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阳区是德阳市人民政府驻地。在市境中部。面积648平方千米。常住人口82.8万人。 全区人口中,有回、满、藏、土、壮等少数民族36个,4405人。德阳市旌阳区是由德阳县、德阳市市中区沿革而来。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分巴、蜀二郡置广汉郡绵竹县,治地在今德阳市旌阳区黄许镇,是德阳置县之始。东汉时,分梓潼县置德阳县,治地在今江油小溪坝,是德阳得名之始。后移治今遂宁龙凤场,北周时废。唐高祖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分雒县(今广汉)、绵竹地复置德阳县,隶属益州。清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省罗江县并入德阳县。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复置罗江县。1959年3月,撤销罗江县并入德阳县。1983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德阳市,德阳县为市辖县。1984年9月,撤销德阳县设立德阳市市中区,为县级区建制。1996年8月,撤销德阳市市中区,设置旌阳区和罗江县,旌阳区辖5个街道、13个镇、7个乡。2006年1月,农村综合改革,撤并东河、寿丰、通江、孟家、东泰、袁家、景福、城区8个乡镇。2006年末,旌阳区辖11个镇、1个乡、5个街道办事处。2008年1月,旌阳区人民政府机关办公驻地由德阳市区泰山北路218号迁至市区黄河东路99号。是年,八角井镇划归德阳市代管,旌东街道亦属市直管。
2013年,经川府民政〔2013〕9号和德府函〔2013〕109号文件批复,2013年6月,德阳市旌阳区人民政府同意(德市旌府函〔2013〕73号),撤销八角井镇,设立八角井街道,仍由德阳市代管。2013年6月至2015年末,旌阳区辖6个街道、10个镇、1个乡。2016年,旌阳区辖6个街道、10个镇、1个乡。2017年8月,经德委发〔2017〕18号文件通知,工农街道由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代管。2017年,旌阳区辖6个街道、10个镇、1个乡。2018年,旌阳区辖6个街道(包括划归市上代管的工农街道、八角井街道以及由市直管的旌东街道)、10个镇、1个乡。2019年,旌阳区因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由原来的1个乡、10个镇、8个街道撤并为7个镇、6个街道。2020年,旌阳区基层行政区划基本稳定,无变化。
德阳市旌阳区地处成都平原东北边缘,位于北纬31°05'~31°2',东经104°15'~104°33'之间。东西南北分别与中江县、绵竹市、广汉市、罗江县为界。全区地貌分为平原、浅丘、深丘三种类型,西南为平原,东北部属丘陵,一般海拔在480-550米之间。全区最高点海拔764米(新中镇马鞍山),最低点海拔457米(原通江镇金锣桥凯江水面,相对高差307米)。境内东南部的崴螺山海拔753米,自然植被葱茂,山上有古柏林750亩,2000年被四川省林业厅命名为省级森林公园。2006年旌湖生态整治工程荣获国家建设部颁发的“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德阳市也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2013年,旌阳区完成“省级生态区”创建。2014年,旌阳区正式启动国家级生态区创建工作,完成1个“国家级生态乡镇”创建技术核查工作,省级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编制工作完成;通过国家级森林城市检查验收。
