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人@ZSR - 助力招商引资工作 | 致敬招商引资工作者! 首页 > 招商站群 > 海南 > 招商载体 > 正文 返回 打印

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简介

不详  2023-01-05  海口市琼山区人民政府网

  一、历史沿革

  琼山,古名珠崖、曋都、玳瑁、舍城、颜城、崖州、琼州、琼山郡、琼台。早在汉朝时属珠崖郡玳瑁县地,因当地盛产玳瑁而得名。隋朝时从玳瑁县东境设颜卢县。唐武德五年(622年)改颜卢为颜城,属崖州,唐武德五年(622年)至宋开宝五年(972年)间,崖州治所在今琼山)。唐贞观元年(627年),又改颜城为舍城,从舍城分出一部分设置琼山县。宋代按户口、资地条件等分为望、紧、上、中、下五等县,海南岛仅琼山属中等,其余的县均属下等。琼山经唐以来重点开发,经济、文化一直居全岛领先地位,为历史上海南发展最早和最好的地区。

  “琼山”一名的由来,据《方舆纪要》载“府南十里有琼山,土石多白,似玉而润,县以此名。”《琼山县志》亦载“因境内白石都(今甲子镇新民地区)有一座山叫琼山,泥土石头洁白润泽如玉,便以山名为县名。”唐贞观元年(627年)废除旧制,建立新县。在职的文武官员想起前年郊游白石山的奇遇,便纷纷提议,取城南白石山的白石洁润如玉的含义,取名琼山。这个建议很快得到采纳,新设的县便取名为琼山县。唐贞观五年(631年)设琼州,州治位于今旧州镇。宋开宝四年(971年)移治今府城,明洪武三年(1370年)设立琼州府,至清代,琼山县都是琼州府的所在地,故府城以此得名。自明代琼州升格为府后至民国初年,琼山一直是海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秦代琼山县地属象郡边陲。

  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今琼山县地属珠崖郡曋都、玳瑁两县。初元三年(公元前46年),属合浦郡朱庐县。建武十九年(43年)四月,改朱庐县为珠崖县,琼山县地时属合浦郡珠崖县。

  三国东吴赤乌二年(239年),改珠崖县为朱庐县,隶属珠崖郡,琼山县地时属朱庐县。

  晋太康元年(280年),琼山县地时属合浦郡朱庐县。

  梁大同年间(525~546年),琼山县地时属珠崖郡朱庐县。

  隋大业三年(697年),琼山县地属珠崖郡颜庐、武德两县,大业六年(610年),武德县改为舍城县,琼山县地时属颜庐、舍城两县。

  唐武德五年(622年),改颜庐为颜城县,属崖州。

  唐贞观元年(627年),始设琼山县。

  唐贞观五年(631年),置琼州(治今琼山旧州),琼山县隶属琼州。

  唐天宝元年(742年),改琼州为琼山郡,琼山县时称琼山郡附廓。

  唐乾元元年(758年),改琼山郡为琼州,今琼山县地跨琼州附廓和崖州的舍城县。

  五代十国时期,南汉同唐制。

  宋开宝五年(972年),琼州州治由今旧州迁至今府城域。今琼山县地跨琼州附廓和舍城县。

  宋熙宁四年(1071年),废舍城入琼山县,属琼州。六年(1073年),琼山县时属琼管安抚司。

  明洪武三年(1370年),琼山县隶属琼州府。

  1949年6月,琼山县隶属海南特别行政区。

  1950年4月,琼山县政府驻琼城镇(今府城)。

  1952年,琼山县政府迁往岭脚。

  1955年,琼山县政府又迁回府城(琼城镇改称府城镇)。

  1988年,琼山县隶属海南省。

  1994年1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琼山县撤县设市,4月8日,琼山市正式成立。

  2002年10月16日,琼山、海口行政区划调整,析琼山市改置琼山区。2003年1月1日,琼山区正式挂牌成立。

  2002年10月16日,国务院撤销琼山市和海口市秀英区、新华区、振东区,以原琼山市和海口市原秀英区、新华区、振东区的行政区域设立海口市秀英区、龙华区、琼山区、美兰区。

  二、行政区划

  1994年琼山市成立时,辖24个镇、2个乡:府城镇、云龙镇、永兴镇、红旗镇、三门坡镇、大坡镇、谭文镇、甲子镇、十字路镇、新坡镇、演丰镇、演海镇、三江镇、大致坡镇、咸来镇、旧州镇、东山镇、遵谭镇、龙桥镇、龙塘镇、灵山镇、东营镇、美安镇、石山镇、美仁坡乡、新民乡。

