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章区总面积476.76平方公里,辖麻章、湖光、太平3个镇;100个村(居)委会,262条自然村。
据统计,2022年全区完成生产总值206.57亿元,增长1.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0.78亿元,增长1.2%、增速全市第四;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9.14亿元,增长1.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66亿元,增长1.1%、增速全市第三;外贸进出口总额46.67亿元,增长30.2%;实际利用外资1000万元,增长1308.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770元,增长5.6%、增速全市第一。
历史悠久。隋朝开皇十年(公元590年),曾在麻章辖地设铁耙县(县治在今湖光镇旧县村),现有国家级“湛江傩舞”等4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交通便利。是湛江市西南出口门户和通往海南、大西南的要道,粤海铁路、国道325线、省道374线、广湛高速、渝湛高速、玉湛高速等均穿过麻章,有湛江高铁西站、湛江火车西站、麻章客运站;与湛江机场毗邻;至湛江港18公里。
科教发达。辖区内有广东海洋大学等15所高、中等院校,有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等8个国家、省、市级科研院所;湛江教育基地落户麻章。
产业兴旺。麻章工业园区、森工产业园区初具规模,广东海洋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物流产业园等起步建设;已形成森工造纸、装备制造、水产加工、花卉苗圃、生物医药、印刷包装、家具制造、商业物流等产业群。
生态良好。南亚热带农业资源丰富,海岸线长74.5公里,有省现代二级渔港通明渔港;有世界地质公园、全国唯一的玛珥湖——湖光岩风景区,以及国家级红树林保护区等一批风景名胜。
【建置沿革】麻章区地域于隋开皇十年(590年)设置铁钯县,县治在今麻章区湖光镇旧县村,辖现湛江市赤坎区、霞山区、麻章区和遂溪县东部。唐贞观元年(627年),椹川、扇沙2县并入铁钯县。唐天宝二年(743年),铁钯县更名为遂溪县,县治仍在旧县村。宋开宝五年(972年),撤销遂溪县并入海康县,县治随废。宋绍兴十九年(1149年),复置遂溪县,县治设在遂溪县登云坊,宋乾道四年(1168年),迁址惠民坊,即今遂溪县治。旧县村作为县治,跨越隋、唐、宋3个朝代,历时382年(其中铁钯县167年,遂溪县215年)。宋景炎三年(1278年),宋帝赵昰(端宗)在抵抗元兵中退守硇洲岛,病卒于岛上,其弟赵昺继位,改年号为祥兴,硇洲岛升格为翔龙县。后宋帝赵昺迁往新会县崖山。宋祥兴二年(1279年)战败,宋亡。元朝初,设在硇洲岛的翔龙县撤销并入吴川县。明隆庆年间,倭寇骚老区内沿海村庄,明皇朝令建白鸽寨在调蛮村(今太平镇通明村)驻扎水师,专司“海上备倭”之责、白鸽寨成为雷州水师重镇。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法国强租广州湾,区境的寸金桥一云头一志满一湖光岩一旧县一新墟—太平一洋村等一线以东南被划入广州湾租界内,成为法国殖民地。民国32年(1943年)2月,日军侵占广州湾,该区又一度为日军所占领。民国34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同年9月21日,国民政府正式接收广州湾。中国政府收回广州湾后,于民国35年1月1日在原地域设湛江市。时郊区(地城概念)置潮满、新鹿、坡头、北渭、东山、东简、通平、硇洲8个区。
