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人@ZSR - 助力招商引资工作 | 致敬招商引资工作者! 首页 > 招商站群 > 贵州 > 招商载体 > 正文 返回 打印

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简介

不详  2022-12-22  纳雍县人民政府网

  地理位置

  纳雍县位于东经104度55分40秒至105度38分4秒,北纬26度30分16秒至27度5分54秒。地处贵州省西北、毕节地区东南,形如一只头西尾东,侧卧于乌蒙山系东南麓、六冲河与三岔河之间的山羊。其东南与织金、六枝,西南与水城,西北与毕节、赫章,东北与大方相连。

  区域面积

  东西相距56公里,南北相距48公里,总面积2448平方公里。

  人  口

  2021年末,全县年末户籍人口108.71万人。按城乡分,城镇人口47.58万人,乡村人口61.13万人。按性别分,男性人口56.85万人,女性人口51.86万人。年末常住人口71.1万人。

  建制沿革

  大约殷周时期,今纳雍属鬼方,春秋时期属于牂牁古国。战国初期,牂牁古国衰裂,夜郎兴起,贵州大部为夜郎国统属,今纳雍亦在夜郎国境内。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收夜郎地置夜郎、汉阳诸县,今纳雍属汉阳县,汉阳县属象郡。

  汉建元六年(公元前140),置犍为郡及邑、汉阳、平夷、朱提、郁鄢诸县,今纳雍属平夷县。元鼎六年(公元前111),置牂牁郡,平夷改隶牂牁。元始四年(4),更牂牁为同亭;晋太安元年(302),置宁州,以牂牁、朱提领属。永嘉五年(311),将牂牁分为牂牁、平夷、夜郎三郡,后因避桓温讳,改平夷郡为平蛮郡,平夷县亦为平蛮县。今纳雍先为平夷郡平夷县,后为平蛮郡平蛮县属地。

  南北朝时,梁泰清中,宁州为爨氏(史称乌蛮)所据,郡县俱废。唐龙朔三年(663),矩州剌史谢法成招抚比楼等七千内附,总章三年(670),以比楼地置禄州、汤望州,今纳雍部分在唐时为汤望州和郝州属地,分别隶黔州都督府和戍州都督府。但“皆羁縻州也”。

  五代时建置袭旧。宋末诸州皆废,唯称罗氏鬼国,其地包括原郝、义、龚、犍、晖、禄、汤望八州和原牂牁郡,今纳雍属其领地。

  元至元十五年(1278),罗氏鬼主阿柞内附,诏为其地安抚史,立乌撒军民总管府,十九年(1282),置顺元等路军民宣慰司及都元帅府,并置亦奚不薛、阿且、阿陇三路达鲁哈赤,二十年(1283),置亦奚不薛宣慰司及三路土官,后总三路为一,立亦奚不薛总管府,阿里为总管。大德七年(1303),罢亦奚不薛宣慰司及总管府,并于八番顺元,徙顺元宣抚司于亦奚不薛,以阿画为宣抚使居水西,阿重为同知,居水东,降宣抚司为安慰司,时领蛮夷长官所二十四,在水西有八,今纳雍为木窝、普得、普仲、市北洞等长官所领地。

  明洪武五年(1372),改顺元为贵州,随置贵州宣慰司,崇祯三年(1630)改贵州宣慰司为水西宣慰司,但仅统水西之地,自分为中水、下水、底水,盖三路达鲁哈赤、三部土官之旧,每路下辖四宗亲,后讹为则溪,每宗亲下有土目四,共四十八目。时归宗、杓坐、总机、以支、以个等土目均在今纳雍。大约今纳雍鬃岭、阳长、乐治、居仁等乡镇属火着则溪,维新、姑开、龙场、治昆属木胯则溪,张维以及雍熙部分属法戈则溪。

  康熙四年(1665),以水西地置大定、平远、黔西及威宁四府。大定府以原化各则溪地编悦服、乐贡二里,原火着则溪地编大有、嘉禾二里,原架勒则溪地编永顺、常平二里,原木胯则溪地编仁育、义渐二里。悦服里包括今纳雍寨落、龙场、治昆等乡镇和维新部分,大有里包括乐治、老凹坝、沙包、王家寨、水东等乡镇和雍熙镇部分,嘉禾里包括鬃岭、阳长、百兴、曙光和雍熙镇部分,仁育里包括维新、姑开大部,平远州育仁里包括张维和百兴部分。二十二年(1683),改黔西、平远为州,隶大定府,同时复置水西宣慰司和阿武长官所,二十六年(1687),改大定府为州,与黔西、平远同隶威宁府,三十七年(1698),裁撤水西宣慰司与阿武长官所,雍正八年(1730),复改大定为府,威宁为州,与黔西、平远、毕节同隶大定。今纳雍为大定府亲辖地。十一年(1733)置水城厅,以府辖永顺、常平二里属之(后又割平远州崇信、时丰、岁稔三里),今纳雍猪场、新房乡部分(属永顺里)亦由大定府亲辖地划归水城厅领属。

