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概况】松桃苗族自治县素有“黔东北门户”和“一脚踏三省”之称。铜仁市辖县。位于市境东北部,东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凤凰县接壤,南与江口县接界,西与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毗邻,北与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交界。面积3409平方千米。户籍人口73.3万,以苗族为主,还有汉、侗、土家、侗等民族。蓼皋街道、大兴街道、世昌街道、太平营街道、九江街道5街道,盘石镇、盘信镇、大坪场镇、普觉镇、寨英镇、孟溪镇、乌罗镇、甘龙镇、长兴堡镇、迓驾镇、牛郎镇、大路镇、木树镇、冷水溪镇、黄板镇、正大镇、平头镇17镇,长坪乡、妙隘乡、石梁乡、瓦溪乡、永安乡、沙坝河乡6乡。县人民政府驻蓼皋街道。地势西高东低,属丘陵河谷盆地。松桃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气候宜人。
松桃河由南向北穿越境内。总括起来,松桃有“一山、二洞、五水、十二坝子”的地貌特征。“一山”指梵净山,位于县境西南部,处于松桃、江口、印江三县交界处,197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8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接纳为全球“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成员单位,继后成为国家级风景区。梵净山金顶乃全县最高点,海拔达2493.4米。“二洞”指世昌的盘豹洞和乌罗的潜龙洞,“五水”分别为松桃河、河界营河、甘龙河、平头河和邓堡河,其中松桃河经湖南花垣注入沅江,平头河则为松桃河最大支流,河界营河和邓堡河注入铜仁锦江,甘龙河注入乌江。“十二坝子”分别为寨炳坝(含平浪坝和乾洲坝)、道水坝(含火连寨)、芭茅坪坝、太平坝(含腊山)、土屯坝(含滥桥)、安山坝(含矮屯)、普觉大坝、邓堡大坝(含焦溪)、乌罗大坝、石梁大坝、白果坝(含灯阳)、麻兔大坝,其中乌罗大坝被称为松桃唯一的“万亩大坝”。
境内有住建部等部门认定的19个国家传统村落,即候溪屯村、薅菜村苗王城、半坡村、大水村、邓堡村、寨英村、头京村、文山村、大湾村、干背河村罗溪屯、高坎村、真武堡村、蕉溪村、凯牌村、世昌村底、麻洞村、地甲司村、干沙坪村、界牌村;有寨英镇1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有一个AAAA级苗王城风景区。
【地名异名】松桃来历:清雍正八年(1730年),正大营理苗同知迁至长冲(现老松桃)建厅,厅对面有座山,山上长满松树,称松树坡;坡的半山腰有个洞,叫桃源洞,人们就把这个地方称为松树坡桃源洞,后来为叫起来方便,就前取一松字,后取一桃字,合起来叫松桃,苗语译音叫“绍导”。由于厅署驻地在此,“松桃”也就成了厅署名,史上称松桃厅。1733年厅署搬迁到蓼皋山脚建城,厅名仍叫松桃厅,而原松桃则加一“老”字,叫老松桃。
【地名沿革】松桃历史悠久,1980年木树镇出土的磨光石斧、夹砂红陶片和夹砂灰陶片,经鉴定为新石器时代遗物。据贵州《通志》载:松桃在明以前,俱为苗族聚居地,“接连黔、楚、蜀,谓之三不管地”,至清朝“始隶版籍”。《松桃厅志》载:清雍正八年(1730年),移正大营同知为松桃理苗同知,移铜仁协同驻松桃。并置松桃厅。雍正十一年,松桃厅由长冲移至蓼皋建厅城。嘉庆二年(1797年),松桃厅升为松桃直隶军民厅,拨原入铜仁府的乌罗、平头二长官司归松鼠桃直隶厅。嘉庆七年(1802年),设石岘卫。至道光十五年(1835年),松桃直隶厅辖2司、14汛、1卫。1913年废厅,改置松桃县,属黔东道。1935年属第九行政督察区。1937年属第一行政督察区。1943年属第六行政督察区。1949年属铜仁专区。1952年划四川省秀山县九江乡入隶。1956年撤销松桃县改置松桃苗族自治县,划铜仁县牛郎区及江口县小屯乡等属辖。1970年属铜仁地区。2012年属铜仁市。2016年,松桃苗族自治县行政区划调整,形成辖5街道17镇6乡的格局。
【地名概况】辖区内行政区划地名具有以下特点:①以自然地理实体命名。如冷水溪镇,以这段河水夏天凉爽冰冷而名冷水溪。大路镇以街上的一条大道而取名大路。木树镇是以政府所在地的一棵大树而得名。②以谐音得名。如迓驾镇以迎接皇帝或上级官员来时的迎迓谐音迓驾而得名。普觉镇是由堡脚的谐音“普觉”而名。大兴街道则是以苗语称豹子为“大醒”谐音大兴而名。黄板镇,是以苗语“王板”的谐音黄板而得名 ③以英雄名字命名得名,如世昌街道,是以二级战斗英雄龙世昌的名字命名而得名。④以表达人民群众希冀而得名。如永安乡,原名火烧桥,因街头的一座桥几次被火烧而名,后修了石桥,为表达乡民希望永远安定而取名永安,后就以此为该地行政区域名而名永安。
【地名应用】以“松桃”冠名有:
松桃苗绣:是松桃苗族民间群体记忆传承的手工刺绣技艺,是以贵州省松桃为中心的武陵山苗族文化特色的苗族刺绣产品的总称。
【行政区划】松桃苗族自治县(简称松桃),贵州省铜仁市辖县。成立于1956年,是国务院批准成立最早的自治县之一。
松桃地处武陵山脉主峰梵净山东麓,地处黔、湘、渝两省一市结合部,与湖南的花垣、凤凰相连接,同重庆的酉阳、秀山接壤,区位适中,交通便利,素有“黔东门户”之称。古有“地接川楚,位遏三湘”之名。
