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因位于境内贵山之南而得名。简称“筑”,也称“金筑”。贵州省省会,是贵州省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交通中心,也是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通信枢纽、工业基地及商贸旅游服务中心。贵阳又称“林城”“筑城”,是连接丝绸之路经济纽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
地理坐标为东经106°07′~107°17′,北纬26°11′~27°22′。东南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瓮安、龙里、惠水、长顺4县接壤,西靠安顺市的平坝区和毕节市的织金县,北邻毕节市的黔西市、金沙县和遵义市的播州区。截至2021年,贵阳市辖云岩、南明、花溪、乌当、白云、观山湖6个区,修文、息烽、开阳3个县,代管清镇1个县级市。全市共有72个街道办事处、73个乡(镇),其中有18个民族乡,949个村民委员会,672个社区居委会。土地总面积8043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4.56%,其中中心城区(云岩、南明、观山湖3个区)608.65平方千米。2021年,全市年末常住人口610.23万人,有汉、苗、布依、土家、彝、侗、仡佬、白、回、满、壮、水、蒙古、黎、瑶族等共 50 个民族,其中世居少数民族11个,以苗、布依族为主体。境内有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国家综合保税区、1个国家级航空港经济区。贵阳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城市、中国避暑之都、中国最佳表现城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全国首个“国家森林城市”、2021年中国百强城市、2021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等40多项荣誉称号。
贵阳位于贵州省中部,苗岭中段。地处东经106°7′~107°17′、北纬26°11′~27°22′。北部和西部分别与遵义市和毕节市接壤,东部及南部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相邻,西南部与安顺市毗连。总面积8043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4.56%。贵阳是贵州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时,贵阳位于西南地区与华中、华南及东南沿海地区联系的中心地带,是西南地区联系全国的重要交通枢纽。
贵阳所属六区、一市、三县,在地貌上属黔中丘陵盆地区。此区大致在大娄山以南,苗岭以北,武陵山以西,老岭山地以东,处在中国地势三大阶梯的第二级阶梯云贵高原上,并且处在贵州大斜坡的第二梯级上。地貌具有与其他省会城市不同的三大特点:①“地无三里平”。同样是山城,重庆是“山是一座城,城是一座山”,而贵阳是“山中有城,城中有山”。贵阳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地、丘陵面积占贵阳总面积的84.61%;相当于“平地”的山间平坝(见坝子)仅占全市总面积的15.39%,是一个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会城市。地貌这一特点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是,山高坡陡,在暴雨季节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是造成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的自然因素之一。因此,实施封山育林,并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对25°以上的坡耕地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措施十分必要。②喀斯特地貌极为发育。喀斯特出露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85.03%。各区县市喀斯特出露面积占该地区土地总面积的比例均高于全省的61.92%,也大大高于全国其他省会城市。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及其种类繁多的地貌形态造就了美丽的自然风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但同时又给贵阳带来一个贫瘠脆弱的生态环境。经过贵阳人民不懈的努力,到2014年底,森林覆盖率达4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1.2平方米。“林在城中,城在林中”是贵阳真实的写照。③是全国唯一一座位于两大流域分水岭地带的省会城市。贵阳市位于长江与珠江两大流域分水岭地带,分水岭为苗岭。苗岭横亘于贵阳市境的中南部,在花溪公园南约3千米的南北向喀斯特宽谷中,苗岭一反高大山岭的常态,以低洼的地形横穿该喀斯特宽谷而过,形成无岭而分水的奇特地貌现象。修建在该喀斯特谷地中的罗坪水库,库水南、北分流,灌溉着喀斯特宽谷中分属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的农田,这种分水岭的奇特现象至少在云贵高原区是绝无仅有的。
贵阳属亚热带(副热带)高原季风湿润气候区。总的气候特点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热量丰富、无霜期较长、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多云日照少、风速较小、相对湿度较大、立体气候较明显。较高的海拔高度和较低的纬度位置形成了“爽爽的贵阳”。2007年中国气象学会授予贵阳“中国避暑之都”荣誉称号。贵阳气候给人印象最深的要算是“天无三日晴”了。此说稍嫌夸张,却反映了贵阳气候凉爽,降水丰富的特点。贵阳雨日相对较多,但主要集中在两个时段:一个时段在每年的5~6月,太平洋热带海洋气团以夏季风的形式进入贵阳,此时贵阳的雨季到来,因此阴雨天较多。另一个时段出现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2月,这时北方冷空气南下,冷气团从贵阳向昆明方向移动时要爬行云贵高原,移动速度极其缓慢,处于准静止状态,形成了著名的“云贵准静止锋”(又称昆明准静止锋);贵阳处于准静止锋的锋面下,因此形成阴雨绵绵的天气。而在每年的7~9月,晴天则相对较多,有的年份甚至有半个月无雨,出现“伏旱”。
贵阳市现辖云岩、南明、花溪、乌当、白云、观山湖6个区和修文、息烽、开阳三个县及清镇市;4个国家级开发区(贵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贵阳综合保税区、双龙航空经济区)。全市总面积8043平方公里,75个乡镇(26个乡,49个镇),635个社区居委会,912个村民居委会,96个社区服务中心,2228个社区服务机构。
2021年,全市年末常住人口610.23万人,比上年增长1.9%;年平均人口604.61万人,增长1.3%。
截至2021年,全市有55个民族成分,少数民族人口128.33万人,占总人口的21.43%。全市有11个世居少数民族,分别是苗族、布依族、土家族、彝族、侗族、仡佬族、白族、回族、满族、壮族、水族。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18个民族乡和非民族乡的279个民族聚居村。18个民族乡的区域分布为:花溪区的孟关苗族布依族乡、黔陶布依族苗族乡、马铃布依族苗族乡、高坡苗族乡;乌当区的新堡布依族乡、偏坡布依族乡;白云区的都拉布依族乡、牛场布依族乡;开阳县的禾丰布依族苗族乡、南江布依族苗族乡、高寨苗族布依族乡;息烽县的青山苗族乡;修文县的大石布依族乡;清镇市的麦格苗族布依族乡、王庄布依族苗族乡、流长苗族乡。贵安新区湖潮布依族苗族乡;双龙经济区小碧布依族苗族乡。