  1995年底,琼山市管辖26个乡镇、226个村委会、2103个自然村、3个街道居民区,境内有红明、东昌、桂林洋、三江4个国有农场。市府所在地府城镇。

  2001年底,琼山市行政区划同2000年。市政府驻地府城镇。府城镇与海口市连成一片,构成“一城两市”的格局。

  2002年10月16日,琼山区辖原琼山市的府城镇(薛村、大样村除外)、龙塘镇、云龙镇、红旗镇、旧州镇、三门坡镇、甲子镇、大坡镇和海口市原振东区的国兴街道以及蓝天街道的米铺居委会、道客居委会,区政府驻府城镇建国路。

  2013年,撤销府城镇,分设府城街道、滨江街道和凤翔街道。琼山区政府驻府城街道建国路1号。

  2019年,琼山区政府驻府城街道惠民路1号。

  截至2017年,琼山区辖(凤翔、府城、滨江、国兴)4个街道、(云龙、龙塘、红旗、三门坡、旧州、大坡、甲子)7个镇,另辖岭脚热带作物场、长昌煤矿等2个乡级单位;建制村71个、社区34个,自然村718个、村民小组919个、居民小组199个。区政府驻北冲溪社区。

  琼山区位于海口市南部,中心位置约在东经110°36′,北纬20°01′。北部、东部与美兰区毗邻,西与龙华区接壤,南连文昌市和定安县。辖区总面积953.9平方公里。区政府驻惠民路1号琼山区机关办公大楼。

  三、地理环境

  1.地形地貌

  琼山区地势北部和东南部高,东北部和南渡江沿岸低平,有二种类型:(一)东部和东南部缓坡丘陵区,海拔30——100米,土壤除部分新老沉积物或变质岩发育而来外,其余都是玄武岩风化而形成,土层深厚,红色;(二)海、河新老沉积小平原区,海拔2.5——30米,分布在南渡江沿岸,土壤以沙壤为主。

  2.气候

  琼山区属热带海洋气候,年平均气温23.8℃,年平均日照1752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724.5毫米,雨季一般集中在8~10月。

  3.水文

  海南岛内最大的河流南渡江流经琼山区旧州、云龙、龙塘等3个镇和国兴、滨江街道,境内还有集雨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小河流7条,分别是三门坡镇境内的演州河、铁炉溪和三十六曲溪、甲子镇的鸭程溪、旧州镇的演丰东河、云龙镇的演丰西河、大坡镇的白石溪。

  四、自然资源

  1.水资源

  琼山区中型水库有凤圯水库(甲子)、铁炉水库(三门坡)、云龙水库(云龙)、东湖水库(三门坡)等4座。海南龙塘水源厂和儒俊水厂担负着海府地区和美兰机场、江东新区的供水功能。

  2.林业资源

  琼山区主要林业资源有:花梨、麻楝、苦楝、桉树、海棠、油茶、木麻黄和竹子等。

  3.矿产资源

  琼山区主要有煤、锰、玻璃砂、硅藻土等。已开采利用的有长昌的煤矿。此外,府城、龙塘等地的石矿和南渡江沿岸的河沙,是府海地区建筑材料的主要来源。

  4.药物资源

  琼山区药物有80多种,其中药用动物主要有海马、金环蛇、银环蛇、龙衣、必甲、毛鸡等;药用植物主要有砂仁、沉香、槟椰、五加皮、防托等。

  五、人口

  2003年末,琼山区常住人口39.28万人,户籍人口34.58万人。

  2004年末,琼山区户籍人口32.6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4.33万人。

  2014年末,琼山区常住人口约49万人,其中农村人口约16万人,城镇人口约33万人。

  2017年末,琼山区常住人口51.17万人,户籍人口39.04万人。

  六、经济

  2017年,琼山区生产总值实现141.68亿元,同比增长8.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1.58亿元,增长7.3%;来源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8.95亿元,增长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7230元,增长8.5%;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31405元,增长8.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3731元,增长8.5%。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15.5:24.0:60.5。

