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置隶属】
四会古为百越地。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平定岭南,设置桂林郡、南海郡、象郡。秦代置四会县,初属桂林郡,汉初属南越国。汉元鼎六年(前111)武帝灭南越国,复置郡县,四会县改属交州南海郡,辖境含今四会、广宁、怀集、三水、鹤山、新会、江门、开平、台山、斗门等县、市(区)的全部或部分地区。三国吴黄武五年(226)属广州南海郡;南朝宋元嘉十三年(436)属广州绥建郡(480—502年改绥安郡);隋朝开皇九年(589)属广州总管府,仁寿元年(601)属番州,大业三年(607)属南海郡;唐武德四年(621)属广州都督府,武德五年(622)属广州南绥州,贞观八年(634)属岭南道浈州,贞观十三年(639)属岭南东道广州;五代十国·南汉乾亨元年(917)属兴王府;北宋开宝四年(971)属广州中都督府,熙宁六年(1073)属广南东路(广东)端州,重和元年(1118)属肇庆府;南宋属肇庆府;元朝至元十六年(1279),属广南东路宣慰司肇庆路;明洪武元年(1368)属广东布政使司肇庆府;嘉靖三十八年(1559)属肇庆府;清顺治元年(1644)属广东承宣布政使司肇庆府;1914年,属粤海道;1920年,属西北绥靖区;1936年,属第三区专员公署;1949年10月,属西江区专员公署;1952年5月,四会县与广宁县合并,称广四县,属粤中区行政专员公署;1954年7月,广四县分为广宁县、四县,仍属粤中区行政专员公署;1956年2月,属高要区专员公署;1958年10月,四会县与广宁县再次合并,仍称广四县,属江门区专员公署;1961年4月,广四县再次分为广宁县、四会县,属肇庆地区专员公署;1968年3月,属肇庆地区革命委员会;1971年1月,属肇庆地区行政公署;1988年1月,属肇庆市;1993年11月,四会撤县设市(县级),由广东省直辖,肇庆市代管。市委、市政府驻地在东城街道。据说,因县境为四水会流之地,故名“四会”,县名相沿至今。
【境域变迁】 秦汉时期,四会县境狭长广阔,西北面至广宁县和怀集县东南部,东南面至新会、台山、斗门等县市区部分地区。三国吴黄武五年(226)划出东南部设置平夷县(后为新会县)。南朝宋元嘉十三年(436)在县内设置绥建郡,划出西北部设置新招县(今广宁县横山、宾亨、五和一带,治在妙村)、化蒙县(今广宁县南街、东乡、坑口、螺岗一带,治在东乡)、怀集县、乐成县(唐初改化注县,今广宁县古水、木格、洲仔、石咀、清桂一带,治在绿水村)、化成县(唐初改化穆县,今广宁县北市、江屯、联和、潭布及四会县江谷、江林一带,治在江谷)和绥南县(今广宁县石涧一带,治在石涧)。在县北设置乐昌郡,领乐昌、始昌、宋元、乐山、义立、安乐六县,但今地无考。至南朝齐,怀集县已析离郡境,而化蒙、新招、乐成、化成、绥南诸县与四会县几分几合,至唐贞观十三年(639)并为四会、化蒙二县。北宋开宝六年(973)化蒙县又并入四会县,县境有所扩大。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割太平都、永义都和大圃都、柑榄都部分地方析置广宁县,当时县境缩至很小范围。1952年5月,广宁县与四会县合署办公,称广四县。1954年7月,广四县分为广宁县、四会县,并将原属广宁县的江谷、江林、黄田、石狗等16个乡划归四会县管辖。1958年10月至1961年4月,广宁、四会两县虽再次合并,但分县时仍按1954年7月划定的境域。从此,县境范围固定下来。
【县辖政区】