有绵远河、凯江、石亭江等从区境穿过。矿藏有天然气、建筑用砂矿、泥炭、砂岩、页岩、矿泉水等。有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大中专院校3所;有中等职业学校24所,中小学63所。德阳七一中学、德阳五中为省一级示范中学。有体育场馆5处。医疗卫生机构393个。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德阳文庙、龙护舍利塔、绵竹故城遗址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德阳潮扇制作工艺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孝泉镇1996年被四川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特色民俗活动有孝泉上九会、孝泉城隍出巡、和新辣椒节等。1983年,市区同城而治。城区面积7.55平方千米,由东、西、南、北四条街组成。1998年,进一步向东西南发展,三带四片的城市空间结构初步形成。2000年,完成了黄河片区、旌南片区、天元片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2008年汶川地震后,城市发展呈现四面拓展的发展特点,形成三带四片的城市空间结构。宝成铁路以西区域主要为旌阳高新区,功能以生产和生产服务功能为主。临近铁路分布“三线”建设的工业厂区。绵远河西侧是中部核心区,为行政商业和公共服务中心。绵远河以东、成绵高速以西区域,主要以教育、生活和服务为主。形成了五纵九横骨架道路网。有大小街道300余条,桥梁37座。城区高楼林立,错落有致,道路布局成网格状。有孔庙、文庙广场、钟鼓楼广场、体育公园、南公园、北公园、石刻公园、东湖山公园、文化娱乐城、文化长廊等文化游乐场所。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7平方米,绿化覆盖率38%。城区以旌湖为轴分城东、城西,以长江路为轴分为城南、城北。旌湖为绵远河穿城段,两岸有总长度约15千米的观光休闲长廊。区境内有文庙广场、钟鼓楼广场等大型广场。为国家级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省级生态区、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双拥模范区。三大产业比例为6:64:30。农业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种植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油菜、花生。养殖业主产生猪和小家禽。土特产有德阳酱油、孝泉“果汁牛肉”、黄许无铅松花皮蛋等。工业以机械加工、天然气化工、电线电缆、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为主。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28家。三产业以装饰建材、五金机电汽配、钢材炉料批发销售及现代服务业为主。有省级四川德阳旌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宝成、德天、成绵乐城际铁路,京昆、成绵复线高速,108国道,成都至青川、川西环线等省道穿境。有德阳火车站、德阳汽车南站、德阳汽车北站。通多路公交车。
重要地标性建筑
文庙广场:位于城区中部。占地5.37公顷。2002年2月开工,改建原红旗广场,2003年8月竣工。德阳文庙是全国第三大孔庙。2001年6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场原为文庙万仞墙南的一块土坝子,至明清以来是德阳驻军练操的地方。1950年后改为“红旗广场”。2003年更名为文庙广场。德阳市重大庆典均在此举行。广场北为德阳文庙,广场南至长江路;商业综合楼文峰楼和文华楼在两侧。广场中轴北端为孔子水幕浮雕墙。墙前为戏台,戏台以孔子生平石雕画为背景。戏台右侧为石刻《德阳赋》。中心为下沉圆型喷泉。广场左部为文庙赭红色的万仞宫墙照壁,长30米,高11.64米。宫墙前立孔子行教雕像。广场下为防空设施和大型停车场。整个广场栽有各类名树花草。集文化休闲、健身娱乐为一体。广场前有下穿人行道。通多路公交车。
钟鼓楼广场:在城区东部。东临四川文化娱乐城,西至长江路,南临秦岭山路,北至凯江路,占地5公顷。始建于2005年,2007年建成。在广场东侧四川文化娱乐城山顶建有一座钟鼓楼,是德阳标志性建筑,故称四面鼓楼,又名来鹤楼。主体5层,高36米,混凝土结构。左悬大铁铸钟一口,右置圆鼓一面,钟鼓鸣奏时声闻数里;第三层四周分别悬挂“九天垂露”“文广射斗“爽气西来”和“青云直上”四匾额,衬托出楼阁更加富丽华美,雄伟壮观。素有“德阳有个钟鼓楼,半截还在天里头”的说法,可见德阳钟鼓楼实乃蜀中名胜,邑人之傲。2005年为恢复原德阳老县城中心,建于成化年间的钟鼓楼,重建四面鼓楼,增其旧制,迁址于东山之巅。集观光、旅游、休闲娱乐、健身一体,交通方便。许多海内外旅客慕名而来,为德阳增添了更多的魅力。