  1.第一产业

  琼山区形成瓜菜、香蕉、橡胶、荔枝、龙眼、胡椒、花卉、淮山等8大农业支柱产业。

  琼山区淡水养殖可养面积近万亩,常见淡水鱼类有30余种,以鲤鱼居多,虾、蟹、河蚌等。

  2017年,琼山区农业总产值完成33.5亿元,同比增长4.2%。规划面积约2.82万亩的省级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建成海口“菜篮子”生产示范基地、云龙白水湖淮山基地等一批特色农业示范基地,三门坡荔枝基地荣获农业部“一村一品”产业认定,成为琼北最大的荔枝生产基地。举办海口市第七届“荔枝节”暨第一届七彩气球嘉年华,组建“琼台农业精品馆”参展第20届中国(海南)农产品冬交会。引导注册农产品商标52件,申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3件。建成甲子镇琼星村等5个村电商扶贫服务站。

  2.第二产业

  (1)狮子岭飞地工业园区

  “飞地工业”园选址在海口狮子岭工业园区。狮子岭工业园位于海榆中线9公里处,“飞地工业”园区用地按照“4+1”方法划分,即四个区政府各地块,市本级一块。“飞地工业”区规划占地总面积5333亩。园区具体在产业分布上,重点发展电子制造产业,农副产品、水产品深加工,旅游产品加工以及轻工包装业等产业。“飞地工业”园琼山的招商由琼山区飞地办承担。

  (2)云龙产业园区

  云龙产业园位于琼山区云龙镇,距美兰机场12公里,距粤海铁路46公里,距秀英港28公里,东临223国道(海榆东线),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园区是琼山区政府主导的产业园区,发展定位集空港物流、水产品深加工和高新科技产业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园区,园区总体规划用地466.67公顷,第一期规划用地240公顷。为了理顺管理体制,由琼山区政府主导的云龙产业园区,2010年底转交海口高新区管委会直接管理和运作。

  2017年,琼山区工业总产值完成42.34亿元,同比增长8%。

  3.第三产业

  2017年,琼山区推出旅游线路6条,全年接待游客达360万人次,同比增长2.51%;旅游总收入突破5.1亿元,同比增长1.9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1.6亿元,增长11.2%。

  七、交通运输

  琼山区交通发达,海南环岛快速铁路穿过境内,铁路海口东站毗邻府城地区;海南环岛高速公路、S11线(原称海文高速公路)、国道海榆东线等构成了琼山陆路交通的主干线。全区乡村道路四通八达,府城地区及7个镇出口路基本实现硬板化,乡村(建制村)通车率达98%。

  1.铁路

  高速铁路:海南环岛快速铁路

  铁路桥:海南环岛快速铁路海口特大桥

  火车站:铁路海口东站(位于琼山区凤翔街道与龙华区城西镇之间)。

  2.公路

  高速公路:G98海南环岛高速公路、S81海口联络线、S82机场联络线、S11线(原名海文高速公路)

  国道:223国道(海榆东线)

  公路桥:琼州大桥、海瑞大桥、南渡江大桥

  长途汽车站:海汽集团海口汽车东站(位于琼山区国兴街道)。

  公交总站:海口六龙巴士公交总站(位于琼山区玉成村)。

  八、社会事业

  1.教育事业

  截至2016年,琼山区区属公办学校共68所,在校学生4.54万人,专任教师2807人。

  琼山区境内有高等学校7所,中等职业学校8所,海南省一级学校4所。

  2.文体事业

  2017年,琼山区图书馆改造完成,新文化馆综合大楼建成,16间行政村文化室竣工。成立琼山历史文化研究会,开展“府城元宵换花节”等活动。琼山海韵合唱团荣获2017海南(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唱节比赛成人混声组金奖。琼山五小、大坡中学获评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

  3.医疗卫生

  2017年,琼山区开展红旗卫生院门诊楼和7家乡镇卫生院污水处理项目。在海南省率先建成检验专科医联体,启动区妇幼保健院公立医院改革。

  4.社会保障

  2017年,琼山区“一区四镇”基层社保平台项目完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等参保率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全年发放城乡低保救助资金2324.66万元,特困人员供养金982万元,医疗救助金419.2万元.

