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白江区1960年建区,位于成都市东北部,幅员面积378.94平方公里,辖大弯街道、大同街道、弥牟镇、城厢镇、姚渡镇、清泉镇、福洪镇等7个镇(街道)、83个村(社区),总人口70余万。曾经,这里是古蜀文明与中原文明、西域文明交汇地,是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是国家“一五”时期规划建设的西南首个工业区,是成都市首个财政收入过亿的区县。当下,这里既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交汇点、“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也是三星堆—金沙文旅走廊的重要节点,是成都国际铁路港国家级经开区、综保区和中国(四川)自贸区成都青白江铁路港片区所在地,是全国开行数量最多、质量最高的中欧班列(成渝)始发地之一,是成都市域北部新兴增长极,是成都中心城区之一,富有“古、今、中、外”的文化特质,有独树一帜的工业文明,也有融通世界的丝路魅力。
青白江区人文底蕴丰厚,区域内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交相辉映。成都唯一传承千年县治格局的古镇城厢镇,具有1600年建制史和1400年县治史,是成都平原北部一座县治格局完整、文化内涵丰富、旅游特色鲜明的省级历史文化名镇,至今仍保存着“四街三十二巷六十四院落”的“龟背”格局,素有“小成都”之称。四川省保存最为完好的古代县一级最高学府绣川书院,始建于宋,后来经过迁移和三任县令修缮形成了古金堂县建得最早、规模最大、藏书最多的一所书院,整个建筑除局部墙壁改为砖砌外,基本保留着清代原有的结构和风貌,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学术价值。有全国唯一保存至今的诸葛亮旱八阵图遗址。据史书记载,弥牟镇的“旱八阵”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演练排兵布阵的校场,历代文人墨客曾多次游历,留下许多诗篇,陆游在《八阵图歌》中写道:“有客骑马来新都,逢人指点说弥牟。森然魄动下马拜,武侯八阵遗荒墟。”有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彭家珍大将军专祠,专祠内收藏有孙中山、毛泽东等伟人题赠的牌匾。始建于唐朝大历年间的石城寺山古寨,位于福洪镇境内,曾为军事要塞。有建于南朝齐梁年间的净土寺(现存觉皇殿和金刚池)、建于明清时期的寿佛寺、三清观等宗教文化场所。有文庙、武庙等古代县城官办建筑,武庙高度为12米,超过高度为11.1米的文庙,据说这种现象在全国都十分罕见。有丝路文化、工业文化、县治文化、清白文化、生态文化、古蜀文化、三国文化、客家文化等区域特色文化。有小金龙龙舞、过街连箫、城厢木雕、詹黄张氏按摩流派、八阵图的传说、明教寺的传说、青白江的传说、岳登仙的传说、城厢镇板凳龙、龙王镇龙灯、清泉道琴、金钱板、糖画、蜀绣、泥塑、剪纸、城厢双麻酥制作技艺、唐家寺白水鹅制作技艺、古旧字画装裱修复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1个(凤凰湖旅游景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1个(客家杏花村)、成都市AAA级林盘景区3个(贵和农业公园、白马村汤家院子、钟家院子/华玥新村)、成都市AA级林盘景区1个(张家院子/武举苑)和龙门桃花沟景区、怡湖园、家珍公园、长流河公园、东山公园、我的田园、自然王国、花隅的风车、半坡花园农庄、名源桃花里、五桂山庄、云顶时光、萍水相逢农庄等景区景点。有依托中欧班列等通道优势而建的国际化沉浸式体验集群——亚蓉欧国家(商品)馆,现已入驻并投运法国(商品)馆、德国(商品)馆、荷兰(商品)馆、白俄罗斯(商品)馆、意大利(商品)馆、比利时(商品)馆等30多个异域风情、国际范儿十足的国家(商品)馆,每个馆都别具风格。在这些特色场馆不仅能轻松实现“足不出蓉买全球”,还能欣赏到不同国家的人文景观,带来一种多元化的、国际化的消费场景体验。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让青白江这个人杰地灵的地方诞生了理学鸿儒谢湜、戏曲大师魏长生、当代诗人流沙河等文人墨客。也曾见证、记录着不少志士仁人的奋斗乃至牺牲,留下了革命家、政治家的墨宝。