1950年,郊区设置潮满、新鹿、东海、硇州、通平、滨海6个区公所,仍由湛江市人民政府直接管辖。后部分区域有变动,1951年滨海区划归吴川县,通平区划归遂溪县,后又划回来(1961年,大平公社划归郊区管辖)。1956年4月,湛江市设置郊区工作办公室管理郊区行政事务。1957年5月,成立郊区办事处,为市人民政府派出机构。1958年10月,原属遂溪县辖的甘霖、麻章、迈龙、迈合等4个乡划回湛江市郊区。1970年8月撤销郊区办事处,将海头公社和麻章公社分别划归霞山区和赤坎区管辖,其他区城由市政府直管。1973年1月,经省批准恢复郊区办事处,仍是湛江市革委会的派出机构。郊区办事处管辖麻章、湖光、大平、海头、东山、民安、东简、硇州、南三、坡头、龙头、乾塘等12个公社,220个生产大队、3652个生产队。1979年3月,将龙头公社分为龙头、官渡2个公社。1983年撤社建区改乡成立村委会,郊区设13个区公所,辖122个乡,970个村委会。同年,湛江地市合并实行市领导县体制。1984年6月25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湛江市郊区为县级建制市辖区。1992年7月,划出民安、东山、东简、硇洲4个镇成立东海经济开发试验区(人大代表工作和武装、检察、审判仍属郊区);郊区行政管辖的有麻章、湖光和太平3个镇。1994年10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湛江市郊区更名为湛江市麻章区。1997年1月,麻章区委、区政府驻地正式从霞山迁到麻章镇。
【地理位置】湛江市麻章区位于雷州半岛东北部,湛江市中心城区西部和南部。其范围为北纬20°55’—20°47’,东经110°73’—110°29'。东南临雷州湾,面向南海。东与赤坎区、霞山区相邻。西北与遂溪县接壤,西南与雷州市以通明河为界。麻章区总面积805.73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479.7平方千米。
【地质地貌】麻章区地层属新生代第三纪、第四纪。第三纪地层地表仅见于湖光岩,其他地方未见,但许多钻孔中见到。新第三纪地层有粉砂泥岩、泥质粉砂岩、砾砂岩、泥灰岩、夹玄武岩、火山岩、火山碎屑岩、粗沙岩、砂石、泥岩等。第四纪地层分为更新世(200万年前至5万年前)、全新世至现代,皆为松散的堆积物,砂土、黏土、层状黏土、火山岩、火山碎屑岩、泥炭土、沿海岸带沉积的滨海砂矿层等,生物繁盛,但化石少见。第四纪地层分布广泛,各镇皆有出现。主要分布于高阳、湖光农场、英豪、湖光岩以西一带。全区地形以火山形成的台地为主,地势比较平缓。主要有火山地形、剥蚀侵蚀地形、侵蚀堆积地形、海成地形等;海成地形有滨海平原。火山地形为第四纪晚更新世火山喷发活动遗迹,分布在湖光岩和高阳村、赤泥岭一带。湖光岩为雷北火山群之一,其火山锥呈平缓丘状,中央一级火山口积水成湖,东西长2千米,南北宽1.8千米,面积3.6平方千米,积水2945万立方米,正常湖水深23米,最大水深28米。湖底有南北向瘠地,说明原为2个火山口。四周环有10米至50米高的悬崖峭壁,壁上留有浪蚀洞穴。火山垣是火山角砾岩、凝灰岩和浮石。楞岩寺后山标高87.6米,突人湖中,为一寄生锥。雷北火山群的火山地形还分布在高阳村、赤泥岭、交椅岭和赤坎区草苏等地。火山锥规模较小,呈盾状鼓丘,为玄武岩台地。剥蚀侵蚀地形在区内分布零散。在地表水的冲刷侵蚀下,切沟、冲沟发育,水土流失严重,地形显得支离破碎,崎岖不平。侵蚀堆积地形在麻章区有多处分布,开成小块平原,主要有北海组准平原、河谷冲积平原和湖沼堆积平原。北海组准平原分布在甘林、调塾、丰厚、太平和东海岛等地。地面标高一般10~30米,地形平坦,表层由北海组轻亚黏土组成,透水性良好,侵蚀作用较慢,水系呈树枝状。河谷堆积平原有旧县河堆积平原,发育有二级阶地,呈树枝形状。湖沼堆积平原位于调塾至陈铁、畅侃洼地,前者面积大,标高10~20米,地面开阔平坦,与台地由缓坡过渡构成向斜盆地。局部低洼处仍有沼泽湿地分布,地下埋藏有较厚泥炭土。后者面积较小,约2平方千米,位于畅侃河较开阔的河谷洼地,地形与前者相似。海成地形的海蚀阶地主要分布在铺仔圩至料村,阶面标高一般小于20米,地势低洼,地面平坦。阶地由玄武岩、混合岩、侵人岩和湛江组组成;阶地狭窄,曲折迁回于海岸附近。海积平原亦称滨海平原,多由海淤泥质土、软店土、粉细砂组成,形态多为不规则的带状和树枝状,主要分布在铺仔圩至霞山区的坛头,面积宽广。海漫滩分布在海潮的高潮与低潮线之间,以泥质滩为主,在麻章区主要分布在太平、湖光两镇,为红树林滩地。