  九、历史文化

琼山地区文物保护单位列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珠崖岭城址,丘濬故居,五公祠(宋徽宗神霄玉清万寿宫诏碑,位于五公祠内)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府城鼓楼,琼台书院奎星楼,琼山县学宫大成殿,琼山城墙,旧州城遗址,宣德第云龙改编旧址,冯白驹故居,吴典故居,吴氏民居,黄忠义公祠,郑存礼故居,凤栖堂唐胄墓,张岳崧墓,王居正墓,梁云龙墓,丘濬祭抱元境神碑,表厥宅里门坊山严塘陂、亭塘陂水利工程,铁桥

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琼台福地遗址,海瑞故居,陈得平故居及墓,定福灶君庙,达士巷古道,北胜街古道海忠介公庙,王国宪故居,陈继虞故居,林文英烈士殉难处纪念碑及林文英烈士纪念亭毋忘九一八国耻纪念碑,中山亭,刘秋菊纪念园,何兴墓,三清观大型石雕像罗经盘革命烈士纪念碑,白石溪地区革命烈士纪念碑,大水革命烈士陵园

  1.民俗节日

  (1)军坡节

  大年过后,农历二月便到了海南人闹军坡的时节。军坡节是海南人祭祀祖先和缅怀历史人物的民俗活动。每到军坡节,一般以一乡或一村为单位,大搞祭祀活动。

  (2)府城元宵换花节

  府城元宵换花节,简称府城换花节、换花节。府城的“换花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换香节”,唐末已存在元宵张灯结彩、换香活动。“换香”蕴含着当地老百姓互换香火,有换吉纳祥,发财旺丁的寓意。后来出于节庆安全考虑,1984年,府城民间“换香”习俗改为“换花”,“换花”逐渐成为人们元宵闹春的主要活动,并演变成年轻人追求爱情的新习俗。

  自从换香节改为换花节的活动规模、范围、区域逐年扩大,形成了凝聚友谊、美好、幸福、欢快为一体的新的娱乐形式。

  十一、风景名胜

  1.自然景观

  (1)南渡江

  南渡江是海南最长河流,发源于白沙县南峰山,干流斜贯海南岛中北部,流经白沙、琼中、儋州、澄迈、屯昌、定安以及琼山境内的旧州镇、云龙镇、龙塘镇、凤翔街道、滨江街道、国兴街道,最后经美兰区流入琼州海峡。河流全长333.8千米,流域面积7033平方千米。

  (2)依必朗国际高尔夫球场

  依必朗国际高尔夫球场,位于琼山红旗镇,距府城35公里。是海南较大的高尔夫球场之一,该高尔夫球场田园风光式的大型高尔夫球场,是集乡村度假休闲和体育运动为一体的体育游览胜地。

  (3)台达高尔夫球会

  台达高尔夫球会,位于琼山云龙镇,距府城22公里。球场始建于1989年,1992年对外营业。拥有8个国际标准球道,球道总长7220码,标准杆72杆。球场占地1600余亩。芳草如茵、椰林连绵是球场风景线上一大特色。

  2.人文景观

  (1)丘濬故居

  丘濬故居位于琼山府城金花路三巷9号,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距今已有640多年的历史。曾为多进式院落,规模最大时有“丘氏十八屋”之说,现存大门、前堂和可继堂等单体建筑,其建筑是海南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丘濬故居庭院草木葱绿。进院门,院内栽种着人参果,枝繁叶茂。可继堂两边有副门题:可继堂中承德泽,尚书万里传字香。可继堂神案上供俸着一尊丘濬的金色塑像。堂内摆着4张太师椅,神案供桌和椅子上雕着精美的图案,技艺精湛。可继堂前,一棵结满石榴果的石榴树下满地落果,使这座名人故居有种寂寥的况味。

  (2)府城鼓楼

  府城鼓楼位于府城鼓楼街,原名谯楼,又称文明楼。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明清两代多次重修。台基为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扩建而成,长28米,宽24米,高6.39米。两拱门,宽4.6米,高7.1米,门额分刻“海南壮观”、“奇甸文明”。现存鼓楼为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重修,坐北朝南,面阔五间19.9米,进深三间9.95米,高7.56米,歇山顶,脊饰二龙朝日。楼内原有明正统元年(1436年)铜禁钟一口,钟铭记述了捐资铸钟情况及祈求国泰民安之意,现存五公祠。

  (3)琼山县学宫

  琼山县学宫位于府城文庄路5号,据清朱为潮篡《琼山县志》载:文庙始建于宋代,原设在海口浦,历代多次迁移,最后置于府城南门和护城河北边300米处,即今遗址。

  明洪武四年(1371年),琼山知县李思迪迁建于府城东北东坡书院内(即今苏公祠)。九年,知县陈概又迁建于府城南郊。弘治十一年(1498年),广东按察司副使陆渊迁建于府学之西,即今遗址。迁建后的县学宫居于城内闹区,靠近府署,接邻府学宫,方便了生员习礼和各种庆典活动。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秋,琼山名士林之椿、曾对颜、粘世王召、王国栋、柯玉珊、王骏声、孙生英等人发起重修。

