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市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地处四川第二大平原——安宁河平原腹地,是全国最大彝族聚居区──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首府,是攀西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西昌自古就是通往祖国西南边陲的重要通道、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必经之地。1935年,中央红军过凉山,在礼州土官庄召开了著名的礼州会议,确定了北上抗日的行军路线,并首次提出“长征”一词,在党史、军史、革命史上写下光辉一页。1950年西昌解放,设立西康省西昌专区,1955年西昌专区划归四川省,1978年西昌专区与凉山彝族自治州合并,西昌撤县设市。西昌市幅员面积2882.9平方公里,辖25个乡镇(街道),常住人口95.5万人,城镇化率为66.63%;西昌属于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区,冬暖夏凉、四季如春,雨量充沛、降雨集中,日照充足、光热资源丰富,素有月亮城、太阳城、航天城、小春城之美誉,是一座春天栖息的城市。
矿产水能资源得天独厚。西昌地处著名的攀西裂谷成矿带,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品位高、埋藏浅、采取条件好、综合利用价值高的特点,有色金属、钒钛磁铁矿保有储量居全国、全省前列,是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的核心区域。目前,西昌正着力打造国际先进的钒钛基地,已获国际国内发明专利351项,带动工业经济形成了“一体三翼”发展格局,73户规上企业成为新型工业化主体,三大工业园区成为核心龙头。2018年,西昌钒钛产业园区升级为省级产业园区。凉山为千河之州,西昌是百河之市,水能资源十分丰富,是国家最大的“西电东送”战略基地,已建成佑君500kV、裕隆±800kV等多个大型输变电项目,已建成洼垴电站、官地电站、呷榴河电站等大中型水电站,已基本建成邛海支渠、河西渠等中小型灌区渠系工程,在安宁河沿岸形成完善的灌溉渠网。
绿色农林资源丰富多样。西昌是中国同纬度地区日照时数和总辐射量最多的地区之一、发展绿色特色农业的最适宜区,是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地区。西昌是全国粮食大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中国洋葱之乡、中国花木之乡、中国冬草莓之乡、全国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市、国家蔬菜产业重点县、国家奶牛标准化示范县、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全国绿色水稻20万亩生产基地、全国绿色蔬菜标准化10万亩基地、四川省鲜切花和盆花生产基地、四川省优质蔬菜生产基地及四川省现代农业(粮经复合产业)重点县。多个特色产品获得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许可认证,西昌钢鹅、高山黑猪、建昌鸭等取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西昌拥有林地260万亩、占幅员总面积的60.14%,拥有森林22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1.5%,拥有全国面积最大、成效最好的飞播林区——东西河飞播林区,先后荣获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首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等一大批荣誉。
生态旅游资源绚丽多彩。西昌是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川滇旅游黄金线上的重要节点,是中国攀西地区阳光度假旅游核心区,地处最适宜人类居住的1500米海拔高度,年平均气温18℃,年日照2500多小时,年均氧生度95%,多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60天以上。境内及周边地区有邛海-泸山、螺髻山、泸沽湖、灵山寺、卫星发射基地等众多景区,被评为中国最美的五大养生栖息地、中国旅游最令人向往的地方、中国最值得去的十座小城市之一。建成2万亩的邛海湿地公园,邛海水域面积增加至34平方公里,成为全国最大城市生态保护湿地,先后荣获国家湿地旅游示范基地、国家湿地公园、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国家环保科普基地、中国最佳野生鸟类观赏地等荣誉。乡村旅游瑰丽多姿,成功打造了以安哈“螺岭彝风”、樟木“茅坡樱红”等为代表的“乡村十八景”,形成独具民风、民俗特色的风情生态旅游长廊,是全国最富活力的乡村旅游县市。
民族文化资源独具魅力。西昌文化古朴,民族风情浓郁。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栖息繁衍,春秋时期建有邛人部落。从秦汉时期设立郡县开始,至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西昌是南方古丝绸之路重镇,明清古城——建昌城保存完好,享有“中国十大最美古城”美誉。境内有汉、彝、回、藏等36个民族,其中世居民族14个,拥有全国唯一的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被称为“东方狂欢节”的世界级文化瑰宝——彝族火把节,是全世界唯一可以“玩火”的城市。火把节、彝族年、开斋节等民俗风情厚重浓郁,国家非遗“朵洛荷”、艺术奇葩“达体舞”、实景火秀“阿惹妞”精彩纷呈,醉虾、砣砣肉、火盆烧烤等特色美食应接不暇,彝族服饰、彝族漆器、南红玛瑙绚烂多彩。
交通区位优势日益凸显。西昌处于成都、重庆、贵阳、昆明四大城市交叉辐射区域,是内陆辐射西南和东南亚的重要通道,是攀西城市群中心城市,正在加快建设川滇结合部区域性交通枢纽,积极构建适应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社会发展的区域交通运输体系。成昆铁路纵贯全境,成昆铁路复线建成后2.5小时可达成都、昆明,乐山-西昌、宜宾-西昌高速铁路全面启动;西昌至昆明、成都高速公路改造完毕,5小时即可到达,西昌至乐山、昭通、香格里拉等高速公路加快推进;青山机场是国内拥有一流设施的支线机场,年运送旅客量突破100万人次,并已开通至成都、昆明、重庆、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杭州、福州、济南、深圳、海口、南宁等多地航班。
经济社会发展动力强劲。近年来,西昌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地区生产总值连续突破300亿元、400亿元、500亿元大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先后突破100亿元、200亿元大关,规上工业总产值连续6年超过300亿元。202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30.5亿元,人均GDP达到65743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7.9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9.4亿元。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5431元、23523元。西昌入列全国综合实力百强、中国县域经济竞争力百强、中国县级市全面小康指数百强、中国县域旅游竞争力百强县市,获得全国首批乡村治理试点单位等国家级和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强县、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县、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等省级荣誉称号。
城市知名度大幅提升。近年来,西昌加速推动成凉、攀凉合作和西昌经济圈“3+6”区域战略合作深入展开,实施西昌、德昌、冕宁同城化发展。坚持向先进学习、与发达为伍,先后与德国达姆施塔特市、北京西城区等88个城市结为友好城市,与匈牙利佩奇大学、成都七中等34所学校结为友好学校,与北京宣武医院、成都华西医院等39所医院结为友好医院。发挥放大生态资源和创业宜居优势条件,正在加快打造全国科学家企业家艺术家换季总部基地。先后举办西昌邛海湿地国际马拉松赛(国际金牌赛事)、邛海国际帆船赛、四川省冬季阳光音乐季、长江湿地保护网络年会等赛事活动,先后承办央视春晚分会场、邛海·“丝绸之路”国际诗歌周、中国西昌·大凉山国际戏剧节等重大活动。2017年荣获“魅力中国城”最受观众喜爱魅力城市,2018年荣登年度魅力文旅发展潜力城市榜首,并举办永久落户西昌的《魅力中国城》文化旅游博览会,2019年获评四川省首批“天府旅游名县”,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政府网站】http://www.xichang.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