清代政区 清代初期,县内行政管治以乡领都、都领鄙。乡、都、鄙范围大小悬殊,有的一村几鄙,有的一鄙多村。至清光绪年间,改以乡领铺,铺管村庄。清康熙十一年(1672),当时县设吉迁、永宁、清泰、重山4乡,11都、31鄙、62村。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全县设52铺,其中城厢6铺、乡村46铺,并按地区划分上路13铺(田东铺、留甫铺、凤鸣铺、威整铺、下茆铺、上观铺、上茆铺、龙头铺、罗源铺、甫田铺、鹿鸣铺、下观铺、芙蓉铺),中路22铺(相魁铺、沙堤铺、桥东铺、庙边铺、三登铺、石狮铺、邓村铺、铁场铺、清塘铺、陶塘铺、下㘵铺、涌桥铺、柑榄铺、高村铺、姚沙铺、西沙铺、松甫铺、高㘵铺、河西铺、白沙铺、黄村铺、南贞铺),下路17铺(上林铺、贺岗铺、罗湖铺、富溪铺、马山铺、黄岗铺、村美铺、宜兴铺、仁聚铺、榄岗铺、庶富铺、隆伏铺、社甫铺、永安铺、兴顺铺、马岗铺、区地铺),另有原属广宁县的西岸铺、曲水铺、程村铺、甫三铺等地,于1954年7月划属四会县管辖。
民国时期政区 民国初期,县以下区划仍沿清制。1920年,取消都、铺,改设区(镇)、乡。1932年,设3个区、4个镇、54个乡。一区辖2镇、22乡:会城镇、仓岗镇,一乡至二十二乡按数字顺序为名;二区辖2镇、23乡:迳口镇、隆庆镇(今威整),龙首乡、龙集乡、龙韬乡、龙文乡、上甫乡、下甫乡、芙蓉乡、上观乡、下观乡、内凤乡、外凤乡、威整乡、田东乡、田三乡、留甫乡、鹿鸣乡、清源乡、上茆乡、首四乡、马陂乡、塘洞乡、进步乡、罗源乡;三区辖9乡:一乡至九乡按数字顺序为名。1941年,设2区、28乡、1镇。一区辖1镇、14乡:四会镇,讴善乡、铁㘵乡、高狮乡、清塘乡、陶冲乡、上罗乡、黄岗乡、邓村乡、西柑乡、隆马乡、永富乡、安平乡、村尾乡、南岗乡;二区辖14乡:威整乡、罗源乡、东平乡、东和乡、下观乡、上观乡、内凤乡、外凤乡、留甫乡、清源乡、下茆乡、上茆乡、甫蓉乡、龙头乡。1948年,全县撤区并乡,划为1镇、16乡:会城镇,丰善乡、西柑乡、清莲乡、邓村乡、东河乡、江南乡、永隆乡、龙江乡、龙甫乡、下凤乡、上凤乡、上源乡、罗源乡、东和乡、东平乡、威整乡。1949年8月,调整乡级区域,划为1镇、29乡:会城镇,黄岗乡、甫蓉乡、邓村乡、村美乡、安平乡、罗源乡、上茆乡、清源乡、清塘乡、下茆乡、龙头乡、外凤乡、内凤乡、下观乡、上观乡、铁㘵乡、柑榄乡、陶冲乡、高狮乡、永富乡、威整乡、南岗乡、西姚乡、五堡乡、东平一乡、东平二乡、隆马乡、讴善乡、留鹿乡。另有民国时期属广宁县管辖的石狗镇、莫村乡、马鞍乡、佛仔乡、金坑乡、路琴乡、木头湖乡、隔江乡、石桥乡、回龙乡、大坳乡、岗边乡、鸡畔乡、罗洞乡、福田乡、企田乡、浪口乡、好义乡、黎崀乡、进步乡、万洞乡、燕崀乡、高崀乡、仓溪乡、星溪乡、马迳乡、黄田乡、洛口乡、西岸乡、江头乡和江谷镇、江明乡、江荣乡、江乐乡、江安乡、江平乡、江华乡、江和乡、江谷乡,于1954年7月划属四会县管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1958年秋,县以下行政区划以区、乡建制划分,区级规模基本不变,乡级规模并小为大。1958年9月建立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取代区、乡政权。区划分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三级。1983年8月,撤销人民公社,复改区、乡建制。1987年3月,建立镇(乡)制,下设管理区办事处,各自然村成立村民委员会。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军事管制时期,设立4区、1镇、19乡。1954年7月,广四县分为广宁县、四会县,并将原属广宁县管辖的第四区下属的黄田乡、小水乡、大水乡、万洞乡、浪口乡、石桥乡、程村乡、隔江乡(以上8乡后并属黄田乡、石狗乡)和第一区下属的江明乡、江荣乡、江乐乡、江安乡、江平乡、江华乡、江和乡、江谷乡(以上8乡并属江林乡、江谷乡)划给四会县管辖。分县后,四会县重新调整为5区、1区级镇和79乡、2乡级镇。1956年3月,撤区并乡,全县划25乡、1镇:清莲乡、西柑乡、仓丰乡、龙头乡、甫蓉乡、地豆乡、东和乡、威整乡、罗源乡、上观乡、下观乡、上林乡、安南乡、丰乐乡、黄岗乡、石狗乡、大水乡、邓村乡、黄田乡、江谷乡、江林乡、清源乡、龙江乡、下茆乡、上茆乡,四会镇。