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人@ZSR - 助力招商引资工作 | 致敬招商引资工作者! 首页 > 招商站群 > 广东 > 招商载体 > 正文 返回 打印

广东省肇庆市广宁县简介

不详  2023-04-30  广宁县人民政府网

  广宁县位于肇庆市中西部,地处北江支流绥江中游,东邻四会市、清远市清新县,南与高要区、德庆县接壤,西与怀集县交界,北靠清远市阳山县,是重点老区县,也是西江地区建立最早、时间最长的革命老区,是全国“竹子之乡” “武术之乡”、全国最佳绿色生态县、绿化模范县、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县、文化先进县、新农村建设示范县、林浆纸产业示范县,是广东省重点林区、首批林业生态县和珠三角现代林业发展示范县,拥有省级造纸产业基地和全省唯一一个国家级竹海森林公园。全县行政区域面积2455平方公里,辖1个街道14个镇178个村(居)委会4379个村民小组。2022年,全县户籍人口58.014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7.5954万人、乡村人口40.4186万人)。

  一、历史沿革

  广宁县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从四会县划出太平、橄榄、大圃、永义4都设立广宁县,名取“广泛安宁”之意,属肇庆府。清朝沿明制,广宁县隶属肇庆府。民国时期,广宁县先后隶属粤海道、西区善后委员会公署、西北区绥靖委员公署、广东省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9年9月3日广宁解放,隶属广东省第十一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同年11月隶属西江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2年5月,广宁、四会合并为广四县,属西江专员公署。1954年7月恢复广宁县建制,隶属粤中区行政专员公署。1958年10月,广宁与四会两县又合并为广四县,隶属高要专区行政专员公署,同年12月隶属江门专区行政专员公署。1961年4月再次恢复广宁县建制,隶属肇庆专区行政专员公署。1968年3月属肇庆专区革命委员会。1970年10月改属肇庆地区革命委员会。1979年4月隶属肇庆地区行政公署。1988年至今属肇庆市人民政府。

  二、自然资源

  广宁县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典型山区县,森林覆盖率达83%。水力蕴藏量26.11万千瓦,其中可开发量16万千瓦,已开发15.03万千瓦。矿产资源丰富,金属矿主要有钽铌矿、金矿、锡矿、稀土矿、铍矿,非金属矿有广绿玉、花岗岩、高岭土、黏土、滑石、石英等,其中出产于广宁西南部的广绿玉,是中国五大名石之一,2007年广绿玉雕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广宁广绿玉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三、历史人文资源

  广宁县历史文化悠久,人文底蕴深厚,历史名人不胜枚举,大革命时期有农民运动领袖薛六、周其鉴等;抗日战争时期有抗日救亡运动宣传旗手孔令淦等;解放战争时期有杰出的革命领导人欧新、陈瑞琮等。在各时期,还有高玉山、周其松、谭鸿机、罗国杰、胡超、黄驹、王作之、龙启炎、周其柏、冯启贤、伍学祯、黎百松、高誉铃等一批革命英烈。有近代理论教育家陈伯翼、爱国爱乡教育人士冯肇光、中医名家周南邨;当代有全国武术“南拳王”邱建国、著名武术教练曾庆煌等。各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和乡镇文化在广宁得以传承和发展。全县辖1个街道14个镇全部都是老区镇(街),178个村(社区)中有148个老区行政村,占83%;老区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63%,是肇庆市唯一一个全部镇都是革命老区的行政县。华南地区最早的农村党支部之一就在广宁建立;西江地区农民武装斗争的第一炮在广宁打响;西江地区的第一个苏维埃红色政权也是在广宁成立;广东四大农民领袖阮啸仙、彭湃、周其鉴、黄学增,曾先后到广宁领导农民运动。

  竹子文化:广宁有108万亩的竹林,年产40多万吨竹子,拥有全中国最大的竹海,享有全国 “竹子之乡”的美誉。广宁县开发了万亩竹海大观和宝锭山风景区等项目,建成全省唯一的竹文化博览馆;广宁被评为“全国林浆纸产业示范县”。

  玉雕文化:广绿玉是中国五大名石之一,全县有玉雕厂200多家,年产值1亿多元。广绿玉玉雕作品多次获得深圳文博会金奖,《硕果》《蜗居》两件广绿玉玉雕精品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并在国家级展馆永久展出。