  民国3年(1914),废府置县,大定府改为大定县,原大定府亲辖地划为9个区,今纳雍大部属西一、二、三区,西一区区公所驻大定对江屯,辖今纳雍乐治、老凹坝、沙包等乡镇和王家寨镇部分;西二区区公所驻大兔场,辖今雍熙镇、鬃岭、阳长、百兴等乡镇、王家寨镇部分;西三区区公所驻大定以列猫场,辖今纳雍维新、龙场、姑开、治昆等乡镇。

  民国13年(1924),大定县调为11个区,今纳雍大部分分别属于西一、二、三、四区,西一、二区不变,西三区区公所驻地未动,改辖今董地、化作乡和龙场镇大部,西四区区公所驻小兔场(今维新),辖今维新、东关、姑开、羊场、锅圈岩、昆寨、左鸠戛、寨落等乡镇以及龙场镇大部、猪场乡一部。

  民国17年(1928),大定县调整为20个区,今纳雍大部分别属于四、五、六、七区。西四区区公所驻大龙场(今龙场镇),辖今龙场、寨落、董地等乡镇;西五区区公所驻大兔场,辖今雍熙镇、王家寨、乐治、沙包、勺窝等乡镇和张家湾镇部分;西六区区公所驻白泥屯(今百兴),辖今阳长、鬃岭、曙光等乡镇和百兴镇大部;西七区区公所驻小兔场,辖今维新、厍东关、董地、化作、昆寨、左鸠戛、姑开、羊场、锅圈岩等乡镇和猪场一部。

  民国20年(1931),大定县调为10个正区10个副区,纳雍大部属于六、七、八区及其副区。六区区公所驻大兔场,辖原西五区之地,副区白泥屯,辖原西六区之地;七区区公所驻小兔场,辖维新、厍东关、化作、董地,副区驻锅圈岩马场,辖今姑开、羊场、锅圈岩等乡;第八区区公所驻大定以列猫场,副区驻大龙场,辖原西四区之地。

  民国25年(1936),大定县并为9个区,纳雍大部属五、六、七区。五区区公所驻大兔场,辖今乐治、沙包、雍熙、勺窝、王家寨、阳长、鬃岭、曙光、百兴等乡镇;第六区区公所驻大定以列猫场,在纳雍辖原第八区副区之地;第七区区公所驻小兔场,辖原七区正副区之地。

  纳雍县原属大定府(今大方县),民国卅年(1941年)成立纳雍县设治筹备处,因县南有一纳雍河,即以纳雍为县名(亦取纳民雍熙之意)。同年7月1日,成立纳雍县政府。

  地质状况

  纳雍位于古黔中隆起西端,地层发育不全,早古生代地层大部缺失,仅见上震旦统地层出露,分布最广发育最全的中生代二迭系和三迭系,侏罗系仅于西部零星发育。

  纳雍地处阳子台褶带中部,褶皱和断裂均较发育,构造线方位变化较大。

  岩浆活动主要表现为早二迭系世末、晚二迭世初期的峨嵋山玄武岩喷发及同原的次火山岩发育,其它于中三迭世初期及晚二迭世末、早三迭世末的斑脱岩化凝灰岩而形成,前者规模较大,与成矿关系密切。

  地势地貌

  纳雍位于古黔中隆起西端,是贵州高原第二阶梯黔西山原的一部分,即云贵高原向黔中山原的过度地带,地势西北东南高、东北西南低,境内山脉呈“L”形由西北向东南延伸。全省海拔最高的赫章韭菜坪山脊东南支,由西北入境,经癞疙宝大山与石人大梁子、昆寨梁子连成一线,向中部和西南部延伸,与马骔岭、斗篷箐、杓坐大山、解板箐大山连成一片,横贯东南,呈屋脊状分别向东北和西南两翼倾斜。龙场东北一线以东,呈北东向多字型排列的褶皱断裂系列,有沟河色向斜、乐治向斜、路嘴向斜等,属华夏式构造。龙场东北一线以西,则呈北东向平行斜列的褶皱断裂,有包谷山背斜、银厂沟背斜、杓坐背斜、斗篷箐背斜等,属华夏式构造。纳雍县最高峰是位于西北部的癞疙宝大山,海拔2476.40米,最低点是东部乐治黄猫寨岔河口,海拔1052米,平均海拔1684米,相对高差1424米。在纳雍县2448平方公里总面积中,相对高差大于400米的大山坡地534.97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1.09%;相对高差在300-400米的中山坡地767.81平方公里,占31.40%;想到高差在200米-300米的小山坡地534.17平方公里,占21.80%;其中他小丘和谷地609.55平方公里,占24.90%。