【地质地貌】麻章区土地总面积460.72平方千米(含麻章镇、 湖光镇、太平镇、湖光农场、麻章经济开发区)。有热带土壤的基本类型和滨海地带的土地分布,土壤类型较多,可划分为砖红壤、滨海沙土、滨海盐渍沼泽土、滨海盐土、沼泽土、火山灰土、菜园土和水稻土等土类。
砖红壤是区内主要的土壤类型之一, 分布在全区各镇。在高温多湿、干湿交替的气候环境作用下,母岩质的风化彻底,淋溶强烈,富铝化作用明显,形成颜色红、酸度强、土层厚的砖红壤,有3个土层:硅质砖红壤,铁质砖红壤、硅铝质砖红壤,其中铁质砖红壤在区内分布面积较大,由玄武岩风化发育形成,自然肥力较高。
滨海土壤区南部临海,海岸线曲折,海岸地貌多,在潮汐和海风的共同作用下,为各种类型滨海土壤的形成和发育创造有利条件,形成多种滨海土壤类型。包括滨海沙土、滨海盐渍沼泽土、滨海盐土等,此类土壤分布的地方部分淡水水源较好的辟为农田,部分围垦养殖。
水稻土由各种冲击物、洪积物和坡积物发育,经长期水耕种稻而形成,分布在区内河流台阶地、宽谷平原、碟形洼地以及其他地形较低水源条件较好的地形部位。有7个亚类:淹育型水稻土。分布在梯田的上缘。包括红黄泥田、浅脚赤土田、浅脚质黑泥田、生泥田等7个土属17个土种,属于干旱的单造田或解决供水由旱地改为稻田的些产量低而不稳的土壤。其地下水位低,透水透气性较好,养分释放快、有利于水早轮作,但耕作层浅薄,一般仅13厘来左右, 养分含量低,在区内分布较少。清育型水稻土。多见于地形开阔、能灌导排的宽谷坑期,包括黑泥田、泥田、沙泥田、赤土田和砂质田等12个土属53个土种,是水稻土中面积最大的一个亚类。 能排能灌,生产性能较好,产量高而稳,在各镇均有大面积分布,是区内的基本农田。种植的作物主要有:水稻、番薯、花生、甘蔗、大豆、芋头、蔬菜。潜育型水稻土。有冷底田、乌泥底田、青泥格田3个土属13个土种,多分布在区内地形较低洼处,分布面积较少。其主要障碍因素是地下水位高,潜在肥力较高,开好排水沟,降低底下水位,配合施磷钾肥,可夺高产。渗育型水稻土。分布在地面较阔而又略带倾斜的坑、垌两侧,包括白蟮泥田和滨海砂质田2个土属。土壤质地偏沙,受水分侧渗漂洗,土壤盐基物质流失大,保肥性能较差。沼泽型水稻土。分布的地形部位最低,包括烂逆田、冷浸田、渍水田和泥炭土4个土属。土壤终年渍水,水位高于田面,水稻根系常受透气差条件下所积累的土壤有毒物质的毒害,土壤潜在肥力高,在区内分布较少。盐渍型水稻土。包括咸田、咸酸田和反酸田3个土属11个土种,含盐量高或酸性强而影响水稻生长。矿毒型水稻土。全区分布面积极少,主要分布工矿附近。土壤通透性差,结构不良,微生物活动受抑制,肥力下降。
【气候特点】麻章区在湛江市区的西部、西南部,处于北回归线以南的低纬地区,属热带北缘季风气候。气候北热带特色明显,终年受海洋气候调节,冬无严寒、夏无酷热。主要气候特征:季风明显,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长,冬季短,若按气候标准划分四季,则长夏无冬,春秋相连。热量资源丰富,历年年均气温23.8℃,年累积温度8309.29~8518.8℃;雨量尚丰,雨事(4—9月)长达6个月。光照充足,年日照总时数1816.8~2073.5小时;低压.热带风暴,台风登陆影响频繁。
按照平均气温10℃以下为冬季、22℃以上为夏季、10~22℃为春秋季的标准,麻章区从4月下旬至11月上旬为夏季,11月中旬至4月上旬为秋季和春季。今按通常习惯,把3—5月、6—8月、9—11月、12月至次年2月分别划为春夏秋冬四季。