全县辖5个街道、17个镇、6个乡。总面积3409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24余平方千米以上。是铜仁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综合实力最强的一个县。
2019年3月,入选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0年3月3日,退出贫困县序列,实现脱贫“摘帽”。
【自然环境】松桃苗族自治县是全国最早成立的三个苗族自治县之一,也是一个革命老区县。位于贵州省东北边缘,处在黔、湘、渝两省一市结合部。东北与湖南省的凤凰、花垣两县相连,西与重庆市的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交界,南面是本省山水秀丽的铜仁市,古有“地接川楚,位遏三湘,实黔东门户”之称。全境平面图形似马鞍,东西76公里,南北74公里,总面积3400平方公里。地理位置处于东经108°35′42″—109°23′30″,北纬27°49′40″—28°30′20″,为云贵高原东部斜坡向湘西丘陵过渡的中间地段,境内海拔不一,最低点为牛郎镇贵阳溪出水口,海拔285米;最高点是梵净山老金顶,海拔2493.8米,全县平均海拔650米。县境西南部是梵净山,东部是腊尔山,武陵山脉延伸到梵净山形成主峰,全县的山脉水系多数顺应梵净山岭脉北东25度走向延伸。境内有五条明显岭脉:西南部梵净山的白云寺山脉,沿着梵净山主峰向北倾斜,是沅江与乌江的分水岭;普觉、孟溪两镇之间的红树岭,与横贯县境东部的八十坡、七星坡,是沅江水系松江河与铜仁锦江河的分水岭;位于永安乡、石梁乡和甘龙镇之间的马脑山与围罗山,为乌江水系甘龙河与印江河的分水岭;冷水溪乡的椅子山和总岭,为松江河与秀山河的分水岭;东部盘石镇、长坪乡与盘信镇之间的腊尔山、来龙坡,是锦江水系的官舟河、河界营河与湖南省花垣、凤凰两县河流的分水岭。这些山脉逶迤盘亘,组成中山、中低山、低山丘陵、河谷与坝地的诸种地貌。按地貌分布和组合关系,全县可分“东部丘陵状中低山区、中部丘陵河谷区、北部低山沟谷区、南部低山沟谷区、西部中山峡谷区”等五个区域。
松桃地貌类型多样,组合形式复杂。在组成物质上,有的是灰岩、砂页岩,也有的是河流沉积或两者相结合。砂页岩类岩层分布面积200余万亩,厚度达2630多公尺;碳酸盐类岩层分布面积219.37万亩,厚度达2400多公尺。呈穿插分布,性质各有所异。这种构造、侵蚀、溶蚀、堆积互相交错排列的地貌形态,为农业生产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亦形成千姿百态、奇形怪状、璀璨夺目、雄伟壮观的溶洞景观群。
县内河流均属长江流域,分属沅江水系和乌江水系。属沅江水系的有松江河和锦江支流的河界营河;属乌江水系的有甘龙河。全县大小河流共148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20平方公里的有37条,河道总长744.9公里,总流域面积2200平方公里;河网密度为每平方公里面积内有0.26公里。这些河流大部分发源于梵净山东北麓,呈扇形状流向县境的东、南、北三个方向,分别注入湖南酉水、铜仁锦江河和黔东北的乌江。松江河、河界营河和寨英河,过去都曾通行船舶,50吨的大木船畅通无阻,是新中国成立前松桃与外界经济联系的主要通道,松桃的木材、桐油、花生、柑桔、药材等大棕土特产,多经水路运销铜仁、常德、武汉等地,同时运回松桃人民所需的花纱、食盐和布匹等。松江河长121.7公里,流域面积1544平方公里,发源于梵净山东北麓三阳溪的马泉。主要支流有平南河、平头司河和响水洞河。松桃水能理论蕴藏量为13.6019万千瓦,可开发量为3.9367万千瓦,占理论蕴藏量的28.94%。
松桃处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冬冷夏热,春温秋爽,四季分明,气候宜人,雨量充沛,热量丰富。全年平均气温16.5℃,最热的7月份日均27.3℃,最冷的一月份日均气温4.3℃。全年总积温5800℃,年活动积温为5138.9℃,无霜期293天。年降水量1378.3毫米,平均年雨日为183天,年平均日照数为1228小时。
【经济发展】202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7.0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8.2%。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增加值43.54亿元,增长7.5%;第二产业增加值43.78亿元,增长4.9%;第三产业增加值99.69亿元,增长10.0%。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23.28%,比上年下降0.1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23.41%,比上年下降0.7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53.31%,比上年提高0.91个百分点。
【政府网站】http://www.songtao.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