  武术文化:广宁素有“武术之乡”之称,在国家级、省级武术醒狮大赛屡获殊荣。广宁的武术在战国时期便已开始萌芽,到了明、清朝时期,练习武术的风气相当普遍,考取武举人的竟达十人,考取武秀才的更是不可胜数。

  旅游文化:广宁竹海大观旅游景区,是中国最大的竹海,堪称南中国最大的氧吧之一。宝锭山景区是生态旅游景区,竹文化展览馆展示上下五千年、纵横七大洲的竹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古水河景区地理环境独特,植被保护良好,空气清新,具有原生态环境。螺壳山景区是集生态观光与猎奇探险为一体的山岳型风景旅游区,森林覆盖率达95%,天然动植物种类丰富。

  乡镇文化:广宁县北市镇大屋村十几座保存完整的清代客家大屋被评为全国第一批中国传统古村落,南街街道里仁村同样被列入传统古村落之一,两村均被命名为广东省名村。

  四、经济发展

  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180.6亿元,同比增长(以下简称增长)2.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9亿元,增长10.7%;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6.8亿元,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3.7亿元,下降1.6%;固定资产投资下降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5亿元,增长0.1%;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1%。

  自然环境

  【位置面积】广宁位于东经112°03′~112°43′,北纬22°22′~23°59′。东西宽60千米,南北长约68千米,广东省中部偏西地区,北江支流绥江中游。东北与清新县交界,东南与四会市相连,西南与德庆县、高要区接壤,西北毗怀集县,北面与阳山县相交。总面积2458.15平方千米,约占肇庆市1.49万平方千米的16.5%,是珠三角连接大西南的交通枢纽。县政府驻地南街镇距广州市130千米,至肇庆市98千米。

  【地质地貌】广宁县境内地层以出露元古界、下古生界为主体,东北部有泥盘系中统,西北部有白垩系上统出露。广宁县主要岩石有花岗岩、砂页岩、片岩、板岩等,在绥江沿岸则为近代冲积层,全县岩浆岩与混合岩主要分布在东部、中部和南部。广宁县地质构造属粤桂隆起带,处于吴川—四会深断裂变带与广宁—罗定断裂带斜接复合部位,构造复杂,岩浆活动强烈。

  县境四面环山。北部多低山及中山,海拔700~1339米,由东北向西南方向倾斜;西部为低山丘陵,海拔200~852米,向东南低泻。绥江从西北向东南斜贯全县,形成一个以绥江为轴线,两边高、中间低的斜凹地形。山脉多为东北朝西南走向,属南岭余脉。据统计,全县海拔350米以上,山地面积占28.62%,丘陵占51.38%,山地盆地(含水域面积)占20%。罗壳山海拔1339米,为县内最高峰。

  【气候】广宁境内绝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气候,东部、北部边缘具有中区亚热带气候特征。受季风影响,气候年际变化较大,春季多阴雨,夏季炎热,秋天凉爽,常有秋旱出现,冬冷,常有霜冻。年平均气温在20℃至22℃之间;年平均日照量为1600小时;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2%;年平均降雨量为1750毫米。

  境内河流溪涧繁多,集水面积广,蜿蜒曲折,流程远,落差大,尤以绥江和古水河对洪涝与干旱关系最大。多雨季节,古水河、南街河、木格河、螺岗水、南乡河、宾亨河、扶罗河等主要河流均流入绥江,加之来自上游怀集过境客水,往往使下游四会水位快速上涨,导致广宁境内绥江河水上涨。故民间有“广宁落湿石,四会涨三尺,大沙搬被席”的说法。遇到暴雨天气,还经常出现洪涝。丰水期与枯水期相比,绥江河水位差可达10米以上。又因大部分河流自然落差大,河床狭窄,山洪暴发时,水流急涨,含沙量大,导致河床增高,洪灾常发。63.20全县河流水质总体良好,达到国家地面水二级标准。

  资源

  【矿产资源】全县属粤西偏北花岗伟晶成矿带,矿产资源丰富。目前发现矿床和矿点120多个,其中16个矿床有开采价值。主要矿产有瓷土、花岗岩、钽泥、滑石、稀土、钨、金和广绿玉等,其中广绿玉是全国五大佳石(广绿玉、昌化石、寿山石、林西石和青田石)之一,主要用于制作玉雕工艺品。

