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昌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地处安宁河谷腹地,古称“香城”“凤凰城”和“燕子城”,县域面积2298.5平方公里,辖10个乡镇、2个街道、65个村、8个社区居委会,有汉、彝、傈僳等23个民族,常住人口22.5万,其中少数民族占32.5%。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86.1亿元;民营经济增加值45.9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6.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4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2890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441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793元。
历史悠久,人文厚重。德昌建制已经有两千余年历史,是“北达京畿,南通蒙昭”的南丝绸之路必经地。蕴含着丰厚的凤凰文化、“九宫十八庙”佛道教文化、傈僳族文化、红军红色文化,以及厚重的历史民俗文化,全国重点文物战国至西汉大石墓群被誉为“中国金字塔”,省级保护文物钟鼓楼、字库塔文风绵延,凉山唯一的傈僳族文化独具魅力,23处国家、省、州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和2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全面展示德昌历史文化底蕴。
区位突出,通达四方。德昌地处四川第二大平原安宁河谷腹地,是中国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的重要节点,省委、省政府安宁河谷地区率先发展的腹心地带,西昌、德昌、冕宁、喜德“同城化”发展的重要城市,成昆铁路、雅攀高速、108国道及正在建设的成昆铁路复线纵贯南北,境内有火车站7个、高速公路出口3个,距西南一流支线机场青山机场64公里,同处西昌半小时经济圈和攀枝花一小时经济圈,由铁路、公路、航空构成的立体交通网络快速便捷。
气候温和,物产丰富。德昌西临雅砻江、东连螺髻山,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年均日照总时数2245.3小时、年平均气温17.9℃,年均降水量1072.2毫米、相对湿度64.3%,无霜期300天以上,优良天气100%,城区海拔1375米,年均PM2.5指数≤25μm(微米)、负氧离子年均浓度4286个/㎝³,最高在8月达5221个/㎝³,饮用水106项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极适宜多种经济作物生长,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农业的理想之地。烟叶、蚕桑、蔬菜、林果等特色支柱产业全面快速发展,核桃、枇杷、桑椹、樱桃等现代农业产业园初具规模,带动能力持续增强,“德昌桑椹”“建昌板鸭”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中国果桑之乡”已成为德昌的重要名片。
资源富集,产业聚集。德昌境内有矿点矿化点近200个,矿种47种,经地质部门勘查过的矿点21个,矿种12种,特别是稀土、氧化物远景储量达200万吨;安宁河水电梯级开发有序推进,风力发电填补四川空白,光伏发电方兴未艾,全县已开发风光水能资源近80万千瓦,基本形成风光水电互补发展格局。规划总面积47.27平方公里的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德昌集中区建设步伐加快,获批中小企业孵化基地四川省第一批特色产业基地、省级经济开发区——四川德昌特色产业园区,园区入驻企业72户,其中风电装备制造、钒钛稀土加工、农特产品加工等规模以上企业26户,产业集中度达85%以上。
环境优美,宜居宜业。德昌森林覆盖率达71.6%,有“春秋三百天、四季养生地”之美誉。境内国家4A级景区螺髻山驰名中外,“樱桃节”“桑椹节”“冲浪节”等特色旅游持续升温,角半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凤凰城休闲度假游、生态农业园观光游、傈僳族风情游等新业态声名鹊起,已获评中国天然氧吧、全国绿化模范县、最具投资价值目的地城市、自然(养生)旅游目的地、四川省十大最具潜力森林康养目的地、四川省园林县城,成功创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县。
【政府网站】http://www.lsdc.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