春季气候特征冬、 夏季转换过渡期,东风季风减弱,东南季风增强,主要盛行偏东风;湿度大,云雾多,光照少,相对湿度在80%以上;当冷暖空气相持于华南沿海时,春雨绵绵,常有低温阴雨天气出现,雨季来迟之年,常见春旱;强对流天气开始活跃,历年中出现的冰雹,80%出现在春季。
夏季气候特征主要盛行东南风;热带风暴、台风是主要灾害性天气,全年登陆及影响区的热带风暴、台风,夏季占86%;暴雨频繁,全区本季暴雨出现总次数占全年出现总次数77%,主要是前汛期(5—6月)锋面暴雨及后汛期(8—9月)台风暴雨;气候炎热,年极端高温出现于夏季,为37.4~38.8℃;强对流天气旺盛,午后雷雨交加,有时伴有龙卷风、大风及冰雹,雷暴日占全年出现总次数81~86%。
秋季气候特征逐渐转向受大陆性干冷气团控制,东北季风转强,主要风向由偏东风逐渐转偏北风;干燥、少雨、晴天多,最小相对湿度1~26%,雨量占全年雨量7~15%;在冷空气和晚秋台风影响下,有30%年份出现3~5天的寒露风天气;在晚秋台风少及秋台风雨量不充沛时,常发生秋旱。
冬季气候特征冷空气活动频繁,主要盛行偏北风;初冬(12月至次年1月)干冷多晴天,偶有霜冻出现;晚冬(2月)湿冷多阴雨,常有低温阴雨天气。
气温年平均气温23.8℃。月均气温以1月最低,为16.2℃,7月最高,为28.5~28℃。极端最高温38.1℃,多出现于4月中旬至9月中旬,以7月出现天数最多,平均2.7天。极端最低温2.8℃,历年极端低温≤5℃,月数平均1.0天,主要出现于12月中旬至3月上旬,以2月出现天数最多,平均0.5天。
降水麻章区雨量尚丰,雨季长,降雨强度大,年均降雨量1396.3~1759.4毫米。月降水量分配不均匀。月平均雨量8月最多,达238.39毫米,12月最少,为19.1毫米。一年中降水量主要集中于4—9月(雨季),占全年总量81%。平均年降水日数(日水量≥0.1毫米)141天,占全年日数39%。以8月降水日数最多,为17天;12月最少,为5天。雨季开始时间为4月下旬,结束时间为10月初。按降水强度和持续天数,后汛期(7—9月)台风暴雨比前汛期(4—6月)影响较大。区日(24小时)最大降水量在350毫米以上,时最大降水量在100毫米以上。
风麻章区季风气候显著,风向随季节变化而转变。春季(4月为代表)盛行东风及东南风,夏季(7月为代表)盛行东南风,秋季(10月为代表)盛行偏东风,冬季(1月为代表)盛行偏北风。一年最多风向频率是东风及东南风,占全年各风向出现频率14%;最少风向频率是西北风,占全年各风向出现频率0.5%以下;静风(无风)出现频率占全年10%。年平均风速3.1米/秒。3—4月风速较大,达3.5~3.6米/秒,8月较小,2.6米/秒,最大风速50米/秒。
【河流资源】麻章区境内河流较多,大部分源流短,水量小,落差不大。区内河流和跨区河流21条,多属独流入海河流。
铁钯河又叫旧县河, 发源于麻章区高岭,全长34千米,河道沿新兴边村,经麻章区湖光镇旧县村流人雷州湾。
武乐水又名城月河, 主流长33.7千米,发源于遂溪县城月镇螺岗岭,出海口在麻章区湖光镇与太平镇之间。
通明河长28.1千米,发源于雷州市莲塘湾,河口于麻章区太平镇通明村,流经雷州市客略镇、沈塘镇、麻章区太平镇,集水面积225平方千米。
北桥河长11.5千米,源于麻章三佰洋,流经麻章区麻章镇、赤坎区。
南桥河长14.5千米,源于麻章区古河村,流经麻章区麻章镇、赤坎区。
水沟涌长4.2千米,源于麻章区长布村,流经麻章区麻章镇。
南柳河长13.5千米,源于麻章区三岭山,流经麻章区湖光镇、霞山区海头镇。
志满河长12.5千米,源于遂溪县岭北镇新村场,流经遂溪县岭北镇、麻章区湖光镇、麻章镇。
英豪涌长2.5千米,源于麻章区麻章镇冯坎水库,流经麻章区麻章镇。
笃豪涌长3.2千米,源于麻章区麻章镇西塘村,流经麻章区麻章镇。
那郁河长17千米,源于麻章区麻章镇西边山,流经麻章区麻章镇、湖光镇。
合流河长12.3千米,源于湖光农场十队,流经麻章区麻章镇、遂溪县黄略镇。
龙湾涌长3千米,源于麻章区麻章镇高阳村,流经麻章区麻章镇、遂溪县黄略镇。
田墩涌长2.7千米,源于麻章区麻章镇符竹村,流经麻章区麻章镇、遂溪县黄略镇。