6个街道办事处
旌阳街道:旌阳区辖街道。在城区中部。面积3平方千米。人口5万。明洪武辛酉年(1381),德阳全县编户六里,城关近郊为旌阳里,民国29年(1940)为旌阳镇,1963年更名为城关镇,1981年更名为旌阳镇,1984年设旌阳街道。先后完成华山路、泰山路修建、扩建和东西街、南北街建设。有德阳市人民医院、旌阳区人民医院等医疗机构;有华山路小学、北街小学、西街小学、德阳市实验小学等中小学;有石刻公园,文庙广场等文化场所。有洋洋百货、国贸服装城、文庙新天地等商贸中心。街道为双向2车道。境内街巷道路纵横,泰山路、华山路贯穿全境。通多路公交车。
东湖街道:旌阳区辖街道。位于旌阳区东南部。面积26平方千米。人口5.6万。乡人民政府驻寿丰场。1952年析旌阳镇建旌阳乡。1958年改为公社。1984年复改为乡。2005年原寿丰镇的高槐、刁桥、石板、宝华、新沟村并入,更名为东湖乡。2013年2个村和8个社区划入城北街道。因境内有东湖山公园,故名。齐家堰穿境而过。有幼儿园、中小学、文化站、卫生院、敬老院等。农业以种植水稻、小麦、玉米、红苕、花生、油菜为主。第三产业以商贸业为主川西环线省道和卢德路等穿境。通城乡公交车。
天元街道:旌阳区辖街道。在旌阳区西部。面积29平方千米。人口2.6万。镇人民政府驻景福场。1950年为扬嘉区管辖。1958年建天元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乡。1994年撤乡建镇。2005年景福镇并入天元镇。2013年划6居委会和1个村民委员会入城南街道。天元清代兴场,以天缘寺得名天缘场,后改“缘”为“元”。因原驻天元场,故名。石亭江、射水河过境。有幼儿园、中小学、文化站、文化活动中心、卫生院、体育场、广播电视收放站。三次产业比例为14:72:14。农业以种植水稻、小麦、油菜为主。工业以机械加工、粮食加工为主。德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位于此地。德茂路、市区一环路穿境。通多路城市公交车。
孝感街道:旌阳区区辖街道。在旌阳区西北部。面积26平方千米。人口3.4万。镇人民政府驻孝感场。1951年建孝感乡。1958年为公社。1984年复改乡。1994年撤乡建镇。清初因湖广填四川,湖北孝感人多居于此,以故里命名。有幼儿园、中小学、卫生院、健身广场、集市贸易等。三次产业比例为26:51:23。农业以种植水稻、小麦、油菜为主。有观光农业场3个。工业以机械加工、化工为主。金阳农机为农机流通行业AAA信用企业。宝成、德天铁路,市区一环路西段,古什路穿境。通城市公交车。
八角井街道:旌阳区辖街道。在城区南部。面积41平方千米。人口3.5万。2013年由原八角井镇改建为八角井街道。先后完成泰山南路、旌江干道、南公园、德阳温地公园的建设与改建。为德阳的南大门。有幼儿园、初小学及卫生院。属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建区。农业以种植水稻,小麦、油菜为主。工业以东汽为龙头的机械制造业为主。商贸业主要为汽车销售。宝成铁路、成绵乐城际铁路,京昆高速,108国道,旌江干道,金沙江路、华山南路、泰山南路、庐山南路等穿境。通多路公交车。
旌东街道:旌阳区辖街道。在城区中南部。面积11平方千米。人口5.8万。先后完成庐山路、龙泉山路、珠江路、长江路、岷江路的修建、扩建与改建。其街道设计新颖、规格高,配套设施齐全,道路、干道、绿化档次高。1995年成立,因位于旌湖东岸而故名。有幼儿园、中小学和市妇幼保健院、市东汽医院等;有龙井公墓、崇果寺、四川文化娱乐城等。工业以加机械工业为主。国家级开发区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此。服务业以世纪联华为主的商品贸业。京昆高速,庐山路、龙泉山路穿境而过。通多路公交车。
7个镇
双东镇:旌阳区辖镇。在旌阳区东北部。面积79平方千米。人口2.6万。镇人民政府驻美女庙。1950年分别设双龙乡和东美乡。1958年东美乡、双龙乡合并设双东人民公社。1984年复改为乡。1995年撤乡设镇。2005年通江镇整体划入。1958年东美乡、双龙乡合并,各取首字,故名。有幼儿园、中小学、文化站、广播电视站、农家书室、农民技校、卫生院,文化广场等。有大佛岩、观音岩、尹家花碑、玉佛寺等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三次产业比例为59:24:17。农业以种植水稻、小麦、油菜,养殖小家禽为主。工业以食品加工、机械加工、页岩砖加工为主。卢德路、罗通路穿境。通城乡公交车。
