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江区是铜仁市的主城区,素有“黔东明珠”之称。全区辖15个乡(镇、街道)97个村(社区),国土总面积1008.97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4.89万人,常住人口44.21万人,区内居住有汉、苗、侗、土家等26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7%,2018年实现整区脱贫摘帽,2019年实现贫困人口动态清零,系“中国传统龙舟之乡”“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贵州省平安建设先进县”。
碧江源远流长,是多元民族文化的热土。明永乐年间设置铜仁府,万历年间置铜仁县,至今已有600多年置县史,1987年撤县建铜仁市(县级),2011年撤市设区,改为“碧江”。孕育了早期中国共产党军队的缔造者、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和湘鄂西红军的创建者周逸群等一批历史名人。
碧江物华天宝,是一座刻在山水间的城市。境内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汞等20余种,森林覆盖率达68.21%,连续九年位居全省主城区方阵第一。城区四面峰峦拱列,三江潆洄穿城绕廓,绘就了一副“城在水中、水在山中、人在景中”的美丽画卷,拥有东山楼阁、渔梁夜月等“铜江十二景”,九龙洞、中南门古城、徐福后裔茶园山庄等景点,风韵美不胜收。
碧江区位独特,是武陵山区域性交通枢纽。地处湘、黔两省交界,是长江中上游综合开发和黔渝经济合作的重要节点。铜仁凤凰机场、渝怀铁路、杭瑞高速、铜玉城际铁路构建8小时交通圈,城区主干道路以及县乡村公路构成了互联互通的交通网络。
碧江发展迅速,是日新月异的活力迸发之地。“十三五”时期,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大力实施“三大战略行动”,深入推进“四化同步”发展,区域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福祉持续改善。2020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29.51亿元,同比增长5.9%;经济总量在全省88个区县中排第21位。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十二五”末的24427元、9410元增长到36996元、15273元,年均分别增长8.7%、10.2%。2021年,碧江区生产总值完成255.37亿元,同比增长10%,排全市第1位,比全国(8.1%)、全省(8.1%)、全市(8.6%)分别高1.9、1.9、1.4个百分点。
【行政区划】碧江区辖15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分别是:锦江街道、河西街道、环北街道、灯塔街道、正光街道、铜兴街道、川硐街道、坝黄镇、漾头镇、云场坪镇、滑石乡、和平乡、瓦屋乡、桐木坪乡、六龙山乡。区人民政府驻地为川硐街道凉湾村。
【地理位置】铜仁市碧江区位于贵州省的东北部,铜仁市的东部,地处贵州高原向湘两山地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即武陵山脉主峰梵浄山和湘西台地主峰雪峰山之间。其地理坐标为北纬27°32'18"-27°52'40",东经108°56'13"-109°28'20"。全区国土总面积1008.97平方公里、其中城区建成面积30平方千米,耕地面积7925公顷。古有“黔东各郡邑,独美于制仁”的赞誉,今有“黔东明珠”“黔东门户”之称号,是贵州省地级铜仁市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和交通枢纽。
【政府网站】http://www.bjq.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