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林县位于广西的最西端,地处桂滇黔三省(区)结合部,素有“广西西大门”之称,是广西西进和云贵东出的主要门户之一,属天生桥一级水电站重点淹没库区。总面积3020平方公里,辖4镇4乡94个村民委3个社区,有壮、汉、苗、瑶 、彝、仡佬6个世居民族,总人口16万余人,其中库区移民1.36万人,是一个集“老、少、边、山、穷、库”于一身的山区农业县。1963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西林县,1992年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享受民族自治县待遇。
历史悠久。春秋战国至秦代属古句町国,西汉至三国属句町县,宋代至元代称上林峒,明代称上林长官司,清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改称西林县至今。西林县曾属“句町古国”活动中心而一枝独秀。20世纪70年代初出土“铜棺铜鼓”属世界罕见珍贵文物,1856年发生“西林教案”是引发第二次鸦片战争导火索之一而引起世人瞩目!清末民初走出大山“岑氏一门三总督”等67人七品以上文武官员而赫赫有名。岑毓英官至云贵总督加兵部尚书衔,其弟岑毓宝代理云贵总督,其子岑春煊在清代任四川总督、两广总督。民国初年参与讨袁,任两广护国军都司令、护国军抚院副抚军长,台湾方面广州军政府总督等职。他们曾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现仍保留有较完整的岑氏古建筑群,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生态良好。西林县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气候宜人、生态优良,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 荣获“中国沙糖桔之乡”、“中国桫椤之乡”、“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等称号。西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9.2°C,全年无霜期长达358天,年均降雨量1086.2毫米。境内溪河密布,共有大小河流487条,流域面积6318.1平方公里,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为23万千瓦。全县98%的面积为土山,林地面积27.2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6.62%。生产的沙糖桔、白毫茶、生姜、麻鸭等农副土特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西林沙糖桔、西林麻鸭、西林姜晶、西林火姜获批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成为西林生态农业的亮丽名片。
多民族聚居。全县境内生活着壮、汉、苗、瑶、彝、仡佬族等世居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0%以上,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原生态文化丰富多彩,具有民族特色和象征意义的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牛头舞“龙崖外”、那劳壮剧依然完好传承,壮族“三月三”,瑶族“盘王节”,苗族“跳坡节”等少数民族传统节日还保存至今。
“三省区”协作模范。由于西林地处三省交界的独特地理位置,近年来,西林与滇、黔、桂三省(区)接边县(市)不断扩大区域合作,在党建、计生、维稳等工作开展共建共管。成立了桂、滇、黔跨省(区)联合党工委,与云南省广南县合作筹建“跨省区生态农业产业合作示范园区”等,实现接边区域和谐稳定,连续12年荣获“广西平安区”称号。
【地理位置】
西林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北部,地处滇、黔、桂三省(区)结合部,故有“广西壮族自治区尾”之称。地理坐标位于北纬24°01′—24°44′和东经104°29′—105°36′之间。县境东西最大横距116公里,南北最大纵距79公里,最窄12.6公里,版图呈东西长,南北窄,西端大的“哑铃形状”。四境:东连田林县,北接隆林各族自治县,西北毗邻贵州兴义市,云南省罗平、师宗县,南邻云南省的邱北、广南、富宁三县。四极:东至那劳乡洞坚村新寨以东的巴山,与田林县定安的狼当屯接壤。西至八大河清水江寨与云南省罗平县八大河以南盘江为界,南至那佐苗族乡新隆村良同屯以南3公里与富宁县那翁乡和广南县杨柳井乡平山屯(以西洋江)为界,北至贵州兴义市胜利乡三江日屯接界。全县(行政区域)总面积3020平方公里,折合301526.67公顷。行政区划辖4镇4乡94个村民委3个社区763个村民小组。县城位于县境中部,地理坐标为北纬24°20′,东经105°5′,县城八达镇,距自治区首府南宁528公里,至云南首府昆明460公里,至贵州首府贵阳540公里。
【经济发展】
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10%左右,其中一、二、三产分别增长8.5%左右、9.4%左右、11.7%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左右;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0%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6%左右;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9%左右;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左右;财政收入
与去年同期持平。
【政府网站】http://www.gxxl.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