调浪河长8.1千米,源于麻章区太平镇恒泰村,流经麻章区太平镇。
造甲河长4.1千米,源于麻章区太平镇草坑村,流经麻章区太平镇。
甘园涌长2.5千米, 源于麻章区太平镇迈进村,流经麻章区太平镇。
庄家涌长3.3千米,源于麻章区太平镇庐山,流经麻章区太平镇。
白泉水长2.7千米,源于麻章区太平镇白泉水村,流经麻章区太平镇。
许村涌长2千米,源于麻章区太平镇庐山村,河口于太平镇许村,流经太平镇。
东岸涌长3千米,源于麻章区太平镇坡湖村,河口于太平镇东岸村,流经太平镇。
【土地资源】麻章区土地总面积4.61万公顷,其中耕地面积1.28万公顷,林地面积0.53万公顷,荒地面积0.97万公顷,其他面积1.82万公顷。
耕地全区耕地分水田和坡地两类。水田面积0.57万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12%,占耕地面积44.6%。坡地面积0.71万公顷,占全区土地面积15.3%,占耕地面积55.2%。
林地麻章区有林业用地面积6606.6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5917.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16%,未成林造林面积162.87公顷,占林地面积2.8%。
【海滩涂资源】麻章区海滩涂面积2万公顷,开发利用海滩涂面积0.79万公顷,其中养虾面积0.53万公顷,养蚝面积0.17万公顷,其他品种植养殖面积0.1万公顷。
【水资源】麻章区水资源主要有地表水和地下水。
地表水全区多年平均降水量1575毫米,多年平均径流深656毫米,年产地表径流5.61亿立方米。按枯水年(保证率9%)情况,年降水1086毫米,年产地表径流2.98亿立方来。按多年平均地表径流统计数,全年全区平均每人拥有水量1730立方米,为全省平均49%,全国平均200立方米的64%土地拥水量平均每亩260立方米,为全国地均182立方米的1.43倍。地表径流主要来源于降水,81%雨量集中在汛期(4—9月),地表水利用率占产水量30%。麻章区内的河流短小,流量不大,最长的是发源于区内的铁钯河,全长34千米,集水面积小。水库、山塘97宗,库容2亿多立方米。雷州青年运河东海灌渠和太平灌渠进入麻章区,引来鹤地水库水,并与区内部分水库结瓜,可灌溉农田面积0.22万公顷。区内河流、山塘、水库积集降水和地下泉水,提高地表水使用率。
地下水地下水类型及分布状况。麻章区地下水层结构以松散岩类孔隙水类型为主。按含水层埋藏深度、水理性质、水力特征和开采条件可分为浅层潜水一微压水(浅层水,含水层埋深般小于30米);中层承压水(含水层埋深30~200米);深层承压水(含水层埋深200~500米)。地下水开采利用。麻章区人畜饮水工程兴建于20世纪80年代初,多为手压井和大口井,主要开采浅层潜水微承压水,已开采量约1245万立方米/年,用于农业灌溉和农村人口生活。区浅表水中铁化合物的总硬度及浑浊度均严重超出生活饮用水标准,长期饮用影响人体健康,已不宜作为生活饮用水开采。麻章区内中、深层承压水水资源较为丰富,水质较好,中层承压水允许开采量1.09亿立方米/年,开采量4409万立方米/年,可增开采量6576万立方米/年;深层承压水允许开采量5992万立方米/年,已开采量1368万立方米/年,可增开采量3624万立方米/年。
【动植物资源】麻章区动植物资源主要包括海产资源、陆地动物、植被林木、古树名木、花卉等。
海产资源海产资源有海洋鱼类17目73科131属170种,及虾、蟹、贝、藻类。主要经济鱼类有大黄鱼(黄花鱼)、带鱼、黝鱼(曹白鱼)、马友、马鲛、鲥鱼(三黎)、白鲳、刺鱼(南鲳)。二长刺鲷、大眼鲷(大眼鸡)、约氏笛鲷(黑记)、花尾胡、椒鲷(软唇)、花祭(黄鱼)、海参、鱼翅、鳘肚、门鳝肚、龙虾、膏蟹(锯缘青蟹)、江北柱(牛耳螺)、海蚕、海胆、乌贼等海珍品。