1958年1月,将原25乡合并为14乡:柑丰乡、清莲乡、黄岗乡、大沙乡、石狗乡、江谷乡、下茆乡、地豆乡、迳口乡、威整乡、罗源乡、龙江乡、黄田乡、江林乡,四会镇建制不变。1958年9月,建立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取代区、乡政权。区划分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三级。全县建立5个“政社合一”人民公社,初时以数字顺序第一至第五作公社名称。10月,广宁、四会两县再次合并后,改以地方名称作公社名称。1959年1月,从清塘人民公社分出并成立四会镇人民公社。1959年6月,从石狗人民公社分出并成立黄田人民公社,12月复合并。1959年7月,成立航运人民公社,后改水运人民公社。1961年4月,广四县再次分为广宁县、四会县,缩小人民公社规模,将原7个人民公社分为15个人民公社,清塘、大沙、四会镇、水运4个人民公社规模不变;原地豆人民公社划分为地豆、迳口、威整、罗源4个人民公社;原石狗人民公社划分为石狗、黄田、邓村3个人民公社;原江谷人民公社划分为江谷、龙江、下茆、江林4个人民公社。1962年11月,撤销水运人民公社,改称水运联社。1963年6月,四会镇人民公社改称会城镇人民公社。1983年8月,改变“政社合一”体制,撤销人民公社,建立区公所,作为县政府派出机关,各区公所按原人民公社规模不变,区公所以下设立乡政权,规模相当于原生产大队,乡以下以原生产队或自然村设立村民委员会。会城镇人民公社改设会城镇人民政府,下设管理区和居委会。1984年会城镇改称四会镇。1987年3月,把区公所改为镇(乡),属基层一级政权,建立人民代表大会,成立镇(乡)人民政府。当时,除江林称乡外,其余均称镇。遵照省人民政府指示,为避免与顺德龙江镇同名,龙江区公所改称龙湾镇。同时,撤销原以大队为基础建立的乡建制,改为村民委员会,自然村则成立村民小组。1988年10月,村民委员会再改为管理区办事处,管理区以下以自然村为单位成立村民委员会,集镇建立居民委员会。1992年11月,江林乡改为江林镇。从此,全县有14个镇、158个管理区办事处、25个居民委员会。1993年11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县级),由广东省直辖,肇庆市代管;同年12月18日正式挂牌改为市。1994年3月,由大沙镇分出并设立新江镇;同年4月26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撤销四会市的四会、清塘两镇建制,改设龙甫镇和贞山、城中、东城3个街道办事处。1996年12月,全市有龙甫、地豆、威整、罗源、迳口、大沙、新江、石狗、黄田、邓村、江谷、江林、龙湾、下茆等14个镇和城中、东城、贞山3个街道办事处,158个管理区,24个居委会。1999年1月,全市158个管理区,经过全体选民投票选举,各自产生新的村民委员会及其领导班子。2001年8月,依据居委会组织法,全市26个居委会选举产生26个新的社区居委会。2003年11月,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撤销新江镇,将其行政区域并入东城街道;撤销邓村镇,将其行政区域并入贞山街道;撤销江林镇,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江谷镇;撤销龙湾镇,将其行政区域并入下茆镇。从此,全市由17个镇(街道)撤并为13个镇(街道),159个村民委员会,25个居委会。2004年(月份有先后),黄田镇的沙塘坑村委会与江头村委会合并,称江头村委会;榄洞村委会、洛口村委会、黄田村委会合并,称黄田村委会;马迳村委会、西岸村委会合并,称西岸村委会;小水村委会、星子岗村委会、燕崀村委会合并,称燕崀村委会;高崀村委会、黎崀村委会合并,称黎崀村委会;进步村委会、万洞村委会合并,称万洞村委会。