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隶属广东省清远市,地处南岭五岭之一的萌诸山脉之中,位于粤、湘、桂三省(区)结合部。西至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八步区、北与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相接,境内峰峦林立,溪涧纵横,地势高峻,总面积的87%为山地,古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经多年植树造林,全县林业用地面积106603.32公顷,占全县面积的87.5%;有林地面积102907.16公顷;森林蓄积量1042.2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85.78%。连山气候温和、土壤肥沃,植被良好,适宜农、林、牧业的发展,成为有机稻、大肉姜、淮山、水果、莲藕、甜竹笋、南药等特色农产品基地。主要土特产有云雾茶、沙田柚、白果、淮山、生姜、有机稻、旱稻、茶油、烟叶、马蹄、莲藕、灵芝、连山土猪、连山麻鸭等。下辖吉田、太保、禾洞、永和、福堂、小三江、上帅共7个镇和48个行政村,4个社区,省属广东省连山林场位于县内。县城建成区范围东至石龙嘴,西至连山中学,南至沙坪村,北至安平小区、双龙湖公园。当地语言主要是有壮语、瑶语、连山话、地方口音的广州话,普通话也通行。
连山获得的荣誉: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国体育先进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抢花炮)之乡、国家卫生县城、广东省文明县城、广东省林业生态县、广东省教育强县。
2018年,被评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中国气候宜居县;
2015年至2018年连续4年被评为“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
2019年获评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县(市、区)、“中国天然氧吧”、广东省健康促进县等称号;
2020年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森林康养基地、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广东省数字农业农村试点县、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岭南避暑之都、连山金子山·岭南赏雪胜地等称号;
2021年荣获“艾里缇斯”国际大奖,喜获“中国最具民族风情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国一乡一品产业促进计划示范创建区”“国家级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广东省民间文化艺术(壮歌)之乡”牌匾等称号;
2022年连山非遗项目荣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金奖、乡村旅游精品路线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路线、鹰扬关景区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等称号。
【地理位置】 连山地处广东省西北隅,南岭山脉西南麓,东邻连南瑶族自治县,西接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八步区,南毗怀集县,北临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位于北纬24°10′25″~24°51′15″,东经111°55′15″~112°16′00″之间。国道G323线自东向西贯穿县境太保、吉田、永和,东进连南与清连高速公路连接,西出鹰扬关可达广西贺州、桂林;二广高速公路从东北向南经太保、吉田、福堂、小三江至怀集直达广州、佛山;省道S263线从北向南经吉田、福堂、小三江至怀集;县道X399线由禾洞直通湖南江华、长沙。
