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马潭区地处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交汇点,位于长江经济带上游经济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南贵昆经济圈叠合部,是全国文明城市——酒城泸州的主城区,是泸州经济、交通枢纽、商贸物流、创新发展、开放合作中心。全区幅员面积333.14平方公里,辖8街3镇,常住人口48.13万余人,属人口净流入区,城镇化率达80%。先后荣获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强区、四川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先进县(区)、四川省第二批工业强县等荣誉。202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0.32亿元,增长7.3%;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7.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2.5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011元,增长8.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599元,增长10.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8.87亿元,同比增长8.5%。
综合枢纽集聚。坐拥泸州港、云龙机场、泸州火车站、泸州客运中心站、泸州高铁站,“水、公、铁、空”综合枢纽集聚,是泸州建设全国重要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节点城市)的核心区。水运方面,泸州港集装箱年吞吐能力100万标箱,是国家二类水运口岸、四川最大的港口和川滇黔航运中心,无缝对接亚洲最大的成都青白江铁路集装箱中心,与成都青白江铁路口岸、成都双流航空口岸鼎足构成四川“三大开放口岸”。公路方面,厦蓉、成自泸赤、泸渝高速公路贯穿全境,可1小时到重庆、2.5小时到成都,4小时到贵阳。铁路方面,泸州高铁站位于区内,绵泸高铁已建成通车,渝昆高铁正在加快建设,泸遵高铁正在开展前期工作,未来,三条高铁将在一站内实现无缝换乘。航空方面,云龙机场已开通52条航线,2021年旅客吞吐量达210万人次,居四川省第三。
开放平台突出。拥有自贸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泸州综保区、泸州跨境电商综试区、泸州港国家临时开放口岸、进境粮食指定监管场地、进口肉类指定监管场地等6个国家级开放平台、2个省级开放平台,政策含金量高、红利空间大,正全力抢抓“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机遇,打造四川南向东向开放重要门户、内陆开放高地,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产业基础扎实。初步形成商贸物流、港口贸易等现代服务业为引领,白酒、高端装备制造、绿色化工等先进制造业为支撑,都市现代农业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汇集有泸州老窖、郎酒两大名酒生产基地,拥有三溪、玉蝉两个首届四川省十朵小金花白酒企业,是中国白酒金三角核心产能区。引进世界500强恒力集团投资260亿元建设智能化新材料产业园,拥有北方化工、北化股份、武骏光能、聚购科技等骨干企业,是(成渝)新材料生产基地。川南火工、川南航天、伊顿液压、海科机械等骨干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石油钻采、海洋船舶等领域,是(成渝)高端装备制造基地。拥有西南商贸城、海吉星等百亿级专业大市场,建成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四川(泸州)建筑业企业总部基地,泸州临港产业物流园获评四川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营商环境优良。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商事制度改革、“企业开办小时清单制”获国务院通报表扬,“生产型企业出口退税服务前置模式”、“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智能辅助申报服务”、“企业‘套餐式’注销服务模式”经验在全国推广。推行“江上申报、抵港验放”作业模式和口岸通关“零费用”举措,口岸整体通关时间同比压缩70%以上。实施“八位一体”导税服务,纳税人平均办理时间仅需3分钟。
配套功能完善。拥有西南医科大学、泸州职业技术学院等6所高校,在校学生超5万人。有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等2家省级医疗机构、市级医疗机构1家、区级公立医院3家、医疗卫生机构401家,医疗卫生条件居全省第2位,辐射周边地区6000余万人。除四大国有银行外,招商银行、兴业银行、长城华西银行、乐山商行等多家银行落户,金融机构及类金融机构达20多家。
【政府网站】http://www.longmatan.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