  琼山县学宫原有后殿、大成殿、东庑、西庑、棂星门、丹墀等建筑,十分雄伟壮观,为琼山县历代儒学教育机构,占地面积最大时“直500尺,横128尺,面积64000方尺”。学宫现仅存大成殿,面阔5间,进深3间,坐南朝北,重檐歇山顶。梁架结构为七架木结构式,梁檩之间雕刻精美的龙狮、莲花、卷云、纹刻,庄重典雅。2013年,琼山县学宫大成殿重修完成,现为海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琼台福地

  琼台福地纪念馆位于府城关帝巷内的抱珥山上。在古代人们习惯尊称朝廷官衙为“台”,故这里称“琼台”。 琼台福地的说法由来已久。观象家曾说,华夏大陆的阳刚紫气,越海潜入南方,首先聚集于琼台之下,故称“福地”。又相传海南地形极像一只缩头神龟,宋太祖怕它伸出头来威胁王朝的统治,便将州城迁来神龟缩头处,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在琼州城内设立琼管安抚司统管全岛政务,借此镇住龟头。因此,当时人们称此地为琼台。

  明永乐元年(1403年),海南卫指挥使杨义在山顶立“抱珥山”石碑一块,还在山南树立“琼台福地”石牌坊一座。明弘治初年(1488年),抱珥山被村民挖掉,建关帝庙一座。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巡道张介祺顺民意修复琼台福地。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时任琼山知县汪篆刻“琼台”二字勒石为记。后来福地上建起关帝庙、文昌阁、圣母祠、献台、戏台、石牌坊等,这里成了文人墨客游览之地、平头百姓祈求安康之乡。古代的建筑现已无存,只留有遗址。1999年,琼山市人民政府在原址上重建了琼台福地纪念馆,重建后琼台福地纪念馆的建筑有琼台福地坊、福地轩、琼台阁、关帝殿、妈祖庙、观音庙、影壁、东西庑廊和福泉等。

  (5)五公祠

  五公祠位于琼山国兴街道海府路169号,是为纪念唐宋时期贬谪到海南的五位著名历史人物:唐朝名相李德裕、宋朝名相李纲、李光、赵鼎、名臣胡诠而建的,故名五公祠,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公祠为一组古建筑群的统称,它由海南第一楼、观稼堂、学圃堂、东斋组成,并和苏公祠、两伏波祠及其拜亭、洞酌亭、粟泉亭、洗心轩、游仙洞等连成一片,建筑面积2800余平方米,连同园林、井泉、池塘约占地100亩。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重修,后又多次修缮,现仍是熠熠生辉。

  (6)琼台书院

  琼台书院位于琼山府城中山路8号,相传是后人为纪念海南第一才子、明朝大学士丘濬而建。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据传由于丘濬号琼台,人称琼台先生,故书院由此得名。

  书院现今是琼台师范学院的校址,其主楼奎星楼高二层,绿瓦、红廊、白墙,是一座具有民族特色的砖木结构建筑,至今保存完好。楼内雕梁画栋,异常别致;楼前绿树成荫,环境秀丽雅静。著名的粤剧、琼剧《搜书院》的故事就发生在此,琼台书院随着《搜书院》而蜚声海内外。

  (7)海瑞故居

  海瑞故居位于府城红城湖路67号,这是一座纪念性的仿明代海南民居风格的建筑群,是1997年琼山市各界筹资重建的。重建后的故居由前厅、正堂、后屋、书斋、花厅、书童间、杂用间、厨房等单体建筑组成,于海瑞诞辰480周年之际落成,对外开放。1998年列为琼山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5月,增建广场、雕立塑像、牌坊等,总面积为3300平方米。2003年1月,又完善了其附属设施。这里已成为后人敬仰先贤的凭吊场所,为成一处继承传统文化、廉政勤政为民的教育基地。

  十二、所获荣誉

  2020年1月,入选2020中国春季休闲百佳县市。

  2020年6月30日,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政府网站】http://qsqzf.haikou.gov.cn/



文章地址:https://www.cnzsr.com/showinfo-258-2111-0.html  | | 招商人@ZSR - 助力招商引资工作 | 致敬招商引资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