【区划面积】 连山置县后,区划曾多次变动。明洪武三年(1370年)九月,将阳山县境域并入连山,四年又将连山境域并至阳山。十三年(1380年)十一月复县,境域不变。万历四十二年(1612年),因县境不通舟楫,为利官商来往,将连县沙坊村划入县境。民国35年(1946年),设置连南县,县境东部瑶区5大排、3小排及126小冲划为连南管辖。
1951年7月,将共和乡即原沙坊村划归连县。1953年,与连南合并。1954年,恢复县建制,境域不变。1958年,小县并大县,并入连阳各族自治县。1960年,析出阳山县,连阳各族自治县改称连州各族自治县。1961年10月15日,撤销连州各族自治县,恢复连山县建制。是年,连山将并县分属太保、福堂公社的大坪、军寮、大掌、牛路水、塘基儿、盘石等瑶区生产大队划归连南瑶族自治县时,随之把上述地域居民在县域耕作的水田及山地亦作为“三包四固定”划入连南境域,计有太保茂古洞、吉田山口洞、七星洞、大路塘、古路岭脚、永丰湾岛洞、福堂良洞等耕地约2000亩。
2001年12月28日,经市、县勘界部门裁定,将原为连山境的牛路水7500多亩山地划给连南作县城饮水工程水源地。2017年底,全县总面积1265平方公里,辖吉田、太保、禾洞、永和、福堂、小三江、上帅7个镇及48个行政村、4个社区,省属广东连山林场位于县内。
【人口】 2021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124728人,其中乡村人口90866人,城镇人口33862人,常住人口125496人。年末总人口按镇域分:吉田镇总人口30178人,其中乡村人口13309人,城镇人口16869人;永和镇总人口24260人,其中乡村人口198334人,城镇人口4427人;太保镇总人口14532人,其中乡村人口11742人,城镇人口2790人;禾洞镇总人口8736人,其中乡村人口7022人,城镇人口1714人;福堂镇总人口21527人,其中乡村人口17550人,城镇人口3977人;小三江镇总人口20110人,其中乡村人口16937人,城镇人口3173人;上帅镇总人口5385人,其中乡村人口4473人,城镇人口912人。
【语言】 壮语 壮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是县境南部永丰、福堂、小三江、加田、上帅等地壮族居民使用的主要语言。连山壮语可以单独作为壮语北部方言的一种土语——连山土语,其语言与广西宜山、柳江、八步区南乡及本省怀集下帅的壮语基本相通。
瑶语 瑶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瑶语支。县内瑶语有两个支系,其中三水的过山瑶,自称为“勉”(mien)方言;居住在大旭新寨的八排瑶,自称“邀勉”(jianmien)方言。其在语音和词汇方面有差别,但语法结构基本相同。三水过山瑶语与国内外自称为“勉”的瑶语基本相同,只是在韵母和声调上略有差异。
连山方言 俗称“连山话”,是县内北部吉田、永和、太保、禾洞等地的基本语言,全县通用。连山话为汉族粤语方言,介于省内四会方言、广西八步区桂岭话和昭平话之间,词汇丰富,可用于朗诵全部汉文,也可用于教学、演唱、吟诵、交谈。声调高低分明,没有卷舌音,字音清晰悦耳。永和、吉田的语调较高,太保、禾洞略有变调,但语义一样。
【民族】2020年底,全县少数民族人口81467人,占总人口65%,其中壮族60604人,瑶族20501人,其他少数民族362人。
壮族 古称俚、僚、俍、布土、侬、沙、乌浒等,由战国秦汉时百越族群中的西瓯、骆越逐步分化、重组、融合而来。南宋时称“撞军”“撞丁”,元代始称族体,而后改称“徸”或“僮”,清末民初一度蔑称为“獞”,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称“僮族”。1965年,根据周恩来总理提议,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将“僮族”改为“壮族”。县内壮族分主壮和客壮。
瑶族隋唐时期称“莫徭”。县内居住有过山瑶、八排瑶。过山瑶,最早是邓姓,于元末从湖南江华迁至吉田丹竹散居。八排瑶,最早是唐姓,其始祖唐华于明末清初从湖南蓝山来连。此外,新寨的八排瑶中,李姓属油岭排。