近年来,青白江区实现了由内陆腹地向“陆海联运枢纽”的开放能级之变、由传统重工业为主向适铁适欧临港产业的转型之变、由“单级”迈向“主城区+欧洲产业城”的“双核”城市形态之变。在全国首次提出建设面向“一带一路”中试产业基地,成功蜕变为西部重要的对外开放港口城市,实现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先后获得多项国家级荣誉:2012—2019年,连续8年上榜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2017年4月1日,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成都青白江铁路港片区正式挂牌;2019年8月,确定为国家级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之一;2019年9月,成都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入选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2019年11月,获评“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2019年12月,成都国际铁路港综合保税区获批;2019年12月,老工业基地转型成果作为全国城市转型唯一案例入选联合国《中国人类发展报告特别版》;2020年9月,被认定为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2021年6月,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获批;2021年6月,被认定为国家级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2021年10月14日,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021、2022年连续两年荣获“国际化高质量发展环境建设标杆城区”;2022年,获评“高质量发展改革创新十佳区”,入选“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名单”,获批“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获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优秀城市”“优化政务(投资)环境优秀城市”和“乡村振兴绿色实践优秀城市”等荣誉,《“三高三推动”谱写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营商新环境 “青”松办成事 高能级创建国际化营商环境标杆城区》《成都市青白江区推进龙泉山生态价值转化探索》等案例成功入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典范案例汇编(2022)》。
【自然资源】
青白江区地处新华夏系四川沉降带成都断陷东部,南靠成都平原与川中丘陵分界线的龙泉山脉断褶束。地理坐标为北纬30°39′33"~30°55′0",东经104°9′37"~104°29′31"。区境兼有平坝、丘陵、低山三种地形。西北部为平原,属都江堰自流灌溉区,海拔451~480米。中部为丘陵,属东风渠灌溉,引蓄结合灌区,海拔480~700米。东南部为龙泉山的低山区,海拔546—915米。全区总的地势为东南高、西北低,平原区则北西高、东南低。
【水资源】青白江区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1.26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径流深273毫米,入境水资源量约5.36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1.31亿立方米,地下水与地表水资源重复计算量为1.07亿立方米,全区本地水资源总量为1.31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332.99立方米,单位面积水资源量99.66万立方米/平方公里,单位耕地水资源量为542.68立方米/亩。2017年9月22日,青白江区作为全省第一批30个省级节水型社会建设区县之一,通过四川省第一批节水型社会重点县建设技术评估。
【土地资源】青白江区土地总面积378.9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9065.41公顷,园地869.19公顷;林地3454.40公顷;草地33.65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9445.36公顷;交通运输用地1966.33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811.34公顷;其他土地1248.3公顷。