陆地动物爬行动物有鳖、龟、马鬃蛇、金环蛇、银环蛇、水蛇、眼镜蛇、蟒蛇、蜥蜴等;鸟类有禾花雀、毛鸡、斑鸠、麻雀、野鸡、鹌鹑、鸳鸯、喜鹊、啄木鸟、鹩哥、燕子、猫头鹰等;哺乳类有华南虎、山猪、穿山甲、刺猬、松鼠、黄鼠狼、狐狸、鼠、蝙蝠、水狸、獭等;两栖类有青蛙、蟾蜍;昆虫类有野蜂、竹蜂;珠形纲有蝎子;多足纲有蜈蚣;淡水动物有各种螺、鲫鱼、鲤鱼、鳝、鳗、乌鱼、草鱼等。
植被林木热带季雨林是区境森林植被的重要类型。以大戟科、无患子科、茜草科、株科、桑科、樟科、松科、番荔枝科、苏铁科、梧桐科、桃金娘科、棕榈科、紫金牛科、芸香科、南洋杉科、木兰科、千屈莱科、茶科、使君子科、蔷薇科、含羞草科、苏术科、蝶形花科、山竹子科、杜英科、锦葵科、五加科、漆树科、夹竹桃科、马鞭草科、木麻黄科、红树科等种类最丰富。树种有细叶格、高山榕、垂叶格、菩提格、简毒木、秋枫、龙眼、羊蹄甲、苏木、腊肠树、黄槐、格木、华南皂英、酸豆、细子龙、胭脂、大叶山糠、暗罗、尖叶白颜、蒲桃、鸭脚木、幌伞枫、割舌树、岭南山竹子、木奶果、野荔枝、表皮、樟树、假苹婆、苹婆、红车、白车、白千层、一乌墨、水翁、厚皮木、潺槁木、柞木、桫椤、杜英、木棉、爪哇木棉、麻核、大叶紫薇、黄端木、猫尾木、黄牛木、倒吊笔、鸡蛋花、夹竹桃、莺哥木、翻白叶、苦棣、黄模、柚木、铁冬表、朴树、刺桐、土密树、算盘子、黄桐、木菠萝、芒果、杨桃、番石榴、桃树、人面子、扁桃、木蜡树、海漆、凤凰木、乌柏、楹树、南洋杉、木麻黄、台湾相思、大叶相思、马占相思、金合欢、海红豆、南洋楹、大叶合欢、黑格、白格、银合欢、筋仔树、橡胶树、人心果、石栗、母生、楠木、香楠、阴香、万寿果、松、落羽杉、桃花心、紫荆、白玉兰、黄兰、大叶米兰、火力楠、酸枣、鸡占、盘壳栋、榄仁树、铁刀木、铁树、命丝李、橡胶榕、楝叶吴茱黄、银桦、孔雀豆、龙柏、隆香檀、海南红豆、印度紫檀、刺槐、槐树、双翼豆、高山望、红荷木、罗连果、按树、木麻黄、椰子树、油棕、鱼尾葵、老人葵、盘架子、蒲葵、肉桂等。常见灌木主要有桃金娘、野牡丹、岗松、九节木、狗骨柴、鬼灯笼、马缨丹、了哥王、白叶子、酸藤果、山芝麻、山槐、两面针、刺勒木等。草本植物主要有芒箕、鹤鸽草、画眉草、马鞭草、鸭嘴草、含羞草、油草、知风草、蜈蚣草、猪屎豆、地胆头、金钱草、香附子、粟草、谷精草、山芝麻、万京子、厚藤、仙人掌、金发茅等。全区红树林面积占湛江市红树林面积27%,种类丰富,有18科21种。主要树种有秋茄树、桐花树、海桑、木榄、海漆、水椰、黄模、海芒果、白骨壤、海莲、角果木、红茄冬等。
古树名木全区古树名木种类多、分布广,主要生长在房前屋后、沟边路旁、庙宇周围等处。树种以榕树、樟树、箭毒木为主,保存株数最多的古树是细叶榕。树龄最大的是麻章镇调塾村刺桐,树龄长750年。树干最粗的是湖光镇程村的细叶榕,胸径850厘米。树冠最大、树形最为壮观的是太平镇王村的箭毒木,被称为“古树王”,树龄约600年、地围700厘米。太平镇造甲村和庐山村的细叶榕林及湖光镇云脚村的樟树林是保护较好的古树群,湖光镇云脚村的天然樟树林群落,成林时间千年以上,保存面积20公顷,该群落有种子植物区系合计有种子植物113科403属615种。在这片樟树林内珍稀和奇特植物有琼台海桐、黄肉润楠、假萍婆等珍贵树种,有130年树龄的“鹅掌柴”树王。树种以榕属树种最多,樟树和箭毒木次之。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古树共51株。其中榕树20株,箭毒木10株,其他21株分别属于12个树种。
花卉主要有紫荆花、杜鹃花、月季花、菊花、兰花、海棠、鸡冠花、桃花。麻章镇开发花卉种植基地,引进凤梨、百合花、蝴蝶兰、大花卉兰等品种。
【矿产资源】麻章区域有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等矿产资源,其中非金属矿产的储量较大。金属矿产有铁矿、钛矿等,非金属矿产有泥炭、水泥配料黏土、砖瓦黏土、玄武岩石料等。
金属矿产主要的黑色金属是钛铁矿。分布地点是东海岛崩塘矿床,小型规模,1985年底,测得D级钛铁矿储量1.09万吨,高钛矿2359吨;区内南三岛矿点,1985年测得D级储量钛铁矿1314吨。锆英矿有东海岛崩塘矿,D级储量6682吨;南三岛矿,D级储量7196吨;远景储量2607吨;独居石矿南三岛矿点,D级储量143吨。