汉族在现有汉族居民中,据族谱记载,最早到县内定居的汉族姓氏是虞姓,于南宋淳熙七年(1180年)从浙江义乌县迁来。
其他民族非世居民族有苗族、满族、回族、侗族、京族、黎族、蒙古族、土家族等。
【宗教】全县尊重和保护公民宗教信仰自由,对县内4个宗教堂点的正常宗教活动加以保护和管理,允许在宪法、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范围内开展活动,同时依法打击和制止非法宗教活动,鼓励信教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
基督教民国时期,天主教、基督教传入县内,在永和设有布道点。
天主教县内信仰天主教的信徒分散在吉田、永和、太保镇。信徒除天主教重大节日到连州教堂活动外,一般只在家中过宗教生活。
此外,唐末,道教开始传入县内后,与壮族先民、瑶族先民和汉族先民的民间信仰融合,逐步形成不同的道教流派,出现既有自然崇拜、祖先崇拜、英雄崇拜,又有道教色彩的神庙社坛。瑶族的“师公”“道公”即是道教正一派支系,盘王节中的祭祀仪式也带有一些道教色彩。
【地质地貌】 连山县内岩系主要是古生代花岗岩侵入体,一般呈现中粒斑或巨斑状角闪石花岗岩,主要矿物成分为:斜长石30%~40%、钾长石25%~30%、石英25%~30%、普通角闪石5.8%、黑云母3%~5%,以禾洞、太保、吉田、永和等镇为一大片,以小三江、上帅、福堂等镇为另一大片,占全县地质岩性的70%。太保镇大雾山一带的岩石则多呈细粒暗灰色厚层状,层理显著,矿物组成为:长石45%~50%、石英30%~45%、铁胶结物5%、炭质1%,并混有少量白云母、磷灰石等。其次是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前变质岩形成的砂页岩,主要分布在福堂、吉田、永和等镇局部地方,占全县地质岩性的29%。此外,还有1%零星分布的石英岩和板岩。
连山地貌可分为中山区(海拔1000米以上)、低山区(海拔500~1000米)、丘陵区(海拔500米以下),以低山、丘陵为主。整体地势是由北向南和由东向西倾斜,地层稳定,水流四方,地形山水交错。
【山脉】 县内山连山,重峦叠嶂。县境及周边有49座海拔1000米以上山峰,最高山峰是东北部边缘的大雾山,海拔1659.3米。比较明显的小山脉有9条,其中8条属萌渚岭余脉,大龙山脉属九疑山余脉。大龙山脉在县境最北部,由北向南伸展,北接湖南江华,南至王侯山与萌渚岭余脉相接,主峰大龙山在禾洞农林场境内,海拔1577米。大雾山脉在县境东北部,
由西南向东北伸展,主峰大雾山为全县最高峰,也是禾洞镇与太保镇、连山与连南的分界山。芙蓉山脉在县境西北部,萌渚岭余脉由此蜿蜒入境,由西向东伸展,主峰大芙蓉山海拔1435.7米,是禾洞镇与永和镇的分界山,也是广东和广西、湖南省(区)界碑所在。王侯山脉在县城西北部,由西向东伸展,主要山峰王侯山海拔1405米、巾子山海拔1410米,是永和、太保、禾洞3个镇的分界山。犁头山脉在县城西北部,由西北向东南伸展,主峰犁头山海拔1276米,是吉田镇与永和镇分界山。石龙山脉在县境西部,由西北向东南伸展,主峰石龙山(又名“鸡罩顶”“罗刷冲顶”)海拔1179.6米,是吉田镇与广西贺州市八步区大宁镇的分界山。石钟山脉在县境东南部,由东北向西南伸展,主要山峰孔子门山海拔1564.8米、石钟山(又名“三高顶”)海拔1490.6米,是福堂、小三江镇的分界山。大钹山脉在县境西南部,由西向东伸展,主要山峰横水顶海拔1377.5米,是福堂镇、上帅镇与广西贺州八步区南乡镇的分界山。黄莲山脉在县境东南部,由西北向东南伸展,主要山峰布政顶海拔1576.8米,是小三江与连南白芒、怀集洽水的分界山。在山地中,相对比较险峻的俗称为“界”,其中茅田界、抛石界、大歇界和黄莲界最有名、最典型。
【气候】 连山气候暖和,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热资源丰富,雨量充沛,但降水分配不匀,立体气候明显,具有风和气清的特征。气候变化主要表现为春秋季过渡快,夏季较冬季长,春季阴冷多雨,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干燥,冬季寒冷少雨,四季气候分明。按照候均温(5天平均)小于10℃为冬季,大于22℃为夏季,10℃~22℃为春秋季的划分标准,县内春季从3月6日至5月15日,历时71天。夏季从5月16日至9月30日,历时138天。秋季从10月1日至12月10日,历时71天。冬季从12月11日至3月5日,历时85天。