2021年,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4711.04亿元,比上年增长6.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3.44亿元,增长7.8%;第二产业增加值1681.34亿元,增长5.4%;第三产业增加值2836.25亿元,增长7.3%。人均生产总值77919元,增长5.2%。
贵阳是一座“山中有城,城中有山,绿带环绕,森林围城,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具有高原特色的现代化城市,享有“森林之城,避暑之都”的美名。
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
贵阳市名列2019年度公共服务满意度排名全国第七
连续8次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在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百强城市海外传播影响力指数榜上贵阳排名第45。
“富强之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特别报道”十大案例城市
第17届东博会中方“魅力之城”
上榜“城市发展潜力100强”
入围“2019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候选名单
最受欢迎十大旅游城市
2018中国国际营商环境标杆城市
2018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十佳城市
以“中国最佳全域旅游创建示范城市”荣登“2018旅游业最美中国榜”
“影响中国”2018年度城市
最佳优质旅游城市
中国避暑之都
全球避暑旅游名城
首个国家森林城市
首个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城市
国家园林城市
中国舞蹈之都
全国双拥模范城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中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
中日环保示范城市
国家信息化建设试点城市
全国绿化模范城市
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
全国制造业信息化试点城市
中国避暑旅游城市榜首
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
全国文明城市
国家卫生城市
入选2020年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名单
2020中国国家旅游年度臻选旅游城市
入围“2020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候选城
2020网红城市百强
全国首个“国家森林城市”
中国第一个国家级大数据示范区
2020中国十大最具投资价值城市
2020中国国家旅游年度臻选旅游城市
2020—2021年度“中国美好生活城市十大“大美之城”
2020—2021年度“中国美好生活城市十大“舒适之城”
2021年中国百强城市
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
全国首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地区
中国数字生态基础驱动型城市
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
2021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2021-2022年度中国城市百强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2021年度国家卫生城市
2022中国候鸟式养老夏季栖息地适宜度指数第二名
2021年国家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建设“优秀等次”
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重点城市
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
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名单
土地资源
全市土地总面积804336.6公顷。其中,耕地269154.27公顷,园地11775公顷,林地339349.05公顷,城市用地17009.37公顷,建制镇用地6949.89公顷,村庄用地22977.76公顷,采矿用地6132.51公顷,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1479.08公顷,交通运输用地12785.88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8568.91公顷,另有其他土地类型若干公顷。土地资源总的特点是:①绝对数量大,人均占有量少。贵阳市人均占有耕地仅为0.059公顷,按中国人均耕地面积0.09公顷、世界人均耕地面积0.32公顷计算,贵阳仅为中国人均耕地面积的65.56%,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18.44%,不到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五分之一。②类型复杂多样、耕地比重小。贵阳耕地面积仅占土地总面积的33.46%。随着贵阳城镇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今后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数量将进一步增加,建设占用耕地需求量与控制指标的矛盾将更加突出。③土地资源保护和开发的问题较突出。
矿产资源
全市已探明矿种52种,主要有煤、铁、硅、重晶石、大理石、耐火黏土、铝矾土、磷、硫、汞等矿产资源。铝土矿保有储量4.3亿吨,占全国的五分之一,矿床主要集中在修文县和清镇市,有特大型、大型、中型矿床9个,其中清镇市猫场铝土矿储量1.5亿吨,为国内著名特大型铝土矿。铝矿品位高,三氧化二铝含量平均在70%左右,铁含量平均小于5%,铝、硅比平均为7.87。磷矿储量4.64亿吨,是全国三大磷矿基地之一,全国70%以上的优质磷矿集中在贵阳。煤炭储量9亿吨,“一市三县”及部分郊区有分布;铁矿储量2396万吨,硫铁矿储量2878万吨,汞(金属量)储量2683万吨。贵阳矿产资源具有以下特点:①查明的资源储量丰富,优势矿产突出,以分布范围广的沉积矿产为主;②优势矿产铝、磷、水泥用灰岩等矿产分布相对集中,质量好,规模大,利于兴建规模开发的骨干矿山企业;③优势矿产铝、磷、水泥原料等勘查程度高,可供开发利用的资源储量及潜力大,能保证中长期开发所需,与之开发选冶所需配套矿产资源较齐全:④优势矿产多分布在铁路及高等级公路附近,市及周边电力资源丰富,开发利用的外部条件好。全市被开发利用的矿产有近20种,形成一定生产规模的矿山有铝土矿、磷、煤、熔剂灰岩、冶金用砂岩、水泥原料、砖瓦原料、砂石等10多种。全市查明资源储量的239处产地中,约有二分之一产地已被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