石狗镇的明星村委会、程村村委会合并,称程村村委会;新丰村委会、都崀村委会合并,称都崀村委会;集群村委会、讴坑村委会合并,称讴坑村委会;寮畔村委会、石狗村委会合并,称石狗村委会。江谷镇的担田村委会、张罗村委会、莫塘村委会、冼田村委会合并,称冼田村委会;顺带村委会、严坑村委会、大垌村委会合并,称大垌村委会;水库村委会、新屋村委会合并,称新屋村委会;佛仔塘村委会、卓善村委会、江和村委会合并,称江和村委会;联安村委会、十二带村委会、培崀村委会合并,称培崀村委会。下茆镇的下堀村委会、下茆村委会合并,称下茆村委会;丰坑村委会、石罗村委会合并,称石罗村委会;上黄岗村委会、下黄岗村委会合并,称下黄岗村委会;红卫村委会、南塘村委会合并,称南塘村委会。地豆镇的罗布村委会、邓寨村委会合并,称邓寨村委会;禾崀岗村委会、大布垌村委会合并,称大布垌村委会;龙甫镇的红光村委会、龙头村委会合并,称龙头村委会;三角塘村委会、禄村村委会、白石塘村委会合并,称白石塘村委会。贞山街道的新光村委会、白龙村委会合并,称白龙村委会;大坞村委会、龙头村委会合并,称龙头村委会;官碑村委会、坑口村委会合并,称坑口村委会。2004年3月,设立东城街道沙田园社区居委会;5月,城中街道城中社区居委会分设花街社区居委会;10月,城中街道的仓岗、沙尾邨村委会和东城街道的东方红村委会分别改为社区居委会。2006年7月,设立龙甫镇龙甫社区居委会。2008年8月,设立贞山街道碧海湾社区居委会。2012年11月,东城街道的清塘、陶塘、陶冲、前锋、沙头、光辉村委会,贞山街道的独岗、姚沙村委会,城中街道的高狮村委会分别改为社区居委会。2013年4月,设立大沙镇誉城社区居委会。2014年1月,设立东城街道玉城社区居委会;7月,设立龙甫镇再生源社区居委会(2020年7月撤销)。2020年7月,撤销龙甫镇再生园社区居委会;9月,撤销东城街道东方红社区居委会。2021年8月,变更东城街道部分行政管辖范围设立大旺街道。至2021年12月,四会市下辖龙甫、地豆、威整、罗源、迳口、大沙、石狗、黄田、江谷、下茆10个镇和城中、东城、贞山、大旺4个街道办事处,有113个村民委员会、48个社区居委会和2168个村民小组。
【地理面积】
四会位于东经112°25′25″—112°52′35″,北纬23°11′40″—23°41′42″,地处广东省中部偏西,西、北、绥三江下游。东与佛山市三水区交界,南与肇庆市鼎湖区相连,西北与广宁县接壤,东北与清远市清新区毗邻。属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是肇庆市东大门和经济中心区,绥江经济走廊龙头城市,也是珠三角通往粤西和广西的交通要冲。全市总面积1166.38平方千米。
【地质】
境内出露地层的年代,由老到新有古生界的寒武系、奥陶系、泥盆系、石炭系,中生界的侏罗系,新生界的第三系、第四系。寒武系八村群(TBC):它的第三亚群在迳口镇的三堆泥和威整镇的瓦屋村有零星出露,此层属地槽型浅海相砂岩沉积。奥陶系(O):主要分布于黄田、石狗、江谷(江林)等地,贞山街道,江谷镇的西部,下茆镇的上黄岗,地豆镇的三桂山也有出露。泥盆系(D):分布于威整镇的老山至地豆镇大板崀,东城街道前进村的石溪至迳口镇迳口村的山塘寨,罗源镇的石寨至地豆镇的大东、黄帝岭一带。石炭系(G):仅黄岗圩与大旺有零星出露,这是浅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及海陆交替相含煤碎屑岩组成的岩层。下侏罗系(JI):分布于威整镇的威整圩、鹿布,地豆镇的三桂沙坪,下茆镇的下黄岗和石狗镇的牛鼻咀一带。下第三系(EB):仅大沙镇的江民有出露。第四系(Q):按成因分冲积相、冲积洪积相和残积坡积相。根据地质发展史特点,分五个构造时期:加里东运动期,这是地槽沉积时期;印支运动期,这是地台沉积时期;燕山运动甲幕期,这是变质作用时期;燕山运动乙幕期,这是岩浆活动时期;喜马拉雅运动期,这是最新构造活动时期。
【地貌】