连山处在少日照、低辐射边缘,太阳年总辐射不太丰富,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382.0小时;年平均蒸发量为1312.1毫米,年平均蒸发量同年平均降雨量相比,蒸发量小于降水量;年平均气温为18.9℃;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2%;年平均霜日为10.3天,重霜冻日有结冰现象;年平均有雾日数为63.6天;年平均出现雷暴日数70.3天;北部禾洞和高寒山区基本每年都有积雪现象。风向季节性变化明显,冬季多吹偏北风,夏季多吹偏南风。
【土壤】 连山地形复杂,山峦连绵起伏,形成多种土壤结合,以黄壤、红壤、水稻土为主要类型,细分为3个土类、7个亚类、18个土属、49个土种。
县内土壤因受地形地貌、气候、植被、河流水文、成土母质和人为活动的综合影响,分布情况如下:
水平地带性分布水平地带性分布是指土壤与纬度相平行的土壤带分布。县地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发育的水平性地带土壤主要为红壤和在其上发育的水稻土,自然植被发育良好,土壤深厚而肥沃,红壤的分布遍及全县海拔7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是全县自然的主要土壤。
垂直地带性分布垂直地带性分布是指土壤与海拔高度相一致的土壤垂直带分布。县内属山区丘陵,垂直地带土壤比较明显,主要的土壤类型为黄壤和红壤,土层的厚度随着海拔的增多而递减,有机质层厚度随着植被的繁茂而递增。在海拔700米以上主要分布着黄壤,海拔700米以下主要为红壤。
土壤区域性分布 土壤区域性分布是指由于地形条件的差异,发生了土壤带之内的土壤分布变化。主要是由于地形的局部变化和水文、地质、人为影响而形成。全县的土壤区域性分布主要有冲积沙质田、沙泥田或泥田、麻沙田或洪积沙泥田和潜育型水稻土或沼泽型水稻土。冲积沙质田靠近小河两岸。沙泥田或泥田在河流下游一带。麻沙田或洪积沙泥田分布在山脚下的梯田。潜育型水稻土或沼泽型水稻土在山冲的低洼处。
【矿产资源】 经勘查,全县有矿产30种,黑色金属矿有铁、锰、钒、钨。铁矿主要分布在上草镇铜锣塘、小赛冲,吉田镇三水上必冲、下必冲,福堂镇读楼小钹、狮子山,禾洞镇禾联、金鸡顶,小三江镇立星、振兴,上帅镇金鸡山、横水、石鼓山。钨矿主要分布在禾洞镇大龙山二拱桥、石壁水。放射性矿有铀、钴。铀矿主要分布在禾洞镇满村、群坭塘、大冲、东坑、大龙山和永和镇大富蒙洞。钴矿主要分布在永和镇上草小赛冲、铜锣塘。有色金属矿有铜、铅、锌、锡、钼。铅锌矿主要分布在上草镇尖山、观音山、天雾肚、万里坪,福堂镇梅洞乐怀冲、张公岭。钼矿主要分布在禾洞镇大龙山。贵重金属矿有金、银,脉金矿主要分布在吉田镇旺南、育倒冲、茶花冲、横冲,福堂镇梅洞、石龙,永和镇犁头山、梅子冲、磨刀冲。砂金主要分布在吉田镇石古、高楼、布田、莲花、头步水,福堂镇梅洞水,永和镇大眼水、湘洞水。固体可燃性矿有石煤,主要分布在福堂镇永丰花罗冲、石龙、吉田镇大旭山、国营连山林场。光学原料矿有水晶。矿物肥料矿有磷、钾、镁,主要分布在永和镇上草尖山、万里坪、连山林场上草工区。建筑石料矿有石英变质砂岩、花岗岩。花岗岩主要分布在禾洞、太保、小三江、上帅。饰面用材料矿有绿辉岩、粉红花岗岩。制砖、瓦用矿有红黏土。建筑用砂矿有石英沙。冶金用和玻璃用矿脉有石英。陶瓷用矿有高岭土、钾长石。离子型稀土矿和重、轻稀土矿有镓、铟、锆、镧系、钇系,主要分布在吉田、永和、福堂、小三江、上帅、禾洞。地下水饮用矿泉水,主要分布在太保、永和。石墨矿主要分布在禾洞镇大冲、福堂镇梅洞、吉田镇大旭山。储量大开采前景好的有永和镇上草铜锣塘、小赛冲磁铁矿,禾洞镇铀矿,太保、禾洞镇花岗岩矿,福堂镇永丰石煤和伴生钒矿。此外,重、轻离子型稀土矿,经济前景好。
