点,便于利用。全县龙潭、泉水共577处。

  土壤 主要有砖红壤、赤红壤、红壤、黄壤、黄棕壤、棕壤、暗棕壤、石灰岩土、水稻土共9个土类、14个亚类、24个土属、27个土种。

  其中砖红壤和赤红壤共8个土属,多分布在海拔123~1000米地区。士体疏松,土层,有机磷含量低,粮食作物一年三熟,利于发展热带经济林术;

  红壤和黄壤共11个土属11个土种,多分布在海拔1000~2020米地区。土体疏松,土层厚,结构多为粒状和小块状,酸性强,作物一年二熟,利于发展林、粮、药、果等多种作物;

  黄棕壤、棕壤、暗棕壤共4个土属,多分布在海拔1800~2579米地区,全为自然土壤。

  石灰岩土属非地带性土壤,共2个亚类、2个土属、2个土种,多分布在山车、坡脚等石灰岩岩溶地区。土层较浅,质地疏松,结构良好,但保水力差;

  水稻土有3个亚类、4个土属、7个土种,亦属非地带性土壤,全县均有分布。

  植被 在全县土地面积中,人工植被占23.1%,村庄、道路、水域等占19.06%,天然植被占57.84%。

  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炎热潮湿河谷区主要生长热带雨林、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和橡胶、咖啡等亚热带人工经济林木:海拔1000~巴00米间的温热湿润中山丘陵区,主要生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以及油桐、油茶、茶、木漆等人工林:海拔臼00米以上的温凉潮湿高山区多为杂术林和原始森林。在各海拔区林下均伴生各种藤、族、薛苔、地衣、杂草等多种植被层。

  全县草场有效面积为111万余亩,可利用面积占99.23%-300亩以上的草场有69块,上万亩连片草场3块,零星草场分布全县。草场间杂有灌木林,牧草种类繁多,具有较完整的植被生态。



文章地址:https://www.cnzsr.com/showinfo-290-1638-0.html  | | 招商人@ZSR - 助力招商引资工作 | 致敬招商引资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