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人@ZSR - 助力招商引资工作 | 致敬招商引资工作者! 首页 > 招商站群 > 海南 > 招商载体 > 正文 返回 打印

海南省三亚市海棠区简介

不详  2023-01-05  百度百科

  海棠区,海南省三亚市下辖区,位于三亚市东部,介于北纬18°24′,东经108°之间,总面积384.2平方千米。海棠区属季风热带气候,终年气温高,寒暑变化不大,四季温暖。截至2021年10月,海棠区下辖4个社区(居)、19个行政村。区人民政府驻新民路。截至2021年末,海棠区户籍人口84010人。

  海棠区辖区原为海棠湾镇,因境内有国家海岸海棠湾而得名;2014年9月三亚市根据国务院批复开始撤镇设区的筹备工作,2015年1月正式撤销海棠湾镇,设立海棠区。境内有G98海南环岛高速公路、223国道途径。海棠区获2019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等称号。境内游三亚蜈支洲岛旅游区、三亚水稻国家公园等景点。

  2021年,海棠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50.7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20年增长13.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00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22.88亿元,下降14.1%;第三产业增加值112.87亿元,增长23.3%。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0.0:15.1:74.9。

  【行政区划】

  截至2021年10月,海棠区下辖4个社区(居)、19个行政村。区人民政府驻新民路。【人口状况】

  截至2021年末,海棠区户籍人口84010人,比2020年末增加2026人。其中,男性41990人,女性42020人。按民族划分,汉族45715人,占总人口的54.4%;黎族37083人,占总人口的44.1%;其他民族1212人,占总人口的1.5%。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海棠区常住人口为113481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海棠区位于海南岛南端,三亚市东部,西连吉阳区及亚龙湾旅游开发区,东北与陵水黎族自治县接壤,西北与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毗邻,西南以仲田岭、回风岭、竹络岭、琼南岭群山为界;地理坐标介于北纬18°24′,东经108°之间。总面积384.2平方千米。

  地质

  海棠湾地区的地层基质以古老的砂页岩衰质岩系,中生代浆岩和微量花岗岩、石英岩、石英砂岩和风化土壤砂粘质为主。

  地貌特征为沉积建造,岩相及生物组合等机构运动特征。浅层地质结构为成土母岩、母质花岗岩占83%,砂页岩占0.8%,河流冲积物占3.8%,浅海沉积物占6.8%,滨海沉积物占5.6%。东部及南部沿海平原属海南岛地穹列拗陷部分,其基层为古老的变质岩系。尤其以早更新世和全新世堆积物为主,中更新世和晚更新世的地层极少分布,为滨海相似砂泥质混积和海湾岬角堆积,全新世滨海相堆积物大片分布,下部为砂碌、砂、黏土。上部为游泥土质黏土、白沙土,它构成5至8米厚的海积平原,还有砂堤、鴻湖、曲港,是古老的地质产物。

  地形地貌

  海棠湾地区西北多为山地,东南为较平坦的河流冲积地和滨海平原。最高峰为仲田岭山脉,海拔为600米以上,坡度为20至35度,个别山头海拔法800米,坡度为60度。海拔400至800米以上的山峰有12座。较高的为仲田岭、回风岭、竹络岭、琼南岭、龙楼岭、天扛岭、大田岭、仙园岭。岭地占土地总面积的48%。自然地貌形成低海拔,低丘陵,小平原,西北高,东南低,北、西、南为山岭屏障,东部平原沿海,西部山区。[26]

  气候

  海棠区属热带季风气候区域。受南海海洋气候影响较大,终年气温高,寒暑变化不大,四季温暖,年均气温23.8℃,月最高气温25℃至36℃,月最低气温在10℃以上;年均降水量丰富,年晴日300天以上。1至6月为东北季风期,6至12月为西南季风期。5至10月为雨季,雨量占全年雨量的90%;11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降水量仅为全年的10%。

  水文

  海棠区辖区共有河流16条,其中藤桥河和藤桥西河为境内最大的两条干支流,长21.8千米的海岸线和长13.8千米的原生态内河水系南北向贯穿区域。

  藤桥河发源于保亭县西南部的昂日岭,干流流经保亭县的新政、加茂和三亚市的海棠区等地,于三亚市海棠区与保亭县交界的农场电站处进入三亚市,最终于海棠湾汇入南海。藤桥河干流全长61.65千米,控制流域面积436平方千米,其中三亚市境内长度为18.18千米,流域面积141平方千米。

  藤桥西河为藤桥河的主要支流,发源于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西南部的禾腾岭,干流流经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的新政和三亚市的海棠区等地,于三亚市海棠区与保亭县交界的赤田水库处进入三亚市,在三亚市海棠区距出海口上游约1.8千米处汇入藤桥河干流。藤桥西河河流全长为35.73千米,控制流域面积273平方千米,其中三亚市境内长度为11.3千米,流域面积93平方千米。

  土壤

  海棠湾地区土壤主要是田洋土壤,即水稻农田土壤。三亚海棠湾500亩以上的田洋有:落根洋、宝福洋、泮水洋、龙楼洋、文昌洋、保境洋、田等田洋,多系红壤、沙壤。

  海棠湾地区土壤大体为赤红壤、红壤和沙壤、潮泥土四种,构成渗育型。坡地以赤砂壤和海沙壤为主,山岭以黄壤为主。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海棠湾地区矿产资源有铁矿、铜矿、钛矿、石英沙、大理石等,分布较广。据1960年普查,铁扛岭等六个大岭都藏有幼铁矿。钛矿沿海沙中皆有丰富含量。还有河沙,大英石、海珊瑚、海铁树等。

  生物资源

  海棠区主要植物有椰子树、酸豆树、花梨木、小叶榄人、榕树、风凰木、三角梅、琼崖海棠、木棉、鸡蛋花、木麻黄、芒果树、海芒果、高山榕、槟榔树等。

  海棠区境内分布的陆生野生动物35种,其中兽类约15种,鸟类约20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的动物有狐狸、山鼠、蟒蛇、眼镜蛇、海南山鹧鸪、白鹇、蓝背八色鸫、黄嘴白鹭、穿山甲、猕猴、水鹿、黑熊、小灵猫、水獭、海南兔等。

  【经济发展】

  2021年,海棠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50.7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20年增长13.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00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22.88亿元,下降14.1%;第三产业增加值112.87亿元,增长23.3%。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0.0:15.1:74.9。第三产业拉动经济增长16.1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高达117.9%。



文章地址:https://www.cnzsr.com/showinfo-258-2116-0.html  | | 招商人@ZSR - 助力招商引资工作 | 致敬招商引资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