【水资源】 主要河流概况 连山河流走向各异,呈放射状流向四方,分属珠江的西江、北江水系和长江的湘江水系。其中上草水往西流出鹰扬关与桂岭河汇合注入西江支流大宁河;沙田水在吉田水口汇入吉田河,西流至三水口与永丰水汇合成为全县最大的河流——大滩河,也是向西流注入西江支流的大宁河;上帅水往东流经怀集下帅注入绥江上游中洲河,小三江水在治平汇入加田河南流,也是注入绥江上游中洲河,同属珠江之流的西江水系;太保水东流出鹿鸣关注入连南三江河,属珠江之流的北江水系;禾洞水向西北流出白石关流入湖南涔天河,汇于湘江支流沱江,属长江之流的湘江水系。全县河流多年平均总径流量为15.16亿立方米,2016年开发利用的主要功能是灌溉、生活用水和发电。
吉田河:发源于连山烟介岭,海拔1472米,县城以上流域面积97.88平方千米,干流河长21.7千米。
沙田河:发源于连山北部王候山(珠江流域与长江流域的分界),海拔1045米,流域面积251平方千米,干流河长29千米。
永丰河:发源于连山南部大钹山脉,海拔1172米,流域面积288平方千米,干流河长39千米。
上草河:发源于连山北部芙蓉山,海拔1435米,流域面积151平方千米,干流河长23千米,其中连山境内给予面积91平方千米,河长18千米。
禾洞河:发源于连山北部大雾山,海拔1611米,流域面积104平方千米,干流河长15千米。
太保河:发源于连山王侯山,海拔1405米,流域面积182平方千米,干流河长30千米。
上帅河:发源于连山南部大钹山脉,海拔1377米,流域面积156平方千米,干流河长31千米,其中连山境内给予面积100平方千米,河长5千米。
小三江河:发源于连山南部大钹山脉,海拔1192米,流域面积104平方千米,干流河长20千米。
加田河:发源于连山南部七星坑、白冷坑,海拔1565米,流域面积166平方千米,干流河长27千米。
主要水库概况
天鹅水库:水库总库容2220万立方米,正常蓄水位347.00米,设计洪水位354.25米,校核洪水位355.38米,坝址以上集雨面积30.7平方千米。水库大坝为均质土坝,大坝长120米,坝顶高程356.00米,最大坝高42.00米。
【水文】 降雨县内属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均降雨量1753.3毫米。3~8月降雨1320.2毫米,占全年雨量的75.3%,4~6月为降雨集中期,占全年雨量的43%。9月至次年2月为旱季,降雨433.1毫米,占全年雨量的24.7%。降雨量南部多于北部,由南向北递减,等值线变化范围为1600~2300毫米。南部多年平均降雨量为2393毫米,北部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705毫米,南北相差688毫米。上帅年降雨量最高达3520毫米。
地下水 县内山地、河谷、丘陵、河谷小平原(俗称“洞面”)交错分布,补给条件好,地下水资源丰富,约为3.13亿立方米。山地、河谷、丘陵地下水以基岩裂隙水和岩溶水为主,主要是接受大气降水入渗的垂向补给。河谷小平原地下水类型以孔隙水为主,补给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排泄以水平方向的排泄为主,垂直方向潜水和蒸发为辅。
水质 1980~1981年,对吉田、福堂、太保等地的13条山冲取水样化验,地表水水质良好,当地村民长期直接饮用山冲水未发现不良现象。1982年和1997年,先后在小三江水和大滩河域取水样进行化验及污染物检测,除沙田水铁含量超过3倍外,其他河流污染物未超标,水质评价均一般。2000年后,环保部门监测,大滩河半枯水期的水体中各单项污染物含量都符合地面水质(GB3838—88)Ⅱ类水质标准,其余上草水、太保水、加田水、小三江水、上帅水、禾洞水各河口处的单项污染物含量都符合地面水质Ⅰ类标准。
【森林资源】 2017年,全县林业用地面积103620.1公顷,占国土面积的87.6%;有林地面积100188.1公顷;森林蓄积量1168.0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86.21%。