非金属矿产泥炭土矿。区域内主要的非金属矿产,20世纪70年代初期进行地质调查,泥炭土矿主要集中在东部,有大型规模1处、中型2处、小型5处,D级储量187.23万吨,地质储量120.34万吨。大型规模为屋山一调塾矿床,属第四系全新统早期湖泊沼泽相沉积的木本泥炭矿,矿体5个,长1.2~2.4千米,宽0.13~0.14千米,厚度1.81~433米,D级储量161.72万吨,地质储量9.85万吨;泥炭土矿质量,腐殖酸5.67~23.92%, 含油率4.13~7.32%,发热量1233~2061卡/克。中型有麻章鸭槽矿床,地质储量94.83万吨;湖光山后洋矿床,地质储量25.51万吨。小型有民安田高矿床,地质储量3.36万吨;东山龙池矿床,地质储量5.49万吨;东山郑边矿床,地质储量1.6万吨;东山调伦矿床,地质储量3.94万吨;南山麻弄矿床,地质储量1.20万吨。
水泥配料黏土。有交椅岭矿床、矿点,属火山喷发沉积物,20世纪60年代湛江水泥厂、战备水泥厂开采利用作水泥配料,80年代,因属湖光岩游览区,停止开发。
建筑用砂矿。有三岭山矿床、矿点,80年代,市城建部门开发利用,砂层沿当地河床呈东西分布,层状产出,长2.5千米,宽150~200米,厚度56米,埋藏量不明;克初一冯村矿点,赋存层位于第四系更新组湛江组,标高+60~58米,覆盖平均厚度约3米左右,经过地质检测,矿区面积7.46平方千米范围内探明D级储量748万立方米,D级保有储量250万立方米。2002年开始开采利用。
玄武岩石料。玄武岩主要分布在志满湖光农场、湖光镇及麻章镇,有志满和湖光2个矿点开采,麻章镇的矿点20世纪70年代开发,因埋藏深,开采难度大。
能源矿产褐煤矿。区境内南三至太平矿床、矿点,属低级褐煤,或未炭化的木材,呈红褐色,块状或混土状,厚0.2~0.6米,埋藏10.3米,D级储量45.71万吨,尚未开发利用。
地热。地热属于湛江地热田的一部分,控制面积未明,其分布范围,水温、水量、水质情况如下:
Ⅰ热储层。分布在东海岛和硇洲岛,面积278平方千米,埋深120~230米,井口水温33~38℃, 单井出水量5~21升/秒,属低矿化度重碳酸钙镁型水。
Ⅱ热储层。在麻章区各镇均有分布,面积不详,埋深200~400米,水温33~42℃,单井出水量2.7~56升/秒,属低矿化度重碳酸镁钠型或重碳酸镁钠型水。
Ⅲ热层。主要分布在志满、东海岛等地,面积不详,埋深400米以下,水温40~46℃,单井出水量4~175升/秒,矿化度0.13~1克/升,属重碳酸钠或重碳酸钠氯型水。
水气矿产。矿泉水。有丰富矿泉水资源,开发潜力大,经普查、勘察,查明的矿泉水类型有碳酸矿泉水、低钠偏硅酸矿泉水等类型。其中月岭泉饮用天然矿泉水、平岭天然矿泉水等,通过国家技术鉴定。
交椅岭月岭泉,位于湖光镇湖光岩东侧。1981年1月测得枯水季流量为每日1096立方米。属锶偏硅酸饮用矿泉水,泉水清澈,水质优良,经多次水质分析,符合国家规定的关于锶偏硅酸饮用矿泉水标准,含有人体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且含量适中,可作瓶装矿泉水予以开发。
平岭矿泉水,位于平岭农场,属自流式锶偏硅酸饮用矿泉水,偏硅酸78.1~88.3毫克/升,锶0.12~0.6毫克/升,C级储量,可开采量308立方米/日。有湖光岩天然饮用矿泉水。
【人口语言】
人口至2021年底,麻章区有户数7.53万户,户籍人口31.32万人,比上年增加0.29万人;常住人口33.43万人,增加0.68万人。
语言麻章区是汉民族居住区,使用语言为汉语。主要流行雷州话、湛江白话两大方言。雷州话是麻章区使用人口最多的方言,主要分布在太平镇、湖光镇、麻章镇等地。白话是麻章区第二大方言,主要分布在麻章镇甘林、水粉、田寮、洋水岭、赤岭、大路前、麻章圩等地。
【自然保护区】
