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人@ZSR - 助力招商引资工作 | 致敬招商引资工作者! 首页 > 招商站群 > 四川 > 招商载体 > 正文 返回 打印

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区简介

不详  2022-12-23  成都市新津区人民政府网

  新津位于成都南部,幅员面积330平方公里,辖4街道4镇,服务管理人口42万。2020年6月5日,撤县设区。202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4.4亿元,增速8.6%,固定资产投资增幅21.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4.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7.8亿元,增速16.5%。连续6年位居全省十强县行列,连续三年上榜“中国营商环境百佳示范县市”,获评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2021年度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四川省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区,正加快建设“成南新中心、创新公园城”。

  现代创新活力新区。形成“超级绿叶”公园城市总体架构,建立“公园城市+数字经济”领导小组制度,统筹城市策划、规划、建设、运营四大环节。构建“一轴引领、四区支撑、多片联动”空间格局,以地铁10号线二期为城市精明增长轴线,以天府牧山数字新城、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天府农业博览园、梨花溪文化旅游区为支撑,带动花源、普兴、兴义、永商等7个片区单元联动发展。筑牢“两山对望、六水涵养”公园城市生态本底,依托“五河一江两山”,构建“大尺度+微循环”的城市生态,建成津津绿道超210余公里、公园湿地群落1万余亩,白鹤滩湿地为成都市唯一的国家级湿地公园,拥有被誉为“长江上游文明之源、中华文明之光”的成都平原史前文明——宝墩遗址,公园城市大美形态初步呈现。完善“三网叠加、双环联通”交通路网,以TOD理念优化城市交通路网,构建“四轨”轨道交通网、“四高”高速交通网、“五快”交通路网,完善环绕五津老城的内环线、连接四大产业园区核心区的外环线,形成外联内畅的交通路网体系。

  现代高质产业新区。优化产业经济地理,形成“一城两园一区”全域产城融合发展格局,围绕“建圈强链”和“智慧蓉城”建设,实施招商引智,推动数字经济全方位赋能新基建、新制造、新农业、新消费。在天府牧山数字新城,聚焦“数字孪生+人工智能”,发展数字新基建、数字内容等产业,大力培育以数字经济为特征的新经济产业集群,打造“成渝数字经济新名片”;在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聚焦“智能制造+工业互联”,发展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工业互联网及智能硬件、新能源汽车及储能产业,推动传统工业转型升级和价值拓展,做大做强以智造为引领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人城产”融合现代产业新城;在天府农业博览园,聚焦“数字农博+乡村振兴”,发展“农业+科技”“农业+文旅”“农业+食尚”等产业,推动现代都市农业和绿色食品数字化转型,大力培育以乡村为场景的现代乡村产业集群,打造服务川渝的“数字农博+乡村振兴”综合平台;在梨花溪文化旅游区,聚焦“数字文旅+场景体验”,发展山水运动和文创旅游产业,塑造“花漾新津”旅游IP,持续壮大以文创为内核的微度假产业集群,打造“天府微度假首选地”。

  现代宜居宜业新区。聚焦幸福美好生活需求,大力实施“优教新津”行动,按照“名校+”理念,引进成都外国语学校、泡桐树小学、龙江路小学、石笋街小学、市机关三幼等名校,全力办好家门口的好学校,教育质量持续提升。深入实施“健康新津”行动,推进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区中医院和区妇女儿童医院新院区、省骨科医院天府分院建成投运,医疗卫生健康服务水平持续提升。积极发展新型消费,统筹城市级、片区级和社区级消费布局,打造老码头文化创意街、希望·奥特莱斯购物街等特色街区,建成红石公园等主力商圈。全力推进“智慧新津”建设,积极融入“智慧蓉城”,搭建城市数字底座,打通与市级数字底座的链接,构建区级城市运行平台,推进城市运行管理“一网统管”“一网通办”,建设社区智慧服务末梢单元,打造智慧化的服务体系,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持续提升。

  【地理水文气候】

  位置

  成都市新津区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市南部,形似“超级绿叶”,古有“南方丝绸古道第一站”之誉,今有“成都南大门”之称。幅员面积330平方公里,辖4镇4街道,常住人口41万。当前,新津正加快建设“成南新中心、创新公园城”。

  地形

  新津位于狭义成都平原南部,狭义的成都平原仅指都江堰、绵竹、罗江、金堂、新津、邛崃为边界地岷江、沱江冲积平原,长约210千米,宽约50—70千米,是构成川西平原的主体部分。

  新津区地势平坦,面积方圆。主要为河流,漫滩和阶地构成地平原地貌。由76.6%的平坝和14.1%的丘陵和9.3%的水面构成,海拔高度442—673米。平原在地质构造上属成都新生代断陷,其东南和西南的牧马山和长秋山为浅丘与台地,属龙泉山褶断束。

  水文

  新津境内诸河属岷江水系,可分岷江正流及其支流。支流中有的是常年性自然河如西河、南河,有的是岷江的分支河如羊马河、杨柳河,以及季节性自然河——龙溪河。以上诸河除季节性自然河外,在新津均属过境河道,都在新津五津镇东南汇合。

  岷江自都江堰市至新津武阳镇段,称外江。古名“皂江,一名皂里江,又曰寿阝江”。(《寰宇记》)这段河道流经平原,分支较多,成一网篼状,在新津武阳镇东南汇合。随着时间的推移,江流迁徙不定,干流也因时而易名:近至清朝,黑石河为岷江干流时有“黑石大江”之称;清末,岷江干流又转走羊马河,有“羊马之河”之称;民国22年(1933),叠溪大水后,金马河变成了岷江干流。此后,金马河一直是都江堰的主要排洪河道,是一条基本定型的岷江正流。1953年羊马河口被封以后,羊马口以上至渠道河段仍为金马河河段,故有“金马河渠首段”之称。

  气候

  新津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由于所处地理位置和大气环流影响等因素,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暖多变,秋多绵雨”的气候特点。年均气温16.4℃,年降雨量987mm。气候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多云雾,日照短”。民间谚语中的“蜀犬吠日”正是这一气候特征的形象描述。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5.6℃;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5.7℃,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为25.5℃,其14时平均气温为28.0℃。极端最低气温为-4.7℃;极端最高气温为36.6℃。无霜期年平均为297天,日平均气温<5℃的年平均天数为103天。新津区夏季低层逆温不明显,气流扩散情况良好。

  【政府网站】http://www.xinjin.gov.cn/



文章地址:https://www.cnzsr.com/showinfo-274-1810-0.html  | | 招商人@ZSR - 助力招商引资工作 | 致敬招商引资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