四会地形平面似竖立桑叶,东西宽约30千米,南北长约45千米。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南和西北属山地,东部和中部是海拔50~200米高的丘陵,东南部为海拔20米以下的平原。其中山地557.12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44.3%;丘陵盆地392.37平方千米,占31.2%;平原308.11平方千米,占24.5%。根据自然地势差异,分为西北山区:西接广宁县境,北邻清新区界,包括威整镇,地豆镇的三桂山,江谷镇的十二带、联安,下茆镇的蒲洞、石罗、下黄岗等地,约占全市总面积20%。这类地区土层浅瘦,受山洪冲刷严重。西南沿江山地区:包括绥江两岸黄田、石狗、贞山街道邓村全境,约占全市总面积35.3%。此区山峦起伏,有海拔700米以上的黄牛头山、百僚山、五指山,其余多为300米左右的山丘,属多雨区。东部丘陵水土流失区:包括迳口镇大部分地区、原清塘镇东部和下茆镇的渔云,以及市水土保持站及原县茶果场等地,南北走向,地势狭长。此区山丘较高,又接近清远暴雨中心地带,雨水冲刷严重,山崩岗塌,水土流失面积达240平方千米。中部丘陵区:属龙江河系,部分属漫水河系,含罗源镇,地豆、江谷、下茆龙湾的大部分地区,多为海拔50~150米的中低丘陵;植被稀疏,林相残缺;土壤普遍被雨水冲刷片蚀,山丘之间构成宽窄不等的垌田、龙窟田和梯田。东南平原区:位于龙江、绥江和北江下游,包括大沙镇、肇庆高新区、四会城区、济广塘农场和原清塘、下茆、龙甫、迳口等镇的部分地区。区内土地平坦,地势低洼,塱塘广布,土质多为河流冲积物和宽谷冲积物,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主要山峰共有35座,构成北面的三桂山,东北面的羊角尖山,西北面的百僚山和五指山,西南面的黄牛头山。诸山脉均属南岭余脉,自广宁逶迤南来,山势分别向中部和东部倾斜,形成占全市总面积55.7%的山区和丘陵地带。
【水文】
绥江:古称滑水、建水、绥建水,属北江一级支流,是横贯县境最大的河流。发源于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加田乡的正坑顶(又称擒鸦岭),流经怀集、广宁两县注入该市;再经黄田、石狗、贞山邓村、城中街道、东城街道、大沙等地,至马房津口汇入北江;另从陶冶口分一支流经大沙圩至青岐涌汇入西江。绥江流域总面积7184平方千米,全市集水面积1015.43平方千米;全河长226千米,属本市境内河长49千米。河床平均坡降为0.254‰。龙江:古称三合水,属北江二级支流、绥江一级支流。主流发源于广宁平岗垌十排山;另有两支流发源于地豆镇三桂山和迳口镇金鸡岭,均流至龙湾汇成一体。全江流域面积421.7平方千米,该市流域面积347.73平方千米;全河长63千米,该市境内河长34千米。河床平均坡降为2.51‰,至四会城区小海口流入绥江。河系范围包括江林、地豆、江谷、龙湾、下茆、城中、东城、迳口等地。曲水河:又称高水,属北江二级支流、绥江一级支流。发源于石狗镇鸡乸头(皆麻英),流经大坪,下至黄田万洞汇入绥江。集水面积101平方千米,河长22千米,河床平均坡降3.6‰。何礼河:又称邓寨水,属绥江二级支流,龙江的支流。发源于地豆镇三桂山,流经东平、邓寨、塔崀,至龙湾田寮汇入龙江。集水面积145平方千米,河长18千米,河床平均坡降2.5‰。漫水河:即威整河,属北江一级支流。主流发源于广宁县并子山,流经威整镇出潭口、三坑,至三水六和镇埠街汇入北江。全流域集水面积791平方千米,市境内为143.14平方千米。全河长75千米,市内河长8.6千米,河床平均坡降2.79‰。毒水河:又名独河,发源于三水六和大岭,属北江的一级支流,流经肇庆高新区至水口寨流入北江。全流域集水面积136平方千米,境内集水面积58.63平方千米,全河长30千米,市内河长18千米,河床平均坡降0.94‰。境内河流特征,以绥江和龙江与洪涝、干旱关系最大,而北江和西江水的消涨,又对绥江和龙江的水位有重要影响,古来有“若西江涨,则青岐涌口不能消本江支流之水;北江涨,则南津口不能消本江径流之水”的说法。北江是绥江的主要出水口,如水涨顶托,绥江水就难以消退;西江是珠江流域最大的水系,径流丰富,洪水凶猛,有洪峰量大、持续期长的特点,绥江从陶冶口分流至青岐涌出西江河段,常受西江洪水顶托而致水位上升。全市地表水年均径流量12.5亿立方米,过境客水径流量70.8亿立方米,丰水年与枯水年差异较大;水流泥沙含量,年均输沙率0.345千克/秒,输沙量118.4万吨。