柏隆镇:旌阳区辖镇。在旌阳区西北部边缘。面积40平方千米。人口2.7万。镇人民政府驻柏隆场。1950年为柏社、隆兴乡。1955年合并为柏隆乡。1958年为人民公社。1984年复改为乡。1986年撤乡设镇。1955年柏社、隆兴2乡合并,各取首字得名。绵远河穿境而过。有幼儿园、小学、初中、舞蹈学校、卫生院、图书室、体育运动场、健身广场、集市贸易等。三次产业比例为30:39:31。农业以种植水稻、小麦、油菜为主。工业以化工、轻纺机械加工、农产品加工、铸造建筑业为主。成绵高速(复线),孝柏路、古什路、柏袁路穿境。通城市公交车。
德新镇:旌阳区辖镇。在旌阳区西北部。面积46平方千米。人口3.2万。辖1居委会、9村委会,有137个自然村。镇人民政府驻新场。清代末年为从保五户。1935年更名为德新联保办公室。1940年废联保制为德新乡。1951年建德新乡。1958年建黄许公社德新分社。1968年分设德新人民公社。1984年复改为乡。1995年撤乡建镇。2005年原孟家镇五四、文化、富贵等村划入。因清光绪时驻地新扬有“德新场”木匾,故名。有幼儿园、小学、初中、文化广场、文化中心、文化站、文化大院、图书室、卫生院、运动场、广播站等。三次产业比例为30:49:21。农业以种植水稻、小麦、油菜为主。工业以机械加工、热处理,天然气开发为主。新场气田在此地。孝黄路、古什路穿境。通城市公交车。
和新镇:旌阳区辖镇。在旌阳区东南部。面积58平方千米。人口1.6万。镇人民政府驻河坝湾场。1951年从寿丰乡分设成立和兴乡。1958年为公社。1984年改乡。2000年撤乡建镇。2005年原寿丰镇的福兴、白蜡、小河村并入。原因驻和兴场,故名和兴。1981年因重名改“兴”为“新”,得名。有幼儿园、小学、初中、农校、文化站、广播站、广播电视站、活动中心、图书馆、卫生院等。名胜古迹有国家森林公园崴螺山、普渡寺、大佛寺、福寺庵等。三次产业比例为70:14:16。农业以种植小麦、水稻、油菜、红苕、花生、玉米和蔬菜为主。盛产二荆条辣椒,“蓝剑”矿泉水为国家注册商标。工业以页岩砖为主。寿崴路、旌和路、新连路穿境。通城乡公交车。
黄许镇:旌阳区辖镇。在旌阳区北部。面积87平方千米。人口6.3万,以汉族为主。镇人民政府驻黄许。1950年设黄许乡。1952年设黄许镇。1958年改为黄许人民公社。1981年分设黄许镇和黄许乡。1984年黄许乡并入黄许镇,实行镇乡合一。2006年东泰镇、袁家镇和孟家镇的8个村和1个居委会并入黄许镇。西汉为绵竹县治,东汉末名绵阳镇,后以绵水黄许古渡更今名。境内有绵远河纵贯全境。有幼儿园、中小学、文化中心、体育健身工程、农家书屋及镇卫生院、门诊部。绵竹故城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庸长阙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仙女洞崖墓群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四川省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三次产业比例为26:53:21。农业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种植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养殖业主产生猪和小家禽。有大型小家禽交易市场1个。工业以机械加工和食品加工为主。黄许松花皮蛋1984年荣获农牧渔业部优质产品奖。宝成、成绵乐城际铁路,京昆高速,108国道,孝黄公路穿境。有黄许货运站。通城乡公交车。