【植物资源】 连山植被良好,山地植物种类繁多,有“绿色宝库”之称。2000年末,经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实地初步调查统计,有维管植物201科612属1223种,其中蕨类植物34科65属140种,裸子植物10科10属29种,被子植物157科537属1054种。珍稀濒危植物21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有伯乐树、南方红豆杉、银杏,苏铁。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有桫椤、金毛狗、喜树、野茶树、伞花木、凹叶厚朴、大果五加、樟树、篦子三尖杉、小黑桫椤、半枫荷、花榈木、华南锥。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有穗花杉、八角莲、沉水樟、粘木、青钓栲、白桂木、灌木苎麻、银鹊树、银钟树,野生荔枝10种。
竹类主要有篱(厘)竹、南竹、毛竹、大竹、筋竹、簕竹、丹竹、紫竹、金竹、斑竹、实竹、苦竹、墨竹、鸡婆竹、青皮竹、黄柏竹、牛角竹等。观赏植物主要有黄杨、紫薇、腊梅、石榴、山茶、映山红、美人蕉、狗牙花、桂花、桃花、石蒜、春兰、吊兰、鸡爪兰、四季兰等。
种植水果主要有沙田柚、柑橘、李、梨、桃、青梅、枇杷等。
野生水果主要有山楂、杨梅、山柿子、猕猴桃、棠梨子等。
【动物资源】 2000年和2001年,经中山大学昆虫研究所专家教授实地初步调查,连山是广东最具特色现象的地区之一和全国物种基因宝库。县内陆栖脊椎动物有236种,分隶70科、25目。昆虫纲510种,分隶158科、15目。有珍稀濒危动物34种,其中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有黄腹角雉、蟒蛇,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有穿山甲、小灵猫、斑林狸、金猫、林麝、水鹿、苏门羚、凤头鹃隼、鸢、赤腹鹰、凤头鹰、雀鹰、松雀鹰、普通鵟、白腹山雕、鹊鹞、蛇雕、游隼、红隼、白鹇、褐翅鸦鹃、小鸦鹃、草鸮、红角鸮、雕鸮、斑头鸺鹠、领鸺鹠、鹰鸮、长耳鸮、三线闭壳龟、虎纹蛙、阳彩臂金龟、叉犀金龟、猕猴。
陆栖动物中,兽类主要有山猪、箭猪、山牛、田狗、石羊、野兔、黄猄、黑猄、猫狸、果狸、白眼狸、白鼠、芒鼠、竹鼠、白肚鼠、黄竹筒、穿山甲等。
鸟类主要有斑鸠、鹧鸪、鹌鹑、竹鸡、野鸡(雉鸡)、白面水鸡、野鸭、百舌、黄鹂、乌鸦、麻雀、青雕、画眉、白鹇、山雕、老鹰、鹪鹩、骑牛鹩(八哥)、屎坑鹩、白头翁、长尾灿、白眼圈、黑咀(嘴)咪、黄牛鹤、布谷鸟、啄木鸟等。
爬行类有眼镜王蛇、过树榕、耙鼓锤、簸箕峡、青竹蛇、草花蛇、四脚蛇、五步蛇、水蛇、泥蛇、南蛇、蟒蛇。
两栖类主要有田蛤、山蛤、青蛙、粘蛙、辣蛙、青胴蛙、黄肚蛙、虎纹蛙、蟾蜍、草龟、大头龟、金钱龟。
昆虫类主要有蜂、蝶、蛾、蝎、螨、蚜、蚰、蠓、蚱蜢、蜘蛛、牛虻、蚂蚁、白蚁、螳螂、蜣螂(屎壳郎)、蟑螂、蜻蜓、蝙蝠蛾、木蠧(蠹、螙)、蟊贼、鼻蠕、蚯蚓、蝈蝈、蟋蟀、蜗牛、辣刺、蚊子、苍蝇、山蜞、红头蟪、金龟子、黑甲虫、知声虫、土狗虫、蜈蚣虫、毛虫、笋虫等。
水生动物中,人工塘养鱼类主要有鲩、鲤、鳙、鲢、鲮、鲫、鲶(即塘虱和埃及塘虱)、福寿鱼、杂交鲤、非洲鲫等,河溪天然水产主要有泊石狗、黄角刺、大口腮、赤眼古、黄尾箭、斑生、勒椎、桂花、白辘、虾忪、滑鲇、沙鲶、黄鳝、白鳝、花手巾、泥鳅、沙鳅、泥鳖、沙鳖、青衣、石毫、江鲤、野鲫、鳇、鲦、鲂、鲳、鳊、鲶、鲥、蟛蜞、螃蟹、沙虫、蚌、螺、虾、蚬等。
【地方特产】 连山气候温和,土壤肥沃,植被良好,适宜农、林、牧业的发展。成为有机稻、大肉姜、淮山、水果、莲藕、甜竹笋、南药等特色农产品基地。主要土特产有云雾茶、沙田柚、白果、淮山、生姜、有机稻、旱稻、茶油、烟叶、马蹄、烟叶、莲藕、灵芝、连山土猪、连山麻鸭等。
云雾茶 连山山高雾重,适宜种植茶叶。所产茶叶色味俱佳,入口甘凉,有祛腻、解痧、提神醒脑功效。连山茶叶于清初已驰名省城,常有客商进山设厂加工,全盛时期有茶厂70余间,生产茶叶几千担,运至省城销售,或转省外、国外。有称赞连山茶叶的诗歌:“连山山宜茶,伯仲鄂与湘。宜善(大旭)尤杰出,藉以洗瘟瘴。昔闻不胫走,远来西域商。春风二三月,归路盈筐筐。”近年,连山利用地势海拔高、昼夜温差大的特点,将茶叶生产转向环保、无公害方向发展,并形成以云雾茶、鸿诚隆茶等为代表的品牌,市场前景良好。另外,野生的三水大旭茶、上帅尖山茶、小三江黄莲茶、上草尖山茶等更有神奇的治病效果。
沙田柚 沙田柚营养价值高,具有健胃、润肺补血、清肠、利便等功效,可促进伤口愈。
【政府网站】http://www.gdls.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