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湛江地处中国三大半岛之一的雷州半岛,拥有2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2325.9公里海岸线,其中大陆海岸线1556公里、岛岸线779.9公里,蜿蜒绵长的海岸线上分布着大量红树林。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90年的省级保护区,1997年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20278.8公顷,是全国大陆六个红树林国家级保护区中面积最大的,比其他五个红树林国家级保护区面积之和还大。红树林面积9000多公顷,占全国的33%,广东省的78%,是我国红树林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种类较多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区2002年被列入"拉姆萨公约"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成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性地区和国际湿地生态系统就地保护的重要基地;2005年被确定为国家级野生动物﹙鸟类﹚疫源疫病监测点、国家级沿海防护林监测点。
红树林湿地,跨徐闻、雷州、遂溪、廉江四县(市)及麻章、坡头、开发区、霞山四区的39乡镇,涉及147个村委会。有真红树和半红树植物15科24种,主要的伴生植物14科21种,是我国大陆海岸红树林种类最多的地区。其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为白骨壤、桐花树、红海榄、秋茄和木榄。记录的鸟类大约306种,种类较2002年增加了110种,其中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名录的61种。记录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11种,分别是黄嘴白鹭、彩鹮、小青脚鹬、中华风头燕鸥、勺嘴鹬、黑脸琵鹭、白肩雕、乌雕、遗鸥、黑嘴鸥和东方白鹳;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50种,包括红原鸡、白腰杓鹬等。此外,贝类有3纲41科76属130种,鱼类有15目60科100属139种。贝类以帘蛤科种类最多,达20种;发现中国大陆沿海为首次记录的有皱纹文蛤、缘螂、幅无序织纹螺、鼬耳螺4种。鱼类以鲈形目居绝对优势27科49属65种。重要经济价值贝类28种,鱼类32种。
麻章区海岸长79.5公里,海域面积30万亩,其中浅海滩涂10万亩,有着适宜红树林生长的绝佳环境。麻章区红树林保护区是广东湛江市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总面积3789.2公顷,现有红树林面积2115.19公顷,占全市的21%。其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为白骨壤、桐花树、红海榄、秋茄和木榄,主要森林植被群落有白骨壤、桐花树、秋茄、红海榄纯林群落和“白骨壤+桐花树”“桐花树+秋茄”“桐花树+红海榄”等群落,林分密度大,主要分布于湖光、太平两镇沿海滩涂。
雷州湾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雷州湾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位于麻章区通明海,总面积1000公顷,主要保护对象是雷州湾海洋生态系统,始建于2000年12月,保护区现行级别为区(县)级,批准时间是2003年12月。
【政府网站】http://www.zjmazhang.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