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山区位于桂林市区南部,辖2镇2乡1街道、35个行政村,区域面积302平方公里,服务人口约18万人。地处桂林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核心区、漓江风景名胜区核心区、桂阳公路黄金旅游通道中段,是自治区级生态县区;有1个5A级景区,3个4A级景区,2个3A级景区,是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区;是广西驻军数量最多的城区,连续4次荣获“自治区双拥模范城”称号;是广西较大的高校集聚区之一,有广西师范大学、桂林理工大学、桂林旅游学院等8所大中专院校,高校师生8万多人;是岭南地区历史文化的重要源头,父子岩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桂柳运河、雁山园是雁山区域文化的重要标志。
2021年以来,雁山区全面融入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荣获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自治区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平安县区以及桂林市2019-2020年度乡村振兴工作先进单位、“十三五”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等多项国家、自治区级和市级荣誉称号。经济运行取得新增长。202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1%,固定资产投资25.1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2%,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5%、10.7%。文旅融合取得新发展。融创国际旅游度假区开业运营,成为广西文旅融合新典范,相思江旅游度假区被评为自治区级旅游度假,乡谣里被评为广西四星级乡村旅游区,桂林漆器(柚罐)荣获中国旅游商品大赛金奖,益田民国风情小镇、悦桂情歌田园、雪松文旅小镇等项目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取得新突破。打造了“悦桂情歌”“大美漓江”“红顶花园”等一批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发展亮点,完成9个精品示范村和72个全域整治村建设、2527栋房屋风貌改造、“三清三拆三微”21万㎡。潜经村被评为广西乡村旅游重点村,鱼伯伯被评为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工业振兴取得新进展。以高新区雁山园建设为载体,加快推进电科云、金谷新材料、雁南飞科创小镇、航空航天产业园等项目建设,电科云作为自治区集中开工仪式现场,列入自治区“双百双新”、中国—东盟信息港项目。吉福思生产线竣工投产,成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自治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广西第一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中国云厨桂林米粉产业园等5个项目实现签约,计划总投资27.4亿元。
雁山区将坚持以融入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为统揽,锚定打造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产教城景”融合发展特色区目标,高水平打造雁山“一城一区一镇一中心”,即“产教城景”融合发展的雁山新城、雁山相思江国家旅游度假区、草坪康养休闲小镇、融创雁山旅游消费中心,为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贡献雁山力量。
【历史沿革】
夏商周时期,雁山区是“百越”人的居住地。秦始皇置桂林,象,南海三郡,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在这里设始安县,隶属荆州零陵郡。东汉时改属始安侯国。三国时先属蜀,后归吴。甘露元年(265年),置始安郡始安县。隋唐时属岭南桂州总管府。
唐武德四年属桂州始安郡。光化三年(900年)始,属静江节度。五代十国时先后属楚和南汉的桂州。宋时,前属广南西路桂州,后属静江府。元时属广西行中书省静江路。明清时均属广西省桂林府。
民国二年(1913年)雁山区划入桂林县,民国29年(1940年)为桂林市太沙、柘木、东附廓、西南附廓、三合、北附廓6乡,1950年设东郊、西郊、北郊3区,1954年3区合并为近郊区,1955年更名郊区,1984年重设郊区。
1996年底行政区划调整前,原桂林市郊区位于城区四周。
1996年12月2日,经国务院批准:将桂林市郊区更名为雁山区,并对桂林市市辖区的行政区划作相应调整。将原郊区大河乡、穿山乡的清风村划归叠彩区管辖。将原郊区甲山乡划归秀峰区管辖。将原郊区的二塘乡、柘木镇的同心、平山两个村和穿山乡的安新村划归象山区管辖。
2000年,雁山区辖2个镇、1个乡、1个民族乡。
2003年至今,雁山区辖1个街道、2个镇、1个乡、1个民族乡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雁山区位于桂林市南部, 广西东北部,东与灵川县相连,西与临桂区毗邻,南与阳朔县交界,北与象山区、七星区接壤。
地形
雁山区境内多山地,为典型岩溶地区。雁山区主要河流有良丰河、古桂柳运河等,良丰河从临桂区六塘镇流入,经浪石圩、安门山等进入漓江,全长约35千米。
古桂柳运河又称桂柳运河,从雁山区良丰河进入洛清江,实际全长约28千米,其它河流有漓江、相思江等纵贯雁山区境内。
气候
雁山区地处低纬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8.8℃,年日照1553.09小时,年降雨量1894毫米,全年无霜期309天左右,可谓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地貌
雁山区全境多石山和丘陵。以雁山为中心,南、西、北三面为200米丘陵地带,东北角上有一片平原,正面沿漓江西岸是石山区,山峰最高处为海拔451米。以柘木镇为中心往南延伸至雁山、大埠,形成一个宽阔的河谷盘地,盆地四周为密集的岩溶峰林包围,其中东南部一带的岩溶峰林为桂林最典型的岩溶地貌。盆地中央则地势较为平坦,其间分布水田、旱地、丘陵、河流、水库、池塘,地形以平地居多,约占57.6%,其余多为低丘坡地。
【经济发展】
2021年全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3.54亿元,同比增长5.0%。其中:一产实现增加值6.91亿元,同比增长9.7%;二产实现增加值4.22亿元,同比下降10.0%;三产实现增加值22.41亿元,同比增长6.8%。财政收入0.99亿元,同比下降1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1.21亿元,同比增长8.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18亿元,同比下降36.5%。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5%、10.7%。
【政府网站】http://www.glyszf.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