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顺县位于湖南省的西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北部,地处武陵山脉中段,云贵高原东缘,东邻张家界市境,西接龙山县、保靖县境,北枕桑植县境,南临古丈县境,东南同怀化地区沅陵县境毗连。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9.35至110.23、、北纬28.42、至29.27之间,是我国东部丘陵山地常绿阔叶林向西部高山高原暗针叶林转变的过度带,为云贵高原、鄂西山地黄壤岩溶山原的东缘。从东沿的锅锅姥蜂至西沿的万云山顶,宽78公里;南面自枝柳铁路罗依溪酉水大桥头至北面喇叭界,长81公里,国土面积3811.7平方公里,辖23个乡镇303个村(社区),总人口54万人,其中以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93.53%,是湖南省15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之一,2022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2亿元,增长4.6%。
【地理地貌】
永顺县位于云贵高原东侧武陵山西北与鄂西山地交界之处,向江南丘陵过渡地带。在湖南省地层分区中,地跨两区,列夕—抚志—青坪线以南为“武陵山区”,该线以北为“八面山区”。永顺县地层发育齐全,从元古代至新生代各时代地层都有分布。全县从南至北,地层时代从老到新。长官—永茂线以南,主要分布元古代地层,面积约占全县的16%,该线以北大部分地区为古生代地层分布,面积约占全县的80%;中生代地层只分布在最北边的局部地区,面积很小,约占2%;新生代地层只是零星分布,面积也很小,约占2%。全县主要可分为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县内褶皱构造较发育,其中可细分为向斜构造和背斜构造。县内大小断裂总共40多条,归纳起来有四组方向的断裂,即北东向、北北东向、北西向和南北向。这四组方向的断裂交错在一起,组成了永顺县构造的基本格架。境内山峦叠嶂,溪谷纵横。全境以中山、中低山山地貌为主,兼有山原、丘陵、岗地、平原多种类型,交错分布。县内溶洞多,规模大,类型结构复杂。据调查统计有成型溶洞180多个,规模较大的有车坪黑洞、猪鼻子洞、硝洞、风洞;首车螺丝洞;两岔老洞;艾坪风洞;大坝倒洞;松柏白眼上、下洞、五连洞;羊峰爬壁洞;杉木乌龟洞;毛坝穿洞等。其中以车坪黑洞最大,长1017米,平均宽50米,平均高15米,可利用面积3.5万平方米。这些溶洞质地坚硬,洞深壮阔,形态特征,化学沉积都各具特色,展现出奇艳多姿的地下岩溶景观。
【行政区划】
永顺县地处武陵山脉中段,云贵高原东缘,居全国地势的二级台阶上,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北部。全县国土总面积3811.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4.1千公顷。全县设灵溪、首车、泽家、芙蓉、松柏、小溪、永茂、青坪、石堤、塔卧、砂坝、万坪12个镇,两岔、西歧、对山、高坪、朗溪、润雅、车坪、毛坝、万民、盐井、颗砂11个乡,共23个乡级行政区;18个居民委员会、265个村民委员会、20个社区,总人口53.82万人。
【历史沿革】
永顺县战国时,属楚之黔中地。秦时,属黔中郡(传世文献记载战国中晚期楚秦先后设黔中郡,但里耶出土的秦简记载,秦朝黔中郡不存在,沅澧中下游属秦洞庭郡)。西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置酉阳县,酉阳治所在今治(灵溪镇)东南王村。三国时,初属蜀汉,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属吴。晋和南北朝时均为酉阳县地。晋属武陵郡。宋属武陵太守。齐梁复属武陵郡。陈属沅陵郡。隋置辰州,废酉阳,并迁陵,改为大乡县地,属沅陵郡。唐天授二年(691年)析辰州,置溪州,永顺属溪州大乡县。天宝元年(742年)改溪州为灵溪郡。乾元初复名溪州,隶黔中道。
五代后梁开平四年(910年),楚王马殷以彭世愁为溪州刺史,为誓下州,属楚之溪州地。但彭据地自雄,自置二十余州。永顺属地有上溪州、中溪州、下溪州、溶州、渭州、永顺州等,永顺之名始于此。
宋代为下溪州、南渭州、溶州等羁縻州地。下溪州治所在今治东30里旧司城(即老司城),属荆湖北路。
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设立永顺宣抚司(属四川行省),置麦著土村、会溪、施溶感化州和腊惹峒、驴迟峒,属湖广行省思州军民安抚司(治今贵州风岗);又设南渭州,属湖广行省新添葛蛮安抚司(治今贵州贵定)。
明洪武二年(1369年),置永顺军民安抚司,六年(1373年)升永顺军民宣慰使司,辖三州、六长官司,时永顺境地有南渭、施溶二州,腊惹洞、麦著黄洞、驴迟洞、田家洞、施溶洞五长官司。
清雍正五年(1727年),永顺土司彭肇槐请求纳土,改设流官。雍正七年(1729年),置永顺县,属辰沅永靖道永顺府。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2月,裁县留府,次年9月裁府改县,属辰沅道。民国十一年(1922年)道制废,永顺直属湖南省,辖18保。民国十二年(1923年)实行乡制,全县设26乡。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六军团攻克永顺县城,中共湘鄂川黔边区省委、省革命委员会、省军区从大庸迁永顺境内塔卧,并建立永保、郭亮两县苏维埃政权,下辖5区54乡。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6月,湖南省在沅陵设立湘西绥靖处,永顺属第三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全省普设行政区九个,永顺属第三行政督察区辖县。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湖南划十个行政督察区,永顺属第八行政督察区,全县设19乡和灵溪、列夕2镇。民国三十年(1941年)全县设18乡、2镇、125保。
1949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永顺,隶湖南省永顺专区。1952年8月,湘西苗族自治区成立(1955年改湘西苗族自治州),永顺为其代管,全县辖11区,灵溪、王村、龙寨3镇,178乡。1957年9月,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成立,永顺为其所辖。1958年政社合一,全县设13个人民公社。1961年公社划小,全县设9个区,46个人民公社,1个镇。1984年公社改乡制,全县设9个区,46个乡,1个镇。
1995年,撤销艾坪乡,整体并入灵溪镇。是年撤销9个区。1999年12月,撤销长官乡,设立长官镇。2001年12月,撤销青坪乡,设立青坪镇。2002年5月,撤销砂坝乡,设立砂坝镇。2003年,撤销镇溪乡,整体并入小溪乡。2005年9月,45个乡镇撤并为30个乡镇。
2015年11月勺哈乡、大坝乡、抚志乡、吊井乡、灵溪镇成建制合并设立灵溪镇;回龙乡、小溪乡、长官镇成建制合并设立小溪镇;撤销列夕乡,将原列夕乡列夕、友和、响塘、龙车、杨木、昔车、比条、龙溪8个建制村成建制划归芙蓉镇管辖,将原列夕乡泽那建制村成建制划归泽家镇管辖。调整后全县下辖11乡12镇。
【政府网站】http://www.ysx.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