【矿产资源】青白江区条石用砂岩、砖用页岩、水泥辅料粘土岩分布较广,条石用砂岩主要分布于人和乡及清泉镇,砖用页岩主要分布于清泉、人和、福洪,水泥辅料粘土岩主要分布于城厢镇,砂砾石主要分布于毗河及河漫滩的祥福、城厢镇、弥牟镇部分区域。目前,全区共设有页岩矿点3个。
【植物资源】青白江区主要植物品种有300多个。其中,森林植物栽培品种约130多个,主要树种有柏木、水杉、银杏、栎类(青冈)、桤木、枫杨、喜树、刺槐、梧桐、榕树、香樟、桉树、构树等树种,及少量的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红豆树等。观赏植物主要有苏铁、银杏、雪松、落叶松、黄桷兰、垂丝海棠、贴梗海棠、龙爪槐、刺桐、腊梅、小叶榕、黄果树、茶花、冬青、女贞、桂花、茉莉花等多个木本植物品种,以及以兰花、菊花为代表的多种草本植物。经济林主要栽植柑桔类、桃、李、樱桃、草莓、梨、苹果、枇杷、葡萄、核桃、枣树、柿树、花椒、玫瑰、油桐、乌桕、棕榈等多个品种。
【野生动物资源】青白江区主要有野生动物42种,涉及15目23科。哺乳类动物有毛狗、果子狸、野兔等7个品种;爬行动物有菜花蛇、青竹标蛇、乌臊蛇、水蛇等;两栖类动物有青蛙、蛤蟆等;鸟类动物有苍鹰、秧鸡、野鸡、杜鹃、画眉、喜鹊、麻雀、布谷鸟等23种。
【林业资源】青白江区土地总面积37894公顷,森林资源总面积9359.17公顷(包括非林地上的林地资源),其中乔木林面积8350.64公顷、竹林面积892.88公顷、疏林面积18.75公顷、灌木林面积96.9公顷,森林覆盖率32.74%。全区活立木总蓄积50.8万立方米,其中乔木林35.4万立方米、四旁树15万立方米、散生木0.4万立方米。全区林地活立木总蓄积17.88万立方米,其中乔木林地17.8万立方米、散生木蓄积836立方米。全区现有木材经营加工企业170家,其中经营类101家、加工类69家,主要产品为板式家具、实木门窗、包装箱,木竹材年总产值约2.8亿元,从业人员约1000人。
【旅游资源】青白江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全省保存最为完好的古代县一级最高学府绣川书院;位于弥牟古镇的旱八阵图遗址,是蜀汉丞相诸葛亮建推演兵法、操练士卒的场所;城厢镇是四川省第二批历史文化名镇,相继为白牟、金渊、金堂县治,秦汉时期有居民聚居,镇内的寿佛寺、三清观相继建于明清时期,净土寺建于南朝齐梁年间,现存金刚池和觉皇殿,有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彭家珍大将军专祠,收藏了孙中山、毛泽东等伟人的牌匾;人和乡险峰村的石城寺山古寨,始建于唐大历年间,曾为军事要塞。青白江生态环境宜人,是国家级生态区,境内有凤凰湖生态湿地旅游度假区、客家杏花村国家AAA级旅游景区、龙门桃花沟景区、怡湖园、家珍公园等景区景点。
【民族宗教】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青白江区共3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常住人口总数2194人,主要以回族为主,有1406人,其他少数民族排名前五的是:藏族151人、彝族125人、土家族114人、苗族83人,羌族73人。
青白江区现有宗教活动场所5处1点,分别为:佛教“寿佛寺”:位于城厢镇公园路20号附1号;佛教“善安寺”:位于清泉镇花园村14、17组交界花园沟;道教“三清观”:位于城厢镇西街6号;伊斯兰教“清真寺”:位于弥牟镇清真巷3号,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基督教“清心堂”(礼拜日会):位于清泉镇五桂一组;基督教(安息日会)联络点:位于龙王镇牟池塔村14组。全区备案宗教教职人员9名,其中佛教3名,道教2名,伊斯兰教2名,基督教2名。
【发展定位】
立足“陆海联运枢纽、国际化青白江”总体定位,深入实施“港口立城、产业兴城、品质优城”发展战略,坚持以功能为中心项目为抓手组织经济工作,加快建设面向泛欧泛亚、“一带一路”的对外交往引领区、开放产业集聚区、改革创新示范区、国际品质生活区和陆港主枢纽,构建“一港引领、双核共兴、四片协同”空间发展格局,打造现代化国际化的成都北部中心。
【经济发展】
2021年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30亿元,增长11%,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增幅9.4%。全年实现工业投资133亿元,工业投资总量居中心城区排名靠前。2021年,全区两大主导产业(含商用车)实现规上工业产值300亿元,累计增长30%。
【政府网站】http://www.qbj.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