  【水力资源】北江支流绥江自西北向东南流经境内55千米。集水面积100平方千米以上的一级支流(绥江河、漫水河)2条,二级支流6条;三级支流1条;集水面积100平方千米以下溪涧200多条。境内年平均水流量25.3亿平方米,过境水量36亿立方米。全县水力理论蕴藏量26.11万千瓦,其中可供开发利用15.7万千瓦。

  【生物资源】全县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林木繁茂,动植物资源丰富。广宁是广东省重点林区和首批林业生态县。植物资源主要有竹子、马尾松、杉木、黎蒴、赤黎、荷木、鸭勺木、苦楝树、尾叶桉等。其中竹子种植面积7.2公顷,竹子种类14属55种。年产竹子30多万吨,以青皮竹为主。主要林产品有木材、松脂、竹笋、冬菇等。中草药有砂仁、巴戟、淮山、土茯苓、淡竹叶、金银花、杞子等;动物资源主要有畜养的“三鸟”、猪、牛、羊,野生的穿山甲、山猪、蛇类、黄、笋虫、白鹇、画眉、山鸠、鹌 鹑、毕裂仔等,以及水产养殖的“四大家鱼”、金钱龟、鼋、黄鳝、白鳝、石蛤等。

  建置与区划

  【建置沿革】据史册记载,明嘉靖年间,四会县西北三乡四都地处僻地,山多地广,道路崎岖,“崇冈巨泽、道里旷远、政令不及,自宋、元以来未及经略控驭”,遂为瑶民所据。以冯天恩为首占据扶溪(今北市、葵洞、赤坑、螺岗一带),李汝端占据雷乡;梁汝忠、欧广海占据顾水(今古水、洲仔、木格、石咀、清桂、坑口等地),聚众万余,“金坚蔓织,角奔为患”,抢劫、掳掠“拉心”,搞得民不安宁。当时官府征募兵丁增设营叠,星罗棋布,每年为此花费大量资财,但也无济于事。两广总督都御史谈恺(直隶无锡人),边令各县加强防范,边请准上级,调动广东、广西各府官兵共七万余人,于嘉靖三十六年(1557)前来讨伐,一举俘斩八千六百余人,大功告捷。提督都御史王铭、巡按御史徐仲楫,接受肇庆知府卢璘建议,为此地长治久安之计,于是年秋析四会县永集乡之太平、永义两都,清泰乡之大圃都,重山乡之橄榄都,共三乡四都十一图立县,定名“广宁”,取其“广泛安宁”之意。并调茂名县知县韦弁为广宁县第一任知县。1980年6月,在广东省地名普查工作会议上,中山大学地理系徐俊鸣曾以“广东县、市级地名初探”为题发表文章,其中讲到广宁一名来历时说:广宁县——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建县于镇压大罗山(广宁和清远间)人民起义之后,取其义为“广泛安宁”之意。

  广宁县属肇庆府,民国元年(1912)沿清朝旧制,民国3年(1914)废州府立道区广东省划分6个道,广宁县属粤海道。民国21年(1932)道改公署,广宁县属广东省西北区绥靖委员公署(驻曲江县)。民国25年(1936)广东省改设9个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广宁县属广东省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36年(1947)广东省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改称广东省第四行政督察区,广宁县仍属之。民国38年(1949),广宁县属广东省第十一区统政督察专员公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0月到1952年4月属西江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2年5月,广宁、四会两县合并为广四县,隶粤中行政公署。1954年7月,又恢复广宁、四会两县,广宁县,仍属粤中行政公署。1956年1月撤销粤中行政公署,设立高要专署,广宁县属之。1958年10月,广宁、四会第二次合并为广四县,隶属高要专署。同年12月,高要、佛山二专署合并,成立江门专署(驻肇庆),广四县属之。1961年2月,江门专署改称肇庆专署,同年4月,广四县再度分开为广宁、四会两县,广宁县属肇庆专署。1968年3月改肇庆专区革委会。1970年10月改肇庆地区革委会。1979年4月,改肇庆地区行政公署。1988年至现在属肇庆市人民政府。

  【政府网站】http://www.gdgn.gov.cn/



文章地址:https://www.cnzsr.com/showinfo-242-2461-0.html  | | 招商人@ZSR - 助力招商引资工作 | 致敬招商引资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