孝泉镇:旌阳区辖镇。在旌阳区西北部。面积53平方千米。人口4.1万。以汉族为主,回族占人口0.4%。镇人民政府驻孝泉。1951年为孝泉镇、跃鲤乡、孝泉乡。1958年为孝泉人民公社。1965年为孝泉镇、孝泉公社。1984年分设为孝泉乡、跃鲤乡。1986年并入孝泉镇。境内有流传二十四孝“安安送米”故事,且多泉,故名。马尾河、射水河纵贯全境。有幼儿园、小学、初中、孝泉师范、卫生院、文化站、电影院等。2014年被评为“全国文明镇”。1996年被四川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文化节会有孝文化旅游节、上九会城隍出巡。“安安送米”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护舍利塔,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姜公坟•姜孝祠、孝泉武圣宫,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孝泉清真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旷继勋业绩碑。三次产业比例为24:49:27。农业以种植水稻、小麦油菜为主。工业以机械加工,机械制造,天然气开采,化工为主。境内有土特产果汁牛肉。德天铁路,德茂路、孝黄路、德孝路穿境。通城乡公交车。
新中镇:旌阳区辖镇。位于旌阳区东部。面积42平方千米。人口1.3万。辖1居委会、6村委会,有77个自然村。镇人民政府驻新中场。1950年成立新中乡,属中江县。1952年划归德阳县。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改乡。1994年撤乡建镇。2005年原寿丰镇白莲、桂花村划归入。1951年建乡时,以新中国成立后新建之意。故名。有幼儿园、中小学、文化站、图书室、卫生院、体育场、贸易市场等。三次产业比例为57:23:20。农业以种植水稻、小麦、红苕、玉米、油菜、花生为主。工业以食品加工、页岩砖为主。川西环线省道穿境。通城乡公交车。
四川德阳旌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在德阳市区西郊。东至宝成铁路,西至成德大道,南至石亭江,北至德天铁路。远期规划面积37.1平方千米,近期控规面积为24.3平方千米,建成面积18.5平方千米。1992年成立德阳市市中区经济开发区。1993年经四川省计委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2004年更名为德阳市旌阳区工业集中发展区。2013年经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更名为四川德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2015年经省政府同意更名为四川德阳旌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由德阳市旌阳区人民政府管理。现有规模以上企业107家,涉及电线电缆及其成套设备制造、机械加工、天然气化工等传统企业以及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在电线电缆及其成套设备制造方面,有特变电工、爱通线缆等7家,特变电工参与制定国家标准1个,行业标准2个,爱通电缆是西南地区重要的同轴电缆生产基地。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方面,有钰鑫机械、宏源机电等10余家,钰鑫机械取得国家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二级保密资格、国家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认证,宏源机电具有制造盾构机盾体、刀盘、管片机、驱动装置等主要零部件的研发与制造能力。在新材料产业方面,有森普管材、威旭锂电、中升博能等7家,其中,森普管材参与编写8个国家和行业标准,有中升博能从事石墨烯生物科技采暖产品研究,地暖设备生产,产品用于输油管道保暖、房屋采暖、蔬菜大棚保暖、低压智能穿戴,年产能达192万米。在新能源产业方面,东深新能源成功研制出“高比能量便携式金属燃料电池”、“金属燃料电池发电舱”、“移动电站”等系列产品,其中“铝-空气金属燃料UPS”产品获四川省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产品。宝成铁路、108国道、成绵高速、天星干线等交通要道紧邻园区东西侧,德茂路、长江西路贯穿东西,市区一环路、二环路纵贯全境。
【政府网站】http://www.tfjy.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