【气候】
境内大部分地区处于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湿度偏大,热量丰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暖,无霜期长,四季适宜耕种。春季(按农历,下同):立春至谷雨,华南静止锋活动频繁,低温阴雨多,日照少;惊蛰后气温渐升,雨量渐多,出现雨季及初汛期。此时还有冷空气继续南下影响,少数年份在春分前后会出现“倒春寒”。至谷雨有时还会出现一两次局部冰雹;同时在暖湿气流较弱、干冷空气明显的情况下,部分年份会出现春旱。夏季:立夏至大暑,因受锋面低槽及海洋暖湿气流影响,台风开始活跃,是降雨量最集中的时候。端午节前后,通常会出现“龙舟水”。此时期,气温也明显升高。小暑至大暑期间,常会出现年最高气温天气,因热对流强烈,时有强风、大雷雨及台风天气。大暑以后,多为台风和热雷雨天气,但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还会出现高温干旱炎热天气。秋季:立秋至霜降,秋分前因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和台风影响,会出现后汛期。秋分之后,暖湿气流活动减弱,北方冷空气开始南移,天气渐凉,形成秋高气爽天气。寒露前后,冷空气频繁入侵,会出现“寒露风”天气。此时,台风活动减少,受副热带高压及地面冷高脊稳定控制,夏长冬短。气温分布,自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年平均温度,北部的威整镇和江谷镇的江林片区约19.8℃,南部的大沙镇约21.5℃,其余地区20℃左右。雨量减少,容易出现秋旱。冬季:立冬至大寒,受北方冷空气和寒潮影响,气候干燥,气温下降,时有霜冻,西北部山区偶有结冰现象。在强冷空气影响下,小寒至大寒为年极端寒冷时期。2022年,四会市气候年景偏差,全年天气气候总体特征为:开汛偏早,“龙舟水”强,极端性强,局部洪涝重;初台晚,登陆台风多;高温日数多,强度强;秋季气象干旱明显。全年平均气温21.9℃,与常年基本持平。全年高温日数(日最高气温≥35℃)43天,较常年偏多14.7天,其中7月30日录得最高气温38.8℃。日照时数1701.0小时,比常年偏多89.0小时。3月24日开汛,较常年(4月8日)偏早。年降雨量1984.2毫米,较常年偏多约1成。5月21日—6月20日是降雨集中期(“龙舟水”),累计降雨量356.1毫米,较常年同期(299.0毫米)偏多19%。年内对四会市有影响的台风4个,其中1个为热带低压,其余为2203号台风“暹芭”、2207号台风“木兰”、2209号台风“马鞍”,其中2203号台风“暹芭”对四会市影响严重,其具有“台风强度强、影响范围广、累积雨量大、致灾风险高”的特点。受其影响,7月2日08时—6日08时,四会市出现暴雨到大暴雨降水,全市平均雨量194.8毫米,最大累计雨量为江谷镇江谷水库237.4毫米,最大日雨量为黄田镇水利会135.1毫米(出现在7月2日);最大风速为贞山街道邓村居委会17.6米/秒(8级,出现在7月2日18时13分)。
【物产资源】
