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陆区地处黄石市中心腹地,东接黄石港区、西塞山区,西连铁山区,南邻大冶市,北毗鄂州市汀祖镇,是全市政治、金融、文化、信息中心和重要交通枢纽。全区东西长约13.5公里,南北宽约5.09公里,跨北纬30°09′-30°13′,东经114°56′-115°03′。辖区内下陆大道、发展大道、快速路、冶建路、铜花路、大泉路、杭州西路等街道纵横交错,黄新、浠大省道、106国道、大广高速下陆段纵横通过城区,铁路西经武大线与京广线相接,南经武九线与华东路网联通,素有“黄金走廊”之美誉。辖1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东方山风景区,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长乐山工业园区,4个街道办事处——团城山街道办事处、东方山街道办事处、新下陆街道办事处、老下陆街道办事处,5个功能新区——工业新区、旅游新区、生态新区、商务新区、幸福新区,全区共38个社区,区划面积68平方公里,总人口21.5万。
下陆古为荆楚之域,秦、汉属南郡,北魏乃西陵县郊,唐属鄂州武昌,宋、元、明、清代为大冶县之东乡、北乡,后称永丰乡、四会乡,民国时期为大冶县的申五乡、长乐乡,建国初始为大冶工矿特区之属乡,继而改称为黄石市第二区,以后称黄石市郊区及下陆区等。下陆之名,始于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唐相陆贽之弟陆迥宗伯高,任磁州刺吏,七十致仕,逐置业于兴国路,定居于大冶。”其子孙繁衍,遍居东方山西南麓,故俗有“东方山下一片绿(陆)”之称。下陆之名由此而产生。
下陆区矿产资源丰富,现已探明的有金矿、铁矿、煤矿、铅锌矿、硫铁矿、白云石矿、花岗石矿、石膏矿、粘土矿、天青石矿等11种。其中,天青石矿储量居全国第二位,极具开发价值;石灰石矿储量亦丰,目前尚在开采之中。
下陆区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被誉为“三楚第一山”的东方山,坐落在城区西北角,因西汉大学士东方朔曾寓居于此而得名,以佛事盛而闻名。山中古木参天,气候宜人,风景优美,“东方揽胜”、“灵泉卓锡”、“铁牛懒卧”等“古八景”风韵依旧,更有古刹弘化禅寺香火绵延千年,薪传不息。东方山脉已登记注册大小寺庙22座,是省内规模最大的佛教旅游圣地之一。东方山风景区现为国家“AAAA”等级旅游区,景区内盘山公路、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完善,宾馆、医疗、游乐等配套设施齐全,是游人避暑、休闲、度假的理想去处。
磁湖位于下陆城区东边,面积10平方公里,大于著名的杭州西湖,居全国市区内湖之首,磁湖以湖边盛产磁铁而得名。苏轼谪居黄州(今市)时,其弟苏辙由广陵乘船来黄州,舟经黄石江面,突遇风阻,曾由胜阳港入湖避风,苏轼闻讯后,寄诗相迎,辙亦以诗章酬答。湖中有小山,据记载,原建有清风阁、木樨亭等,久废。山麓有石,曰“苏公石”,当年“二苏”酬唱诗刻,犹存石上。磁湖的主要景点有睡美人、鲢鱼墩、澄月岛、逸趣园、映趣园、野趣园等。磁湖景区内,山形峻峭,水域纵横,山环水抱、交相辉映,美不胜收。1997年,磁湖风景区经省政府批准定为省级风景区。
经济基础雄厚——辖区大中型企业众多,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9家,高新技术企业33家,已形成冶金、纺织服装、铜钢延伸加工、机械制造等主导产业,拥有大冶有色、美尔雅西装、青岛啤酒等一批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铜冶炼及深加工产业集群被列为湖北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年销售收入已突破1000亿元,千亿元铜产业集群逐步形成,工业四项指标近年稳居全市第一方阵。
区位优势明显——下陆区紧邻黄石火车站、沪渝高速、国家一类开放口岸长江黄石棋盘洲码头;武九铁路、大广高速贯穿城区,武黄城际铁路将下陆与武汉打造成半小时经济圈。下陆大道、发展大道、106国道、谈山立交桥等纵横交错,实现了城区之间快速互通,形成以下陆为中心向外辐射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
山水风光秀丽——坐落城西北的东方山有“三楚第一山”之称,现有大小寺庙22座,为湖北省最大的佛教寺庙群。境内磁湖水岸线达11公里,各类保护区面积达国土面积的20%以上;磁湖西岸的黄石人民广场依山傍水、因势造型,是湖北省最大的山水园林广场。近年来,下陆区把生态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绿色发展,积极争创国家森林城区。
当前,下陆区正依托产业基础、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推进循环经济圈、现代服务业经济圈、旅游经济圈协调发展,加快工业、旅游、生态、商务、幸福“五大新区”协同发展,积极建设临空临港经济先行区,打造黄石首善城区、湖北循环经济样板区、全国老工业基地改造示范区、世界健康文化旅游区“四张名片”!
【自然地理】
一、地理位置
下陆区地处湖北省黄石市中心腹地,东接黄石港区、西塞山,西连铁山区,南邻大冶市,北靠鄂州市,区位优势明显,跨北纬30°09′-30°13′,东经114°56′-115°03′。作为黄石市的交通枢纽,下陆区素有黄石“黄金走廊”之美誉。辖区内,下陆大道、发展大道、杭州路、苏州路、大泉路等街道纵横交错;106国道、黄新和浠大省道等公路贯穿其间;铁路西经武大线与京广线相接,南经武九线与华东路网联通,交通极为便利。
二、地形地貌
下陆区地处幕阜山北侧,为幕阜山向长江河床冲积平原过渡地带,辖地内多低山。境内较大的山有东方山、黄荆山、长乐山等。市区城市建设用地一般在海拔18-50米之间。地质条件较好,地耐力较高,多在15-20t/㎡之间。地下水含量丰富,工程地质性质良好。
三、气候条件
下陆区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能丰富,雨量丰沛。年平均气温17℃,最热月(7月)平均29.2℃,最冷月(1月)平均3.9℃,无霜期年平均264天,年平均降水量1382.6毫米,年平均降雨日132天左右,全年日照1666.4-2280.9小时,占全年月日可照射时数的31%-63%。境内多东南风,年平均风速为每秒2.17米。
四、水文水系
下陆地区水域面积约3.5平方公里。辖区内包含约三分之一的磁湖水域,大冶湖水系与鄂州花湖水系两条自然冲沟。西部地表水及地源水排入大冶湖,东部大部分地表水排入磁湖,少部分汇入鄂州花湖。有小型水库3座:江洋水库、园门水库及风雷水库,总库容量为157.68万立方米;山塘135口,总库容量62.4万立方米。
【自然资源】
下陆区地形东西长,南北窄,系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的缓坡丘陵地带。地面海拔一般为20米左右。丘陵、干畈、湖汊、港湾兼而有之。土地肥沃,矿藏丰富,山水相映,风景四季宜人。辖区内土地总面积68平方公里,占黄石市土地总面积的1.49%,人均土地面积0.026公顷,磁湖水域面积8.4平方公里,约有三分之一在下陆区境内,湖水与长江贯通。湿地面积3.5平方公里,有湿地植物15种以上。境内有磁湖水系、自然冲沟2条(大冶湖与鄂州花湖水系),小型水库3座(江洋水库、园门水库、风雷水库)等湿地资源。
【政府网站】http://www.xialuqu.gov.cn/