  土地,大都倾斜,坡度较大,在总面积中,坡度小于5度的平坦地带,只有247.20平方公里,占10.10%;5度至15度的缓坡地带386.80平方公里,占15.80%;15度至25度的中坡地带1047.80平方公里,占42.80%;25度至35度的陡坡地带501.8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0.50%;35度以上的陡坡地带264.4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0.80%。

  由于山脉切割,河流顺地势呈东西两翼颁分布,相应构成两大水系:一是总溪河-瓜仲河水系,由西流向北东,流域面积1739平方公里;另一条由西北流向东南,形成纳雍河水系,流域面积680.60平方公里。水流下切,高原面破坏严重,形成高原山地、坡地和河谷洼地。

  纳雍境内地貌有高中山、中山、低中山、洼地、盆地等5种类型。

  气候特点

  全县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4.8℃,平均日照1439.2小时,年均降雨量1226毫米,年均雨日217天,无霜期250天,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适宜于玉米、水稻、洋芋、烤烟、甘桔等农作物生长。

  土地资源

  全县有耕地9.54万公顷。

  矿产资源

  纳雍是一个资源丰富,开发前景较好的县,现已探明的地下资源有煤、铅锌、大理石、硫铁、莹石、白云石、石灰石等20余种矿藏。其中,无烟煤储量123亿吨,占全省储量的14.4%,位居第四位,可开采量68亿吨,煤质优良,属低硫低灰高发热的优质无烟煤;铅锌地质储量10万吨,品位高、易开采;大理石储量68.63亿立方米,可逐层开采,自成板材,层面平整的黑色大理石被专家命名为“纳墨玉”,还有虎皮、水浪花等十多种品种,均可制成板材、地面砖、工艺品;铁矿储量103万吨,硫铁矿储量74万吨。水能资源丰富,可开发量6万千瓦,现仅开发1万多千瓦。已建成两座4×30万千瓦的火电厂,是贵州“西电东送”的重要能源基地。投资330多亿元、年产200万吨的煤制清洁燃料项目已进入国家有关规划并获得相关部门核准,有望开工建设。

  自然资源

  纳雍依托《中国3356项目》、长防林工程、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农业开发项目等,植造了大量的用材林和经济林。坚定不移强保护严治理,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绿色发展成效显现。2021年深入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实施退耕还林、国储林建设、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项目,完成造林8.01万亩;治理岩溶面积40平方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5平方公里;治理石漠化面积13.4平方公里;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1.69%。县内盛产烤烟、生漆、核桃、茶叶、竹荪、杜仲、黄柏、天麻等经济作物,有宜烟地面积30多万亩,是北京等国内烟厂的原料生产基地。有宜牧地面积80余万亩,发展畜牧业条件较好。全县茶叶种植近30万亩,品质十分优良,是贵州唯一的 “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被命名为“中国高山生态有机茶之乡”。纳雍生物资源丰富,有约30平方公里的珍稀植物——珙桐,是全国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珙桐自然分布区域,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珙桐之乡”。纳雍是玛瑙红樱桃发源地,被誉为“玛瑙红樱桃之乡”。

  人文资源

  纳雍属多民族聚居区,全县共有苗、彝、白、布依、回、侗、壮等22个少数民族。民族风情多姿多彩,有苗族的“跳花坡”、“打嘎”,彝族的“搓子舞”,布依族的“六月六”,穿青人的“打亲家”等,充满着浓郁的地方色彩。苗族芦笙舞“滚山珠”、箐苗服饰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小花苗服饰、苗族飞歌、“划筷祭祖”、苗族蜡染、纳雍傩戏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是舞姿古朴、骄健、惊奇的苗族芦笙舞——“滚山珠”曾多次出国演出获得好评。此外,苗族的蜡染和刺绣也别具特色,令人赞叹。纳雍民间诗词文化发达,是文化部授予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纳雍是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地区,盲谷、伏流、峰林随处可见。主要旅游景点有小三峡之称的总溪河风光,雄奇壮观的吊水岩瀑布,碧波荡漾、杜鹃喷香的过狮河水库以及桃园洞、彭家洞、宣慰洞、白龙洞等离奇古怪的溶洞景观,还有万寿桥、奢香行宫、古战场猴儿关,红军路过枪杆岩等历史遗迹。

  国民经济

  初步核算,2021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87.24亿元,比上年增长6.8%,两年平均增长5.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4.66亿元,比上年增长7.7%;第二产业增加值56.56亿元,比上年增长9.6%;第三产业增加值86.01亿元,比上年增长4.6%;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23.85%、30.21%、45.94%。人均生产总值26224元,增长7%。

  【政府网站】http://www.gznayong.gov.cn/



文章地址:https://www.cnzsr.com/showinfo-282-1734-0.html  | | 招商人@ZSR - 助力招商引资工作 | 致敬招商引资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