四会是“中国柑桔之乡”。唐初种植,明为贡品。明朝时期,四会贡柑被列为朝廷贡品,享誉中外。四会沙糖桔被评为“广东名优果品”。四会市沙糖桔产业园于2019年3月7日入选2019年第一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名单,于2021年7月5-6日顺利通过省农业农村厅的验收及绩效评价。产业园实际投资达23426.42万元,投资完成率116.14%,投产后联农带农效应明显。石狗镇入选首批百个“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成为珠三角最大兰花种植基地。四会是“中国玉器之乡”。四会作为广东四大玉器市场(广州、四会、揭阳、平洲)之一,已形成产、供、销、服务、旅游一体化完整产业体系。2022年,四会市多措并举推动玉器产业提档升级高质量发展:一是深入调查研究,摸清产业底数。就如何加快玉器产业提档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拟定《关于推动四会玉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送审稿),为四会玉器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二是全面加强全产业链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开展玉雕师职称评审工作,不断完善产业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机制,2022年共有23名玉雕从业者取得专业技术职称(其中:正高级1名,副高级7名,中级9名,助理级6名),并组织29名玉器行业从业人员申报肇庆市高层次人才,到目前截止,四会市玉器行业共有14人被评选为肇庆高层次人次;三是积极承办珠宝玉器技能类竞赛。通过承办2022全国轻工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成功杯”全国工艺品雕刻(玛瑙玉石、琥珀)职业技能竞赛、“庄家杯”广东省玉石雕刻职业技能竞赛,肇庆市首届互联网营销师(珠宝玉器行业)职工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提高了玉器人才的技能水平。2022年,四会市新增全国技术能手1名、广东省技术能手1名;四是全面开展政校企合作珠宝产学研工作,助力广州华商学院设立珠宝学院,目前,广州华商学院珠宝学院正在申报珠宝首饰设计类专业,拟于2023年开始招生;五是进一步加强对玉器电商直播引导,提升四会市玉器电商直播的影响力。制定出台了《关于规范四会市珠宝玉器网络直播营销活动的工作指引(试行)》和《四会市珠宝玉器电子商务行业“十不准”自律公约》等行规公约;六是加大玉器文化特色小镇招商力度,积极与广轻控股集团等保持密切交流合作,引进新类目,推动广东四会玉文化艺术博物馆项目动工建设。
【矿产资源】
四会已知主要矿产有燃料、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和非金属等种类。燃料矿以煤为主,分布于石狗镇的讴坑、地豆镇的三桂山,属低质煤,煤矸石较多。大沙镇一带有天然气蕴藏。金属矿有铁矿:主要分布于石狗镇的讴坑、石桥、集群,罗源镇的铁坑、红旗、南塘,威整镇的大洲、南龙,大沙镇的光辉、前锋、前进、黄岗等地。矿石含铁48%—52%,最高达58%。另在下茆、地豆、江谷、黄田等镇,还有零星磁铁矿和褐铁矿点出露。硫铁矿:分布于下茆、威整、石狗、贞山邓村、地豆等地。钨矿:分布于邓村的小坑和东城街道的清东。锡矿:分布于石狗镇的南氹。金矿:已发现蕴藏有砂金或脉金的矿点有石狗镇的金坑、严坑尾,下茆镇的上茆、下黄岗,威整镇的淘金井、下大崀,江谷镇的带山,贞山邓村的清水塘,黄田镇的荔枝岗及贞山街道的贞山林场等。铜矿:罗源镇的大坑口、东城街道的下布有蕴藏。非金属矿有石膏:主要分布于大沙镇的江民、大布,含矿地层为下第三纪内陆湖相沉积,有纤维石膏、泥皮石膏、普通石膏、矿石膏4种。石灰石:分布于迳口镇的迳口,罗源镇的石寨,威整镇的南龙,石狗镇的石桥、都崀等地。油页岩在大沙镇的江民大坑村发现有矿藏。石英石(脉):分布于大沙镇的光辉、黄田镇的万洞、东城街道的下布。黏土:石狗镇的酒瓶坑、荷崀蕴藏量较大。高岭土:地豆镇的大布洞、禾崀岗蕴藏量较大。石墨:石狗镇的讴坑、大安、万安等地有蕴藏。白石:下茆镇的上茆雷公山有蕴藏。水晶矿:在威整镇的新村、牛尾㞧发现有蕴藏。根据《四会市矿产资源规划(2006—2015)》,全市已发现煤、泥炭、油页岩、铁、铜、铅、锌、钨、铋、金、硫铁矿、石膏、石墨、石英、陶瓷土、水泥用灰岩、冶金用白云岩、建筑用花岗岩、建筑用灰岩、建筑用砂岩、建筑用砂、砖瓦用页岩、矿泉水、地下水等矿产24种,矿产地76处。2022年,全市存续非煤矿山企业11家,开采矿种为建筑用花岗岩、建筑用砂岩、高岭土、陶瓷土4类,基本满足建设工程用砂石土需要。
【土地资源】
根据2021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成果,全市(含肇庆高新区)土地总面积12.63万公顷,其中湿地142.22公顷、耕地7609.61公顷、种植园用地4787.70公顷、林地71839.13公顷、草地2209.02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4815.47公顷、交通运输用地2466.49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20343.61公顷、其他土地2083.85公顷。
【水资源】
四会水力资源丰富,境内主要河流有绥江和龙江,最长河流是绥江,全长226千米,其中四会河段长49千米。根据目前可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全市水资源总量519.44亿立方米,其中过境水流507.2亿立方米,本地水流量12.17亿立方米。市境年平均河川径流量12.17亿立方米,境客水流量66.06亿立方米,合共78.23亿立方米。以市境年均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测算,全市年人均有水量3298立方米,多于全省年人均有水量;年均亩耕地有水量3614立方米,多于全省年均亩有水量。地下水资源主要分布在绥江、龙江、漫水河河系沿河区域。浅层地下水,以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的22%测算,其水流值为2.68亿立方米。据勘测计算,全市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7.26万千瓦,可开发量5.84万千瓦。
【经济发展】
2022年,四会(不含大旺街道)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83.66亿元,同比增长2.5%(以下简称“增长”),增速高于全省、全肇庆平均水平;规上工业总产值925.61亿元,增长3.4%;规上工业增加值173.67亿元,增长5.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11.42亿元,下降14.7%,降幅低于肇庆市平均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4.49亿元,与2021年持平,增速高于肇庆市平均水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43亿元,下降9.8%;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491.90亿元、各项存款余额481.25亿元,分别位居肇庆各县(市、区)第1、第2位;实际吸收外资9388万元;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政府网站】http://www.sihui.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